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什么土特产送人 河南有什么特产能带回去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6 15:35:03

一. 河南省 郑州 登封 少林长兵器

少林长兵器有月牙铲、弓、箭、春秋大刀、大板斧、单双戟、枪、棍、叉、棒、鞭、锤等。长度 80-170cm,重量0.5-5kg。长兵器用优质碳结钢或铁板制成,可用作实战或表演用。

二. 河南省 南阳 西峡 西峡黄酒

西峡黄酒是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的。西峡县石龙堰黄酒,以其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而闻名于世,又经乔氏宗亲一代一代的传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994年以前,石龙堰黄酒多是小作坊式生产,主要是家人及亲朋饮用。1995年,石龙堰黄酒传承人乔永峰对老品牌进行研究开发,且进行小批量加工。2008年,在五里桥镇扶持“一村一品”时,经镇、村研究决定,石龙堰黄酒厂又在本镇北堂村上营组租赁河滩荒地9亩建厂,开始进行批量生产销售。

西峡县汇洋饮品有限公司,原名石龙堰乔氏黄酒厂,成立于1995年,位于县城滨河大道北段东侧,占地6003平方米;现有员工5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16人,技术人员9人,业务人员24人,财会人员5人。

公司以当地大米、红小米为原料,研制生产黄酒系列。目前,已研发生产老黄酒、新型黄酒酒娘2个系列、10多个品种,年产量880余吨。2001年8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石龙堰” 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酒(饮料)、酒精饮料、果酒商品使用;2010年9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了“别公堰”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米酒、酒(饮料)果酒商品使用。2011年7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老君洞”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米酒、酒(饮料)果酒商品使用。

西峡县石龙堰黄酒,以其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而闻名于世,又经乔氏宗亲一代一代的传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95年,石龙堰黄酒传承人乔永峰(石龙堰黄酒被西峡县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名录,乔永峰被确立为传承人;公司正在继续申报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资格)对老品牌研究开发,且进行小批量加工。2008年,在五里桥镇政府的支持下,石龙堰黄酒厂又租赁河滩荒地9亩建厂,开始进行批量生产销售。2011年7月,在西峡县石龙堰乔氏黄酒厂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西峡县汇洋饮品有限公司。

三. 河南省 济源 济源牛肉丸

来到济源你会发现,牛肉丸不再只是过年时候才能吃到的“奢侈品”,街边不仅随处可见地道的牛肉丸小饭店,济源巧手的主妇们也总会几个人合伙支起一口大地锅,炸出一盆一盆金灿灿、香喷喷的牛肉丸。

刚出锅的牛肉丸最合适干吃,丸子内炸的酥焦的孜然粒在嘴巴内释放,香而清新,完全不同于孜然粉香的那么浓郁;一把牛肉丸、一小撮香葱和香菜、加上一碗高汤,就成就了一碗清新开胃的丸子鲜汤,这样的美味怎么可以错过?

信息来源:洛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四. 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 嵩胡

嵩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嵩县盛产柴胡历史悠久,又因嵩县各地均产柴胡,属当地的一大,故又称为“嵩胡”。嵩县产柴胡根粗气浓,有效成分“总皂甙”含量高于其他产地同类产品。

从元、明至今,全国各地药商纷至沓来,收购嵩县柴胡,有些向外出口,使其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盛誉。嵩县柴胡耐寒耐旱,适宜在600-800米海拔高度浅山区较干燥的山坡、林缘、林中隙地、草丛及沟旁生长,比较理想的土壤为壤土、沙质壤土或腐殖土。

嵩县地处丘陵山区,气候暖和,适宜多种药材生长。据有关部门在嵩县进行药材资源普查表明,该地药材种类达1162种,已进入市场的就有364种。

为开发利用当地药材资源,1980年嵩县野生柴胡列入科研项目,对其特性、育苗、播种、管理、采收、加工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至1983年试种成功起,先后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洛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目前,嵩县柴胡面积已发展到3900多亩,年产量达1000吨以上。

五. 河南省 安阳 林州 三不沾

安阳传统名菜,以蛋黄、猪油、白糖等烹制,色泽金黄,香软油润,甜而不腻,最大特点是不沾筷、不沾盘、不沾牙。乾隆南巡食之后,传入宫中。

六. 河南省 南阳 方城 方城羊肉烩面

方城羊肉烩面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的。羊肉烩面是河南著名的特色小吃,深受人们的喜爱。烩面的起源地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方城烩面名满天下。

烩面是河南汉族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烩面的起源地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方城烩面名满天下。

羊肉烩面是河南著名的特色小吃,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汤,浓酽醇厚;面条,鲜香有韧劲;羊肉,鲜嫩酥烂。做羊肉烩面有三要素,面、料、汤。和面的时候要放一些盐,揉成团后醒二十分钟,然后再揉十分钟,醒二十分钟,反复3-4次,抻出的面条才有韧劲。其配料丰富,包括羊肉、粉丝、木耳、黄花菜、豆腐皮丝、海带、鹌鹑蛋等。最关键的是熬汤,选用上好的羊肉同羊骨架加上各种香料文火长年熬制,熬制汤白肉烂。

方城烩面应属于清汤型面食,主要材料:面、羊肉汤、羊肉。配料:芫荽(香菜)、香油。

制作方法(按照一家三口3-5大碗配料):

1.白面适量加水、盐、1-2个鸡蛋和面,不粘手和和面盆后醒30分钟。

2.羊脊椎骨半个、加水大火烧开,撇清血沫,改小火熬1-2小时左右。

3.面团抻揉成大擀面杖粗长条,手拽成鸭蛋大小面剂,抹上香油,擀成15-20公分长、5公分宽、中间厚两边薄的面片,两面再抹上少许香油防止面片粘连。

4.新鲜羊腿肉300克左右切成一元硬币大小片。

5.大火上炒锅,锅烧热后放15-25花生或调和油,放入姜片、肉片用炒勺爆香、炒8-9成熟,加水烧开。

6.将面片拿起,手掌向上平摊,大拇指按住面片两端轻轻拉抻面,约一尺左右长后轻轻甩动,拉至1-1.5米(长度视个人喜好面的厚薄而定),将面片从中间撕开成均匀的两条快速放入热锅内,注意扯开成两片后及放入锅后要用筷子拨开,防止面粘连,大火将面煮至飘在锅面即可。

7.先将面捞入大碗,然后撒上芫荽末,倒入锅内热汤,淋上1-2滴香油。8.一碗热气腾腾的方城烩面上桌喽!

方城烩面和郑州烩面相比,香而不腻,带有羊肉的鲜香味道。

七. 河南省 郑州 新郑 新郑小枣

新郑小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孟庄、薛店、郭店、龙王、八千、新村、和庄、龙湖,谢庄、张庄、芦义庙,南曹、十八里河等乡镇

郑名小枣。主产于河南新郑、中牟等地,也是新郑枣区的主栽品种之一,约占新郑枣区总产量的30%,是我国红枣出口拳头产品,主要固定销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经济效益较高。

果实较小,平均单果重5.6g,大小整齐。‘鸡心枣’的代表型为鸡心状,果皮薄,果肉厚,致密,质细,味极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以上,可食率91.8%,是优良的制干品种,制干率较灰枣高,干枣可食率约为90.3%,核小,肉质较紧实,有弹性,耐压挤,耐贮藏,品质极上。

果实于9月中旬成熟。树势较旺、丰产、稳产,抗干旱、耐盐碱、耐瘠薄、抗干热风、抗病虫能力强,特别是抗枣缩果病。成熟季节遇雨不裂果。因与酸枣亲缘关系较近,因而用酸枣作砧木改接后丰产、稳产性好。最枣中的优良品种,可大面积推广栽培。

八.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河南卤面条

河南是我们国家的产粮大省,尤其是小麦,所以这里的人们以面食为主!烩面,扯面,卤面,浆面条等等花样繁多的面轮番出现在普通人家的餐桌上,今天就给大家上一道河南特色的面食——卤面!有些人也叫它“蒸面条”

材料:面条500g、五花肉250g、黄豆芽150g、蒜薹150g、豆角150g。

调料:老抽两大勺、盐一小勺、鸡精一小勺、蒜六瓣、葱一段、八角4枚、干辣椒5个。

做法:1、面条选用细的扁的鲜面条稍微有些湿润的,千万不要用挂面,但也不是水份很大刚擀出来的面条。2、笼屉铺上笼布,把面条放入,不要压实,要蓬松一些,锅内放水,大火烧开放入面条蒸10分钟。3、豆角,蒜薹,五花肉,豆芽挑好,洗净。4、豆角,蒜薹切2cm的段,五花肉切薄片。5、蒜切碎,葱斜切片。6、蒸好的面条抖开,铺在面板上晾凉。7、一小勺食用油均匀倒在面条上,用手拌匀(防止后面拌面条的时候面条弄的湿漉漉的)。8、锅内少许油烧热,放入五花肉煸至金黄,捞出备用。9、锅内的油留适量,下八角辣椒小火煸香。10、转中火放入葱蒜炒香。11、倒入豆角炒一分钟。12、加入豆芽,蒜薹继续炒一分钟。13、倒入老抽,盐,鸡精炒匀,加水到菜的3/4处烧开,关火(这时候的菜还没有熟,要的就是这效果)。14、把面条倒入锅内,用筷子拌匀(按照我说的放水,最后拌好锅内是没有多余的水份滴)。15、拌好的面条继续放入笼屉,水烧开后再蒸15分钟即可!(面条蒸第二次是入味,另外把菜也蒸熟了)。

九. 河南省 洛阳 孟津 孟津不翻

孟津不翻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特色小吃。孟津不翻色泽金黄,质地虚腾,既爽口又富有营养,极受老年人和儿童欢迎。

孟津不翻在当地是一道名小吃。据说是由王铎从宫廷御膳房里带出;是一种薄而小,放在烧热的鏊子上不用翻动即熟蘸汁或入汤而食的绿豆制品。

孟津不翻以上好的绿豆为原料,经一夜浸泡、涨发、去皮,磨成豆糊状,加入鸡蛋、食盐调制,而后盛在特制的鏊子内用火煎烙而成。因烙时不需翻个儿,故而得名“不翻”。不翻色泽金黄,质地虚腾,既爽口又富有营养,极受老年人和儿童欢迎。

烙不翻得用专用的鏊子,把鏊子烧热后,抹上油,舀一勺绿豆糊往里一倒、摊匀,盖上鏊子盖,片刻工夫不用翻就熟。不翻很薄,一般是蘸着兑有大蒜、姜、柿子醋、花椒水、丁香水、大茴香水、小茴香水、芝麻酱、小磨香油、酱油等十余种调料调制的汁水吃,也有的将两张不翻儿叠着放在碗里,浇上一勺滚烫的骨头汤,放些事先煮好的黄花菜、海带丝、木耳、粉条之类,倒上醋,洒上胡椒粉,做成酸辣可口,余味悠长的“不翻汤”吃。两种吃法均滋味醇正,清香可口,非是一般小吃可比。

还有种说法:不翻的得名缘于孟津小浪底。

小浪底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未修建前,此处有八里胡同,是黄河中游最狭窄、最危险的一段,两岸高山对峙,风高浪急,在其中行船打鱼十分危险,屡有翻船事故发生,遇难者常常连尸首也找不到。因此,当地民间有许多忌讳和风俗,比如吃鱼时,不能吃完一面翻过来吃另一面,而是要把鱼头和脊骨一起剔出再吃下面的肉;还有不准把水瓢扣着放,忌说“翻”、“煤”等词语。不翻,于是就成为旧时船家的干粮。这种传说不管真假,无非也都是为了讨个吉利,希望能太太平平,不要翻船出事。

不翻现在已是孟津当地的一种风味小吃,在县城有多处摊点,凡来旅游的人们都会品尝一二,以餐口福。

河南有什么特产能带回去送人河南十大特产送人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