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区陵玉村特产 麻街五星村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23 09:02:22

一. 黑龙江省 双鸭山 四方台区 酸辣萝卜

原料:

白萝卜500克、水发香菇50克、笋50克。

调料:

酱油2小匙,精盐2/5小匙,醋2大匙,干辣椒4只,姜末5克,味精1/5小匙,水淀粉2小匙,香油1小匙,鲜汤150克,植物油1大匙。

做法:

1、将萝卜去皮,洗净,切成滚刀块,投入沸水锅中煮至八成熟,捞入冷水盆中浸凉,捞出,沥水;干红辣椒去蒂、籽,洗净,切成小段;笋和香菇去蒂洗净,切成薄片;

2、炒锅烧热,倒入植物油,放入姜末煸香,随即放入红辣椒段煸炒出香味后,下香菇片、笋片、萝卜块,同炒几下倒入酱油、醋、鲜汤少许,加精盐烧开,改用小火烧10多分钟,待萝卜酥软熟透,再加味精,用水淀粉勾芡,淋入香油,拌匀,装盘即可。

二.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泡姜鸡

泡姜鸡应该算是汉中的一道名菜了,顾名思义,是用当地的土鸡、生姜做成的,辅之以魔芋、香菇、白菜、辣椒、大蒜等,看上去极其的诱人!鸡肉清香可口,配菜辣而不冲,鲜汤美味营养。汉中的泡姜鸡是用大盆装的,何止是足够吃,简直就是吃不完啊!

三. 北京市 丰台区 丰台菊花

菊花,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本。原产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所著《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菊花为名贵观赏和药用花卉之一。丰台区花乡、芦沟桥乡一带在明清时就有大量种植,民间俗称“九花”。现为北京的市花。

菊花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卵状圆形,边缘有粗锯齿或深裂。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大小、颜色和形状因品种而异。在北京,菊花从9月初见花蕾,10月开花,一直可延续到元旦前后。菊花适应性较强,耐寒、稍耐旱。花乡、芦沟桥一带是北京市菊花的主要种植地区,该地属永定河冲、洪积平原,土层深厚,质地以沙壤和轻壤为主,沙粘适中,疏松肥沃,有利菊花根系发育。秋冬少雨,光照充足,很适合菊花生长。

菊花姿态优美,高洁隽逸,香气清雅,不畏严寒,凌霜盛开,古人称之为“花中君子”。除可供观赏外,还可饮用和药用,经济价值很高。我国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中医学上以黄菊和白菊入药,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等。白菊花可作饮料用,以菊代茶。

每当秋风瑟瑟,瑞雪将临之际,丰台花园即举办菊展。展出的品种达200多个,其中有:西厢待月、檀香勾环、白玉珠帘、赤线金珠、凤凰振羽、五色芙蓉、天鹅舞、灰鹤翅、灰鹤舞、光辉等较为名贵的品种。八十年代以来,又培育出超前开花的小早菊、适应性广的地被菊以及能够在春季开花的品种,为首都的春天增添了色彩。

四. 北京市 丰台区 琉璃料器

北京在元代就建有琉璃窑,称琉璃厂,以后历代都建有类似的官窑。琉璃的原料是一种彩色半透明的矿质材料,工艺的关键就在一个“吹”字,所以北京人都把干这一行的称作“吹料活的”。北京的著名料器家曾吹制过一串葡萄,形象逼真,晶莹欲滴,绝对可以以假乱真。

五. 河北省 邯郸 丛台区 邯郸拽面

传说是由武安传入,在邯郸县西部较流行,采用上等小麦面粉做成。口味适中,是老少皆宜的美食之一。

六. 河北省 邯郸 丛台区 拽面

邯郸拽面:传说是由武安传入,在邯郸县西部较流行,采用上等小麦面粉做成。口味适中,是老少皆宜的美食之一。  

七. 北京市 丰台区 北京蜂王精

四十多年前,中国第一家致力于营养保健品的品牌——国内第一支复方口服液北京蜂王精诞生了,于是中国人喝上了第一代强身健体的营养物;今天,当一幅印着《老北京中轴风情图》的北京蜂王精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洋溢着浓郁的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北京蜂王精,成为中国老字号的代言,更为中国老字号的发展之路树立了榜样。北京蜂王精用它恒久如一的品质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诉说着一个老字号“永葆青春”的秘密。



北京蜂王精一直以创新为理念,紧跟时代潮流,此次也抓住民族文化复兴这一契机,以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吸引顾客,推出全新包装的礼品装产品,不但迎合了现代消费者追求文化和品位的新理念,同时也为众多老字号重塑形象树立了标杆。据悉,此款包装采用了中国闻名民俗画家,多次为天安门、中南海、哈佛大学等重要场所做画的刘洪宽老师的《老北京中轴风情图》中的一部分,被故宫博物院史学专家朱家溍先生盛赞为“天衢丹阙”,极富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同时又彰显出国际品牌的厚重和品味。此款包装的出现不但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同时引发行业关注,一时间“文化成就经典”,“文化成老字号崛起契机”的说法不绝于耳,北京城似乎又涌起了当年的“蜂潮”。

八.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冬韭

汉中冬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汉中冬韭栽培历史悠久,原产于陕南汉中市汉江边过街楼村一带,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当地菜农的精心培育,现在汉中地区各县市已普遍种植汉中冬韭。冬韭菜营养丰富,胡萝卜素的含量仅次于胡萝卜,比大葱多两倍,比芹菜多27倍,还含有芳香挥发性精油和硫化物等成分,这是韭菜有特殊香味和杀菌功效的原由。又因其味辛香而可作调味品,炒煮、凉拌、作汤、作馅,调配少许,均清香可口。韭菜还是一种良药,叶和根有兴奋、散淤、活血、止血、止泻、补中、助肝和通络等功效,有助于跌打损伤、噎膈、反胃、肠炎、吐血、胸疼等症的治疗;韭菜籽为激性剂,有固精、助阳、补肾、治带、暖腰膝的作用,所以,中医把韭菜称为“起阳草”。

地域范围

陕西省汉中市古称“天汉”,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西接甘肃,南连四川,东、北部分别与本省安康地区和西安、咸阳、宝鸡三市接壤。地理坐标:东经105°30′50″-108°16′45″,北纬32°08′54″-33°53′16″,平川五县一区海拔高度在500±10m左右,全市总面积27107.5平方公里。

汉中冬韭是陕西省汉中市传统农家韭菜品种,种植在汉中盆地的五县一区,包括:南郑县大河坎镇、梁山镇、城关镇;城固县博望镇、三合镇、柳林镇、文川镇、崔家山镇;洋县贯溪镇、洋洲镇、溢水镇、谢村镇、马畅镇;勉县勉阳镇、武候镇、定军镇、长林镇、黄沙镇、金泉镇、元墩镇、老道寺镇;西乡县城关镇、葛石乡、堰口镇;汉台区龙江镇、七里镇、铺镇、宗营镇、舒家营、北关办事处、汉中路办事处的五县一区31个乡镇办事处,常年种植汉中冬韭2600多亩,年总产量65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汉中盆地是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断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河谷、盆地。以汉中盆地为中心,向秦岭和大巴山的主脊延伸,依次分布着平坝、丘陵、低山和中高山,呈带状的地貌特征。沿汉江两岸是由汉江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川,其土质为绵沙壤,经过菜农千百年的耕作,土壤已经

改良的接近壤土。土壤属中性至弱酸性,pH值为6.5左右。

(2)水文情况:汉中市内有两大河流,分别是汉江和嘉陵江。地表河川径流丰富,两大河流共有支流528条,汉江流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2.2%,有支流340条;嘉陵江流域面积占27.8%,有支流188条,全区年径流总量144.1亿立方米,其中69.3%来自于汉江流域。嘉陵江平均含沙量为8.6Kg/m3;汉江上源河段因植被稀少,人为活动频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36Kg/m3,其它各河段的平均含沙量均小于1.0Kg/m3。

汉中市天然水质良好,多数宜于人畜饮用、养殖、农业和工业使用。一般属于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类水,汉江水pH值6.5-6.8之间,属弱酸性水,总硬度为68-81毫克/升,属软水,嘉陵江pH值6.2-6.7,属弱酸性水,总硬度为83-91毫克/升,为微硬性水。

汉中市地下水含量总体丰富,但在地形、含水岩类和降水分布的影响下分布不均,地域差异显著。总的趋势市南部地区富水性比北部好,盆地区的富水性比丘陵山地好。形成两个地下水分布区:汉江平坝区和红粘土高阶地、低丘区。其中,汉江平坝区主要包括汉江及其支流的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汉水岩层主要为全新统近代冲积砂砾石和亚沙土层,含水层厚20-50米,潜水埋深在河漫滩带约一米左右,一级阶地埋深2-3米,二级阶地埋深3-6米。红粘土高阶地、低丘区主要包括汉江三、四级阶地和低丘区,含水岩层为第四纪洪积湖泊沉积层的砂粘土、亚粘土、粘土。含水厚度约5-40米,潜水层埋深在6-32米以上。

(3)气候情况:汉中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巍峨的秦岭,阻挡西伯利亚冬季寒流的长驱直入,逶迤的大巴山,汲引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峡谷北上,形成亚热带气候。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川地区年平均气温14.3℃,年日照为1600-1800小时,汉中平坝五县一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80%,一年中,冬春两季较小,夏秋两季较大,其中9、10月份相对湿度为全年之冠,均在80-86%之间;冬三月为75-80%之间。降雨量871.8mm,

无霜期254天,≥10℃的积温448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量丰沛,竹木繁茂,鸟语花香,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

(4)人文历史情况:汉中冬韭栽培历史悠久,已由汉中市传统的农家品种发展为陕西地方名优品种,还作为我国重要的优良韭菜品种资源,列入《中国蔬菜良种志》。汉中冬韭的发现十分偶然。1956年,陕西省蔬菜专家任省鉴研究员在全省调查蔬菜名优品种时,在汉中市汉水乡过街楼村一带发现了一种非常优良的农家韭菜品种,当地人称之为冬韭(因为当地还有一种韭菜1韭),在此之前,不知已经种植了多少朝代,谁也说不清楚它起于何时,但当地人发现它比一般韭菜抗寒、耐热,而且产量高,品质好,所以祖辈种植,代代相传。任省鉴专家发现这一农家品种有许多珍贵的经济性状,它的丰产性好、品质高,特别是它的耐寒性与耐热性,是其它韭菜所不具备的,于是将其引入陕西省蔬菜研究所,定名为汉中冬韭,先后在武功及西安试种观察,表现优异。在全省韭菜品种资源圃中,也名列前茅。于是,这一不知种植了多少朝代的农家品种才以“汉中冬韭”的名字成为陕西省优良品种。在50年代,由汉中冬韭生产出的韭黄,曾用专机将其空运至北京,用于国宴招待外宾。此举极大地提高了汉中冬韭的知名度。在60年代,汉中冬韭被引种到山东,70年代被引种到天津,经两地试种,汉中冬韭的表现都很优异。1982年,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汉中冬韭为第一批名优蔬菜地方品种之一。1986年被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987年也得到了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认定,这一散落于农家的韭菜品种一跃而成为蜚声国内的珍稀品种。1991年,汉中冬韭被收编到《中国名特优蔬菜及其栽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并被选入《中国蔬菜栽培学》(北方版)一书中。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汉中冬韭的产地选择需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NY/5010-2002。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具有汉中冬韭典型特征的种子,用作生产用种。

(3)生产过程管理:汉中冬韭生产过程需符合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程NY/T5002-2001。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汉中冬韭全年都有产品上市,其大棚青韭在汉中最早于2月中旬采收,采收后进行初步整理,去除泥沙、杂质,扎成一公斤的小把,装入竹筐或纸箱,上市销售。

(5)生产记录要求:

①详细记录农事操作的日期;

②准确记录收获日期、产品种类、数量(产品种类指青韭、韭黄、韭薹、种子等);

③农业投入品记录:a化肥种类、用量、使用时间、使用次数;

b农药种类、浓度、使用日期、使用次数;

④准确记录各地块韭菜种植年限。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植物学特征:汉中冬韭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进行生理鉴定,确认是四倍体作物,这是汉中冬韭优于其它韭菜品种(均为二倍体作物)的内在因素。

汉中冬韭的植株比一般韭菜高大,株高40-50厘米;叶丛半直立,单株能保持5-7片叶;叶片扁平,略呈三棱形,叶肉肥厚,叶形宽大,叶长32-42厘米,一般宽0.8-1.1厘米左右,最宽达1.7-1.9厘米,浅绿色,叶尖钝圆,叶鞘部粗0.5-0.7厘米,黄白色,横断面近圆形。

(2)内在品质:汉中冬韭是菜中珍蔬,叶宽鲜嫩,色艳味正,辛辣浓香,纤维少,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商品性好。其胡萝卜素的含量也非常丰富,每100g鲜韭菜含有3.26mg胡萝卜素,仅次于胡萝卜,比大葱(1.48mg)多两倍,比芹菜(0.11mg)多27倍。同时,韭菜还含有芳香挥发性精油和硫化丙烯等成分,这是其有特殊香味和杀菌功效的原由。食之能生津开胃,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活血益气,滋胃黑发。

(3)安全要求:汉中冬韭质量安全标准需符合无公害韭菜质量安全标准NY/5001-2001。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包装上应明确标明无公害食品——汉中冬韭字样。每一包装上应标明产于何处、产品的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名称、详细地址、规格、净含量和采收日期、包装日期等,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

九. 河北省 邯郸 丛台区 一篓油水饺

鲜猪肉绞馅,拌以时令蔬菜,配各种调料,用老肉汤打匀;和面作皮,包馅成饺煮熟。皮薄见馅,馅抱成丸,油水充盈,味鲜肉嫩。已有40余年制作历史。-

河北邯郸小吃。1944年王金堂在邯郸洛新街水饺馆创制。由于选料精细,坚持用新肉(当天宰杀的肉),配上小磨麻油和上等调味品,精心制馅、包制,成熟后汁包馅,吃时流油,故名。

原料

精猪肉3500克,面粉5000克,酱油150克,精盐70克,味精10克,姜末100克,葱白250克,香油250克,鲜汤适量。

制法

将猪肉绞成馅,加入酱油、精盐、味精、姜末、鲜汤拌匀上以劲,把葱白(剁碎)与香油一起放入拌匀成馅。面粉倒入盆内,加清水和成面团,放案板上搓条,揪剂,擀成皮包上馅。水烧开,下入水饺,中间点两次凉水烧开,水饺熟后捞出即成。

十. 北京市 丰台区 虎骨酒

虎骨酒的产地是中国北京。虎骨酒是明朝的大药物家李时珍发明的,虎骨酒主在古代中国,老虎的力量即得到很高的评价,同时,他是相当受尊重的动物。所以,历代的王侯贵族最常喝的就是虎骨壮强精,而是促进血 液的循环,使肌肉能够平滑。因此虎骨小对治疗风湿、神经痛的痛疼很有效。在于这方面,其它的药酒根本无法相比。

虎骨酒不但能治疗内科、妇科疾病,而且治疗外科疾病也独具风格。王焘《外台秘要》里有“治下部痔疮方”,即“掘地作小坑,烧赤,以酒沃之,纳吴茱萸在内,坐之,不过三度良。”《使琉球录》中也有用药酒治“海水伤裂”的记载:“凡人为海水咸物所伤,及风吹裂,痛不可忍,用蜜半斤,水酒三十斤,防风、当归、羌活、荆芥各二两,为末,煎汤浴之,一夕即愈。”

宝鸡金台区特产金盏东村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