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富锦啥特产 富锦最有名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23 13:28:11

一. 黑龙江省 佳木斯 前进区 三角鲂(法罗)

三角鲂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水生昆虫、小鱼、虾和软体动物等。三角鲂生长速度快于长春鳊,脂多肉美,资源量较小,应采取措施,积极保护和涵养。

二. 黑龙江省 佳木斯 东风区 炸田鸡腿

炸田鸡腿,将活田鸡剁下大腿扒去皮,剁去爪再从骨节处剁开,放盆内,加点精盐、绍酒,味精,花椒水抓匀,卤十分钟;勺内放入清油,油烧至七、八成热时,将田鸡蘸上面粉,一个一个地放入油内炸熟捞出控净油装盘即可。菜品外焦内嫩,味美鲜美,营养丰富。

三. 黑龙江省 佳木斯 汤原县 汤原大米

汤原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汤原大米是黑龙江佳木斯汤原县的。

汤原县稻米栽种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寒地绿色大米的主产区,是黑龙江最早种植水稻的县份之一,也是三江平原的水稻发源地。

“好山好水出好米”,汤原大米具有特殊的品质和口感,这和汤原独特的生态环境、土壤特点、灌溉水源、气候条件、品种及栽培技术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无论在全国各大展销会上,还是在大中城市的粮油批发市场和超市里都能看到汤原大米的身影。工作人员说:“即使是种的同一个品种,我们汤原大米和其它地方的大米在营养成分和食味口感方面绝对不同”。这也使得“汤原大米”有了“南五”(五常)“北汤”(汤原)的美誉。

据《汤原县志》记载,汤原种植水稻的历史可追溯到民国11年,由人工依自然水撒播试种水稻,1949年面积发展到了9万亩,解放后水稻种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水稻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汤原县以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发展为工作重点,改变思路,应用新技术,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水稻面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105万亩,水稻总产实现55万吨,产值18.7亿元,水稻产业已经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叫得响、叫得硬的品牌,其中,“汤旺河”、“万亩稻”被评为黑龙江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汤旺河牌大米从2005年到现在,一直被评为黑龙江省著名品牌。汤原大米多次参加哈洽会、齐齐哈尔绿博会、北京绿色食品展销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好评。汤原大米,已经成为优质、营养、安全、绿色大米的代名词。

汤原大米产地范围为黑龙江省汤原县行政辖区(不包括汤原农场和梧桐河农场)。

《汤原县人民政府关于汤原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请示》,汤政呈〔2015〕26号

信息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信息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四. 黑龙江省 佳木斯 东风区 红旗油豆角

红旗油豆角纤维少,含水低,风味浓,鲜嫩可口,是晚秋添补淡季的理想蔬菜品种。油豆角由于好吃,在各地市场都是抢手货。速冻后冬天吃也能基本保持其风味

五. 黑龙江省 佳木斯 同江 鳜鱼(鳌花)

鳜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肉中含蛋白质18.5克,脂肪3.5克,为淡水鱼中佳品,是松花江名产“三花五罗”中之一花??鳌花。以现在看天然产量虽然不高,但是该品种已经在池塘水库中有养殖,为市场提供优质鱼类。

六. 黑龙江省 佳木斯 桦南县 桦南南瓜

桦南县培育的无杈南瓜在全县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东北地区推广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南瓜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葡萄酸、谷氨酸、精氨酸、天冬门素、胡罗卜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强肝、补肾、降低血压、消炎、止血、补中益气等功效,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七. 黑龙江省 佳木斯 抚远 哲罗鲑

五罗的头一罗是哲罗,也叫哲罗鲑。这哲罗是冷水鲑鱼中的大型肉食鱼,世界稀有冷水鱼种之一。黑龙江哲罗可没有新疆的大,大的也就体长一米多,五、六十斤重,长的圆滚滚的。看着可爱,可却是水中霸王,对于小鱼来说,吃你没商量。哲罗和大马哈都是鲑鱼,是亲戚。哲罗在冷水中生长,又以活物为食,因此肉质格外细腻。黑龙江人拿它做馅包饺子,极清鲜。用哲罗做烩鱼片、烧鱼块,汆丸子,也不错。

八. 黑龙江省 佳木斯 桦南县 狍子

狍是名贵野味,皮是制褥的高档原料,已列入省级保护对象。狍肉鲜美细嫩,是名贵的“野味”之一,又是出口畅销的野味佳品。狍茸,角可入药,与茸相同,但作用较次。肺可解毒,主治肺脓肿。皮可加工制革,并作皮衣,腿部毛皮柔软,适于制作皮靴。角还可以加工成工艺品或衣帽,刀把等。如狍的资源多时,还可用来开发体育狩猎和娱乐观光旅游事业。

九. 黑龙江省 佳木斯 抚远 抚远大马哈鱼

马哈鱼不仅是黑龙江省的大型珍贵鱼类,也是我国淡水名贵鱼类之一。其肉质细腻,呈红色,味鲜美,脂肪含量极为丰富,营养价值相当高。抚远县被命名为“中国大马哈鱼之乡”。抚远大马哈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抚远地区渔业生产发展由来已久。据考古发掘证明,远在唐代以前,抚远地区就有渔业生产,其开创者当为乌苏里江流域的赫1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先世。时至今日,依托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优势,渔业仍是抚远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因鱼而生,因渔而兴,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抚远县有鱼类21科105种,是我国东北特种鱼种类最全、产量最多的地区,也是全国大马哈鱼主产区,这里被命名为“中国大马哈鱼之乡”。

抚远县境内有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大水系,共计268公里,特别是我县境内拥有大量湖泡,无任何污染。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目前,我县已建成4个散养式鱼类养殖基地,主要包括大力加湖、乌龙湖、芦清河、双胜四个养殖基地。大马哈鱼不仅是黑龙江省的大型珍贵鱼类,也是我国淡水名贵鱼类之一。其肉质细腻,呈红色,味鲜美,脂肪含量极为丰富,营养价值相当高。含蛋白质为14.9-23.3%,脂肪为8.7-17.8%,水分为61.4%,每kg含有13840卡热量,含钙大于50毫克,含磷大于1500毫克,铁大于0.07毫克。此外,还含有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其卵晶莹透亮,粒粒如珍珠,富含磷酸盐、钙质及维生素A、D,被公认为宴席珍膳。将其盐渍成“大马哈鱼籽”,便是闻名于国际市场的“红鱼籽”,极受欧美各国大众的欢迎。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建立了保护鱼类资源的大型繁育基地年放流大马哈鱼100万尾,对鱼类资源的保护起了重要作用,现以成为全国最大的大马哈鱼繁育基地,抚远县以被国家命名为大马哈鱼之乡。

大马哈鱼是我国珍贵鱼类之一。鲑科,其鱼肉色粉红,细嫩味美,是高蛋白、低脂肪。相传唐王东征时来到黑龙江边,正逢白露时节,被敌人围困,外无援兵内无粮草,正当唐王一筹莫展之时,一大臣奏道:“何不奏请玉皇大帝,向东海龙王借鱼救饥?”玉帝便令东海龙王派一条黑龙带领鲑鱼前来镇守这条江,人马得到鱼吃,力量倍增,大获全胜。马原来是不吃鱼的,自此马便开始吃鱼了,但也只是吃鲑鱼。所以便把鲑鱼叫作“大马鱼”。许多年后,又是白露时节,有一个叫什尔大如的部落首领所率人马被敌人追到乌苏里江边,前无进路,后有追兵,粮草又断,十分危机,此时一谋士便向什尔大如献策言道:“何不仿照唐王东征时向东海龙王借鱼以解燃眉?”黑龙闻知,复率鲑鱼来到乌苏里江边,什尔大如得救,便率部在沿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定居下来,这些人的后代,便是今天的赫哲人,所以每到白露前后,便有大批的鲑鱼来到黑乌两江。赫哲人称“大马鱼”为“达乌依玛哈”,后经演变,就把鲑鱼叫做“大马哈鱼”。县志都有所记载。

抚远大马哈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地域范围

抚远县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处于东经133°40′—135°5′20"、北纬47°25′30"—48°27′40"之间,全县总面积6262.48平方公里。东、北两面与俄罗斯隔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望,南邻饶河,西接同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干流268公里在我县境内,鱼类资源丰富,包括21科72属105种鱼类,其中经济鱼类59种。抚远县包括海青乡、抓吉镇、通江乡、抚远镇等4个乡镇直辖水面26753公顷,是大马哈鱼的重要孵化生长场所,年产大马哈鱼30吨以上。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抚远大马哈鱼(秋鳜鱼),略似纺锤形;头后至背鳍基部前渐次隆起,头侧扁,吻端突出,微弯。口裂大,形似鸟喙。生殖期雄鱼尤为显著,相向弯曲如钳状,使上下颌不相吻合。上下颌各有一列利齿,齿形尖锐向内弯斜,除下颌前端4对齿较大外,余齿皆细小。脂鳍小,位置很后。尾鳍深叉形。生活在海洋时体色银白,入河洄游不久色彩则变得非常鲜艳,背部和体侧先变为黄绿色,逐渐变暗,呈青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8-12条橙赤色的婚姻色横斑条纹,雌鱼较浓,雄鱼条斑较大,吻端、颌部、鳃盖和腹部为青黑色或暗苍色,臀鳍、腹鳍为灰白色。是凶猛的食肉鱼类。肉质细腻,呈红色,洗净清蒸,颇有海味和江味兼得的奇妙口感,味道鲜美,过味留香,食后难忘。 2、内在品质指标:抚远大马哈鱼不仅是黑龙江省的大型珍贵鱼类,也是我国淡水名贵鱼类之一。其蛋白质含量≥20%,含钙≥50 mg/kg,含磷≥1500 mg/kg,含镁≥200 mg/k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含量的80%以上。此外,还含有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其卵晶莹透亮,粒粒如珍珠,富含磷酸盐、钙质及维生素A、D,被公认为宴席珍膳。将其盐渍成“大马哈鱼籽”,便是闻名于国际市场的“红鱼籽”,极受欧美各国大众的欢迎。 3、安全要求:抚远大马哈鱼执行GB/T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生产环境执行 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产品执行标准 NY5053-2005无公害食品普通淡水鱼。

十. 黑龙江省 佳木斯 桦南县 桦南白瓜

桦南白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桦南县种植白瓜历史悠久,据桦南县志记载,清宣统二年(1910年)人们在垦地上种植窝瓜(白瓜)。1976年范春在孟家岗乡卡子后村(现富裕村)选育了无杈窝瓜(白瓜),1990年11月30日通过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为“无杈窝瓜”。这时桦南县的白瓜种植居全省之首,桦南县成功地举办了六次中国金南瓜节。桦南县也被命名为“中国南瓜之乡”、“中国白瓜籽之乡”。桦南白瓜是桦南县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发展白瓜产业,桦南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加大了品牌建设力度,产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现全县有2个市级白瓜龙头企业,6个白瓜种植专业合作社,10个白瓜籽收购加工经营企业。桦南白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后,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白瓜籽价格平均高出同类产品1元/斤,直接带动农户每亩增收120元。

地域范围

桦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松花江下游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9°55′—131°16′,北纬45°51′—46°31′之间,地域形状呈枫叶型,县域东西长130公里,南北长73公里,全县幅员面积4415.6平方公里,所辖桦南镇、土龙山镇、孟家岗镇、石头河子镇、闫家镇、驼腰子镇、梨树乡、大八浪乡、金沙乡、明义乡6个镇4个乡,全县192个行政村。桦南白瓜地域保护范围面积22.8万公顷,白瓜种植面积2万公顷,产量1.8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特性:桦南白瓜属葫芦科,南瓜属。根系强大,须根发达。茎蔓生长旺盛,由于春季干旱、风大、升温快、墒情好,利于白瓜播种;夏季短促,雨热同季,降水适量,光照和积温充足;秋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利于白瓜干物质积累;冬雪大,冬季漫长寒冷,不利于白瓜病虫害越冬;我县土地开发较晚,土壤含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利于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效物质的积累,独特的气候和自然资源适宜发展具有特色的桦南白瓜生产,成就了桦南白瓜及白瓜籽特有的品质。 2、外在感官特征:桦南县白瓜株型为主蔓生,无侧叉,果实椭圆型,颜色为灰绿色。果肉呈淡黄色,味甜、微面,瓜籽为椭圆形,大板率(12.5mm以上)为60%-80%,其外观洁白,板大皮薄,仁厚味醇,仁面覆一层绿色薄膜,内仁洁白如玉。口感纯正清新,味道香美,花、茎、叶均可入食。 3、内在品质指标:白瓜果肉部分维生素C含量大于95mg/kg,可溶性固形物大于2.5%,总糖大于1.8%;白瓜籽仁氨基酸总量大于34%,蛋白质含量大于33%,粗脂肪含量大于35%;白瓜籽中粗纤维含量大于20%,磷含量大于1100 mg/kg。 4、安全要求:桦南白瓜生产过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执行,桦南白瓜产地严格执行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农药使用严格执行NY/T393-2000标准,肥料使用严格执行NY/T394-2000标准,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正在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

佳木斯十大必买特产佳木斯特产排名前十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