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特产米豆腐 土特产米豆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03 22:23:22

一.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长安豆腐干

豆腐干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咸香爽口,硬中带韧,久放不坏。

功效:豆腐干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豆腐干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食盐、茴香、花椒、大料、干姜等调料,既香又鲜,久吃不厌,被誉为“素火腿”。

二.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源豆腐干

洛源豆腐干

位于秦岭南麓腹地的洛河源头——洛源镇,出产的驰名古今的土品——洛源豆腐干。早在数百年前的明清时代就负有盛名,曾被清皇御为御膳贡品,并随当年商贾走各地。红军在洛南时,洛源人民曾用豆腐干支援红军作战。

洛源豆腐干略呈茶褐色,一律一寸见方,双筷薄厚,以青肯藤穿连,五十块一串。食用时只需用刀切成薄片,点几滴酱醋即可下箸就酒。其特点是:香爽油咸,柔劲适口,若拌以蒜泥、芥末、葱段、麻油等佐料,美味异常。

三. 福建省 三明 大田 九层米果

九层米果

“九层米果”是大田县的地方风味小吃。它是以精质米浆拌油煎葱蒜蒸制而成。每层米浆蒸成后再下一层米浆,连续9次,共9层,故称“九层米果”。其表层蒙有细碎韭菜,色泽鲜艳,由表及里,层层可分。米果厚2.5公分,各块分割处段落分明。味爽香喷,嫩而不泥,油而不腻。

四.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湘西米豆腐

游玩在湘西,在湘西的各种特色小吃中,米豆腐可算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特色地方小吃了。这种用上好的大米做原料,经过磨浆煮熟成形加工而成的大众食品,一直是湘西人们的最爱。只要你一走进湘西,不论是在你就可以看到各地城市繁华闹市,还是在乡镇的、沿街集市,都有米豆腐摊,就连在在人们赶集路上的桥头、凉亭和荫凉处,也都会有人在那儿做米豆腐卖。这里的人们习惯了上街、赶集的时候,吃上一碗米豆腐,来充饥解渴、歇脚谈天。米豆腐,实在是湘西地区的最普通的一种大众喜欢的小吃。

在湘西的很多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在用布、塑料或大阳伞支起的凉棚下,一张或几张干净的桌子,几条长凳,就成了一个简陋的米豆腐摊。桌上摆满用广口瓶装上的各种调料,用纱布罩子罩着。桌下的木桶里或铁桶里放着打好的米豆腐,上面用白纱布遮掩着。摊主人多是勤劳的中年妇女,她们动作干净麻利,热情好客,一边收拾碗筷,一边为客人添加着米豆腐和各种调料麻利的忙活着。时不时的同食客们搭上一两句腔,大家都是常客,老主顾,自然随便。食客们则一边细细的品尝着米豆腐,一边天南地北的聊一下天。四季农活儿女婚姻,有时也是在这里由双方的大人撮合下完成的。很多的小道消息、奇闻逸事都是从这里汇集来,又传出去的。如果你的外地游客,热情好客的摊主人会为你选一张干净的桌子和凳子,让你先歇歇脚,然后问你喜欢什么样的口味,是偏辣还是偏咸,需要放些什么佐料。那种热情,那种周到,会让你有一种宾到如归的感觉。

吃米豆腐,佐料为一大关键。一般来说,所配的佐料越多,口味越丰富,吃起来越有不同的感觉。拌米豆腐的佐料能通常很多,湘西人爱吃辣,口味重,辣子粉,葱花,生姜,蒜泥这几样是必不可少。另还有山胡椒油,陈醋,酸菜,味精,有的佐料中还会有萝卜丁,油炸花生米……。从颜色上来看,有白黄红绿,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从味道上说有酸、辣、麻、咸、香五味俱全。同一种原料还可以做出不同的口味,比如辣椒,就分油辣椒、酸辣椒。油辣椒一般都是自家做的,从市场上买回辣椒末或自家将晒好的干辣椒切碎,或用碾碎,再将锅中烧的滚烫热油,倒入盛有辣椒和其他配料的容器中,“哧啦”一声,辣椒就靠着油的热度炸好了。还有的油辣椒就是把最辣的那种小个的辣椒,我们这里俗称叫“七姊妹”整个的用油炸香。供那些特别喜辣的人食用。酸辣椒则是放在自家的土陶坛子里腌制好,然后取出来洗净,剁碎,作为佐料,这种辣椒,去掉了辣的烈性,多了酸辣感。

做米豆腐的原料需要一种特殊的大米,适合做米豆腐这种大米含的淀粉很高。做出来的米豆腐才会有韧性而且口感好极佳。近年来也有人用大米、玉米做的米豆腐,黄金亮色,口感也不错,而且有绿色保健作用,现在喜食的人也很多。米豆腐的制作过程很有讲究,用石磨掺水将大米磨细成米浆,然后将磨好的米浆倒入铁锅,并加入石灰水,开始用大火,煮到半熟时用小火,边煮边搅,煮熟为止。当煮熟的米浆变成糊状,趁热装入预先准备好的盛器内。可以用木盆也可以用专门用来做豆腐的箱子。冷却好后的米豆腐,色泽鲜润,宛如碧玉晶莹嫩滑。

这里的人们一年四季都爱吃米豆腐。而且随着时令的不同,吃法上也有不同。要是在夏天,吃米豆腐的时候则多加冰块;看着从盛着大块冰砣的木桶里捞上一碗色泽如玉、冰凉嫩滑的米豆腐,浇上红绿黄白的各种滋味的佐料。相信你的口水已经快从嘴里留出来了,迫不及待的端起来,狠狠的吃上一大口,那米豆腐从你的舌尖,舌根,喉头滑过,那清凉的感受顺滑的感觉那麻辣带酸,咸中透香的滋味,没有品尝过的人不是知道的。

冬天或是春秋时则多将米豆腐在温水中烫热。要是在天气较冷或不太热的时候,来到这里,你可以吃上在沸水中烫热温好的米豆腐。热气腾腾的米豆腐上面,加上红红的辣椒、青绿的葱花、白花花的蒜泥,爽脆的榨菜丁,酸溜溜的陈醋,黑黝黝的酱油。白嫩的豆腐衬着各色点缀,红香绿脆,色香味俱全。一下子就能将你的馋虫一股脑钩出来。把你舟车的劳顿,满怀的饥肠,一下子会会变得无影无踪,带给你的是一份温馨和舒坦。

游走在湘西,提起米豆腐,可能游人首先想起的就电影《芙蓉镇》中刘晓庆卖米豆腐的地方——湘西永顺的一个美丽而古老的王村镇,这里因电影《芙蓉镇》而出名也因石板街,吊角楼而出名。因刘晓庆在剧中卖米豆腐而让人熟悉了湘西的这一特色小吃,并以此为正宗。其实,只要是在湘西,无论是城市乡村,你都会碰见它,遇到他,就像一个个淳朴厚道的湘西人。在湘西各个地方地的人们都称自己那里的米豆腐最好吃,而且味道确实不错。其实在湘西,凡是水好的地方,做出的米豆腐也特好吃,不信,来湘西,试试!

五. 陕西省 铜川 耀州 耀县老豆腐

老豆腐选料较为严格。杂豆,酶豆,瘪豆全部筛选掉,剩下的纯正黄豆用水洗净,经石磨粉碎后,去掉豆皮,开始磨浆。其他的工艺和制豆腐相似。盛豆腐的大罐用棉布包裹,即使在冬天,老豆腐也是热乎乎的。其次,碗里的佐料也很讲究,如小磨香油,芝麻酱,蒜泥,辣椒油,盐水,酱油,醋等吃起来清香可口很有滋味。

六. 陕西省 汉中 镇巴县 汉中菜豆腐稀饭

菜豆腐稀饭是汉中地区一种民间家常饭,虽然做的方法不复杂,但因取料方便,做工较细,好吃且富有营养,所以已成了当地待客的佳肴了。

菜豆腐稀饭是雪白似乳的豆浆,上面托着质细如白绸般的珍珠豆腐块,夹杂着绿菜豆腐块,再佐以用香菜、韭菜或葱花、蒜苗花、核桃仁、变蛋等与油辣子或香辣酱拌成的小菜。入口豆浆香甜,豆腐细嫩,小菜咸辣,其美味无穷也。只有到了这个份上,才称得上为地道的汉中菜豆腐稀饭。

这种家常饭之所以被民间奉为待客上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饮食极富营养,即使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豆浆、豆腐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易于消化,有利体内吸收,也不失为一种配方科学,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美味佳肴。冬季吃这种饮食,暖和耐饥,夏天吃止渴消暑,既美味又实惠。不但如此,这种饮食无论男女老幼,体强体弱,都能食用。难怪无论社会怎样发展,这种取材容易,且独具乡土风味的菜豆腐稀饭却一代传一代成了家常待客饭中的皎皎者了。

七. 台湾省 台东 关山米

关山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关山米产地为我国台湾省台东县的关山镇。该地域位于海岸山脉与中央山脉之间的花东纵谷上,平均海拔260米,日夜温差大,日照时间短,雨量充沛,水质甘美,土壤肥沃且无工业污染,良好的地域特点造就了关山米颗粒饱满的特定品质。从外观看,关山米色白而有光泽,透明度好,垩白面积小。从营养成分看,关山米含有十几种人体所需营养素,富含维生素B以及醣类等,蛋白质含量达6%。关山米蒸煮后透明有光泽,黏软滑腻,清香可口,易于消化,对人体建康非常有益。

关山米

台东县关山镇公所

10072044

八. 贵州省 贵阳 花溪区 青岩米豆腐

米豆腐是传统的贵阳风味小吃。青岩的米豆腐用酸汤点制,不用石膏。一般用专门的井水制作,制作时加入青菜汁,所以色泽晶莹鲜绿,悦目诱人。多是用双花醋和鸡辣椒加上其他佐料凉拌着吃,口感爽滑细腻,香辣中微带甜味。

九.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长坑米糍

民俗小食。以糯米磨粉,加水搅拌成软块状,煮熟后再反复揉拌,作为皮,以加油的甜豆沙作馅,再用扁圆体木模印制而成。

资重本地糯米有“小术”、“大术”两个品种,夏术、秋术两次收成。做上品麻糍要用秋收“大术”。将糯米淘净浸透沥干,置石臼中边舂边翻,边翻边舂;越是“磨洋工”,它便越腻越嫩。舂好的糍粑蒸熟搁冷后,整团置入新从深井里打上来的凉水中,它不馊不溶不硬。食前净手,随捻随食,大小任意。食时常在外面沾裹上一层炒芝麻末或炒花生末,也可蘸上蜂蜜、白糖、红糖或饴糖。

十. 陕西省 咸阳 长武县 长武水豆腐

长武水豆腐

豆腐在其它地方或烩或炸,或炒或烧,都是压成块干吃,惟独长武有一种特殊的吃法,就是将豆腐点好后连汤食用。这就是有名的长武水豆腐。制作水豆腐,要选上好的黄豆或黑豆,先拣去次豆和杂物,然后磨碎脱皮,拿簸箕簸净,用温水浸泡三四个小时,再磨成豆浆过滤人锅煮沸,最后用石膏或醋或浆水点。点的时间一定要严格把握,谨防过早或太迟,以保证豆腐鲜嫩可口。吃的时候,先将掰好的长武锅盔倒浆内煮沸,然后把点成的豆腐倒入再煮,最后加上盐、味精舀人碗内,放上油泼辣子食用。长武水豆腐汤清、味香、油汪辣红,豆腐鲜嫩,是上好的早餐。每天早上,市场上的水豆腐摊前总是热气袅袅,香味袭人,人头攒动,呈现一派幸福祥和的气氛。

陕西的特产血豆腐陕西石泉特产烟熏豆腐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