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特产辣椒 甘肃庆阳市西峰区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21 08:19:39

一.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豆粕

宁县豆粕厂生产的豆粕,主要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水份小于13%,粗蛋白质大于44%,灰分小于6%,产品质量较高,行销邻边省区市县。( 庆阳地区)

二. 甘肃省 庆阳 庆城县 庆阳豌豆粉

豌豆粉为庆阳,采用优质豌豆为原料,精现代科学方法精制,营养丰富,据专家化验分析每百克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20.3克、含钙170毫克、碳150毫克及其它微量元素,且香味浓郁,纯正,老少皆宜,是馈赠亲友和旅游食用之佳品。

豌豆也是杂粮里面颇具营养的一种食品,而庆阳的豌豆更是独具特色,除了颗粒饱满、品种繁多之外,又因为庆阳地区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气候原因,所产的豌豆气味香甜、营养丰富,有人体需要的蛋白质、钙、磷及微量元素。尤其是用新鲜优质的豌豆精制而成的豌豆粉,不论是做汤或者做主食辅料,食用后都感觉香气浓郁,甘味冗长,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很“给力”。所以,豌豆粉近年来是餐桌上食用和招待亲朋的上等佳品。

三.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米面馍馍

庆阳市米面馍馍采用当地新鲜米面,经“烧、晾、箩、发、和、揉、烙”七道程序精制而成。金黄酥软、糜香浓郁、入口甜美,食后回味无穷。

四.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鳌跳崖

鳌跳崖

这是农民在农忙时的一种简易充饥的吃法。将麦面或其它杂面用水调和成稠糊状,用筷子直接夹糊块投入开水锅中煮熟,配上简易的青菜,加入盐、醋、辣子,谓鳌跳崖,或叫圪塔饭。这种吃食简易,快捷,就咸菜而吃,倒也清淡爽口。

五.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油糕

宁县油糕用小麦面作面皮包红糖或蜂糖做成馅饼下油锅一炸即可。其特点色泽呈黝红色,入口表皮脆,肉酥软,馅儿香甜,让人百吃不厌。它的制作方法:取白面、糖、油、水为原料,先将水烧开,然后将白面粉倒人沸水锅中拌匀,待烫面用手摸不粘时,翻倒在案板上。凉却后,烫面兑适量的干面,揉匀堆放起来,根据温度的变化,看面是否饧好。若面完全饧好后,然后包糖馅后压扁,投入油锅文火炸制,外皮炸成金黄色后捞出,即可食用(也可以用刀切成小方块,撒上白糖食用)。

六.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饸饹面

庆阳的饸饹面,又0子面,俗称喝汤,是陇东地区民间大部分人家过红、白喜事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面食。其汤是用热油把干辣椒面和萝卜切成的小丁儿炒出香味,放入葱、蒜、姜、大香等调料再炒一下,最后下肉丁炒熟备用(俗称“臊子”)。把炒好的臊子装入锅内,稍加点豆腐丁,倒入开水,用文火慢慢煮透。这就叫“调汤”。制作者用饸饹床子(做饸饹面的工具,有漏底)把和好的面团放在饸饹床子里,挑选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在锅里煮。等到面煮熟后有村里做饭好的妇女捞出来,用清水过滤后,浇上提前做好的汤,就可以食用了。再配有各式各样的小菜,常见的有韭菜,萝卜丝,黄瓜,还有泡菜等,农村人俗称“菜碟子”,味道会更可口。

七.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肖金蔬果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米王村位于西长公路肖金段东侧,3588人,耕地8126亩,其中果树2000亩,瓜菜1800亩,是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

2010年,西峰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在肖金镇米王村周边6个行政村建设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形成以茄子、辣椒、黄瓜、番茄生产为主的蔬菜品种,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带,在彻底解决群众吃菜难、吃菜贵的同时,确保农民增收。

据了解,肖金镇的万亩蔬菜基地一期工程流转土地6300亩,建成日光温室800座、竹架大棚300座,将占地2万亩,年产各类反季节蔬菜2254万公斤、蔬菜苗木1200万株,实现年销售收入9708.8万元,实现农民增收4666.33万元。

八.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陇东粘面

粘面又称粘面糕。把粘糜子碾成面粉,制做时,根据食量所需。先将一半面粉倒入开水锅中,用擀面杖搅熟后,舀出放在案上,再将剩余的一半面粉掺入,搓揉均匀后,撕成小拳头大的疙瘩,用大火在锅内蒸六个小时左右,俗称“发酵”。发至有甜味时,端出放于案上,搓揉成圆柱形,俗称面糕。切成圆薄坨片,用油炸或油锅烫烙后,撒入白糖或蜂蜜食用,粘而又甜,老幼喜食。

九. 甘肃省 庆阳 正宁县 正宁苹果

西北黄土高原拥有符合苹果生长的7项气象指标,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大的苹果优生区。而位于其中的正宁县,又是这片区域中的最佳优生带。这里平均海拔1460米,平均气温8.3℃,降水量630毫米,无霜期180天,土壤主要为黑垆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县内和周边地区无工业区,全县无金属矿山,不存在大气、土壤和水污染问题,大气环境质量、水质环境质量和土壤质量均符合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标准。

正宁县是“八五”期间国列22个苹果生产县之一;国家“十五”计划又将其列入西北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区县。县内所产长富、秋富、岩富、短富系列富士苹果和秦冠、玉林苹果,曾被国家、省、市3次评为金奖,8次评为银奖和铜奖。按果型、色泽、品质衡量,正宁县的果品80%达到优质果标准:苹果可溶性糖含量15.8%,可滴定酸含量0.35%,维生素C含量56毫克/百克,去皮硬度8.2公斤/平方厘米,色度红或条红。

1999年,在湫头乡、永和镇、三嘉乡等地建立的9万亩绿色苹果生产基地,年产苹果2000多万公斤。正宁县苹果冠以“陇蜜”品牌,70%随产随销。优质果多销往广东、香港;中档果销往河南、内蒙、俄罗斯;三类果由当地加工,以瓶装果浆果汁行销西北地区。苹果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正宁栽种苹果已有较长的历史。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编修的《正宁县志》记载当时就种植有“苹菠果”,而据深入考证,所谓“苹菠果”也即“频婆果”、“苹婆果”,也就是苹果(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由张友鹤选注的《唐宋传奇选》第200页)。1958年,县上成立果树站,引进国光、红元帅、黄元帅等品种,开始在宫河王录马鞍山、湫头滩、三嘉细嘴子湾试点栽植。1974年以后,除过国光、红元帅外,又引入大山红、青香蕉、鸡冠等品种,一些行政村在集体山场,个别农户在庄前屋后栽植。但规模小,产量低,属于粗放性经营,根本形不成生产力。1984年左右,县上又从山东招远县引进普通红富士着色系列,如长富2号、秋富1号等,实施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1988年,全县苹果栽植已达10万亩,后因管理不到位,生产技术差,病虫害防治能力低,栽植面积一度下降,徘徊在4~5万亩。

1994年至现在,正宁苹果生产基本处于稳定、良性的发展阶段。围绕“兴果、富民、强县”的总体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狠抓栽植上规模,强化管理攻质量,系列开发增效益,使果业生产成为县上的后续财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以山河至周家50公里优质丰产带、五顷原至永和20公里优质基地、三嘉万亩优质基地片、南原万亩高新技术示范区为主的绿色苹果生产带已经形成。苹果生产已通过了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综合监测验收。二是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全县果园施肥、修剪、喷药、涂白、清园等5项周年管理指标均达到95%以上,示范园达到了100%;果实套袋、铺设反光膜、喷施果型剂、覆草缠膜、拉枝扭梢、刻芽环割、节水灌溉等优质丰产新技术也得到大面积推广普及,促进了果品产量和品质的稳步提高。三是产业开发走势强劲。果品生产基本上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全县已发展个体私营果品加工企业15家,年加工各种果品70万公斤,加工产值350万元,实现利税35万元;建成50吨以上果库16座,30吨果库76座,10吨果库218座,简易果窖460孔,年贮鲜果500万公斤,保鲜增值70万元。成立果行21个,组建果品运销队39个,年运销量600万公斤,创利税20多万元。其中以正宁县陇东果品集团总公司最为突出。该公司包括基地建设部、服务保障部、加工部、贮销部4个部门,下设经销门市12家,纸箱厂1家,发泡网厂1家,10吨以上果库33个,总固定资产达150万元,2003年总产值1200万元,已成为正宁县果产业开发的龙头公司。

总之,正宁县发展苹果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更具备生产成本低、投入产出比高的特点。目前,全县苹果生产大户蔚然兴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有2户、万元以上的有260户、5000元以上的达6750户。正宁县先后被国家、省政府授予“绿色长城奖”和全省“林果产业开发十强县“等荣誉称号。

十.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西峰苹果

西峰区地处董志塬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是陇东黄土高塬上苹果栽培最佳适宜区之一。截止目前,全区果园面积累计达到10.9万亩,其中苹果8.7万亩,杏0.8万亩,其它1.4万亩;水果总产量5万吨;总产值5914万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20元。西峰苹果果型端正,个大色艳,含糖量高,适口性好。

目前全区已建成温泉、什社、后官赛、肖金、董志、彭原六个万亩果树乡和何家坳、米堡、等23个千亩果树专业村;苹果已发展到23个品系,无论是鲜食、加工,还是早、中、晚熟品种都十分丰富,产品远销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已出口到东南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果业技术推广力度力口大,果园优化管理,果品质量明显提高。止目前区内已有各类果业技术人员达2389人,建立了果树服务队、果业协会、果行、产后全程服务。疏花疏果、铺反光膜、配方施肥、果园覆草、果实套袋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果园优化管理,果品质量逐年提高。西峰区所产的红富士果品先后获得一次国家金奖,三次省级金奖,四次银奖,五次全市金奖;1994年被省政府树立为全省“园艺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全省林果支柱产业十强县(市),2004年7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苹果产地,无公害农产品(苹果)绿色认证已全部通过。注册了“庆庆”牌和“西峰华泰”牌苹果商标,为西峰果品争创名牌,产品远销国内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全区果产量达到40413吨,果品总产值达到4844万元,比1995年果品总产值447万元增长了10.8倍。温泉、什社等重点果树栽植区农民人均年果品收入达到638元,占全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0%,使区内一大批果农以果致富奔向小康。随着果树栽植面积的逐年增0口,产量大幅度上升,在{故好果树产前管理工作的同时,产后工作日趋完善,营销方式由单一传统经营、产销分离、分散个体向多元化多模式经营、产供销一条龙、“龙头”带动的产业化经营方式转化。全区果库累计达到518处,年贮果量达到2200万公斤,建立肖金富康气调库、春园恒温库、天富恒温库、津林I,亘温库等大型果品贮藏库五座,做到了季产年销,周年供应,形成了“公司+基地+农产”的生产模式,同时西峰境内大型的果品加工企业甘肃通达果汁厂解决了果农残次果没有销路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区果业生产正向着品种优化、产品高效化方向发展,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为目的,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质取胜,创出具有西峰地方特色的名牌苹果。随着果产业大规模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果品包装业、运输业的发展,解决了闲散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甘肃庆阳特产腌辣椒甘肃庆阳特产蔬菜农作物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