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开特产专卖店 无锡特产专卖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5 22:05:15

一. 江苏省 无锡市 江阴 刀鲚

刀鱼又称“刀鲚”、“毛鲚”,鳞细白如银光闪烁,一般长约30厘米左右,雌大雄小,体形狭长扁平似刀。据《辞海》记载:“春夏集群溯河,分别到河流上游或在河口产卵,形成渔汛,产卵后又返归海中。”长江下游从南京到南通的水道,通常是刀鱼鱼群出入的最佳地段。

江阴地处长江河口入海处的南岸,是鱼群回游的“黄金水道”,拥有的河岸线长途上百里,又有相当规模的捕捞能力,所以,每年上市的刀鱼,其产量在长江下游各县市中雄居榜首。往往春节一过,渔船竞发,渔人的兜篓里就银白一片。旺季来临时,大街小巷,只要叫卖的人一招引,围者如堵,争相选购,称秤的、收钱的就会忙得不亦乐乎。

二. 广东省 茂名 茂南区 茂名开煲狗肉

开煲狗肉

茂名开煲狗肉,其香味浓郁鲜美,营养价值高。开煲狗肉做法是先将狗皮油0焦,待客人上门后将狗肉切片,再下锅炒香,放入沙煲内,加上当归、陈皮、草果、八角、杞子等名贵中药材,煲开后边煮边吃。其价格为每公斤约70—80元之间。

三. 重庆市 开州区 开县冰薄月饼

开县冰薄月饼是重庆市开县的。冰薄月饼具有与众不同的纤薄外形,香气浓郁,酥软适当,甜而不腻,营养丰富,保质期长等特点。开县冰薄月饼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开县有百菜百味的美味小吃,但唯有冰薄月饼在开县人的记忆里,它带给我们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和安慰,而是中秋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的味道。四百多年以来,每逢中秋时节,开县的冰薄月饼总是“浓墨重彩”地出现在家家户户的糖果盘上,是当地人赏月、送礼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佳品,它香甜酥软,大人小孩无不喜爱。

祖传下来的冰薄月饼使用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主料为精制上等白面粉,辅料有油脂、熟芝麻、冰糖、白糖、花生、香料、饴糖及各种蜜饯,制作总体分七道大工序、11道小工序,首先是去芝麻皮,将农村购进的芝麻,用清水浸泡约一小时,进行搅拌后用水冲洗去皮,捞起后,必须当天晒干,以防发芽、生霉。随后制作饴糖,先将大米蒸成熟饭,低温发酵后将其甜水倾入大锅中熬制成饴糖;其次配料作馅,将油脂、熟面粉、花生面、芝麻面和各种蜜饯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一个一个地捏成四钱五重大小的圆球,备为馅料;将精制上等白面粉,加上定量的饴糖以及少许油脂和水一起搅拌均匀,做成干湿恰当的面团,为了成饼后酥松不硬,在配料时要添加定量的水碱,再做成三钱五重的一张一张的圆形皮料;用皮料包裹馅料放入模里擀成生饼,在簸箕里用白麻仁进行裹衣,称为“上麻”;将上麻后的生饼,放在灶炉内进行烘烤,做到既要烤熟,又不烤糊;最后再进行分封包装。

冰薄月饼具有与众不同的纤薄外形,香气浓郁,酥软适当,甜而不腻,营养丰富,保质期长等特点,是研究民间糖果糕点文化的代表性制品,它包含的传统饮食文化元素及制作工艺,对发掘民间技艺,促进文化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开县冰薄月饼不仅在当地流传,还逐渐向周边辐射,形成了较高知名度。鼎盛时期,仅临江一地,就有冰薄月饼作坊五十余家,从业人员超过一千人,年产达十万斤以上,在开县境内独占鳌头,而且还远销到重庆、成都、南京、北京等大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

2013年,开县冰薄月饼行业协会申报的“开县冰薄月饼”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1632186。

四. 重庆市 开州区 巴山腊瘦肉

“日想情哥难开口,夜邀哥哥上木楼,没得啥子好待承,给哥煮块腊瘦肉。”这是我们大巴山区广为流传的一首跟巴山腊瘦肉相关的情歌。

巴山腊瘦肉是大巴山人招待贵客的美食。“大寒小寒,杀猪过年”。一到冬腊月,大巴山人就要忙着宰杀年猪,腌制腊肉,以备过年食用和来年招待客人,这是大巴山区最普遍的民俗,又是一副充满地方特色的风俗画。

腊瘦肉的腌制是有讲究的。把肉按肥瘦分割成块,抹上适量盐巴,装进一只大木桶或土陶缸里,上面盖上木盖,经过十天半月的腌制,让盐完全溶化浸透精肉。如果盐水没完全溶化,熏烤出的腊瘦肉切开后就会外红内紫,变成“黑心肝”,不但会影响巴山腊瘦肉表里如一的红亮色泽,还会使香味大减,吃起来败人味口。同时,盐巴与猪肉的比例必须恰到好处,多了难以下咽,少了又淡而无味。

腌好的猪肉还要悬挂在火塘上薰烤,薰烤也很有学问。最好是用柏枝和野蒿等带有芳香味的树叶和杂草烧出的浓烟慢薰,不能操之过急,以免把肉薰焦,影响质量。薰干后,洗净烟尘,高悬于室内干燥通风的地方,以防生霉变味。一旦需要食用,根据客人多少,砍下一大块煮熟切片,便是一道巴山人待客的佳肴。如果一边饮酒一边摆龙门阵,再细嚼慢咽巴山腊瘦肉,那实在是情趣盎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 江苏省 无锡市 惠山 惠山油酥

惠山油酥,原名“重油烧饼”,无锡著名。相传元末明初,由惠山寺僧人创制,因其形状似寺内“四大金刚”塑像的肚脐,被僧人誉为“金刚肚脐”一直沿袭至今。惠山油酥采用纯素油,精白粉、芝麻、果仁、瓜丝等原料,经烘制而成。它品形规整,色泽金黄,酥松香甜,甜中带咸,具有独特风格,数百年盛销不衰。( 无锡)

六. 台湾省 云林县 鼠肉专卖店

人们避之不及的老鼠,居然有人以此为美味!这里烹调的可是生长于山林野地的田鼠,运动量足,吃的又是野果野味,不但肠胃清洁,且皮嫩肉滑,质感不输任何山珍,田鼠的烹调以三杯风味最佳,首先将姜、辣椒、蒜头爆香,再放入鼠肉热炒,起锅前再加入些香菜,便成为一道可口的“三杯田鼠”,而喜欢清淡口味的食客,也可选择“鼠肉面线”。( 云林县)

七.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 宜兴紫砂

宜兴紫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宜兴紫砂陶器始于宋代,盛于明清。1976年,在宜兴陶瓷产区道窑建设工程中,发现羊角山古紫砂陶窑址和大量早期紫砂陶残器,根据专家鉴定,这处古窑的烧造年代在北宋中期。到了元朝,紫砂陶器的烧制工艺逐渐成熟,已开始在器物上题词雕刻。明代中期,宜兴紫砂陶茶具极为盛行,被誉为各种茶具中的上品。清代时,宜兴紫砂陶工艺愈益精湛,开创了采用篆刻、书法和绘画作装饰的新风格。二十世纪初到抗日战争开始前,宜兴紫砂陶器的生产亦颇兴盛,有10多座龙窑常年生产,1932年产量仍高达二百二十多万件。 有茶壶、茶杯、花瓶、花盆、砂锅、人物雕等上千个品种。造型大方,色彩古雅。用紫砂茶壶泡茶不变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持握不烫手,使用年代越久,色泽越发光润。 宜兴紫砂陶是采用一种不同于红色粘土的天然五色陶土--紫砂泥。基本颜色有朱、紫、 米黄三种。泥中含有石英、高岭土、云母、赤铁等矿物质和各种氧化物。在撮氏一千二百 度左右的高温中烧制时,随着温度的变化,砂泥的颜色也随着变化,呈现出黄如梨皮,褐如墨菊,绿如松柏,赤如红枫,紫如葡萄,以及白砂、海棠红、朱砂紫等色。 “紫砂百寿瓶”1984年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

宜兴紫砂质量技术要求

一、主要原料

1.产地范围内开采的紫砂矿,主要分紫泥、红泥、本山绿泥三种,外观为紫红色、红色、黄色、浅紫色、绿色、青灰色或黑色。

2.原料化学成分指标:

原料名称

化学成分指标

烧失量

名称

≧(%)

名称

≦(%)

≦(%)

紫砂土

Al2O3

SiO2

Fe2O3

20.0

55.0

9.1

CaO

MgO

0.5

0.6

7.5

二、生产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原料选取→自然风化→精练泥料→制作成型→烧制→成品→检验→包装。

2.关键工艺要点:

(1)原料加工:原料开采后风化≥180天,细碎后按不同产品过筛(筛孔尺寸0.106mm至1.700mm)目。过筛原料加水混和至含水量达20%至25%,自然状态下练制坯泥。练好的坯泥在封闭条件下自然旋转陈腐90天以后再次进行练泥。

(2)成型:通过拍打、拉坯、雕塑等手工工艺成型。

(3)装饰:在半湿状态下采用雕、刻、堆、画、贴、捏等手工工艺。

(4)烧制:

①烘坯:从室温升至200℃,时间控制2小时至3小时;

②收缩:从200℃升至950℃,时间控制在3小时;

③氧化烧成:从950℃升至最高烧成温度(1050℃至1200℃),时间控制在2小时至3小时;

④保温:保持最高烧成温度0.5小时;

⑤冷却:自然冷却12小时。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产品呈紫红色、红色、黄色、浅紫色、绿色、青灰色或黑色等颜色,外表细腻,有砂质感。

2.理化指标:

(1)产品铁含量≥9.1%。

(2)开口气孔率3%至12%,闭口气孔率1%至10%,具有典型的双气孔特征。

(3)吸水率:2.5%至6.0%。

(4)抗热震性:180℃至20℃水中热交换一次不裂。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八. 江苏省 无锡 惠山 惠山泥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惠山泥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是江南风景胜地,游人来到高山,几乎处处都可以看到著名的惠山泥人。

据说从宋代开始,惠山就有泥人了。清朝以后,泥人的生产和销售达到了鼎盛时期。惠山泥人是用惠山脚下的泥土制成的。这种泥土不仅细腻韧糯,可塑性强,而且千而不裂,弯而不断。早在北宋照宁七年,苏轼途经无锡,即有“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诗句。现在的惠山泥人,发展到用石膏制作,解决了惠山泥资源短缺的问题。

惠山早期泥人大致有1、人像和各种动物。前者售于佛教信徒作供奉用,后者作为儿童玩具。它们的长度一般在3—7厘米:造型简朴,粗犷略带夸张,绘彩色调鲜艳、单纯,对比强烈,显露出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其代表作是一对男女儿童,即泥塑大阿福。两个泥娃头绾双髻,笑容可掬,赤足盘膝,怀抱异兽,娇憨稚气,运人喜爱。

关于泥人阿福,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惠山有四只怪兽,即毒龙、恶虎、臭鼋和刁马,经常伤害人畜,践踏庄稼。后来有对名力阿福的双胞兄妹入山与四怪搏斗,四怪被除,兄妹俩亦因流血过多,离开人间。人们捏制了他俩生前形象,以作纪念。大阿福经过历代艺人的再三创作,栩栩如生,给人以健康、幸福和美好的感受。

惠山泥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手捏戏文、京剧脸谱、人物动物、实用玩具(带温度计或者卷笔刀之类)等,这些作品小巧玲珑,人见人爱,价格使宜,是访亲问友的最好礼品。

惠山的主要街道——横街和直衔有许多泥人店,成为远近闻名的“泥人一条街”,每天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旅游参观团和游客。惠山泥塑除供应当地旅游市场外,还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各国。

九. 重庆市 开州区 开县龙珠茶

开县龙珠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龙珠茶"主要生长于:重庆市开县敦好镇龙珠村龙珠寺一带,此地海拔800-1200米,土壤肥沃、环境优美、山青水秀、云雾缠绕是产好茶的最佳地势。

特定品质

龙珠茶素有“形美、色绿、香浓、味醇,味绝佳、无杂卉”之称。龙珠茶的主要营养成分:属于天然的有机食品,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茶多酚、可可碱、茶碱、氨茶碱、糖类与脂肪类等种维生素物质。主要功效:提神醒脑、明目、生津止渴、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降血脂、抗辐射等众多保健功效。

文化典故

据《开县县志》记叙:“开县种茶始于汉朝,兴于唐朝,凡山皆产茶,品质优。”清嘉靖《夔州府志》载:“开州城北四里‘茶岭’之茶,味绝佳,无杂卉。”在宋、明时期,由于我国东南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经济中心也逐渐由西南向东移,朝庭对四川茶叶并不重视,在这一时期开县茶叶少有资料记叙,无从查考。 清朝时期开县茶叶生产发展经历了发展、衰败、再发展的过程。据《开县县志》记载:“清康熙四年,龙珠茶被朝庭列为贡茶,茶叶生产由此而得以发展,全县产茶2000担,主产于正坝、大进、温泉、岩水等地;而至咸丰年间毁之无存,清末得又得以复苏。”这一时期与开县毗邻的城口、达州等地的茶叶生产发展迅速、产销两旺。主要生产晒青、炒青和粗茶。由此看,清朝开县的茶叶生产有一定发展,尤其是龙珠茶、大进早茶、锁口茶等名优茶相继恢复发展。茶叶销售一是“边引”销甘陕,二是“腹引”销下江,三是就近销万县、重庆等地。据清代甘桂林等《云阳县乡土志·商务》记载:“进口货物表。货物名色:茶;产地何由:开县、城口……贩运何若:水陆。”说明开县“腹引”茶一部分是经过云阳。 民国前期,开县茶叶生产已有相当规模,到民国30年,产茶430吨,民国37年产茶过500吨,在川东茶区与城口县双双成为万担产茶县。这个时期,茶叶主要是销下江,其次才销甘、陕。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连年战争,茶叶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到1949年,全县仅产茶140吨。主要生产晒、炒青。以本地销售为主。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加大了对茶生产的投入,使开县茶叶焕发了青春。经过建国初的恢复,1960年茶叶面积800公顷,产茶215吨;1970年发展到2333公顷、产茶300吨;七十年代后开始发展红碎茶,至1983年,红碎茶达250吨,1985年达茶园面积2533公顷、产茶1000吨。1978年开县被列为全国产茶基地县。1984年由外贸统购统销。

十. 江苏省 无锡市 新吴区 青虾

选用鲜活的大青虾,用冷开水反复冲洗后剪去长须,放入碗盘后送到桌上。虾儿活蹦乱跳,这时取上等白酒浇入拌和,使其醉。另取姜末、蒜泥、胡椒粉、白糖、小磨香油、黄酒、酱油等调料,夹活虾蘸食,肉嫩味鲜,别有风味。

无锡哪里卖特产最正宗最便宜无锡哪里买特产便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