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特产大全 临泉县特产和特色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20 16:47:18

一.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临泉毛笔

临泉毛笔名闻遐迩,深受广大书画家喜爱。自明代,截至2009年,约有五百年历史。中国是诗书画之国,毛笔是其重要工具,是被誉为“文房四宝”中之一宝。

最为驰名的有“临谭笔庄”和“文德堂笔庄”两家。临谭笔庄生产的谭笔,以工艺先进、毛纯耐用、刚柔共济等特点誉驰书画界,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产品。

临泉素称“毛笔圣地”,“北国笔乡”。临潭毛笔因产于临泉临潭而得名,古称蒙笔,相传为秦朝将军蒙恬所制,昔日有蒙恬将军祠盖为供奉笔祖之所,今祭祀之俗尚不衰。临潭毛笔,起于明永乐年间,迄今五百余年。清光绪年间,以其制作技艺之精湛,独步京师,被奉为御用,光绪帝曾为之立碑表彰。

国家主席1同志为临泉提名“笔乡”。著名书法家、全国书法协会副主席肖劳先生为临潭笔庄写了“梦笔生花”四个大字;著名书法家、105岁高龄的孙墨佛,为该厂提了“神工鬼斧”四个字;名书法家范曾,夸耀其笔为“文房瑰宝”。还有许多名人分别题字、赋诗、作画盛赞侯店毛笔。

临潭毛笔,蜚声异域,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等11个国家和地区,荣获工艺美术“百花奖”和天津出口免检证书。

临泉毛笔工艺最初起源年代,虽无确实的文学记载,但清代中期制笔大师李万钟是制笔世家。由于李万钟经常肩挑、背驮,到各地赶集市卖笔。他在湿地撒上青灰,捕上油布把笔摆上卖,由于地上撒有青灰,从此人称 “ 吊毛灰 ” 笔, “ 吊毛灰 ” 笔因毛笔质量好,而扬名中原大地。

制笔大师曹如章,14岁时家里当了二亩地,作 “ 压跪礼 ” (学费),拜李万中为师,学艺五年,得其真传后出师。在家制笔卖笔,60年代成立杨桥毛笔厂任厂长。70年代,制笔得到发展,从一家发展到四家,分别是明道堂(李万钟后辈),因种种原因离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成立了文德堂贡笔厂、张麟德创办临谭笔庄、杨桥毛笔社。

曹如章大师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又博采众长,改进创新,使文德堂毛笔选料更加广泛,工艺更加考究。由文德堂首创的《八柱擎天》毛笔,可以一分为八,一笔多用。其它以黄尾、山羊毫、山兔毫、石獾毫、鸡距毫等为材料的毛笔达百余种。其成品毛笔,尖圆齐健,独具特色,被称为 “ 书坛一宝 ” 。

临泉毛笔享誉大江南北,声名远扬海外。赵朴初、吴作人、韩美林、范曾、启功、刘子善、1忠、穆孝天、顾美琴、吴天月等当代书画家对临泉毛笔均给予高度评价。

临泉毛笔在十四大期间,被安徽省代表团做为安徽省珍贵礼品敬献给1同志,现存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国务院办公厅并写来感情信。香港回归时,有关领导又以文德堂特制的龙笔为礼物赠送给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特别赞誉,并特此写来感谢信。

二.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鸡丝烩面

鸡丝烩面

鸡丝烩面汤做法:

1、和面,面稍微软一点,最关键的一点,面里要放盐;每半个小时活一次,一共活个3、4次就行了,醒面至少3个小时以上,所以晚上准备吃,上午一定要和面,不然面没劲儿;

2、带骨鸡肉炖汤,汤里只放姜,连盐都不要放;

3、肉炖差不多烂以后将肉捞出,将骨头剔掉,肥肉剔掉继续放回锅里炖

4、准备香菜,葱花,豆腐皮丝,海带丝,有人喜欢吃青菜可以准备点菠菜

5、在开始做之前半个小时,将面全部写成两厘米宽的长条,两面抹油,再醒半个小时;

6、将长条的面甩开,越拉越长

7、下锅中煮熟,面块熟时,将海带,菠菜放入一起煮熟;

8、准备大碗,放入切好的肉,香菜,豆腐皮丝,葱花,盐,味精,辣椒(一定要自己炸得有很多辣椒油的才好吃),将煮熟的面盛入,再浇上炖肉的汤;一碗香喷喷的鸡丝

烩面就出锅了,请大家来尝一尝吧一碗香喷喷的烩面就完成了。

三.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韦寨三粉

韦寨“三粉”是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韦寨镇的。“三粉”即“粉面、粉皮、粉条”,韦寨地区生产的粉丝是纯红芋粉,因色泽白亮,柔韧耐煮,口感爽滑而受到消费者青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韦寨地区加工三粉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韦寨因盛产粉条而被誉为“三粉之都”。其年产量最高时可达数千吨。

上世纪90年代,由于人们纷纷外出务工、加工“三粉”利润低薄和一些商贩急功近利错误思想的影响,“三粉之都”韦寨“三粉”产业遭受一定打击,曾经家家户户生产“三粉”的红火场面逐渐消失,只剩下少数群众在坚持。2000年以来,韦寨镇打出重振“三粉之都”盛名的旗号,大力扶植农户和企业种植红芋、加工生产“三粉”。目前该镇有中小型“三粉”生产企业三家,农户传统加工点80余处,产量达100吨以上,其中智勇三粉加工厂等企业引进了现代化生产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开始走上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发展之路。

四.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迎仙板鸡

在美食之城临泉,名吃可谓众多,说起迎仙板鸡,那可是让人垂涎欲滴。迎仙板鸡以其肉质细嫩、富有嚼劲、清香宜人、色泽诱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而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迎仙板鸡被评为临泉首届十大菜肴,最近迎仙板鸡又从街头摆摊设点的小吃进入临泉各大酒店,投资几十万元的临泉迎仙板鸡大酒店也正式开张,开始迈上正规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文化底蕴深厚迎仙板鸡起源于临泉县人口大镇迎仙镇,该镇位于临泉西南,离县城20公里,和河南省新蔡县接壤。迎仙镇总人口7万多人,耕地6.5万亩,当地盛产小麦、红薯、大豆、芝麻等农作物。自古以来,迎仙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生活。改革开放后,一些富有远见的迎仙人开始走出家门,到沿海开放城市或务工或经商。也许因为和外省交界的原因吧,迎仙民风彪悍,当地人性格耿直,容不得外人欺压。迎仙文化底蕴深厚,临泉有名的迎仙马戏团和飞燕马戏团就诞生于此,杂技艺人众多,享用“燕舞大江南北,仙游长城内外”的美名。关于迎仙,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这里曾有个道人,在百姓遭瘟疫时送出大量灵丹妙药挽救了许多百姓的生命,百姓纷纷前去迎接这个道士,最初的这个小集市就成了迎仙店,后来称为迎仙。2007年8月临泉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总理、-副总理亲临迎仙察看灾情,指导救灾工作,进一步激发了迎仙人建设家乡的豪情和勇气。在迎仙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迎仙人创造出众多美食,如板鸡、粉鸡、馓子、锅巴、麻叶、芝麻盐等,迎仙板鸡则是其中最有名的。迎仙板鸡采用农家养殖的土公鸡,宰杀干净后放在由食盐、大茴香、小茴香、、丁香、生姜、黄酒、葱、白糖等材料配制的腌制液中进行两次腌制,腌制的整鸡再放入清水后进行漂洗,漂洗后的整鸡经过整形和晾干后就可以放入烘房慢慢烘熟了,烘房温度控制在五六十度,经过几个小时的烘烤,就成了脆而不焦、硬而不柴、外观呈金黄色的迎仙板鸡。迎仙板鸡以冷食最佳,烘烤后的板鸡完全冷却后就能用快刀片成薄薄鸡肉饼或切成条状的鸡肉块了。板鸡装盘上桌,上面淋着芝麻香油,一片片板鸡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绽放在盘子里,麻油和鸡肉的清香无不挑逗着人的食欲,食客无不争先下筷去品尝这平时难得品尝的美食。迎仙板鸡的骨头和鸡肉很容易分离,这为食客省去了很多麻烦,老人和孩子完全可以食用。和板鸭名称的来历一样,迎仙板鸡由于肉质较硬,肉的纹理清晰,富有层次,类似木板的纹理,故名板鸡。在迎仙镇几十户板鸡经营户中,徐氏兄弟加工的板鸡最受人欢迎,据说他们加工板鸡的手艺已传了好几代,在配料、鸡的选用、腌制、烘烤等方面都很讲究。几年前,笔者和几个食客专程来到徐氏兄弟的家中品尝板鸡,他兄弟二人主要在集镇上摆摊销售板鸡,很少在家中接待食客,但也挡不住一些食客的脚步。在徐家的客厅内,一张八仙桌、几张长凳、一大盆板鸡、几斤老酒就能让食客大快朵颐、开怀畅饮,忘记世间的纷纷攘攘。

新的时代新的发展

2009年,迎仙板鸡迎来了新的发展,临泉最大的餐饮连锁店小有天餐饮公司投资五十多万元在县城创办了第一家迎仙板鸡大酒店,以迎仙板鸡为主打菜,向食客提供具有临泉本土特色的菜肴。小有天餐饮公司有六家大型酒店,这些酒店的兴起全靠公司创办人郭俊伟。郭俊伟是临泉单桥镇人,离迎仙镇不过二十多里地。郭俊伟十几岁时就拜师学艺,成为一名出色的厨师,对于临泉名吃迎仙板鸡有着特殊的感情。郭俊伟在县城承包酒店有了稳定的发展基础后,及时出资注册了迎仙板鸡商标,开办了第一家迎仙板鸡大型酒店。郭俊伟和店里的厨师对迎仙板鸡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将最初的烘烤环节改为在阳光下晾晒,使腌制过的板鸡自然风干,然后在食用前一段时间将板鸡进行浸泡和蒸煮,最后将完全冷却的板鸡进行分割装盘。这种板鸡色白如玉、肉质细嫩、鲜味十足,得到众多食客的喜爱。在迎仙板鸡大酒店,与板鸡一起装盘的还有经过精心加工的鸡肠、鸡胗、鸡血、小鸡蛋等物,这些配菜各有风味,让食客难以释筷。如今,迎仙板鸡大酒店生意异常火爆,得提前才能订到房间,吃迎仙板鸡已成为临泉人的一种时尚。相信在迎仙板鸡大酒店的带动下,迎仙板鸡一定会走出皖北,叫响大江南北的。

五. 陕西省 安康 石泉县 猫屎瓜

猫屎瓜

猫屎瓜的名字不好听,但山里人给这山中野瓜起的名却形象恰当。

猫屎瓜的形状也如香蕉同八月瓜相同,大小跟八月瓜相仿,但成熟时瓜皮的颜色是深蓝色,象是猫屎的颜色。猫屎瓜瓜皮的颜色不太好看,瓜瓤吃起来却甜得要命,味道还不错,只是瓜籽既大又多,瓜瓤显得少了,不能大口吃瓜瓤。猫屎瓜生命力特别旺盛,可能是瓜籽特多的原因,它在森林中到处都有,随处可见。

六. 陕西省 延安 甘泉县 火烧

火烧,扁圆如烧饼,含陷似饺子,皮薄陷多,外酥里绵,鲜香味浓,轻咬一口,油水便滋溢而出。分为干火烧和油火烧二种
干火烧做法是,把面和好揉到,切成一两左右大小,用擀杖擀成薄皮,皮薄可至纸张一般,抹上油卷起,竖立压开,包入肉陷,再压成直径10厘米左右的圆饼,放在专门打饼子用的鏊子上烙至外皮焦黄即可。油火烧则直接用面皮包陷,在平底锅浅油中煎熟,食用时,浇蘸上醋蒜汁,清香解腻,更为爽口,其陷多用猪肉剁大葱。也有用羊肉或牛肉的。受外地游客称道。( 延安)

七. 内蒙古 兴安盟 突泉县 内蒙古苦杏仁

苦杏仁是山杏果仁。中国传统出口商品。苦杏仁味苦,含脂肪油50%,并含有苦杏仁甙和苦杏仁酶,可以制取杏仁油(脂肪油)和挥发性杏仁油(苯甲醛)。在医药上,有宣肺降气之功,可治外感咳嗽、气喘、喉痹、肠燥便秘等症。在工业上,可做化妆品原料、酿酒、造醋。将含有毒素的氰氢酸(苦味素)提出后,可做糕点。自治区各地均生产苦杏仁其中赤峰市和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产量最高。全区山杏林面积约为800多万亩,年产量2000吨左右。

八. 内蒙古 兴安盟 突泉县 内蒙古鹿茸

鹿茸,名贵中药。雄性梅花鹿或马鹿尚未骨化的幼角。性温,味甘咸。功能为补精髓,助肾阳,强筋骨。主治阳萎、遣精、腰膝痿弱等症。鹿茸含激素样物质及骨质、胶质、蛋白质及钙、磷、镁等成分。主要产于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其他各盟市也有出产。

九.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拜泉 拜泉县黄肉牛

拜泉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齐齐哈尔市东部,全县16个乡镇,186个村,总人口5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6万人。全县幅员面积3599.15平方公里(折合539.9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61.3万亩,草原面积12.6万亩,林地面积119万亩,2006年全县牧业总产值达6.1亿元,占总产值的27.8%。

拜泉县又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曾获国家生态工程一等奖,被国际工发组织命名为绿色产业示范园区,2001年又被中国之乡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中国黄(肉)牛之乡”。拜泉县有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悠久历史,又是全省粮、豆主产区的农业大县,有丰富的秸秆和饲草饲料资源,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草场,目前已建成年屠宰50万头的生产线一条。预计年末全县黄肉牛饲养量将达到35万头,实现产值达到1.8亿元。截止目前,全县饲养黄肉牛户均1—2头的村56个,户均2头以上的村18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5个;专业大户596户。通过典型大户的辐射作用,极大地带动了全县广大农户养牛的积极性。

县政府在抓好黄肉牛生产的同时,加强了黄肉牛交易市场和营销队伍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共有17个黄肉牛交易市场,黄肉牛营销经纪人2300人,贩牛交易量在10万头以上,交易额在2亿元以上,形成了黄肉牛生产销售一条龙,有效地推动了黄肉牛经济发展。

为加速全县黄肉牛生产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基础扩大再生产,从而调动广大养牛户的积极性。通过招商引资辟建了鹤泉食品有限公司,产品远销上海、湖南、沈阳等地,今年又投资500万元扩建场区和新上生产加工线,达产达效后,年可屠宰肉牛16万头,年创利税可达1100万元。

十. 陕西省 安康 石泉县 野山梨

野山梨

秋日阳光下,云雾山中的野梨树叶开始一片片飘落,枯枝败叶的样子越来越浓烈,一年中生命的旅程行将结束。野梨树在繁华殆尽之时,又在用另一种繁华无言的宣布今年生命旅程的结果,那就是挂满树枝的个头比鸡蛋还小一圈的野山梨。野山梨在阳光照射下澄黄澄黄,爬上树摘下山梨一尝,酸甜爽口,梨香满齿,唇舌生津,精神一振。这野山梨个头既小,肉沙也多,纯粹的梨肉就不多了,但它实在是登山途中生津止渴,提神爽气的好野果。在山下农家中,我们见到了满背笼的野山梨,吃饭时主人给我们斟上了野山梨酒,酒色清正,酸甜好喝,略有稠酒味,这是山里人开发的又一种好酒。

临泉县十大特产安徽临泉县特产前十名排行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