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鸡是哪里的特产 香酥童子鸡是哪里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21 01:23:39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三. 贵州省 贵阳 南明区 贵阳辣子鸡

辣子鸡 以本地土鸡作为主料,选用贵阳花溪辣椒舂制的糍粑辣椒作为辅料烹制而成,香辣味浓、色泽红亮、粑糯爽口,是贵阳人逢年过节必备团圆菜之一。

四. 四川省 泸州市 泸县 朵颐辣子鸡

朵颐辣子鸡

特点:

颜色洁白,质地细软滑爽,口味清淡鲜嫩。

原料:

鸡750克。

鸡蛋一个、水发玉兰片25克。精盐3克、绍酒20克、味精1克;青蒜5克、湿淀粉25克、猪油100克。

制作过程:

鸡脯肉剔去筋膜,片成厚0.2厘米的片,再切成长5厘米的丝。加蛋清、。精盐、湿淀粉拌匀入味,水发玉兰片切成3.5厘米长的丝,甩开水焯过。青蒜切成3.5厘米长的段。炒锅放猪油,烧至五成热(约110℃),下入鸡丝划开,至八成熟、(约176℃)对捞出,锅内留油,放玉兰片丝、青蒜段稍微一煽,倒进鸡丝,再放清汤、精盐、绍酒。味精,颠翻出锅即成。

五. 江西省 上饶 信州区 上饶市的特色菜

上饶市的主要特色菜有:三丝鱼卷----------- 特点:造型美观,鱼肉洁白,入中鲜嫩。斩虾丸 -------------特点:颜色外黄内嫩,香味扑鼻。清炒龙凤------------特点:龙凤佳称,香味浓厚。清蒸荷包红鲤鱼------特点:颜色鲜美,形状美观,肉质鲜嫩。鳙鱼头烧豆腐 -------特点:嫩滑鲜美,盈香满席,后味无穷。清蒸甲鱼------------特点:形状完整,营养丰富,香味浓厚。咖哩猪排------------特点:色泽金黄,香脆可口。鸡丝马铃蛋----------特点:色泽雪白,美味可口。鸡丝锅巴----------- 特点:鸡丝嫩滑,造型美观,鲜美可口。雪中得宝------------特点:色泽清雅,造型美观,鲜美可口。拔丝苹果------------特点:焦脆,香甜,可口
( 上饶)

六. 湖南省 长沙市 天心区 麻辣子鸡

    首创于长沙玉楼东酒家,已有近百年历史。麻辣子鸡是选用500克左右的母子鸡为主料,配以大红辣椒或朝天椒,花椒子为辅料,经茶油炼炒,佐以绍酒,黄醋、大蒜和多种调料烹制而成,由于鸡色金黄,外焦里嫩,味道鲜美,很受欢迎。曾有食客即席赋诗云:"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后来潇湘酒家厨师对麻辣子鸡调制加以改进,又有食客赞曰:"外焦里嫩麻辣鸡,色泽金黄味道新,若问酒家何处好,潇湘胜过玉楼东。"现各酒家均各显其能,在配料和烹调上加以创新改进,使麻辣子鸡更上一层楼。( 长沙)

菜系:湘菜

口味:麻辣

价格:40-80元

介绍:

首创于长沙玉楼东酒家,已有近百年历史。曾有食客即席赋诗云:“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后来潇湘酒家厨师对麻辣子鸡调制加以改进,又有食客赞曰:“外焦里嫩麻辣鸡,色泽金黄味道新,若问酒家何处好,潇湘胜过玉楼东。”现各酒家均各显其能,在配料和烹调上加以创新改进,使麻辣子鸡更上一层楼。

特色:颜色金黄,芡汁油亮,质感外焦里嫩,味道麻、辣、香、咸、鲜。

原料:

童子鸡850克,辣椒(红,尖)50克,青蒜50克,淀粉(蚕豆)20克,花生油80克,料酒15克,盐5克,味精2克,花椒1克,酱油15克,醋15克,香油15克。

制作方法:

1.子鸡宰杀去净毛,由背脊开膛去内脏洗净,剔除全部粗细骨,砍成2 厘米见方的丁,放入精盐、酱油拌匀,用湿淀粉浆好。

2.将鲜红辣椒去蒂去籽洗净,切成1 厘米见方的块。青蒜切斜段,花椒拍碎。用酱油、醋、味精、香油、清汤和湿淀粉兑成汁。

3.炒锅置旺火上,放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将鸡丁下锅,用手勺推散,约20 秒钟,即用漏勺捞起。

4.待油温回升至七成热时,再将鸡丁下锅,炸呈金黄色,连油倒入漏勺沥油。

5.锅内留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红椒块、青蒜段、花椒,加精盐煸炒,再放炸过的鸡丁合炒,随冲下兑汁,颠炒几下,装入盘内即成。

小贴士:

1.宜选用半岁子鸡,体重400克左右,鸡肉极嫩,风味最佳。

2.鸡去粗骨时,先用刀在鸡背部中间从头至尾竖划一刀;再手拉翅膀割断鸡肩部关节,拉丁鸡脯肉,剔下鸡芽子,割断腿与鸡背部的关节,拉下腿;将鸡腿用刀竖划一刀至骨,剔出大腿骨与小腿骨;将鸡背部的两块粟子肉取下。

3.先将鸡肉剞花刀,逆着鸡的纹路刻刀。然后改丁,这样受热面积增大,成莱嫩而入味。

4.用厚水粉糊浆肉,静置20 分钟,以便充分入味,下锅之前再用手抓匀,抖撒下锅。

5.鸡丁重油,第一遍油温不宜过高,目的使鸡丁成滑熟;第二遍油温要高,且时间短,目的使鸡丁上色,且外焦里嫩。

6.碗汁搅匀,顺锅四周下人,晃勺使淀粉充分“糊化”,四周鼓起大泡即可翻勺出菜。

7.因有过油炸制过程,需准备熟猪油1000克。

七. 浙江省 金华 东阳 东阳童子蛋

童子蛋就是用童子尿煮的鸡蛋,一到春天卖童子蛋的小摊遍布东阳大街小巷。一块五一只的童子蛋贵过普通的茶叶蛋,可经常卖脱销。

童子蛋在东阳有很久的历史,以前生活条件不好,要干农活,能补身子的东西只有蛋。而小便的沉淀物在一段时间后,会形成结晶,这种结晶就等同于一种叫‘人中白’的中药,可以滋阴降火、止血治淤。
鸡蛋煮开后,要把鸡蛋全部拿出来,把蛋壳敲裂,再放进去煮。过段时间,再把上下的鸡蛋换个位置,加入新鲜的童子尿。这样反复,用不同的火,整整煮上一天一夜。”

童子蛋的营养价值

中西医各有说法:慎吃,不反对,在不少东阳人眼里,用童子尿烹煮的蛋,是春季进补的不二之选。卖童子蛋的也总会告诉你,吃了童子蛋,春天不会犯困,夏天不会中暑。但要说这东西要到有多补,或许医生的话会更客观一点。
“童子蛋在东阳有很久的历史,以前生活条件不好,要干农活,能补身子的东西只有蛋。而小便的沉淀物在一段时间后,会形成结晶,这种结晶就等同于一种叫‘人中白’的中药,可以滋阴降火、止血治淤。”东阳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吴允华这样介绍童子蛋。但她也强调,并非人人都适宜吃童子蛋,要看个人的体质。

金华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主任黄坚却认为,尿液是人体内排出的废物,基本上不含对人体有利的物质。因此,他不提倡大家吃童子蛋。

金华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贾素庆则说,在古代,童子尿常被作为药引子,但从现代卫生的角度看,童尿煮的蛋始终不太卫生。“不过吃童子蛋已成为东阳当地的习俗,我不主张也不反对吧。”

童子蛋已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童子蛋已在2008年入选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现任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龚明伟说,那年他搜集了童子蛋的相关资料,并递了申请。最后,东阳民间艺术领导小组9位成员一致通过,经过半个月的公示,东阳市政府就正式下了文件。
童子蛋到底啥味道?昨天,记者买了一大袋邀请网友品尝,网友们来自全省各地,目前都在东阳工作。

@爱一瓶子(杭州):有股骚味儿。也许是心理作用吧,吃了以后,我上了好几次厕所。

@blueisland(东阳):味道还可以,但闻起来不好闻。

@大刀小妖(金华):很入味,很好吃,就是咸了点。

@奈良的鹿haruka(杭州):感觉就是皮蛋味加鸭蛋味儿。

@iffisher(东阳):很香,很好吃,一口气吃三四个。

@三地两制(萧山):味道有点像打卤面,一个蛋下去,我灌了三杯水。

八.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九.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十. 云南省 曲靖 沾益 沾益辣子鸡

沾益辣子鸡是中国著名餐饮,是滇菜代表作,也是曲靖、沾益的宣传名片,产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西平镇,有百年历史,因其选料精殊挑剔、制作道序复杂、味道辣香爽口而名震四海。较具代表性的是龚氏辣子鸡。

与川渝地区配上花椒的麻辣不同,和湖南生吃辣椒的豪爽相异,能仅靠一道菜打出"辣"名声的小地儿,恐怕只出在滇中的沾益县--中国第三大江珠江之源、著名人物桂涛声、陈家顺的家乡。说起滇菜,沾益辣子鸡绝对不容小觑,自上世纪被沾益"龚"氏家族推广出来到现在,其发展历程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年头,如今,沾益辣子鸡早已名满天下,广为流传。在就餐时配上苦菜汤、炸好的洋芋条和臭豆腐,不奢华、不张扬,但沾益辣子鸡绝对能让众食客辣得舒服,吃得安逸。沾益辣子鸡,是滇菜的代表作,其独特的原料、独特的配方、独特的加工工艺,辣而不辛、食和味醇,致使名振滇中,享誉海内外,是为西南乃至中国最出色的菜肴之一,招牌在中国西南地区乃至更远处都随处可见,可谓"不吃辣子鸡,白来彩云南"。目前口味最纯正的是位于沾益县一中对面东风闸边的沾益龚氏辣子鸡、龚记辣子鸡、龚家辣子鸡,辣子鸡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成为沾益的一大有趣的特色。

龚氏辣子鸡的创始人龚红云女士,是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先生二探珠江源两投宿的沾益富豪龚起潜的后裔。

龚氏辣子鸡以其独特的原料、独特的配方、独特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辣而不辛、食和味醇,名振滇中,享誉海内外。凡到沾益者,都以一尝为快,甚有驱车百里而专程品尝者,名声大噪,以致省城昆明等地常见“沾益正宗辣子鸡”招牌。由于沾益辣子鸡的独特,被称为滇中一绝,供不应求。

龚氏辣子鸡以其独特的原料、独特的配方、独特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辣而不辛、食和味醇,名振滇中,享誉海内外。凡到沾益者,都以一尝为快,甚有驱车百里而专程品尝者,名声大噪,以致省城昆明等地常见“沾益正宗辣子鸡”招牌。由于沾益辣子鸡的独特,被称为滇中一绝,供不应求。为适应消费者的需求,现已加工成为袋装辣子鸡,获国家专利并注册登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说起这辣子鸡的来历,在曲靖流传着两个说法。

其一是说沾益县西平镇红星办事处6村村民龚国富、丁丽琼夫归,1987年利用自家位于320国道旁的两间平房开起食店。起先经营的也不过是些家常小菜,后来爱琢磨的龚国富在一种贵州辣子鸡的基础上自己创出了沾益辣子鸡的独特配方,遂一发不可收拾,转而专营辣子鸡,小店名声也不胫而走,誉满云南。

其二则说是龚国富的妹妹龚红云,在10多年前的一个春节,她下厨炒鸡肉时不小心将放在灶边的一碗辣椒面翻泼进锅里,只好将就着一起炒,不料竟做出一道辣香独特的好菜。

1987年,她利用街边住房开起了小食馆,逐渐把她家的辣子鸡推成了专营名菜。

河南特产童子鸡童子尿煮鸡是哪里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