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十里银滩特产 阳江干货特产一条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03 22:05:57

一.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牛腩粉

牛腩粉是广东阳江市著名的汉族传统风味小吃之一。

因以调制好的熟牛腩做佐料而得名。起于民间,解放前就已出名。至今已遍及南宁、梧州等城市。

牛腩粉除了牛腩的味道要讲究外,河粉的质量也很讲究的。阳江的河粉比其它地方的河粉要簿一点和韧一点,口感比较爽口。这样的河粉配上牛腩,那滋味吃过一次,就想再吃。在阳江牛腩粉是很多人的最爱!早餐来一碗牛腩粉配上几条猪肠碌,那真是一大享受!

牛腩粉的传说

相传,从前有一户贫穷潦倒的人家,家中只有一个三十几岁的男人,还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八十多岁的0,孩子的母亲因为受不住煎熬而另外找了个人嫁了。男人用积攒多年的一点点积蓄了一个米粉店。可生意却很不景气,一家老小常常饿得饥肠咕噜,不舍得吃粉,就只好吃些照得见人影的稀粥,连肚子都填不饱。孩子们没有东西吃,饿得面黄肌瘦的,比同龄的孩子瘦很多。菩萨非常同情这一家人的遭遇,于是就托梦给这个男人,告诉这个男人了一种制作米粉的方法,让他用这种制作米粉,再加上一些牛腩和其他配料,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第二天,男人用菩萨教的方法制了一些米粉,还加上了一些牛腩和其他配料,谁知这种制出的粉很香,人们很快就抢购一空,这天,男人赚了不少钱,孩子们吃上了有始以来最饱的一餐。生活渐渐好了起来,这家人过上了好日子。男人死后,这种方法渐渐在人间流传开了,因为加了牛腩,所以人们把这种粉称为“牛腩粉”。

二.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仁面果

仁面果

到阳春,在车站码头或地滩上都可见到一种状似山华梨的果子。这就是吃起来酸甜兼备的阳春--仁面果。

仁面树是一种载种极易而结果甚难的果树,果苗种下不浇水不施肥即可长大。可十棵树有一颗挂果已是难得。而且从种树到挂果须时数十年,但挂过果之后的树即年年可有收成。阳春地方传说,仁面果需由小孩载种,而果树须等种树人死去吸收了载种人的灵气方可结果。当然传说不足可信。但一个人小时种下一棵仁面树一直到死都吃不上自己种的果子那是极有可能的。

仁面树因为高大结果甚丰,果子极酸,外形与小梨子差不多。未成熟的青果牙口好的人吃上几个就会觉得酸不拉叽,吃起饭来牙都会没办法嚼饭。仁面果酸的东西了,连树叶都是酸的(仁面树嫩叶可吃)。可成熟的果子却是甜的。因为熟果肉是软的,不能腌制保存。所以市场上卖的都是用糖精腌制过的青果。糖精令腌过的果子酸度降低,所以吃起来酸甜兼备,极酸所以会引起胃酸过多而导致胃疼。所以胃寒病人最好少吃或不吃。

三. 新疆 克拉玛依 乌尔禾区 里扎马特

里扎马特果粒着生松散,粒极大,平均粒重10克,最大粒重19克,长圆柱形。果粒红色至暗红色,十分美观,果皮极薄,果粉少,肉脆,汁多,风味甜,品质佳。

四.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血鳝

血鳝是阳江,在平冈等地海水与河水咸淡水交汇处。因为野生繁殖,故而捕捞量不大,所以价格比其他鳝类高。一条血鳝大致在1至2两左右时候,肉质肥而嫩滑鲜美。血红色,给人浑身上下都充满“血性”的感觉。据说,血鳝是补血美食,而且脂肪含量少,被认为一种较适合女士食用的海鲜产品,也是男人生精强身的不二之选,用来炮制血鳝饭,对于体质虚弱者,确属大补。

血鳝与鳝同类,当然就有鳝鱼的特质:传统医学认为,鳝为温补强壮剂,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适用内痔出血、气虚脱肛、产后瘦弱、妇女劳伤、子宫脱垂、肾虚腰痛、四肢无力、风湿麻痹、口眼歪斜等症。《滇南本草》中载:蟮鱼添精益髓,壮筋骨。《随息居饮食谱》:鳝鱼甘热,补虚助力,善去风寒湿痹,通血脉,利筋骨。《本草纲目》中记载:“鳝鱼味甘大温无毒,主治补中益血、补虚损、妇女产后恶露淋沥,血气不调,赢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又湿痹气。”

旧时把走江湖的人通称为卖大力丸的,其实古医书《本经逢原》上还真有“大力丸”的配方其中一味主药就是鳝鱼!

从营养分析可看出鳝鱼营养价值极高。 鳝鱼富含卵磷脂,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鳝鱼特含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鳝鱼素”,且所含脂肪极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鳝鱼含丰富维生素A,能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

血鳝一是种特别的鳗类,无骨无刺,浑身是血,肉细汤浓,营养极丰富,可清蒸可油炸。在阳江有两种特别的煮法,一是血鳝饭,二是豆豉焗血鳝。豆豉焗血鳝与往常的豆豉蒸鱼不同,豆豉的用量非常大,把所有血鳝整条埋住,慢火蒸焗,出来的血鳝鲜美而没有腥味,比血鳝饭还好吃。

要特别留意的是,鳝鱼动风,有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有痼疾宿病者,如支气管哮喘、淋巴结核、癌症、红斑性狼疮等应谨慎食用;另凡病属虚热,或热证初愈,痢疾,腹胀属实者不宜食用。另外, 鳝鱼宜现杀现烹,鳝鱼体内含组氨酸较多,味很鲜美,死后的鳝鱼体内的组氨酸会转变为有毒物质,故所加工的鳝鱼必须是活的。

鳝鱼,俗称黄鳝,是一种淡水鱼,渔民俗称“血鳝”。鱼纲合鳃科,体圆,细长,呈蛇形,头圆,唇发达,上下颌有细齿。眼小,为皮膜覆盖。左右鳃孔在腹面相聚,体无鳞,无鳍,鳍退化仅留下不明显的皮褶。样子像水蛇。鳝鱼喜欢钻入池底淤泥中,尤其是在气温降低后,会钻入淤泥里越冬。

鳝鱼在河道,湖泊、沟渠、塘堰及稻田中穴居。日间潜伏于洞穴中,夜间出穴觅食,为肉食性。能吞吸空气,借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辅助呼吸,可适应缺氧的水体,且离水不易死亡。黄鳝具有性逆转的特性,性成熟前均为雌性,产卵后,卵巢逐渐变成精巢,雌鳝达性成熟最小个体长约340毫米,产卵在洞穴中,最大可达1.5公斤重。鳝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和胆固醇较低的食品。俗话说:“三月田螺四月鳝”,黄鳝是美味佳肴,还是天然良药,其皮、肉、血、骨、头均可入药,《名医别录》把黄鳝列为上品。据营养学家测定,每100克鳝鱼中,含蛋白质17.2克、脂肪1.2克、钙40毫克、磷62毫克、胡萝卜素428毫克、尼克酸25毫克,堪称营养佳品。

五.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叶薄包

叶薄包与咸水角相似,但在广东其他地方不多见。叶薄包,看起来有点儿像饺子,但这是一种外面一层比饺子还要厚的皮,它的主料是米粉,馅是萝卜、蚝仔、虾米等,做成大饺子形状。两者虽然形似,味道却差异甚大。

信息来源:阳江市旅游资讯网

六.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黄鬃鹅

阳江黄鬃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江黄鬃鹅是广东省四大优良地方鹅种之一,体型大小适中,行动敏捷,善于觅食,耐粗饲养,抗病力强,易肥、皮薄、肉质细嫩,味美。阳江黄鬃鹅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阳江养鹅的历史超过500年。阳江鹅又叫黄鬃鹅,因其头顶至颈背有一条棕黄色的羽毛带,形似马鬃而得名,《广东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将其列为广东省四个优良鹅种之一。著名水禽专家陈育新在《中国水禽》一书中描述其性能特点是:早熟、易肥、肉质细嫩、味美。

作为广东省四大优良鹅种之一,阳江黄鬃鹅肉质鲜嫩润滑,可以说是鹅类品种之冠。成熟肉鹅皮薄、肌纤维细,纤维之沉积脂肪适中,使肉质清香甜滑,口感好。2001年11月1日,由市政府主办,畜牧局、技监局等协办,邀请省专家举行的阳江黄鬃鹅标准发布会,对阳江黄鬃鹅地方良种鹅的种性、食品品质和优质生产性能综合标准作了鉴定,并顺利通过评审,使阳江黄鬃鹅的品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为有效地保护阳江黄鬃鹅的品种资源,在阳东县红丰镇设立了阳江黄鬃鹅繁育场。建立阳江黄鬃鹅良种繁育体系,研究推广应用现代化养鹅配套技术。通过产业化经营,推动阳江市养鹅业向标准化、无公害化养殖发展,打造阳江黄鬃鹅有机食品品牌。

阳江黄鬃鹅产地范围为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阳东县、阳春市、江城区、海陵试验区、阳江高新区现辖行政区域。

阳江黄鬃鹅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阳江鹅。

二、产地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的漠阳江流域,草类植被茂密,有丰富的水草等青饲料资源。

三、饲养管理

1.雏鹅来源:产地范围内的良种繁育场。

2.育雏期(0至30日龄):

(1)环境:1至3日龄 30℃至32℃,以后每天降低1℃,养至15至20日龄脱温;相对湿度60%至70%。

(2)光照:1至2日龄每天24小时光照;3至10日龄每天23小时光照, 11日龄以后自然光照。

(3)密度:1至7日龄20至25只/㎡;8至14日龄15至20只/㎡;15至30日龄5至10只/㎡。

(4)放牧与放水:天热5日龄,天冷15日龄开始放牧、放水,时间约1小时,随着日龄增加,逐渐延长放牧放水时间。

3.育成期(30至56日龄):以放牧饲养、饲喂青绿饲料为主,中午和晚上各补饲1次配合饲料或谷物类饲料。

4.育肥期(57日龄至上市):舍饲, 4至6只/㎡,谷物饲料自由采食。

5.出栏:90至120日龄,公鹅体重≥4.00 kg,母鹅体重≥3.00kg。

6.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屠宰要求

1.鹅源标准:来自产地范围内,符合种源、日龄、体重要求的健康鹅。

2.屠宰:屠宰前禁食6至8小时,保障自由饮水,减少应激。

3.冷藏:从活体鹅屠宰至入冷库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体鹅:头顶至颈背部有一条棕黄色的羽毛带,形似马鬃。背、翼和尾羽灰色,胸羽灰黄色,腹羽白色,喙、肉瘤黑色,虹彩棕黄色,蹠、蹼为黄色、黄褐色或黑灰色。

(2)白条鹅:骨细、皮薄肉厚、肉质细嫩,肉味香浓,风味独特。

七.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漆器

阳江、广州、佛山和潮汕等地均生产漆器,其中尤以阳江漆器最负盛名。阳江漆器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之一,具有东方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宋代时,阳江漆器制作技艺已相当精美了;到了清朝,阳江漆器生产曾盛极一时。阳江漆器—色彩绚丽、造形奇巧、技艺精湛、防潮耐用,既可作生活用品使用,又可作美术工艺品鉴赏。田汉同志1962年4月13日参观阳江县地方国营漆器工艺厂时题诗:“静女心如发,名师手有神,阳1漆好,留得岭南春”。

阳江漆器素以平滑 淡雅,久用愈亮,牢固耐用而着称。阳江漆器在装饰上多采用平绘手法,取材于花鸟山水。 它用笔简练,流畅生动,色调明快,刻工精细,风格豪放,形成了浓厚的地方色彩。阳江漆器的制作,在明末清初。初时只生产皮箱、皮枕,颜色只有红黑两种。由于色泽光滑可爱,能防潮防蛀,因而人们很喜欢选用,生产逐渐发展,行销省港各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阳江漆器从过去只能生产油光漆,现在发展到推光漆,色彩更为鲜艳, 质地更加光莹可爱。在装饰艺术上,过去只有皮雕和平绘两种,如今的手法则有平磨彩绘、 描金、推漆、镶嵌、刻锡、印锦、暗花、涂变等等。漆皮箱、漆枕,现在是运用平磨彩绘、 暗花、涂变等装饰艺术。镶瓷烟具,造型素雅,色泽金亮,犹如玳瑁;锡片镶嵌屏风,装饰 取材富有江南农村情趣;用刻锡研磨的糖果盒,造型图案具有民间艺术的纯朴风格;红柿脱胎糖盒,采用柿子柔美圆滑的外形,扩大体积作为造型,糖果盒盖涂上透明的棕色漆,盒内 则是金漆,色调和谐,漆色鲜亮。

八.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生死恋

“生死恋”是阳江近年时兴的一道菜肴,其实就是咸鱼蒸鲜鱼。据说有一次渔民在出海做饭时刚做到鲜鱼时发现没有盐了,便想出了一个急招:把咸鱼放进去与鲜鱼一起蒸,结果发现味道很特别,这个菜就传了下来。咸鱼与鲜鱼蒸出来的鱼汁,浸着细细的姜丝,用以捞饭,令人回味无穷。

“生死恋”一条海鱼的死生契阔。

海边生活的人们每天都要面对鱼的问题,怎么去捕鱼,怎么去吃鱼,还包括怎么处理在保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那些消费不了的鱼,所以咸鱼可以看做一种悠久的海洋文化,一个地方捕鱼吃鱼的历史足够悠久了,那么吃咸鱼的伴生文化也就会发达起来。

在内地人把咸鱼视作“短缺时代配给品”的时候,广州人已经知道咸鱼的审美空间可以很广阔了,“咸鱼贵过鸡”,说的就是在广府食客心目中一条好咸鱼的价值,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海边的人们来得那样自然和从容。

不必去遐想什么《人鬼情未了》和《胭脂扣》的风月,这道菜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切好片的梅香咸鱼和新鲜海鱼逐片间隔起来蒸,鱼的前世今生两种迥然不同的鲜味交织混淆在一起,便成了筵席上的一道大菜,在阳江当地高档的长江国际酒店里,“生死恋”的名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菜单之上。

在饕客的评判标准中,咸鱼弥补了鲜鱼略显单薄的味道,而鲜鱼又填补了咸鱼缺少的口感,这是一种系统内的补充和完善。而在更多的遐想中,这是一种类似讲故事的戏剧策划,人对食物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庄臣所说的沿海居民对咸鲜味觉的执着追求,也有一种人情世故中幻想的本能。

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生态密码,阳江这地方还有一种号称独此一处的“墨鱼膏”,这是一种用大墨鱼的卵发酵而成的“超级咸鱼”,它可以令“逐臭之夫”欣喜若狂,也能让幽兰雅士退避三舍,由于制作工艺的繁琐和食材的取之不易,这种很唐突的美味即使在阳江也不是随处可见,只有栖海的原住民还会不时小批量地制作一些来自己享用。用墨鱼膏来焖煮猪的五花肉,会令你忍不住四处寻找白米饭来“与子偕老”。

死生契阔,那是文学对生活的记录。

一条发酵过的咸鱼,是餐桌上对生活的回味。

九.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阳春牛杂

阳春的牛杂别具风味,与广州牛杂些许不同。阳春的牛杂选用阳春的特色植物百叶,与牛杂拌在一起,牛杂吸收了百叶的香味,特别好吃,来阳春一定要吃!

十.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阳江炒米饼

阳江炒米饼俗称粉酥,与佛山盲公饼、中山杏仁饼、西樵大饼合称广东“四大名饼”,在广东都有春节做炒米饼的习俗。

阳江炒米饼,与广东其它地方炒米饼不同的地方,就是不用黄糖加水煮成糖胶来和粉,而是直接用白糖来和粉,然后用饼模来做。饼模是木制的,上面刻有祥禽瑞兽,花草树木,还有福禄平安之类的文字,现在应该有人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木刻艺术品来收藏了。做饼是全家都能参与的工作,大人小孩围在一起,把和好的饼粉放到饼模中,一般用白糖和花生,加上一片切得很薄的肥猪肉作馅。把粉按到饼模中,还要用汤匙来回压紧。用小木锤在饼模背后把饼从饼模里捶出来,装在筛子里。

烤饼要使用木炭来烘焙。那时候烘焙炒米饼的木炭也有讲究,火候控制也是炒米饼好坏的关键,中医认为,这样做出来的炒米饼,对肾和胃有补虚作用,所以现在很多饼家都以古法烘焙作为卖点。

相传宋朝后期,当时阳江城附近农村有一个老太婆。有一天,讨到了很多人家弃之不要的锅巴,她拿回来泡上残汤,当饭吃了两天,后将这些锅巴放到屋顶上晒干,以备日后讨不到饭时当干粮。她把那日前储备的锅巴拿出来充饥,又把讨来的糖和着锅巴吃,吃剩的,老太婆就捏做成一团,烤干,留作下顿作“饭”吃。吴老太的“粉酥”从那以后就在社会上流传开了,这就成了现在炒米饼的雏形。——传说有些牵强,但有据可查的是,在清末民初,炒米饼在阳江已经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产业了,当时阳江城里已有专门生产粉酥的“饼铺”20多间。20世纪40年代后期,阳西横山人苏名溪在阳江城开设了“河水安”饼铺,专门生产以粉酥为主的各种礼品饼,把阳江的粉酥生产推向一个新阶段。

解放后,“河水安”、“天兴”和“丽章”三家糕饼铺公私合营,成了当时广东以生产炒米饼为主有名的“河天丽”饼面厂。苏名溪的后人苏莲舟任厂长,就成为了阳江食品厂的前身。以前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做炒米饼,但做工其实想当复杂,大体上分为炒米——打粉——做饼——烤饼几个步骤。炒米就是在在一个大铁锅中将生米炒熟。炒的时候火不能太大,否则会使米未熟就焦了,也不能太小,否则就无法让米熟得均匀。因此,为了让米均匀的受热且不焦,炒米的人一刻也不能离开,站在热气翻涌的铁锅旁边,拿铲子的手要不停的炒,是很辛苦的事,常常是一炒就是大半天。打粉可以用机器打粉(我们叫机粉),但有以前大家更喜欢用石磨手工打粉。打好的炒米粉一般还要晾一天半天,据说不容易上火,然后才用来做饼。

阳江炒米饼,与广东其它地方炒米饼不同的地方,就是不用黄糖加水煮成糖胶来和粉,而是直接用白糖来和粉,然后用饼模来做。饼模是木制的,上面刻有祥禽瑞兽,花草树木,还有福禄平安之类的文字,现在应该有人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木刻艺术品来收藏了。做饼是全家都能参与的工作,大人小孩围在一起,把和好的饼粉放到饼模中,一般用白糖和花生,加上一片切得很薄的肥猪肉作馅。把粉按到饼模中,还要用汤匙来回压紧。用小木锤在饼模背后把饼从饼模里捶出来,装在筛子里。烤饼要使用木炭来烘焙。那时候烘焙炒米饼的木炭也有讲究,火候控制也是炒米饼好坏的关键,中医认为,这样做出来的炒米饼,对肾和胃有补虚作用,所以现在很多饼家都以古法烘焙作为卖点。近几年来,阳江炒米饼有了较大发展,炒米饼不再是春节独有的应节食品,而是日常零食,品种越来越多,而且大批厂家已经走上规模化生产,把炒米饼远销至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现在,即使远在他乡,也可以从这些厂家的网上店铺买到家乡的炒米饼了。

阳江必买十大特产阳江四大特产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