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果啤特产 汉中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5 03:14:20

一.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城固茶食

城固县农村自古以来就有种茶饮茶的习惯和待客茶为先的习俗,还有以茶食品滋补保健、招待亲朋的传统。成为香飘农家的美味茶食,其主要有以下几种:

“鼎罐茶”。流行于该县南部山区二里镇一带。将鼎罐里的水烧沸后,放入适量茶叶,用文火熬煮,其茶汁味浓酽,多为夜间看守山林人饮用,能提神醒脑,随时防备野猪山猴糟蹋庄稼。

“筒筒茶”。流行于小河、双溪一带。将小铁皮圆筒煨在火塘中,烧至发红,把菜籽油或猪油倒入筒内,待油沸时将适量茶叶放入筒中,用筷子不停地翻炒,炒至茶香味浓时倒入清水,放一些白糖或食盐即可饮用。其甜茶味美,咸茶味鲜,消暑解渴,生津养胃,提神去腻。

“蒸油茶”。盛行于天明镇、小河镇一带。将猪油、桂圆、大枣、枸杞、核桃仁、冰糖等装入盆中,放在锅里蒸至猪油冰糖等融化后,添加适量泡好的茶水,放在柴火边煨沸即可饮食。其茶甜美醇香,有滋肺益脾壮阳之效。

“炒米茶”。流行于文川、上元观、原公镇一带。把大米和当年新产的青茶同时放在锅中炒至淡黄色,加入清水烧沸,再调进油盐姜葱和浆水菜即可食用,可除风寒治感冒。

二. 陕西省 汉中 佛坪县 观音凉粉

观音凉粉是选用山上的一种天然树叶,俗称“神仙叶”制作而成的,又叫神仙凉粉。传统作法是将鲜嫩的叶子用清水浸泡捞水,放到锅里加少许食用碱熬煮、过滤之后,形成粘稠的糊糊儿,然后凉冷凝固,再用清水漂一天左右,切成块或条放在碗里,浇上备好的调料汤即可食用。吃起来清凉爽口,别有一番风味。正宗的神仙凉粉是不掺其它佐料的。它的色泽呈棕褐色,剔剥透亮,略带苦味却苦得可口。吃神仙凉粉,不但能清热、消暑,还具有治便秘、降血压之食疗功效。之所以称之为“神仙凉粉”,是因为过去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穷苦人没粮吃,用它来保命度饥荒,意为神仙相助。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提倡绿色食品,神仙凉粉又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三.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朱鹮

朱鹮是稀世珍禽,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得朱鹮对变化了的环境难以适应,其数量急剧减少。朱鹮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朱鹮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它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时才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

四.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汉中天麻

汉中天麻,又称陕西天麻,它历史悠久,为陕西汉中一大名优。它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利川和吉林天麻,并列为全国六大著名天麻。我国最早 的药学专著、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中,就曾记载天麻“生陈仓川谷、雍州”。“陈仓、雍州”即今宝鸡市的凤县、太白、眉县和汉中地区的宁强、 勉县、留坝等县一带,历史上曾行销全国并有部分出口。汉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天麻生产基地,年收购量15万公斤左右,居全国之冠。产品畅销国内各省,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地。

天麻,古人说它是神药。“天麻天麻,天生之麻,神仙播种,凡人采挖”。因其茎色赤,直立似箭杆,俗名“赤箭”。天麻的地上部分是一根单一的紫色 独苗,因其“有风不动,无风自摇”,又叫“定风草”。因它与风的接触面不大。植株又较坚硬,即使遇上大风,摇摆也不明显;相反在风和日暖的天气,阳光照 射,气温升高,使“赤箭”由硬变软,在日光下便晃荡起来。这是从生态习性上称天麻为“定风草”。从药效来分析,它属于平肝息风类药,称天麻为“定风草”是 十分确切的。它还有许多雅号:神箭、神麻、神草、地宝、合离草、明天麻、鬼督邮、赤箭芝、独摇芝、水洋芋、白龙皮、山萝卜、山土豆等。再加上天麻种子只有 种胚,无胚乳,靠共生的萌发菌提供营养;它无根,无绿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密环菌当食物才能长大。只有块茎成熟时才冒出一根黄红色茎秆,其生长过程十 分奇特,平时在地面上难寻它的踪迹,所以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

天麻含有香英兰醇、维生素A、多种生物碱、天麻甙、粘液质和钙、镁等成分,在药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味甘,性微温,无毒,益气养肝,主治头晕目眩、 肢体麻木、息风定惊、肝风内动、惊痛抽搐、小儿惊厥、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神经衰弱等症。近年发现能治疗高血压、偏正头痛、失眠疲倦、风湿瘫痪、半身不遂 和高空飞行人员血运症等疾病,可提高智力,增强记忆。久服益气力,轻身增寿。因此,天麻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盛誉,为价格高昂的畅销药材。特别是在国际市 场上,中国天麻比人参更为得宠。

五.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汉中面皮

面皮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它是把大米(最初用面粉)放入水中浸泡四个时辰,然后推(或打)成米浆,上笼蒸成薄薄的饼子,置于通风处降温,抹上菜籽油切成细条,调入精盐、米醋、酱油、胡椒粉、姜汁、蒜泥及红油辣椒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也可配点萝卜丝、豆芽菜,看起来白里透红,或配以菠菜白绿相间。吃起来微辣微咸,酸香可口。自古而今,汉中人就有用面皮招待亲友的习惯。

面皮起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说起面皮,汉中还流传着一个“面皮知府”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汉中人张某在河南汝阳当县官。有一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汝阳视察,张知县未备酒宴,只有家乡的面皮简单招待。钦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觉胃口油腻,一尝面皮,喜之不尽。问起制作方法,张知县一一奉告。钦差回朝不久,张知县就提升为洛阳知府。人们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面皮讨得钦差心欢,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传回汉中,被老百姓戏称为“面皮知府”。但令人遗憾的是,北京人至今不会蒸面皮。可能是钦差大人把制作方法全忘了,即使想吃也做不出来。

然而,汉中人制作面皮的工艺越来越精。如今早由原来的面粉稀释改为大米磨浆。配料、调味更为讲究。因而,不仅居民农户、大小集镇,处处面皮飘香,近几年一些人还去西安、西宁、洛阳、北京等城市去开小吃店,专门经营“汉中面皮”。

汉中的面皮有悠久的历史。汉中凉皮主要是香在辣椒中的调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下功夫。辣椒油是凉皮(粉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决于辣椒中的调料. 汉中的面皮有悠久的历史。汉中凉皮主要是香在辣椒中的调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下功夫。辣椒油是凉皮(粉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好吃不好吃最主要取决于辣椒中的调料.

六.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枣糕馍

枣糕馍

唐宋以来即为地方风味食品,以纸坊枣糕著称。枣糕馍,用优质面粉为主料,大枣、菜油和白糖为辅料,面粉发酵后又反复和搋,面坯偏硬成形,两侧各塞2块碎枣,旺火蒸制而成。熟后顶部两侧各印红梅花点,以显其特色。其馍食之味甜,绵软可口,回味馥香,耐贮存,不走味,不发霉变形,为款待宾客之佳品,亦可馈赠亲友。据县志载,明代起洋县枣糕馍就也驰名汉中地区内外。

洋县枣糕馍名满陕南,枣糕馍是用绳串成串串提着,是走亲访友,馈赠待客的礼品,洋县枣糕馍洁白没有裂纹,外酥里软、韧、松、甜,存放时挂在风凉处不变味,存放上三、四个月。上蒸-蒸好像刚蒸的馍,在没有保鲜、冷冻技术设备的年代里,是不可多得的面制食品。

在洋县饭馆、作坊、家庭都能制做。枣糕馍用黄酒渣发酵,和面时加白糖,根据四季气温把握好水温,和成的面要反复采揉,馍馍做成后要盖上被单,发酵半小时后,用大铁锅蒸焖,出锅时按上花印即成。 面粉、砂糖、菜油及红枣蒸焖印花,以绳贯之放通风处,虽数月不变味。

原料配方:富强粉50千克黄酒渣子500克白糖3.5~4千克水20千克

制作方法:

1.发酵面:黄酒渣子500克做酵子,加温水化开,过丝罗后,发面5千克,温水量冬天5千克,夏天2.5千克,春、秋3.5千克左右。发面盆冬天放在热地方,以热到不烘干面盆为准;夏天则应放最阴凉的地方。

2.和面:一般是头天晚上发面,第二天早上和面。每50千克面粉中加白糖3.5~4千克,包括发酵面用水在内,用水量在20千克左右。冬天水温要求在60~80℃,春、秋水温50℃左右,夏天水温应更低一些。和面时,先将酵面稀释,然后和面,和面动作要利索,千万不要把面烫了。夏天先

洋县枣糕馍和进25千克左右,余下20千克左右按情况掺兑;冬天先和进,30~40千克,余下5~10千克按情况再掺兑。和成的面越硬越好。

3.成型:和成的面要揉光揉好,再拧成100克左右的面蛋,揉成长条,并沿长平面中间按一条沟沟,沟沟内抹上香油,翻个身,沟沟朝下,再夹捏成17厘米左右的长条,横放,用手掌从两头压下,呈凸状,再将中间部分压成平面,即成扁平状,平面四角各按上个枣瓣(枣子去核切成四瓣),最后由两头对卷,翻身,使抹油的沟沟翻在上面,如意状的馍馍就做成了。馍馍做成之后,要摆在盘子里,冬天蒙上棉被,夏天蒙上单子,再涨(即饧发)半小时左右。

4.蒸焖:当地使用大铁锅,将饧好的馍放入笼笆(竹片编成的笼箅),上面扣上铁盆,旺火烧开15分钟,回汽10分钟即熟。使用铁盆是为了防止馍馍水分过大。

5.印花:出笼的馍馍,用一根小竹杆刻成的点花印,蘸食用红水,按一下,花朵即成。

七.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汉中米面皮子

汉中米面皮子是陕南的著名小吃。它不仅在陕南各县驰名,就是在关中地区的县市和繁华的西安古都,随处可见悬挂“汉中米面皮子”招牌的小吃摊。汉中米面皮子胜过户县秦渡镇面皮子。

汉中盆地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物产丰腴,盛产稻米,素有“鱼米之乡”称誉。汉中米面皮子就是以当地盛产的优质大米为原料,头天将大米淘净,浸泡磨成浆,浆不可过稠过稀,以薄糊状为宜,然后以特制的白铁皮平底圆锅盛浆,置滚水中,稍烫便熟。提出平底锅,凉水中略浸,以筷头顺锅沿一旋,反扣,一张雪白柔软的面皮子便成了。将面皮抹点熟油,叠折后用刀切成指头宽的面条。这面皮柔韧平常,入口绵软,光滑细腻,口感极佳。当然,面皮离不陪衬,一般加点黄瓜丝或滚水氽过的豆芽,豇豆,多为爽脆之物,彼此相得益彰。此外,绝少不了调料:酱油、醋、蒜泥、味精、辣椒、芥末、芝麻酱、香港、一一俱全。尤其辣椒。是最上味的调料,倘缺少了红油辣椒,便少了魂。

吃面皮不分节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均有做有卖,随时可得。米面皮子是汉中人待客的上等饭食。大小宾馆,上席便金樽美酒,山珍海味,决不可少一大盘面皮,而且这面皮准定最受欢迎,最先吃净的。即使那病得茶饭不思的人,也想吃碗米面皮子,开开口胃。现在,汉中米面皮子已遍布全省各地。

八.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南郑绿茶

南郑绿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南郑位于秦巴腹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梁州出名茶”的记载(梁州即为南郑),境内碑坝镇“干龙洞茶”在明清时期就扬名省内外,是全省茶叶优势产区和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南郑茶区地处巴山北坡林间,森林覆盖率达62.9%,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纬度高、海拔高、水质纯净,土壤富含锌硒,经国家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完全达到绿色、有机茶生产基地的标准要求。所产绿茶以香高、味浓、耐泡、形美、保健的特点而深受消费者亲睐。

九.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倒扣酥

此小吃来源于留坝玉皇庙镇,是流传于民间的节庆食品,选用精制面粉,植物油、猪油、食糖、各种干果仁等制成形态多样的小点心,食之品味醇香,甜脆上口。

十.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大米

汉中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汉中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汉中大米米粒细长均匀、色泽清白、晶莹剔透、光滑油润、气味香纯。

汉中被誉为中国水稻最适宜生长地,汉中大米是同纬度地区生长的中晚熟籼稻品种,生长期较长,因此所产出大米品质也较好,米质达到2级以上,最高等级为1级。

汉中大米保护面积约有10万公顷,常种植水稻面积达118万亩,年产量50万吨,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畅销川、渝、鄂等地。

地域范围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水稻是汉中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区主要集中在海拔450-750米的平坝、丘陵和浅山区。汉中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汉中市行政所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10县1区175个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0′-108°16′,北纬32°08′- 33°53′,东到镇巴县巴庙镇,南到镇巴县盐场镇,西到宁强县青木川镇,北到留坝县江口镇。总生产面积10万公顷(150万亩),年产稻谷65.0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汉中大米为籼米,加工品质好,其0糙率为75-79%,整精米率52-56%,垩白粒率≤20%。汉中大米米粒细长均匀,色泽清白,晶莹剔透,光滑油润,气味纯正;煮粥浆汁如乳,味甘醇香;蒸饭油亮溢香,柔韧不粘;冷饭成粒性好,不回生。2、内在品质指标:汉中大米营养丰富均衡,其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6.0g/100g,脂肪含量0.3-1.5g/100g,氨基酸总量不低于5.8g/100g,直链淀粉14.0-20.0g/100g,硒含量不低于2.0μg/100g。3、安全要求:汉中大米标志使用人其生产基地和大米产品需达到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要求,批次抽检符合农办质〔2015〕4号文大米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汉中黎坪土特产汉中特产水果大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