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务川特产 遵义必买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8 15:35:07

一.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合马羊肉

“合马山羊”是贵州四大优良品种之一的黔北麻羊 ,“合马羊肉”则是黔北颇有名气的特色食品。近年来,合马山羊的烹调技艺得到更一步改进,推出了清炖,煎炒,粉蒸,凉拌,烧烤,红油等颇具特色的羊肉全席,合马羊肉已成为酒乡人民宴请宾客的一道佳肴,同时也成为合马镇人民的脱贫致富的一项优势产业。为进一步推介合马羊肉,展示合马羊肉的独特风格,合马镇政府修建了羊肉一条街,并在茅习公路一侧镌刻一座高2M的“合马羊 ”雕塑,喜迎八方来客。( 仁怀)

近年来,合马山羊的烹调技艺得到更一步改进,推出了清炖,煎炒,粉蒸,凉拌,烧烤,红油等颇具特色的羊肉全席,合马羊肉已成为酒乡人民宴请宾客的一道佳肴,同时也成为合马镇人民的脱贫致富的一项优势产业。为进一步推介合马羊肉,展示合马羊肉的独特风格,合马镇政府修建了羊肉一条街,喜迎八方来客。

二.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黄糕粑

黄糕粑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糯米和黄豆。做好的黄糕粑,为一个一个的长方块,外包斑竹笋叶。最早制作黄糕粑的是虾子场,由于它营养丰富,甜美可口,又携带方便,于是逐渐扩展到南白、鸭溪和其他地区。吃的时候,去掉笋叶,将粑切成薄片,便可看到晶莹闪光的糯米粒夹在其中。吃法或炸、或烤、或炒、或熏蒸,都滋润爽口。近年来,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地,都有人慕名前来购买,带回家细细品尝

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贵州非常有名且颇有特色的食品。城里人爱吃黄粑,却苦于没有原料、工具,既然难以吃到,所以就把其归为小吃,是用来细细品尝的;在乡间,需要的原料和木甑倒是不缺,但又少有闲暇来做美食,所以一遇农闲,哪家做上一甑黄粑,便平添了几分节日般的喜庆。

在贵州,黄粑不为某地所特有,在各处几乎都可吃到。吃得多了广了,倒也就有了对比———其中以黔北遵义的南白镇黄粑和黔中贵阳的清镇黄粑为佳。前者个头颇大,有如旧时的方枕,按一指宽片片的切开,吃起来实在让人朵颐大快;后者个头见小,约摸一拳大小,更适合于自个儿一“粑”在手,自得其乐的细细品味。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于是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你说胜了就胜了吧,可他既不顾穷寇莫追的忌讳,也不顾这帮军士的饭还没吃,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这一追倒也没什么,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这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士兵们还以为是军师用来犒劳他们的美味,三下两下便让几甑佳馔见了底。碰巧劳军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黄粑的原料的确就像小故事中说的那样,极其简单,主要是粘米、糯米和黄豆。但是其制作相当繁杂,耗时也颇长。

以遵义的南白镇黄粑为例,先将洗净的粘米与黄豆打制成混合的米浆,再将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后将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其间还可加入少量的红糖。在大木盆中几经搅拌,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将糯米饭搓打成一个个雪白的大饭团了。紧接着,便用清洗并煮制好的老笋壳叶或大竹叶将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因为蒸制好的黄粑色泽红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让人误以为黄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以着色调味,其实不然,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就赖这漫长蒸煮。混合了黄豆浆汁的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饭的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而这也是黄粑的最大特点——本色本味,包味皆由几出。本色本味是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这么看来,黄粑也算颇富性情的一道美食。

经过漫长的20个小时,黄粑出锅了,香气透过湿热的竹叶蒸腾而出。趁热剥去竹叶,黄润晶莹的黄粑跃然眼前,糯香、甜香、竹香扑入口鼻又沁入心田,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

生在贵州,时时得此美味,真可称“幸”事;若旅经贵州,不能尝此美味,倒要当心成了“憾”事。

三. 贵州省 遵义 正安县 正安油茶

油茶

正安油茶,据传在清末民初,人们为了戒除鸦片,逐以浓茶苦水解除毒瘾,饮之虽有戒烟之效,但常饮会捞肠刮肚,使人不适。有人就在茶水里放人油盐等佐料,味道自然鲜美得多,久而久之,遂演变成今日的正安油茶。

正安油茶,以炒青茶为原料,制作时先用动物油或植物油将茶叶炒黄,再加适量水烹煮,煮至茶叶伸展开后,以瓢(最好用木瓢)搅压揉挤,将茶叶捣烂如泥,即为茶羹。伴食时,取茶羹少许,烹沸加盐、油渣、香葱、椒面、芝麻一类佐料,即可食饮。过年、过节或生日以及贵客登门时,主人还拌人鸡蛋、炒豆、板栗、核桃、花生米等,其味更香醇。有些食品内拌人适量茶羹,味道格外鲜美,常见的有油茶面、油茶粉、油茶汤元、油茶稀饭等等。

正安新州、杨兴、安场、碧丰、庙塘等地群众,都有饭后或傍晚饮食油茶的习惯,每日两三次,每次一大碗。油茶能充饥解渴,提神醒脑,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尤其是在劳作大汗之后或疲乏困倦之时,吃上一碗,会使人疲劳顿消,精神倍增,迅速恢复精力和体力。因此,正安群众呼之为“干劲汤”。在正安县城以及安场、新州、庙塘等集镇,当地群众、外地商客均可在小吃摊点品尝到正安油茶的独特风味。

四. 贵州省 遵义 习水县 黔北麻羊

黔北麻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黔北麻羊俗称麻羊,因其主要分布在贵州北部的仁怀、习水等县而得名,是贵州省三大优良地方山羊品种之一。据《贵州省畜禽地方品种志》记载:黔北麻羊“产区历史悠久,发祥较早,当地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汉代的铜锅、铜鼎、汉砖以及秦、汉[新]王莽、西晋、北宋等朝代的货币。今日习水县的土城镇,在北宋时是州、县所在地,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调查考证,黔北麻羊是产区劳动人民长期选育和自然选择形成的。当地农民素有养羊习惯,至今仍保留婚丧嫁娶、立房祝寿“以羊馈赠”的习俗,并以此作为提供肉食和肥料的主要来源之一。黔北麻羊肉自古以来都被当地老百姓视为招待贵客的上等菜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期间,红军住到习水、仁怀的老百姓家,就会帮助老百姓做事,老百姓很感动,就想杀羊来犒劳红军,但红军怎么舍得吃老百姓的羊呢,不吃。这羊就是黔北麻羊。如今,在当地不少中高档酒店,用黔北麻羊肉做成的菜肴已是对外的招牌菜。

黔北麻羊是贵州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方优良山羊品种,主要分布在习水县及相邻的仁怀、市赤水市,中心产区的习水县存栏20余万只。2011年,习水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肉羊标准化示范县。近年来,随着羊肉菜肴越来越受欢迎,市场对羊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黔北麻羊属短毛型皮肉兼用山羊,体质结实,胸宽深,背腰平直,颈部粗壮,被毛有荼褐色和淡褐色两种,有黑色背线和黑色颈带,幼年羊被毛色浅,成年毛色变深。黔北麻羊屠宰率为56.6%,产肉性能好,繁殖率高,抗病力强,适应山区粗放饲养,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黔北麻羊对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具有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合群性好、耐粗饲、抗病力强、性情温顺、繁殖率高、体型大等特点,其肉质香嫩鲜美、无膻味、皮张品质好更是独具一格,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1986年被列入《贵州省畜禽品种志》和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9年列入国家级遗传资源名录(农业部第1278号公告)。 重点分布在习水县温水、良村、东皇、仙源、双龙、回龙、马临、隆兴、永安、民化、土城等10多个乡镇。 全县存栏24万多只,出栏16万多只。

2013年,遵义市畜禽品种改良站申报的“黔北麻羊”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黔北麻羊主产于贵州北部的仁怀市、习水县等地。黔北麻羊地域保护范围为仁怀市、习水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0′20"-106°44′30" ,北纬27°33′30″-28°20′15" ,东西轴线长89.5公里, 南北轴线长149.4公里,总面积4915.7 平方公里。

五.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湄江茶

贵州—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创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扁形名茶。主销贵阳、遵义,也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作为馈赠亲友,招待国际友人的礼品茶。

文化:湄江茶是肩形高级绿茶,有40年历史。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设于湄潭境内的中农所相茶试验场,以湄潭苔茶群体品种为原料,仿照龙井工艺试制而成。1954年将湄江河名与茶名融在一起正式定名。江河美,茶叶香,更加令人神往。湄江茶虽与龙井工艺相似,但由于所用湄潭苦茶品种生长旺盛,节间较长,叶质肥嫩,芽叶肥壮,采摘细嫩匀齐,经过摊晾的鲜叶按杀青、摊晾、二炒、再摊晾,而后低温烘干的工序,手工操作,制作精湛,茶叶品质别具一格。冲泡后一片片扁平秀直的茶条,顷刻变成一朵朵、一芽一叶的小花在杯中怒放,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嫩爽的茶香。它既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珍品,又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湄江茶因能与狮峰极品龙井媲美而畅销省内外。

冲泡艺术:

(一)茶水比:湄江翠片冲泡时,茶与水的比例称为茶水比。茶水比不同,茶汤香气的高低和滋味浓淡各异。据研究,茶水比为1:7、1:18、1:35和1:70时,水浸出物分别为干茶的23%、28%、31%和34%,说明在水温和冲泡时间一定的前提下,茶水比越小,水浸出物的绝对量就越大。另一方面,茶水比过小,湄江翠片内含物被溶出茶汤的量虽然较大,但由于用水量大,茶汤浓度却显得很低,茶味淡,香气薄。相反,茶水比过大,由于用水量少,茶汤浓度过高,滋味苦涩,而且不能充分利用湄江翠片的有效成分。

(二)泡茶水温:水温高低是影响湄江翠片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挥发的重要因素。水温低,湄江翠片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发出来。但水温过高,尤其加盖长时间焖泡嫩芽茶时,易造成汤色和嫩芽黄变,茶香也变得低浊。而且,煮水时水沸过久也加速水溶氧的散失而缺乏刺激性,用这种水泡茶时,茶汤应有的新鲜风味也受到损失。现代科学证明,茶水比为1:50时冲泡5分钟,湄江翠片的多酚类和咖啡因溶出率因水温不同而有异。水温87.7°C以上时,两种成分的溶出率分别为57%和87%以上。水温为65.5°C时,其值分别为33%和57%以上。不同茶类,因其嫩度和化学成分含量不同,对泡茶所用水温的要求也不同。细嫩的高级绿茶类名茶,以85-90°C为宜;气候寒冷时,由于茶具温度低,对泡茶用水的冷却作用明显,宜用沸水冲泡。用煮渍法沏茶,可使湄江翠片在沸水中保持较长时间,充分提取湄江翠片的有效成分,以便获得浓度适宜的茶汤。调制冰茶,最好用温水(40-50°C)冲泡,尽量减少湄江翠片蛋白质和多糖等高分子成分溶入茶汤,防止加冰时出现沉淀物。同时冷茶水还可提高冰块的致冷效果。

(三)冲泡时间:茶水比和水温一定时,溶入茶汤的滋味成分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冲泡时间与汤色和滋味浓淡爽涩关系密切。例如,茶水比为1:50用沸水冲泡1分钟,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浸出率分别为38%和28%,茶汤中茶多酚与咖啡因比率为3.3,茶汤滋味淡薄;冲泡5分钟时,这两种成分的浸出率为88%和57%,两者比率为2.9,滋味适宜;而冲泡10分钟时,两种成分的浸出率分别为96%和92%,其比率为4.4,滋味浓涩。湄江翠片成分容易浸出,冲泡3-4分钟即可;加奶或糖等调饮而作一次性冲泡时,可冲泡至5分钟。冲泡时需用沸水浇淋壶身,保温性好,而且茶水比大,冲泡时间可适当缩短,第一次“洗茶”,不宜超过1分钟,第二、三、四次冲泡依次延长,分别采用1分半、2分和2分半钟即可。这样冲泡,茶汤不至于出现前浓后淡的现象。紧压茶一般用煮渍法沏茶并进行调饮,最好把湄江翠片风味成分一次性充分提取出来,获得较高浓度的茶汤,要求煮沸10-15分钟。

(四)置茶有序:泡茶时置茶有三种不同方法,先放湄江翠片后注入沸水,称为下投法;沸水注入约1/3后放入湄江翠片,泡一定时间再注满水,称为中投法;注满沸水后再放入湄江翠片,则为上投法。不同湄江翠片,由于其外形、质地、比重、品质成分含量及其溶出速率不同,要求不同的投茶方法,做到置茶有序。身骨重实、条索紧结、芽叶细嫩、香味成分含量高以及品赏中对香气和汤色要求高的各类名茶,可用上投法。条形松展、比重轻、不易沉入水中的湄江翠片,宜用下投法或中投法。不同季节,由于气温和茶冷热不同,投茶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一般可采用“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五)冲泡次数:中国人饮茶习俗,一般高档名茶,均采用多次冲泡品饮法。其目的有三:一是充分利用湄江翠片的有效成分。如在前述茶水比、水温和冲泡时间条件下。

第一次冲泡虽可提取88%的茶多酚,但湄江翠片中各种成分的溶出速率是有区别的,有些物质溶出速率比茶多酚慢。因此,湄江翠片固形物的提取率在第一次冲泡只有50%-55%,第二、三次分别为30%和10%。高档名茶均以冲泡三次为宜。而且,每次添水时,杯内尚留有约1/3的茶水,所以每泡茶汤浓度也比较近。冲泡时,第一泡目的是洗茶,时间亦短,茶汤弃去不饮。故多作四次冲泡。

六. 贵州省 遵义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土鸡炖牛宝

主 料

净土仔母鸡、黄牛1。

配 料

姜片、葱花、党参。

制作方法

1.仔母鸡洗净改刀成2厘米方块形,用姜、葱、料酒加清水下鸡块汆焯,用清水洗净滤干。

2.牛1同样方法处理(改刀成2厘米厚片),处理后的牛1连同鸡块放入高汤加调料调味,党参10克装入汤盅上笼蒸2小时。

美食特点

汤汁清香、味浓、有滋补功效。

七. 贵州省 遵义 绥阳县 脆臊

脆臊

选用槽头肉、五花肉去皮洗净切大丁,入锅加精盐、甜酒汁(俗称醪糟为甜酒)炒转、翻炒去油,洒水追余油,用酱油、醋旺火炼炸将油臊分离成色泽金黄、既香又脆的臊子,用作蘸水时常碾碎使用。

八. 贵州省 遵义 绥阳县 酸鲊鱼

酸鲊鱼

酸鲊鱼就是将捕捉到的新鲜小鱼,破肚洗净,裹上米粉(米粉中要放少许食盐,调匀),然后放进菜坛内,腌扑3~5天,待有酸味以后再挖出来用茶油或其他植物油炸熟,这样色泽金黄,味道又酸又香,十分可口,只要保存密封好,换水勤,越陈越香。其制作方法是将捕捉的小角角鱼5千克清水喂养两天,滴些生菜油让其洗胃,剖腹去内脏,洗净晾干水分拌精盐,平铺在簸箕或筲箕中晾干或用柏枝谷壳、木削渣熏腊肉一样暗火浓烟熏,杀菌增香,熏干耐贮。拌匀甜酒汁浸渍1天。籼500克米、糯米150克炒焦黄,磨成粗面称作鲊面,与精盐、糟辣椒拌入鱼中,装入坛中,在坛口处塞稻草或竹叶,倒扣在盛有水的坛的坛钵中,每周换一次水,腌制品40~60天即可。因为在菜坛里长时间腌渍,且经过食盐浸渍鱼已鲊熟,故可以从坛内取出来吃。但是因为人们很少有生吃的嗜好,一般采用蒸食或炸、煎食,也有蒸后再炒或炸、煎食的。

九.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二合枇杷

二合枇杷

“树繁碧玉叶,枝叠黄金丸”,黄澄澄的枇杷惹人喜爱,金色的二合令人神往。春风过,百果香,艳阳高照,五月的二合是枇杷的海洋,山上山下,坡地上,平谷里,一片片金黄的枇杷挂在绿油油的枝头,果香四溢。

据了解,该镇经过近几年的精心打磨,枇杷种植水平全面提升,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效益逐年提高。近年来,该镇按照“特色农业富镇”思路,高唱“枇杷行”,围绕产、供、销打转,与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形成发展共识。

一是抓规模,扩大种植面积。通过上级党委、政府大力协助,从政策上重点支持,从财力上重点倾斜,从人力上重点扶帮,并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向规模化种植进军。二是抓管理,提高种植效益。抓住品种关键,三分种,七分管,以五星枇杷优良品种为主,狠抓合理施肥和疏果,提高单颗重量,提升品质。三是抓培训,提升果农技能。把培训班办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培训专业果农,让他们迅速掌握剪枝清园、疏果套袋、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四是抓销售,巩固周边现有市场,充分扩大市场半径,充分显现该镇一村一品的农业特色。

目前,该镇五星枇杷已发展到玉屏社区灯盏沱、沿河村赵家沟等地,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20多亩,平均亩产10000元以上,按照现在10元每公斤计算,每年可为农民增收320多万元。二合枇杷,已成为农民的“民生银行”。

十. 贵州省 遵义 赤水市 赤水楠竹

楠竹之乡——赤水县

赤水在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下游,邻接四川省。该县山峰挺秀,竹海绿波,是我国楠竹基地之一,有“楠竹之乡”之称。
贵州务川最好的特产是啥贵州遵义务川特色小吃和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