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蒙城特产 蒙城四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03 00:00:32

一. 安徽省 合肥 蜀山区 凤尾三球

作法:豆腐塌成泥,鱼肉剁成细泥,二泥合在一起加精盐、味精、绍酒、白糖、干淀粉,搅匀在豆腐泥。取10片大小均匀的菜叶,取8克菜叶切成细末,其余菜叶挤成青菜汁。鸡蛋磕开,蛋清、蛋黄分别放。大青虾去头壳,每个虾撒上干淀粉砸成片,放在10片菜叶上,每个虾片上抹豆腐泥一层,虾尾撒青菜末,前面撒火腿末,再蒸熟备用。将豆腐泥分成3份,1份加蛋清,1份加蛋黄,另1份加青菜汁,搅匀全挤成小球形,入水氽成三色豆腐球。将白色球放大盘中间,两旁放黄、绿二色球,四周码上形似凤尾的豆腐,再将锅中加鸡汤、盐、味精、湿淀粉调稀匀,成流水芡,浇在盘中即成。

特点:形似凤尾,色美味鲜。

二. 安徽省 合肥 庐阳区 三十岗西瓜

三十岗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三十岗西瓜是安徽合肥庐阳区的。

西瓜在80年代前一般为散户种植,品种较差,产量低。90年代后,西瓜种植户逐渐增多,品种有“金心”,主要供应合肥市区居民需求。2002年以后,西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至2004年,种植面积达3000亩,总产量4650吨,在此基础上,三十岗乡举办“三十岗西瓜节”,历时9天,接待团队396个,游客2万多人,销售西瓜达27万多斤,农民西瓜收入32.4万元,实现增加值11万多元,并签定60万斤的西瓜合同。主要种植的品种为“早粒”、“华蜜黄冠”等。2005年,又引进“国光”、“甜王7号”等品种,每亩产量在4500~5000斤,有的能达到1万斤,而且品质优,市场销售价每斤在1.8元左右。

所在地域:

安徽

申请人:

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瓜果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三十岗乡位于合肥市区西北部。三十岗西瓜地域保护范围为三十岗乡所辖崔岗村、瞿嘴村、堰稍村、三十岗村、陈龙村、东瞿村、风景村、柴冲村、汪堰村九个行政村,地域坐标为东经117°03’42”~117°10’21”,北纬31°51’58”~31°57’57” ,北至汪堰村,南至陈龙村,东至柴冲村,西至崔岗村。地域保护面积为32.58平方公里,常年种植面积为400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果实中小型,中型瓜圆形,小型瓜椭圆型。果形正,果皮薄、光滑有光泽,外皮底色浅绿色并均匀分布锯齿状深绿色条纹。 2.内在品质指标 果肉多汁甘甜、可口,脆熟型,果实水分86.5~89.5 g/100g,总糖3.2~7.5 g/100g,蛋白质, 0.9~1.1 g/100g,维生素C, 4.5~5.9 mg/100g,维生素E 0.05~0.1mg/100g,钙6~8 mg/100g,磷 11~17 mg/100g,钾110~120 mg/100g,镁10.5~12 mg/100g,蛋氨酸5.5~6.5 mg/100g。 3.安全要求 严格按照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6715.1瓜菜作物种子瓜类、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5110无公害食品西瓜产地环境条件、NY/T5111无公害食品西瓜生产技术规程等的规定组织生产。

三. 安徽省 合肥 瑶海区 合肥烘糕

合肥生产的烘糕,具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始于北宋末年。它的主要特点是香、甜、酥,具有润肺消喘的功效。久放不会变味,不减焦酥,便于贮存携带。

四.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鲍沙滩萝卜

鲍沙滩的萝卜

距县城西北10公里处,有座山叫尖山。在山的西南脚下,有一个景色秀丽的村庄,村民多数姓鲍。村前是涡河,河边有几处沙滩地,故该庄取名鲍沙滩。村东近千亩田地,盛产萝卜,远近闻名,有人说是温柔的涡河水的恩赐;也有人说是清秀的尖山带来了钟灵之气;还有人说是河对岸千年白果树的荫泽,才使这块土地里生长出的萝卜品质特异,与众不同。

鲍沙滩的萝卜有两个品种:一是“大红袍”,二是“贼不偷”。“大红袍”高出地面30到40厘米;“贼不偷”则生长在地下。最大的2至3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上下,亩均产量4000公斤左右。皮红似火,瓤白如玉,外表光滑,无毛须,无疤痕,生吃脆嫩、爽口、无丝,耐贮藏。不但能充饥解渴,而且药用价值很高,有健胃、清热、顺气等功效。炒熟吃味道鲜美。

自唐朝贞观年间以来,过往的商船,把鲍沙滩的萝卜经涡河往上运到亳州、开封,往下运到怀远、蚌埠、南京、扬州和镇江等地销售,在这些地方,不论大小市场,鲍沙滩的萝卜不卖完,其他地方的萝卜就别想卖。也有一些0商,把外地萝卜放在下面,上面盖上鲍沙滩的萝卜,以假充真。

关于鲍沙滩的萝卜,这里还有一段传说故事呢!清朝末年,捻军起义,在鲍沙滩东北15公里的坛城,住有捻军首领,不断率众袭击蒙城的清军。为镇压捻军,僧格林沁奉西太后之命,前来剿捻。多次交战,各有损伤。有一次,清兵在偷袭坛城时,被捻军打败。僧格林沁率残兵败将直奔西南逃生,逃到鲍沙滩时,被涡河挡住,人困马乏,饥渴难忍。这时,清兵闯入大片萝卜地里,马吃叶,人食根。僧格林沁也顾不上王爷的身份了,从部下手中夺下一个鲍沙滩萝卜大吃起来。

刚一入口,就觉得和其他地方的萝卜不一样,清凉爽口,直润肺腑,饥渴顿消,精神倍增。遂又重整旗鼓,率部杀出重围,逃回蒙城。鲍沙滩萝卜的名声从此传开了。县衙门在每年收贮萝卜之前,把鲍沙滩的萝卜作为我县的一大上贡晋京。

五. 安徽省 合肥 瑶海区 合肥小龙虾

在安徽省会合肥,吃龙虾成为一种时尚。全市围绕小龙虾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产业经济总值超20亿元。最近,该市荣获“中国淡水龙虾之都”称号,成为全国惟一在淡水龙虾领域获此殊荣的城市。

近年来,合肥市不断加大龙虾产业的政策扶持、产业规划等综合发展措施的落实力度,把小龙虾做成了大文章。目前,全市现有龙虾养殖户8000多户,近3万农民从事龙虾养殖、捕捞、收购和运输。龙虾养殖面积已发展到3.8万亩,养殖产量突破1.5万吨,初步形成沿巢湖龙虾养殖产业集群。仅龙虾养殖一项,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 小龙虾

龙虾美食在合肥也已成为一大特色餐饮。全市经营龙虾餐饮的大小餐馆已经达到4000多家,从业人员3.5万人,年消费量8万~10万吨。宁国路、芜湖路、巢湖南路逐渐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龙虾街”,诞生了“十大虾王”,出现了“四大名旦”等优质龙虾菜肴品牌。

全市现有较大规模龙虾出口企业12家,年加工出口能力近3万吨,创汇4000万美元以上。预计今年合肥市龙虾经济总量将达20亿元。

六.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王冠雪茄烟

王冠雪茄烟

安徽雪茄产于一代先哲庄子的故里——安徽省蒙城县——一个史称“漆园”的千年古城。

悠悠涡水、千年古城,孕育了一代先哲庄子,也飘出缕缕雪茄香。早在民国时期,安徽坊间就有手工制作的雪茄远销长江中下游。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批准在安徽蒙城建立雪茄烟厂。几十年来,该厂沿袭手工制作雪茄的传统,醉心雪茄生产,并培育出了数千名手工雪茄技师,支撑起了一个享誉全国的手工雪茄生产王国,其产品半叶卷“黄山松”、“味美思”雪茄曾先后获得“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和“省优产品”称号,“王冠”雪茄获“新产品开发奖”。

王冠雪茄

1997年,安徽雪茄与多米尼加雪茄公司开展技术合作,聘请该公司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雪茄技术人员为其培训出了百余名专业高档雪茄技师,并合作生产出“王冠”牌全叶卷雪茄,大大提升了生产技术水平,奠定了“王冠”雪茄腾飞的基础,安徽雪茄也由此成为烟苑的一朵奇葩。

2004年,安徽雪茄以“狂马”为商标成功出口美国60万支4种不同口味的半叶卷雪茄,填补了中国雪茄出口美国市场的空白。安徽雪茄由此获得国际认可,为其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携精湛传统手工技艺,引先进管理理念,创雪茄国产优质名牌”,安徽雪茄依托安徽中烟工业公司资源积聚的优势,在研发上,借助中烟工业公司和蚌埠卷烟厂雄厚的研发力量,对雪茄烟的外形设计和内在品质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在市场拓展上,以高档雪茄引领品牌形象,以“王冠”、“味美思”、“黄山松”为主打品牌,以中低档雪茄拓展市场,实现了质的跨越。目前,安徽雪茄市场拓展态势迅猛,行销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个大中城市,交易量持续稳步上升,年交易量业已占据全国手工半叶卷雪茄交易市场的七成份额,满足了国内不同层次雪茄客的需求,尤其是已家喻户晓的“王冠”雪茄,今年以来一直供不应求。

雪茄王冠

安徽雪茄的良好市场态势并非一日之功,它缘自悠久的历史积淀,以及制作者们对雪茄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雪茄尊贵品质的孜孜追求。悠久的文化积淀,使安徽手工雪茄制作拥有国内领先水平,他们以精湛的手工技艺创造了“优质品牌”的发展之路。

创新之路无止境。为满足消费者对雪茄口味和品位的不断追求,安徽雪茄制作者们始终在探索着如何实现产品质量超越这一课题。他们在以纯手工制作确保雪茄天然尊贵品质的同时,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合理控制成本费用,努力以更实惠的价格满足雪茄客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七. 安徽省 合肥 包河区 雪里蕻

雪里蕻是大圩镇优质农产品之一,产地在迎河、黄港、余敦三个行政村,常年种植面积1800多亩。2005年9月成立种植协会,主要从事雪里蕻的技术、种子、肥料、生产、腌制、和销售。目前拥有科技人员3名,运销大户5户,深加工基地一个,主要品种有鸟轩1号、鸟轩2号、鸡瓜菜等,其富含胡萝卜素、食用纤维素和大量的抗坏血酸,是活性很强的还原物质,能增加大脑中氧化作用,有醒脑提神、解毒之功效。腌制后有特殊香味,能促进胃肠消化功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并可防便秘,其品质上乘,口感及佳深受合肥市民的喜爱,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并注册了商标,是我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的龙头种植品种。

八. 安徽省 合肥 蜀山区 梅干月饼

其表皮是油酥皮,用上等面粉与素油搅拌加工制成,饼焰采用野菜(苦板菜),经过腌制加工,拌以新鲜猪板油和白糖而成。制成的月饼与广式和苏式月饼不同,其味清香,酥软可口,甜而不腻,营养丰富,素有盛名。

九. 安徽省 合肥 包河区 大圩葡萄

大圩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包河区大圩镇自1992年开始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到目前为止,全镇已1600多户从事葡萄种植,总面积达3800多亩,年纯收入1500万元,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200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露天栽培葡萄基地200亩,设施栽培(避雨设施)葡萄基地120亩,并先后引进了巨峰、米香宝、白玫瑰、美人指、青(红)堤、京亚等十多个品种。1998年,大圩镇经上级部门批准,成立了“大圩葡萄种植协会”, 2007年成立“大圩葡萄种植合作社”。大圩葡萄协会经常吸收懂技术、会管理的种植户加入协会组织。在葡萄种植发展已呈规模的新民、慈云等村相应成立了“分社”,会长、分会长分别由种植户民主选举产生。大圩镇葡萄协会现有会员326名,全部为当地农民种植户。规范的章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大圩镇葡萄协会发展日臻成熟,协会的作用已体现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经过多年的学习培训和经验积累,目前我镇农户已经基本掌握了葡萄种植的技术要领,全镇统一使用的无公害高效低毒防治药物和全面实行葡萄套袋技术,使全镇连续几年免去病虫害的侵袭,获得了稳产、高产、优质,全镇葡萄亩产量达到2500公斤左右,有效地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

包河区连续五届“绿色大圩葡萄节”的举办,使得“大圩葡萄”已经名扬合肥及周边地区,大圩葡萄的“形肥味美”更是让人留连忘返。大圩葡萄基地已成了天然的“农家超”,所产葡萄基本“足不出户”被游客现场采摘一空。部分农户远离种植基地不便现场采摘的,目前我镇已经和周谷堆水果批发市场和市内大型超市联系,在市场中拥有固定的销售摊位,并派出专人在市场内负责葡萄销售期间的管理,秩序维持等。

    大圩的绿色无公害葡萄品牌经过系列的营销,已逐渐被商家、客户、游客等认可,目前已形成产销两旺的势头。为了提高农民葡萄种植技术,我镇先后30多次组织会员到安徽农业大学和庐江桐大等地参加学习吸取经验技术,并聘请日本专家和安农大三位教授到田间低头授课八十多次,培训农民10000多人次,强化了种植户的科技种植意识,引导农户科学种植葡萄。同时,我镇采取了“五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即聘请了安徽农业大学钟家煌教授和包河区农技推广中心十名农技人员长年驻守我镇,提供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采购,控制药物、化学肥料的使用量;统一实行葡萄品种更新换代和引进新品种;统一实行无公害生产标准,通过努力,2004年大圩葡萄生产基地顺利通过国家无公害环境保护总站的认证,给予“无公害标志”的使用权;我镇积极申报“大圩葡萄”商标并被认证,目前已使用“大圩”牌注册商标和统一的产品包装。

    近几年来,我镇乡村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曾先后获得“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省环境优美乡镇”等称号。2007年,大圩镇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大圩――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被誉为“合肥市的大氧吧”、“合肥市民的大客厅”、“滨湖新区的后花园”。

随着五届葡萄节的举办,“大圩葡萄”在华东地区已富有盛名,葡萄价格也是一路飚升,葡萄种植地也由新民、慈云逐渐拓展到东林、晓南、新河等多个村域,全面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预计未来几年内大圩镇葡萄种植面积将增至万亩以上,东大圩将不愧为“华东吐鲁番”这一称号。

地域范围

“大圩葡萄”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东经117°18’48”–117°26’10”,北纬31°42’54”–31°49’11”,其北与淝河镇相连,西与骆岗镇接壤,南与义城镇比邻,东与肥东县隔南淝河相望。东西长约9.5公里,南北长约9公里,包括大圩镇15个行政村,地域保护范围3568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特色:大圩葡萄在特定的立地环境条件下,采取一系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其葡萄鲜果表现为果穗紧凑,粒大、均匀、果粒整齐度为95%以上,果皮色泽莹润;果肉柔软多汁、酸甜可口,具有该地葡萄固有的风味和品质。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7%、糖酸比为8~10∶1,特别适宜鲜食。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符合NY/T428 绿色食品 葡萄标准规定的要求。

十.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蒙城Sa汤

蒙城Sa汤

Sa汤是蒙城著名的风味小吃,其味道鲜美,令闻者垂涎。传说sa汤的来历与乾隆皇帝还有关系。

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微服游访江南路过蒙城,走得又饥又渴,傍晚,到一家客店投宿,店主是位老妈妈,还有她的独生女儿。老妈妈见来了几位贵客,虽然风尘满面,穿戴却十分整齐,观那主人身材魁伟,气宇轩昂,手摇一把撒金折扇,更显得风流潇洒。店家婆笑脸相迎,一面端茶,一面吩咐女儿杀了两只肥0鸡,用沙锅煨炖。时值初夏季节,乾隆和侍从坐在院中,一边饮茶,一边闲聊,等待用膳,谁知直等到日落月上柳梢,还不见店家送饭,乾隆饿得饥肠漉漉,命侍从前去催促,店家回答说:“鸡汤没煨好,请客官再稍候。”乾隆心中不耐烦,步出小店,看个究竟,只见店家婆正在门前月下磕麦仁。乾隆问道:“老妈妈,磕麦仁做什么呀?”店家婆答道:“俺这里没有稻米,都用麦仁烧稀饭吃。”乾隆双手捧起一捧白花花的麦仁走进厨房,对店家婆说:“把这麦仁放进鸡汤锅里好吃吗?”姑娘微笑道:“会好吃的。”说着掀起锅盖,乾隆把麦仁放了进去。乾隆回到院中又等了半个时辰,忽闻一阵扑鼻的香味从厨房飘来。姑娘盛了几碗鸡汤,放入麻油、胡椒等调料,用托盘端置桌上。乾隆品尝了一口,味道十分鲜美,用竹筷一捞,鸡肉已经脱骨,与麦仁混和在一起,吃起来胜过皇宫御宴!乾隆连吃三大碗,赞道:“美哉!好汤。”乾隆膳后问侍从道:“这鸡汤炖麦仁叫啥汤?”侍从心想:自古君无戏言,皇上说是啥汤就是“啥汤”。于是便顺口答道:“

啥汤。”乾隆又问“啥汤”的“啥”是哪个字?侍从本是为迎合皇上的心意,哪里考究过“啥汤”的“啥”是那个字呢,狡黠的侍从急中生智,想起皇上在月下久等鸡汤的情景,于是便编造了个生字:月光为伴,一边为“月”字,另一边皇上为天子,“天”字为上头,久等的“久”字放在下边,并取其谐音字“韭”代之,这样便造出一个“啥”谐音的“sa”字。乾隆看看也像个字样,但觉得眼生,记不清什么时候在康熙皇爷字典里似曾见过。于是命侍从取出文房四宝,提笔写“sa汤”二字,下边题了“乾隆御书”留给了店家。

店家婆不识字,把乾隆题字拿给当地一位有学问的人看,那人一看,大吃一惊,说是当今乾隆皇帝的亲笔题字。事后店家请木匠精心制作了一块招牌,将乾隆题字刻在上面。过往行人见此招牌,都来品尝乾隆皇帝品尝过的“sa”汤。从此,小店生意十分兴隆。其他店家见此,也模仿乾隆御书“sa汤”字样做出金字招牌,开起了sa汤店,并在汤内加鸡蛋,味道更加鲜美,久而久之,蒙城的sa汤便远近闻名。

安徽蒙城的特产适合送人的安徽蒙城特产排名前十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