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的特产 岱山特产在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9 03:22:07

一.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凉粉

灵山凉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凉粉草,又叫仙草、仙人草、仙人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坡地、沟谷的小杂草丛中,分布广。在当地山区的山沟河边都有野生的凉粉草生长。凉粉草株型形态有直立型、半直立型及匍匐型等。叶有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叶沿锯齿状,叶色有黄绿色、浅绿色及浓绿色。茎呈方形,颜色为绿色、淡紫红色、深紫红色等;茎蔓长可达1.5公尺左右。据《纲目拾遗》卷四记载,凉粉草具有清暑、解热、利水的功能,可治中暑、清热消暑、降血压、关节肌肉疼痛等病症。凉粉草全草干样含有约70%的碳水化合物,少量的蛋白质、黄酮类物质、多糖类物质、香精素、脂肪、咖啡色素等,还含有较多的矿物元素。凉粉草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香精素有镇静、清凉解毒、利水的功效;其中的维生素能调节和增强生理机能;含有的大量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更具有抑制目田基形成、养颜、抗衰老的作用。《中国医学大词典》中记载:凉粉草“茎叶秀丽,香犹藿檀,夏日取汁,凝坚成冰”,有“泽颜、疗饥”之功效……,是一种宝贵的药、食两用的东方植物资源。《灵山县志》的第六章《自然资源》中第一节植物资源(135页)的记载有凉粉草。

灵山县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量多,人们易感热毒、湿毒,引起身体不适。老百姓为防暑降火、祛热毒,就到山上采割野生凉粉草做成凉粉草冻食用。经过长期的不断尝试,逐步形成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凉粉作为预防和治疗热毒和湿毒的食疗方式,于是形成了服用以当地凉粉草熬制的凉粉预防和治疗热毒、湿毒的好吃又可以防病治病的“凉粉”,并且这种习惯历代相传。

在炎热的夏天,辛苦劳作之余,一碗清凉的凉粉草冻是首选的解渴、清热消暑的佳品。夏天,街上到处可见卖凉粉草冻的摊挡。农历入伏吃凉粉是当地人的传统习俗,据说这天吃了凉粉整个夏天就不会长痱子。

灵山凉粉是具广西特色的民族食品之一,主要以产自灵山县的优质凉粉草、优质食用淀粉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是一种天然绿色保健食品,流传于灵山县民间已数百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护肤养颜、通便燥湿、清热止痒和抗衰老作用。

灵山凉粉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灵城镇、新圩镇、檀圩镇、那隆镇、三隆镇、陆屋镇、旧州镇、沙坪镇、太平镇、武利镇、伯劳镇、文利镇、佛子镇、平山镇、平南镇、烟墩镇、丰塘镇、石塘镇18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 重庆市 秀山县 秀山白术

秀山白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术是秀山传统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胎动不安。

水源村空气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宜,白术个体大,含药量高,产品畅销国内各大中药材市场。

三.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四. 广西 河池 凤山县 豆腐圆

豆腐圆

凤山县巴马盘阳河的发源地,其境内三门海寿源洞是盘阳河的源头。在凤山的壮家,每逢佳节或者婚宴,都有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那就是壮家豆腐圆。它形似桔子,象征吉庆团圆。

做法:原料是水豆腐,但做水豆腐的工序却及为复杂,颇为讲究。水豆腐必须是手工制作,用石膏点卤,这样做出的豆腐有一股清香且嫩滑,机制的水豆腐是做不好豆腐圆的。豆腐圆的做法是这样的:

1、取水豆腐数块,先将水豆腐的水控干后放入干净的盆里抓成泥状,然后做馅料,其馅料的做法和水饺的馅料的做法差不多。

2、把肥瘦相间的猪肉剁成肉泥,取一碗花糯米饭或者一个粽子,将洗净的韭菜切碎,炒一二两花生米,除去红衣碾碎,放入一至二块豆腐乳、胡椒粉、食盐、味精适量,然后将上述馅料泮匀。

3、取已抓好的豆腐泥平摊于掌上,将馅料置于其中,把豆腐泥合拢制成圆丸,大小如柑桔。

4、做好的豆腐圆可炸、可煎、可蒸,但,在壮家一般用植物油炸,最常用的是凤山长寿绿色食品——山茶油来炸,炸至金黄,即可食用。

该菜肴美味可口,香气扑鼻,口齿留香!

五. 广西 河池 凤山县 凤山八角

凤山八角生产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柔枝红花八角、普通淡红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等,远销广东、香港、上海等地,深受客商青睐。

八角全身都是宝,果、枝、叶均可提炼茴香油,其产品可深加工成为食品香料和工业化工香料,特殊凝固剂、涂料等等,用途甚广。

凤山八角生产历史悠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凤山借助自身气候优势,依托西部大开发、生态公益林补助工程和退耕还林等有力政策,调整林种结构,大力发展八角种植。目前,全县八角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投产面积18万亩,2011年八角干果总产量5502吨,产值5392万元。据悉,凤山的八角主要分布在9个乡镇和凤旁、坡桃等5个国有林场,其中长洲、乔音、平乐和江洲等乡镇的八角种植规模较大,是重要的八角产业基地;八角品种主要有柔枝红花八角、普通淡红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等。

凤山八角远销广东、香港、上海等地,深受客商青睐。

六. 浙江省 舟山 岱山 雪丽鸡腿

菜系:浙菜

口味:咸鲜

价格:10-40元

特色:色白如雪,外松里糯,形丽味美。

原料:

鸡腿600克,鸡蛋清100克,芥蓝10克,萝卜50克,姜汁10克,小葱10克,黄酒15克,酱油20克,盐2克,味精2克,淀粉(蚕豆)15克,猪油(炼制)70克。

制作方法:

1.将鸡腿逐只用刀从上而下剖开3/4,将肉翻开,用刀根剁断鸡筋骨,再剁几个小孔,投入深盘内。

2.鸡腿内加精盐、黄酒、味精、葱段、姜汁、酱油腌渍约15分钟。

3.腌渍后捏放成整腿形,上蒸笼蒸熟取出,滗出原汁待用。

4.将芥蓝菜的菜叶洗净,理齐,顺长切成细丝。

5.芥蓝菜叶丝下入五至六成热的油锅中炸脆捞出,沥去油,撒上适量的精盐、味精拌匀即成菜松。

6.将萝卜洗净,雕成“金鸡独立”或“金鸡啼鸣”的造型,放入盘的中间,底坐四周围以菜松。

7.将鸡蛋清打发起泡,加入干淀粉拌成蛋泡糊。

8.炒锅置中火上,下入猪油至三成热时,将蒸熟的鸡腿逐只沾上蛋泡糊,入油锅中炸熟捞出,装盘围放在金鸡雕刻的四周,即成。

小贴士:

1.鸡腿大小均匀,腌渍入味,蒸制成熟,再挂糊炸制,根据各人的口味,腌渍时也可适当加些胡椒粉等调味。

2.蛋清要一次打发,加干淀粉要适量,粉太少成品炸后易萎缩不饱满,粉太多成品发硬不松脆。

3.蛋泡糊要打好就用,不宜久放,否则影响成形。

4.炸用的油要白净(也可用高级烹调油或色拉油),温油时逐只入锅炸,并翻动及时,一般在第三只下锅时,第一只就可以起锅。

5.菜松即是用蔬菜叶切细炸成,其方法是:将芥蓝或其他叶菜的菜叶,理齐,顺长切成细丝,下入五至六成热的油锅中炸脆捞出,沥去油,撒上适量的精盐、味精拌匀即成。其特点是色碧绿、酥松。

6.因有过油炸制过程,需准备熟猪油1000克。

七. 云南省 文山州 砚山县 文山县风味食品

文山县风味食品:椒盐饼、火烧、温淘米线、油炸粑、扭磁粑、豆沙粑粑等都是文山有名的小吃。产于文山县平坝乡的壮酒,是典型的清香型粮食酒,口感清凉幽香,醇厚绵长,余味甘甜。( 文山)

八. 广西 贺州 钟山县 钟山话梅

钟山话梅,是广西贺州的主要之一,创制于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前,钟山话梅分“盐渍水梅”和“黄糖渍梅”两种,前者以青梅晒制;后者将青梅经黄糖腌制而成。后来,盐渍水梅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话梅,话梅是在盐渍水梅的基础上增加了甘草和香草油等配料。

“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清嘉庆年间经济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1753年~1823年)在《晒书堂诗抄》中写了这样一句咏梅汤的诗。贺州人不仅用梅做汤,而且用梅入药、制酒:头痛时把梅干肉敷在肚脐眼上;还把青梅汁煮熟后装入瓶中,一旦肚痛,用筷子蘸点尝尝,就会止痛;用白酒浸泡青梅,需密封一个月,所制青梅酒香醇味美。据说常饮青梅酒,能缓解风湿筋骨痛,其依据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梅,血分之果,健胃、敛肺、温脾、止血涌痰、消肿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嗽泻痢……”

据《广西通志》记载,梅原产西南地区,在广西种植有2000余年,兴安县曾发现成片的野生梅林。现在,广西梅主产区为贺州、南宁等地,分红梅、青梅、白梅3种,较优的是大肉梅,原产钟山县,有“梅中王”之称,其特点是果实大,肉厚核小,酸甜适度,汁多脆口。宾阳县也有梅及话梅出产并出口。

九. 广西 河池 凤山县 渣豆腐

渣豆腐

每逢夏季,走进凤山的汉家瑶寨,在餐桌上会看到一道菜羹,那是人们常吃的长寿绿色食品-瑶豆腐也叫渣豆腐。

其做法是:

1、将嫩黄豆(青豆)一两碗打磨成豆浆(渣),然后煮半锅水,待水开后将豆浆(渣)倒入锅中并不停地搅拌,等到豆浆煮沸后滴入约两匙羹的米醋

2、取一嫩南瓜黄瓜各一个切成丝、南瓜苗剥好洗净、番茄切成丁;

3、将南瓜、黄瓜丝、瓜苗番茄丁倒入锅中与豆渣一起煮,再加入火麻羹煮熟后盛入碗中。

这种菜羹既可当菜吃,也可当粥喝,它具有豆腐香,也有黄瓜的清香,甘甜爽口。

十.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岱山必买的十大特产岱山县去哪买特产便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