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特产蜜酒在哪买 池州当地酒价格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07 17:45:30

一. 安徽省 池州 东至县 仙聚翠兰茶

仙聚翠兰茶产于池州市东至县仙寓山境内,仙寓山最高山峰,1375.7米,属国家自然保护区牯牛降支脉,境内山高林密,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所产茶叶香高味醇,品质极佳。

“仙聚翠兰”茶叶由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葛公镇仙聚茶叶有限公司经市县农委、科委等单位专家指导下研制开发,于2009年申报注册商标品牌。茶叶原料选自仙寓山大山深处的野生生态茶“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其“外形挺直扁平,色泽翠绿,香高持久,汤色明净、滋味醇和”。公司创建于2009年初,前身为仙润茶叶专业合作社。公司现拥有茶农户216户,拥有厂房(含办公楼)三幢,加工设备齐全,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生态茶园基地2600亩,下设茶叶生产加工基地3个。公司生产名优绿茶,还生产名优祁红茶。

公司经营的经营理念是:以茶叶生产基地为龙头,大力发展“两高一优”立体生态茶园,走“公司+合作社+基地”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服务发展之路,逐步实现茶叶“三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为做到茶叶生产纯天然、无公害,公司坚持狠抓茶叶生态发展、质量安全,加强对茶农及员工的学习培训和宣传监管。严格执行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公司成立后,公司茶农员工茶叶生产上档次、上规模,实现了茶叶品质与价格同步,引导和带动周边茶农共同致富,为农民、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服务。茶叶收入由开发前的18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40万元,增长率355%。

相关链接:

2005-2008年获池州市供销社系统先进专业合作社称号

2008年被评为县级龙头企业

2009年被池州市人民政府评为示范单位

池州市茶业协会及农持推广中心推荐为池州市茶叶科普示范基地

2010年3月获县人民政府“龙头企业扩现发展奖”

二. 安徽省 池州 贵池 霄坑绿茶

霄坑绿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贵池市梅村乡远在宋代即盛产绿茶。该村位于贵池市南部山区,与石台县紧邻,山高林密,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分散居住在一条长达5公里的峡谷里,从谷口入村,地势渐升,居在最远端的五、六两组,海拔高,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日照短,土层厚,适宜茶叶生长,故所产绿茶优于其它地方,以色泽鲜艳,香气浓郁而著称

( 池州)

霄坑绿茶产自贵池名播遐迩的茶叶生产专业村-霄坑村

霄坑村,与佛国胜地九华山后山相依,气候上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处在深山峡谷,花香茶浓。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2%,自然植被保护完好。2005年同福建武夷山景区一道成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旅游试验基地,全国仅此两家,彰显了霄坑的实力。这里的华东第一大峡谷长达25公里,霄坑大峡谷两岸群山巍峨,竹海无边,松涛阵阵,谷底溪水长流不断,岩石晶莹剔透,峰谷内云蒸雾绕,气象万千。

霄坑村2005年、2008年连续二届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是池州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村。

霄坑村是贵池名播遐迩的茶叶生产专业村, “五组”“六组”是霄坑优质生态绿茶生产的核心代表区,海拔优越,生产的绿茶代表了霄坑村茶叶顶尖水平。茶叶形似龙须,色泽翠绿,清香味长。

在霄坑村,化肥和农药找不到销路,在霄坑村的村口与邻村双村村交界处树着大大招牌,鲜亮而深刻写着:“禁止化肥农药进村,确保食品优质安全”,比起他旁边的那个久经风雨洗刷模糊不清的“全国千家村,全国生态自然保护示范村”更令人侧目。

这里的茶叶一直保持着百年来的原始生长状态,以虫治虫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根本。霄坑村的自然形态,还表现在他们的制度上,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他们依然保持着集体所有制,住在深山里面的人们,一直用山泉泡生长在山林里的野茶,饮用茶叶既是他们的习惯,也是他们待客的佳品。正是因为这一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茶叶,多年来,这里没有人得过癌症。

霄坑茶语

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会上,霄坑茶叶获得了金奖,并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小崔会客厅”。曾被中国第一茶人陈椽教授所称道“花香花味”“ 高山峡谷景色宜人,百亩茶园香飘万家。

霄坑村-融入灵山圣水,感受生态霄坑,享用特色农家餐;霄坑茶园观光,体验农家乐。在安徽省旅游局、省林业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全省首批“森林旅游人家”的命名决定》,标志着全省首批“森林旅游人家”正式出炉。霄坑村荣落8家,五组占50%,入选安徽省首批“森林旅游人家”。

“森林旅游人家”是指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乡村林场等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林区,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和乡土特色,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为游客提供价廉物美的吃、住、游、购、娱服务的健康、生态、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

地域范围

霄坑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全村12个村民组及棠溪镇西山村高塘村民组茶园,东经117°28′51″~117°34′46″,北纬30°19′02″~30°22′47″。面积320公顷,年产量100吨。

三. 安徽省 池州 青阳 九华佛茶

九华佛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九华佛茶乃九华山名优之一,这里的茶场海拔高度近千米,群峰相拥,松竹成林,飞泉润谷,芳草吐香。

话说金乔觉——金地藏的化身,从新罗国渡海来,入唐求法,吃尽千辛万苦,才找到这仙气悠悠的九华山。“袈裟借地”,得山主闵公让和的施舍,将这九华九十九峰做了他的道场。那年春天,春雨连绵,一连半个多月,九华山沉浸在浓雾细雨之中。金地藏坐岩洞中,诵经不歇。忽儿,隐隐听到耳边听见起“辟叭、辟叭”的声音,原来是茶籽,是新罗国王子金地藏来唐的前一天深夜,遭父王废弃的母后,含泪将她亲手采来的王家香茶籽,缝在金地藏的衣襟里的。来之不易,后来,金地藏将发了芽的茶籽取出,种在他禅修的南台(神光岭)向阳的山坡上。茶籽入土,日日见长。不出三月,竟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茶园,满山飘香。

这里所产的九华佛茶朝夕吸纳高山雾露之滋润,独吮奇花异草之灵气,汤色碧绿,回味甘爽。同时由于高山气候之缘故,昼夜温差大,而方圆百里人烟稀少,茶园无病虫害,无农药和工业污染,是天然有机生态茶园。

四. 安徽省 池州 东至县 紫石塔毛尖茶

马坑乡紫石塔:紫石塔毛尖茶、香菇

五. 安徽省 池州 青阳 臭鳜鱼

臭鳜鱼是一道青阳县名菜,别有风味。它统称“桶鲜鱼”,又俗称“腌鲜鱼”。所谓“腌鲜”,在土话中就是臭的意思。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又醇厚入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

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鱼贩将鳜鱼以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取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七八天抵达屯溪等地。此时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非但无异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

具体做法:将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渍在室温25℃左右的环境中,经六七天后,鱼体便发出似臭非臭气味。然后入油锅略煎,配以猪肉片、笋片,小火红烧至汤汁浓缩而成。

此菜香鲜透骨,鱼肉酥烂,是徽式风味名菜的代表菜品。

六. 安徽省 池州 青阳 地藏黄精

青阳九华山开劈佛教道场,平日即以野生黄精精为食,寿110岁圆寂,其真身至今374年不腐。近有九华后山朱备双溪寺的大兴和尚,也有久食黄精的嗜好,享年九十一岁,肉身不腐,令世人称奇。在我国医学典著《神仙芝草经》及《本草纲目》中有载:“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多年不老,以白更黑,齿落更生……。”而受九华山脉的地理、气侯滋润而生的扁叶姜形黄精,品质最佳。它富含人体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淀粉、氨基酸、毛地黄等多种成份,具有补肾、降血、防止动脉血管硬化、促进胰岛素活性等功效。因而,千百年来,“地藏黄精”久负盛名,民间俗称:“北有长白人参,南有地藏黄精”。青阳县永安旅游食品厂(原陵阳食品厂),沿袭民间传统制作工艺,结合十余年的加工经验,采用科学合理的配方,专业生产的思源牌“地藏黄精”系列产品,品种配套合理,清洁卫生,食用方便,产品独具特色,既保持了黄精产品的传统风味,又体现了黄精天然野生的物有品味,集传统文化与自然生态于一体,成为青阳九华山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珍品。

食用方法:

1.开盒即食,休闲佐茶。

2.用温水浸泡洗净,配以猪肘、仔鸡或黄鳝、鱼等煮食,制作药膳。

3.直接泡茶或浸酒饮服、增强体质。

运用实例:

(1)白细胞减少症:用黄精,洗净加水煎熬去渣,加糖制成100%糖浆(每毫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多数病例白细胞在用药两周后开始增加,对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者,
在不停原用药的情况下疗效显著。少数病例服药后有轻微腹胀,改饭后服药即可消除。[《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2)102]

(2)肺结核:用黄精、夏枯草各15克、北沙参、百合各9克,百部12克。水煎服(《安徽在草药》)

(3)慢性肝炎:用丹参30克,黄精25克,糯稻根须6克,水煎服。

(4)糖尿病:用黄精、山药、开花粉、生地黄各式各15克。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5)足癣、体癣:用黄精30克,丁香10克,百部10克。煎水服洗。(《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

七. 安徽省 池州 青阳 黄石毛峰

黄石毛峰,产于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黄石村。相传在唐代末年昭宗天复年间(公元901~904),有一僧一道在九华山之巅的天台山后一石洞中修行,以采集树根和其他野果为食,由于长时期营养不良,头昏脑胀,面部浮肿。后来采回了野生新鲜茶叶煮饮。结果治好了病。为了方便饮用,继而将茶晒干收藏。常日晒在溪边一块石板上,天长日久,这块石板上便渐渐留印下黄褐色的斑痕。因此,人们便称此石为“黄石”,天台区暴流经洞侧而下,自成一溪,故又称此地为“黄石溪”。后来亦将这一带采制的茶叶取名为“黄石溪茶叶”。

黄石溪的茶树生长环境优越:“峰峦九九,天台芳华;泉流潺潺,雾蒙露滴;云烟冉冉,竹啸松鸣;百花盈盈,山水漂香。”黄石溪毛峰的制法,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其成品茶的品质特点:条索匀称,嫩绿微黄,茸毫披露;开汤时雾气结顶,水色碧绿明净,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味甘美,冲泡数次,香味犹存;叶底黄绿多芽,厚实匀整。

八. 安徽省 池州 东至县 剑兰春茶叶

剑兰春茶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剑兰春茶叶”产自东至县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该场拥有生态茶园1.9万亩,产品销往全国12个省、市。

九. 安徽省 池州 东至县 升金湖青虾

青虾系长臂虾科,学名“日本沼虾”,升金湖沿岸人称“青虾”,县内通称“虾子”。体长4—8厘米,青绿色。夏季喜栖水上层和湖滩,冬季蛰伏泥窝。幼虾食浮游生物,成虾食水生植物茎叶及鱼、贝类广体,是湖区鹭、鹤、雁、鸭的饵料。青虾主产于升金湖,年产量约18万公斤,仅姜坝站年收购量就达7.5万公斤,前些年部分调运上海。1984年以来,收购青虾全部冷冻,出口日本。升金湖周围无工厂,水质无污染,所产青虾形体青亮,肉质鲜嫩,成虾规格每500克在80—100只之间,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

十. 安徽省 池州 石台县 石台杨梅

安徽石台县盛产大量的杨梅,这里人工培植杨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杨梅果型硕大,肉质细软,汁液饱满,甜酸适度,不仅可鲜食,而且是食品罐头工业的上好原料。富岱杨梅按果色分为红梅和白梅两大类,红梅鲜红带紫,白梅白嫩似玉,观其色食其果,回味无穷。杨梅可以精制成杨梅干、杨梅蜜饯,爽口开胃、生津止渴,“酒浸杨梅”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饮料,可以去湿消暑、止泻、消乏。明代李时珍《本草纲要》中记载,杨梅有“止渴,和五脏、涤肠胃、除烦愦恶气”的作用。杨梅富含糖类、果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特别是杨梅中的纤维素含量丰富,能刺激肠壁蠕动,防止便秘。

池州的九华山特产酒青阳特产蜜酒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