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土特产讲解 香格里拉特产有哪些好带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8 09:01:00

一. 云南省 迪庆 香格里拉市 迪庆坨坨肉

因其每坨的重量均在二三两上下,成坨状,故名。坨坨肉是迪庆彝族的主要煮肉形式。
将猪肉或羊、牛肉砍好,用冷水煮熟,不放任何佐料,包括盐。

二. 云南省 迪庆 香格里拉市 中甸酸奶

酸奶是中甸藏族家里特有的一种奶制品,藏语叫“说”,是用提炼过酥油的奶制作的。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助消化、止渴等作用,最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若经常食用酸奶更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可谓藏家的“长寿食品”。( 迪庆)

三. 云南省 迪庆 香格里拉市 香格里拉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棵炒面。它是青稞麦炒熟、磨细、不过筛的炒面,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人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搅拌。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人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用手往嘴里送。藏族群众吃饭一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藏族过-年时,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斗内放满青棵,糟极和卓玛(人参果)等,上面插着青棵穗、麦穗花和一种叫“孜卓”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牌。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撒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四. 云南省 迪庆 香格里拉市 荞粑粑

荞粑粑---迪庆地区的彝族、傈僳族都栽苦荞和甜荞,并以此为主食之一。做荞粑粑时,用开水与苦荞面和拌,捏成饼状放入水中煮,熟后蘸蜂蜜而食,细软而无苦味,清凉润肠,是人见人爱的药用食品。甜荞面则用水和稀,在锅内摊饼,翻动几次,即可食用。这两种荞粑粑在各大宾馆都有售。( 迪庆)

五. 云南省 迪庆 香格里拉市 木制品

木碗分普通型和名贵型两种。普通型一般用杜鹃树根或杂本根制作,不加装饰,但也美观大方。名贵型则是用一种寄生植物(藏语称“咱”)来制作,尤以寄生在蒿枝根部的“咱”为最佳。这种木碗木质黝黑透亮,纹路细如发丝,再加以银饰更是腕中珍品。在这种碗中放毒,即会起变化,因而十分名贵。 木碗还分男、女用两种。其区别主要是:男用木碗底部与碗口间距较小,碗口外开,显得稳重;而女用木碗碗形修长,光滑如玉,给人以纤细柔润之感。木盒多用于盛放酥油和食手,有扁、圆两种,盖子和底盒可作碗、碟使用,其作工精细,绘有各种图案。美观大文又实用。 做工、式样等等均只是迪庆木制品制作过程中的一般动作,最叫绝的是油漆,那工艺绝对保密,是知道彩用的是迪庆自产生漆,不退色,个变味,耐酸、耐热,实在不可思议但事实却确实如此。茶桶有大有小,实用而又玲珑。每个家庭必备。外装饰千姿百态,任人选择。所有这些木制制品。深受广人用户及旅游者的喜爱,多作纪念或珍藏。( 迪庆)

六. 云南省 迪庆 香格里拉市 卡卓刀

卡卓刀是全藏区生产刀剑较长时间的一个家族,现已有五代人的历史,历经一百多年。卡卓祖师用他一生的心血试验出一套打制刀剑的錾钢药水,并打制出了削铁如泥的刀剑,作为传家信物,立有家规每代只传一人,绝不外传。

“古有干将莫邪剑,今有藏家卡卓刀”。

卡卓刀及卓玛刀采用家传秘方处理,后錾钢11次,久经22天打磨制成刀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

卡卓刀就是名刀。全是祖传手工制作。没有假货。卡卓家族的刀都有标记。上面打造有《卡卓》汉字。有“削铁如泥”的盛誉。。“古有干将莫邪剑,今有藏家卡卓刀”。卡卓,藏语译为平安吉祥长命百岁,卡卓是本家族姓。卓:译为吉祥,卓玛:译为心地善良的圣女。卡卓刀及卓玛刀采用家传秘方处理,后錾钢11次,久经22天打磨制成。目前所知,世界上有瑞士-,美国蝴蝶刀,日本马刀,西班牙丛林王。听说卡卓刀与西班牙的丛林王当场比试过,还略胜一筹。

藏区除卡卓刀外还有许多刀,卡瓦刀,康巴刀都刀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

七. 云南省 迪庆 香格里拉市 银制品

香格里拉藏族银制品种类繁多,仅宗教用银制品如佛塔、佛像、佛龛、佛器就有二十多种,而一般生活川品的银制品则数个胜数。 银制八宝图是一种专供宗教活动用品的银制品,共八块,每块为一个藏传佛教中的吉祥物,如法轮、白螺莲花等。工艺极为精美,整个银制品具有浮雕艺术特点,给人一种厚重的原始美,同时又具有高度的庄严感。 银护身佛盒藏语称“喀乌”,最早作为藏族男子出门远行用以穰灾祈福,驱邪镇魔的符物。现作一般装饰品。有佛龛形和贺形两种。护身符内空,内装佛像、经咒、舍刊、吉祥结等,外饰浮雕鳌、八宝、五花献宝瓶,附以山峰水浪、串枝莲图等,表示福佑、胜利、智慧和勇敢。扩身盒有大小之分,大的多佩于腰间,小的常挂颈项。耳环、手锅、银腰带耳环有月牙形镶嵌绿松石,垂缀形镶嵌珊瑚珠等十多种。手镯中的柳丝龙头圈,精美细巧,方形虬形镯,厚重、直朴、可爱。银腰带以五至六片不等的银片组成,采用圆雕,突出花纹线条等,图案种类繁多。 银包木碗 是藏族食具中的心爱之物。木碗木质以优质植物寄生为上品,有全包、个包和边包三种,多采用浮雕工艺,刻双龙戏珠、藏八宝图案等。银刀 刀柄采精工雕花,仙丝银线巧了编织。刀鞘雕有玉龙献宝,并以莲花、火炬围绕,足臧族男子最喜佩带的饰品。 银铃针线筒藏语称“珍小何水”,是藏族妇女最喜爱的华贵饰品。将生活中常用的行包、计线包、火镰等经高度艺术化配缀成十个银铃,再经镂花镂花连缀而成,佩于服饰右襟,起步转体有环佩呆叮噹之音,轻盈秀丽,与藏家妇女修长体态极其和谐。银器 玉石 碗座为活佛、大师、智者、上宾享用的茶食具。以藏族最崇拜图案“斑玛”(莲花)圆雕为碗座,上刻佛手柑、桔子、石榴、花红、犁、桃等六供,以莲花蕊及如意子为碗座边边缘。碗盖图案由“藏八宝”和“呷纳扎拉”(即“汉地长城)组成,以红宝石象征莲花苞为盖顶,以禾虔诚、尊贵州崇敬。这些银制品估受广大游客的青睐,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迪庆)

八. 云南省 迪庆 香格里拉市 尼西木碗

迪庆州上桥头村民小组因生产木碗而久负盛名,这里的木碗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据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著名的木碗工匠,引来许多外地人到这里拜师学艺。如今,这项传统的制作工艺被上桥头村民传承下来,并成为村里很多农户的致富产业。

随着香格里拉旅游产业的发展,上桥头木制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村里更多人看好了木制品的市场前景,加入到制作木制品的行业中。如今,上桥头村的木制品由原来单一的木碗制作拓展到酒具、珠宝盒等多元产品。由于该村木制产品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产品除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往西藏、甘孜等藏区,甚至部分产品还远销到印度、尼泊尔等国。

藏民酷爱饮茶,也酷爱饮茶的茶具——木碗。茶碗有瓷碗“噶玉”、银碗“俄泼”、玉碗“央池”、木碗“辛泼”之说。最好的木碗是“察牙”和“纳抛”,香格里拉尼西乡出产的木碗就叫“察牙”,其色如琥珀,经久耐用。

(李文静 赵东平/文)

九. 云南省 迪庆 香格里拉市 香格里拉葡萄酒

迪庆高原产区的葡萄主要以名贵赤霞珠为主,它非常适合迪庆的气候特点,且它的天然糖份高,无需添加任何理化成分,即能获取最佳品质的口感。早在1848年,法国传教士把西方的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带到迪庆,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葡萄酒产品。

香格里拉高原葡萄酒自2008年上市以来,先后在国际葡萄酒品评大赛中获得大奖:

·2008年,香格里拉高原葡萄酒在“中国国际葡萄酒、烈酒品评赛”中加冕封王;荣膺“第三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

·2009年,获得第三届“烟台国际葡萄酒大赛”最高特别金奖;

·2010年,获得第四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克隆宾杯”第四届烟台国际葡萄酒大赛特别金奖;

·2011年,获北京国际轻工精品金奖、“克隆宾杯”第五届烟台国际葡萄酒大赛金奖一枚、银奖一枚;

·2012年香格里拉高原A3霞多丽干白获殊荣。

高原A3干白葡萄酒精选香格里拉有机葡萄园霞多丽葡萄为原料,100%遵循法国Chabli法酿造,浅禾杆黄色的酒液清醇、甘爽,口感细腻,滑润而个性十足。

香格里拉必买十大特产香格里拉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