凌源有哪些特产 凌源特产礼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9 05:34:41

一. 辽宁省 朝阳 凌源 脱水青刀豆

脱水青刀豆采用无污染基地种植的嫩青刀豆为原料,加工原料规格嫩青刀豆以豆子未胀大,色泽绿色、无霉烂,无病虫害。经先进流水线设备热干干燥而成,无需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口味爽口、有其特有的香味,食用方便,宜储存,营养价值丰富,广泛适用于酒店、宾馆、饮食店及家庭各层次人群食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二. 辽宁省 朝阳 凌源 猪毛菜

猪毛菜。秧棵小时候凌源人的叫法,等它长大了一老化就不能采食了,其名也变为扎不扔。猪毛菜与玉米面掺和,揣匀贴猪毛菜饼子甚是利口,即使不缺食物的如今,冷不丁做猪毛菜干粮,上饭店餐桌食客们亦争之食之。居家尝鲜人愿吃,拿出去给一起工作的或左邻右舍乡亲,没有不爱吃的。猪毛菜掺粮食面蒸菜窝头,和黄豆面掺做小豆腐都特别的好吃。猪毛菜到夏季伏天尤其入秋就老化,其茎枝变硬变干。说扎不扔是地方口语,形容其体松垮大如筐斗一般,风一吹其根脱地随风翻滚的样子。它的用途则变为农家烧火做饭的烧柴了。小时候,谁家孩子拿一猪毛菜饼子出来,别的孩子准凑过去要点分吃。咸滋滋鲜鲜香香比纯粮饼子开胃引食欲。它没丁点苦味,舌尖上记的深刻。

信息来源:凌源市人民政府网

三. 辽宁省 朝阳 凌源 凌源蓝莓

凌源蓝莓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凌源蓝莓是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的。凌源市宏达悦牛农业科技生态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反季蓝莓生产基地。凌源蓝莓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据《凌源县志》记载,乾隆时期在塔子沟(今凌源市)瓦房店乡黄金川山上已有野生蓝莓生长的历史。地方百姓也把这种水果称之为“蓝梅果”。因其产于凌源,被人们习惯性称为 “凌源蓝莓”。

2011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凌源市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由朝阳宏达企业集团出资,以旗下子公司辽宁宏达悦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与国內五所农科院校技术合作组成专家团队,经过对塔子沟(今凌源市)一种野生小灌木蓝莓进行筛选,利用组织培养繁殖速度快,能保持品种特性,具有脱毒效果的科技手段,在世界闻名的“红山文化”故里,凌源市瓦房店,培育出了高品质的高档水果“凌源蓝莓”。 并建成了“凌源蓝莓”产业园区1000余亩,农业总产值增加1个亿,农民收入增加6千万。

凌源蓝莓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越橘”、“北陆”、“喜来”。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高度450m至1150m,土壤类型为砂壤土,土层厚度≥30cm,有机质含量≥1.2%,土壤pH值4.0至6.5。

三、栽培管理

1.育苗:扦插及组织培养。

2.定植:露地4月上旬至5月上旬;温室2月上旬至3月下旬或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

3.施肥与管理: 每年腐熟有机肥≥5000kg/667㎡(亩)。

4.整形修剪: 丛状树形,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相结合。

5.管护:对野生越橘及时疏枝,定期对老树平茬更新。

6.环境、安全要求: 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3月中旬至7月上旬果实全蓝色、果蒂无红青色时采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皮厚,果粉白色浓厚,果肉细腻,果香浓郁。果实单果重≥3g。

凌源蓝莓

辽宁省凌源市现辖行政区域

凌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凌源蓝莓”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和地域范围划分的函》,凌政函〔2013〕21号

辽宁宏达悦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LHYN01~2-2013《凌源蓝莓》

四. 辽宁省 朝阳 凌源 凌源羊汤

凌源羊汤主要以羊杂配多种作料加羊骨老汤精制而成。厨艺独特,营养丰富,汤汁肥而不腻,实为羊汤中的上品。喝汤人恋其味美,所以“加汤”的喊声络绎不绝,成为羊汤馆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五. 辽宁省 朝阳 凌源 凌源炸糕

油炸糕:用黄米面外为,内包以豆沙加红糖玫瑰为馅,用豆油炸制,炸成后呈金黄色,脆、软、香、甜,列为“凌源小吃三宗宝,烧饼炸糕豆腐脑”名吃之一。

六. 辽宁省 朝阳 凌源 凌源麻团

用糯米粉加白糖、猪油和水揉制成形,再经入锅油炸而成的。因其呈圆团形,表面又沾裹有芝麻,故名麻圆。

七.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八. 辽宁省 朝阳 凌源 脱水胡萝卜粒

脱水胡萝卜粒是近几年在国内外市场兴起的一种新型蔬菜加工产品。以新鲜的胡萝卜为原料,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色泽亮洁、口感新鲜,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九. 辽宁省 朝阳市 凌源市 凌源豆包

粘豆包。凌源人风俗习惯过了腊八是推大碾子,然后淘米压面蒸干粮。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实际还早着哩。不预备下米面,不蒸出豆包来一般还轮不到杀年猪的。

谷子、黍子脱皮剩米放现在是很容易的事,粮米加工房电机一转,米糠自动分离。可是三十多年前却没这么筒单,老费事老累喽。人们几家几户插伙互相帮忙,推大石碾子,用来串掉谷子黍子的糠皮,用手摇扇车或直接用簸箕颠,借着产生的风使米、糠分离。

选在腊月当然是秋后收获到粮食,另外一种原因是得天时,借冷冻干燥条件脱谷子皮容易些。天冷人可不冷啊!因为几个人推石碾子,一圈圈在碾道转,个个累的通身出讦,谁还冷呀。当年落后的生产力,落后的生产工具,全靠人们笨力气干,半个腊月下来各户才把带皮的谷子忝子弄成小米和粘黄米,这才有蒸豆包的料。

现如今凌源地老乡说吃喝上的笑话,常戏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连着”别拿武大郎不当神仙”,其意在贬。不过豆包可不该当贬低的。豆包可是以往多少年人们腊月、正月之主食,还得丰年日子过的不错够吃够用的人家呢。

有了黄(粘)米、小米、玉米和小豆,才可以用以蒸豆包。淘米压面烀豆馅,一连气的几天,通常叫蒸年干粮,意为过年时吃的干粮。从淘米到上碾子压面再和面发面,烀豆馅,一家男女老少都有活计,家人的心情高兴,各按分工忙乎,叫忙年。

淘米了,压面了,䒱过年豆包喽!农家左邻右舍、本家当户互相唠着,你家淘几斗米,他家准备蒸多少锅豆包、年糕。互相告诉粘米和小米或玉米咋个兑法,等等。只要有粮米,腊月淘米蒸干粮的事就是腊月的中心大事。

大事分工挺细的:和面得有准也需力气,男女都下手。半开水拌掺好的面,和匀后放热炕上发面,借烀豆馅烧的热炕,面发的好不好凭细心看管,炕太热面可能发酸,炕不够热面发不起来,俗语叫死面,那蒸的干粮会硬邦邦不好吃。这些活计,总是有经验的人去帮助指导没经验的户门,一般不藏手艺。

面发了,豆馅烀了,就等蒸豆包啦。女人主要动手包、铺锅帘、往帘上装包好的生豆包,还有看熟没熟,熟了,揭锅,检豆包放冷地方冻上。男人预备烧柴,主要是劈木头、劈木头疙瘩,烧火。拉着风匣填着木柴,把多半锅水烧的滚开,热气腾腾。小孩子也闲不着,扒秫稭杆串帘子,看着冻着的豆包,不让鸡鸭祸害。蒸几天忙几天,屋暧炕热人勤,看着豆包装满大盆小缸。心情着实落底,过年的玩艺顶数豆包着硬。

乡下百姓腊月蒸豆包的习惯由来历久,虽然现在豆包屈居于大米白面之后但今后这一习惯不会终结,只会无限延续。因为豆包的的确确是许多人喜欢的食物,特别北方人尤其在寒冷的冬季,豆包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色。

粘豆包吃着有食欲,喜欢粘食的偏爱之。粘豆包在冬季便于储存,只要天冷上冻就自然存放;冻过的豆包硬的像石头,但用热锅再回锅或蒸或煎不但原味不变而且其味更鲜,就是开春天暖也不大变味。农家个户对此适应,而粘豆包的原料又是农家自产,不像大米白面是花銭买的外地产的,这就有个方便和情感的关系。不信,可以试试,饭桌上有米饭、馒头和粘豆包,看一桌人有几位选什么?咱经过多回,粘豆包或煎粘豆包都是在第一轮首先告罄!岂不说明问题。说句笑话:豆包者我所欲也,亲友所欲也,舍此其谁。

如今城里人下乡工作或走亲戚,乡里村里人家留饭,凡有豆包吃,基本都朝豆包用劲。有人说,在城里吃大米白面腻歪啦,实际不是。乡下也是白面大米呀!而是粗粮细作变着法做着吃,就有豆包一种,人们换口味不打紧要,主要还是豆包等农家饭引食欲。

农村人喜欢豆包,城里人也喜欢,随着科技发展,炊亊条件优化,蒸豆包的水平大有提高。首先,米面电力加工省却不少劳动和工序,其次,“火”的问题。得到新科技的彻底解决之道:石油液化汽的普遍捷便使用,连煤或木柴都退居其次。从前蒸豆包的烧柴可是大问题呢。常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缺柴照样做不熟饭的。过去说谁家穷,三样,吃、穿、烧,没吃没烧没衣穿,这烧即烧柴。

城里人家想吃豆包很容易,可毕竟嫌费事,由此豆包的制作发生了社会化的新变化。

凌源城的发展扩大,农村人口进城常住,人口已几十万,外来人口往来入住的増多,都给这所辽西重镇带来商机。小小豆包也发生大大变化。倒不是豆包个头由小变大,而是豆包的制作、销量以及占有主食品市场的规模,由小变大。

蒸豆包有了工厂,形成公司式业主管理,造就出名牌,创出了商标。豆包这一土生土长的凌源特色食品,打入京津唐和沈大鞍抚本大中城市,进入大饭店的餐桌。有不少名人、外地人认识了豆包,喜欢上豆包,拿豆包当干粮呀!

食者众则评语出。评曰:热乎豆包胜过凉点心;豆包粘,粘豆包,凌源豆包真香甜。

近几年凌源老乡抓住商机,抓住人们舌尖上的感受,纷纷恢复和发展凌源地方食品特色,还不断改进创新。其中粘豆包的改观几乎出人想象。一是常年制作,二是占领饭店餐桌,三是在包装上做文章,四是品种多样,小型美观。而冬季是豆包销售旺季,制作及销售公司扩大规模把握节气时段,把凌源豆包推向远方。

已经有王家豆包标牌等数家公司适应了市场需求,其粘豆包有的面料用石磨磨面,芸豆或小豆或豆沙做馅,蒸出的豆包油亮焦黄放光,不吃一看就眼馋,吃上一上口就觉得香甜。

可能年纪轻些的朋友不知道,辽西冀东一带农田有一种像黍子类似的品种一一糜子。这縻子外观与黍子几乎没什么两样,可两者的区别是黍子米叫大黄米是粘米,糜子米不是粘的是笨的,也呈大黄色。这縻子米碾磨的糜子面兑大黄米面蒸豆包再好不过啦。原先老乡管这叫糜子面豆包,比任何面的豆包都渲腾,吃着利口。凌源家乡縻子面豆包堪称一绝。可惜不但巿面上看不到,到农家去也找不到寻不出。乡下年轻的都不知道糜子为何物。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咱自个再也没见过、没尝过糜子面豆包咧。还是小时候见过种糜子,也吃过糜子面豆包。后来,五十年代后期,农村农业走合作化搞大集体,听大人讲,上级不让种糜子啦。“好吃,咋不让种啊?”那时的小孩子的我疑惑地问大人。回答说是低产。不高产的农作物少种或不让种,连谷子黍子都种的很少。

没糜子,糜子面豆包是绝迹了吧。有机会到农业科研种籽部门访一访,看还有这品种没有,有,是否发展一些,再像水稻似的,有袁隆平院士那样的高人,研究实验提高产量才好。这是笔者的想法,要是真绝种了,可否再利用基因遗传科技再创新出新的糜子来,可谓大功一件。不是我馋,尽想吃好的,本来吗,从前缺粮讲吃饱,吃填起肚子就知足,如今讲吃好,吃的东西愈优愈好,连孔夫子不是也食不厌精吗!

科技发展,改革进歩才有讲吃的条件,否则也说说舌尖上的凌源作啥。

回味那渲渲腾腾粘乎又利口的糜子面豆包,舌尖上的感觉像穿越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条件反射的缘故,以为又吃上了呢,嘴里会淌口水。这是我写这基本绝根的糜子豆包时自个儿的感受,压根没见过不知道糜子为何物的人不会有这感觉。但是听年龄在六十以上的人们讲这吃食的时候,说的听的都会津津有味,感染是有穿透力的。

在我少年的记忆中尚有一个关于糜子面豆包的故事:家族中有一平辈大哥,年纪大我四十多岁,他0八十多,我的这位大娘身板很好。我有时去玩,一次赶上他家蒸豆包,等吃饭时我还没走。我看见大哥、大嫂还有他们的小儿子仨口子都检糜子面豆包吃,而我大娘却吃小黄米面的豆包。我知道糜子面大黄米的好吃,很奇怪,便问本家大嫂,咋不给我大娘检糜子面豆包呢?大嫂说,你大娘不愿吃糜子面的。

我回家跟我妈学说大嫂的话,我妈说,谁不愿吃糜子面的?她糊弄人呢。我本来也奇怪,原来不是大娘不得意好吃的豆包呀。

作者:王作琏

信息来源:凌源市人民政府网

十. 辽宁省 朝阳市 凌源市 三十家子鳞棒葱

三十家子鳞棒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凌源市南部青龙河流域是辽宁省内最大的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这里水丰草旺,非常适于农作物生长。在保护区内的塔子沟一带自古就有种植大葱的千年历史,后来经过勤劳的三十家子农民300年定向选择,母株采种、大垄、深沟,多次高培等,最终选育出优良农家地方新品种。因该品种葱白长,假茎粗而紧实,型似木棒,口感细嫩,入口甘甜微辣,香味浓厚,假鳞茎切段纵切后易散开,呈鳞片状,因此人们形象的称之为鳞棒葱。因为该品种是勤劳的三十家子农民培育出来的,不仅口感好,还耐寒耐储运,故而取名三十家子鳞棒葱。

辽宁省凌源市三十家子镇栽葱历史非常悠久。因清军初入关时在该地区留下三十户八旗子弟,故而得名三十家子。当地自古就有种植大葱的习俗,但是当时受生产技能、交通运输等条件限制,三十家子大葱种植面积很小,产量很低。一直到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康熙皇帝去盛京(今沈阳)祭祖陵,沿山路私访来到三十家子。看三十家子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于是下令行营驻扎在三十家子,并在镇中心修建承禧寺。在圈地建庙时需要铲除一片菜园,康熙皇帝看到这片绿油油的的蔬菜,问随从是什么作物,地方官答曰三十家子鳞棒葱,可即食。康熙曰:百姓种之不易,朕品尝之,觉得入口甘甜,微辣,口感独特,食欲大增,于是每餐不离三十家子鳞棒葱,即使从三十家子起驾回京时,地方一律不要,单单备了一车三十家子鳞棒葱。能够得到皇帝认可,三十家子鳞棒葱便在朝0了名,朝中大臣纷纷追捧,乃至到了“一两银子一根葱”的地步。于是当地群众便逐步增加栽种面积。到1988年三十家子大葱面积扩大到18200亩,即使是近几年政府侧重于温室蔬菜大棚种植,但是三十家子鳞棒葱的种植面积始终不减。现在三十家子鳞棒葱远销辽、冀、蒙、天津,闻名遐迩。

辽宁省凌源市三十家子镇现辖行政区域

凌源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三十家子鳞棒葱”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和地域范围划分的函》,凌政函〔2014〕54号

凌源市三十家子龙源鳞棒葱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标准:Q/LLY01-2014《三十家子鳞棒葱生产技术规范》

凌源十大特产排名朝阳凌源送礼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