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超级特产大全 正宗乡下特产100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3 21:21:00

一. 四川省 成都市 金堂县 邹家沟石榴

邹家沟石榴,是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三星镇的著名,邹家沟石榴以其果大(每颗重400-800克左右)、色鲜、晶莹剔透呈玛瑙色的颗粒、酸甜适度的口味在成都市场上独领-。

三星镇邹家沟石榴,祖传明末清初时代。至栽培以来,以果大质优著名于蜀地。随着年代食品工业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石榴不仅是具有特殊风味的果品,而且将成为重要的庭园花卉观赏植物之一。775

因此,石榴的栽培便有日渐增长的趋势。我镇以邹家沟石榴为主体,幅射有临近的冉家湾石榴园、石板河石榴园、风洞子石榴园。近年来,在各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发展为来宝沱-星月-邹家沟一条石榴旅游风景线,即三星镇石榴生产基地。775

三星镇石榴生产基地建设现状为1200亩,年产量100万公斤。计划三年内建设成3000亩,年产量可达300万公斤。775

二. 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区 青城茶

    青城不仅产茶历史悠久,而且茶叶花色品种也甚丰富。据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青城,其横源、雀舌、鸟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青城雪芽是近几年发掘古代名茶生产技艺,按照青城茶的特点,吸取传统制茶技术的优点,提高、发展、创制而成的。( 成都)

三. 四川省 成都市 锦江区 口水鸡

口水鸡是一道热菜,佐料丰富,集麻辣鲜香嫩爽于一身。有“名驰巴蜀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州”的美称。郭沫若在所著《賟波曲》中,有:“少年时代在故乡四川吃的白砍鸡,白生生的肉块,红殷殷的油辣子海椒,现在想来还口水长流……。”烹调赐拈来“口水”两字,倒成就了今天大名鼎鼎的“口水鸡”。

特点:此菜主料选择十分讲究,一定要家养土仔公鸡,重在调味,佐料丰富,集麻辣鲜香嫩爽于一身。有“名驰巴蜀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州”的美称。

原料:乌皮土仔公鸡1000克,花椒油10克,白糖10克,芝麻酱10克,姜蒜汁30克,麻油30克,葱花10克,料酒30克,熟白芝麻20克,熟油辣椒50克,红酱油10克,熟花生末25克,醋10克,味精25克。

制法:

1.将活鸡宰杀洗净,去脚和翅尖,入沸水中氽去血水,然后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锅中掺水烧到70摄氏度时放入鸡,下入葱节、姜片、花椒、料酒、精盐,煮到刚断生时起锅,放入冷汤中浸泡,待冷后捞起,斩切成条形装入凹形盛器中。

2.将红酱油、姜蒜汁、芝麻酱、熟油辣椒、花椒油、白糖、醋、味精、红油、麻油于碗中对成汁淋在鸡条上,撒上芝麻、花生末、葱花即成。

四. 四川省 成都市 龙泉驿区 四川小吃

四川小吃

五. 四川省 成都市 青羊区 瓦片鱼

近日,三国时期的美食“瓦片鱼”经人挖掘整理重现百姓餐桌。据史料记载,“瓦片鱼”乃三国时期名将张飞镇守阆中时所发明,在川北阆中地区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目前几近失传。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张飞任巴西太守,驻军阆中,他发动军士“垒石成灶,汗瓦为鼎,茅草为薪,炙烤鱼食”、“炮生为熟,焰而食之”,因烹制方式自然独特,“瓦片鱼”吃起来鲜美而不腥臊,香而不油,肉质细嫩,犹以冷热兼可食用,深受军民喜爱。据此次挖掘整理这道菜的厨师介绍,“瓦片鱼”的烹调方法很特别,首先是将新鲜的鲫鱼加上各种不同的佐料和香料,再将鱼放在特制的瓦片上用文火烹调两小时,这样一来,鱼肉既无鱼腥味,而且带有自然的香味,味道特别好吃。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崇州市 崇州牛尾笋

崇州牛尾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崇州牛尾笋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崇州市文井江镇、三郎镇、街子镇、鸡冠山乡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牛尾笋生长在海拔800—1500米的区域,是竹笋的一种,从竹子的根状茎上发出的幼嫩的发育芽,一经长出地面就砍下作为一种蔬菜。

产地

据调查了解,世界上的竹子有一千多种,但牛尾笋为中国四川龙门山脉地区崇州市和都江堰市部分山区所独有。现在种植面积最多是四川省崇州市文井江镇约28000亩。

食疗价值

牛尾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每100g牛尾笋含干物质9.79g、蛋白质3.28g、碳水化合物4.47g、纤维素0.9g、脂肪0.13g、钙22mg、磷56mg、铁0.1mg,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牛尾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为优良的保健蔬菜。

中医认为牛尾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牛尾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牛尾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牛尾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牛尾笋有一定关系。

区别特点

一般的竹笋是“雨后春笋”,及2—4月生产,而牛尾笋是“雨后秋笋”,及5—10月是盛产期,蔬菜淡季的黄金季节。同时,牛尾笋无苦涩味可单独烹调。牛尾笋同其它竹笋相比较,肉质丰富,纤维细脆,化渣,口感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被有关专家和现代人称为“人类肠道清洁工”、“铁扫把”、肠道卫士“,属天然有机绿色食品。

一、源植物

刺黑竹(俗称牛尾竹) (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 Yi.)。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800米至1500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壤质土和山地黄壤,pH值4.5至7。

三、栽培管理

1.育苗:产地范围内成熟竹林就地采挖。选用两年生苗,苗木要求壮苗,色泽正常,无检疫对象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规格为:高100厘米、地径2厘米。

2.栽植:移栽造林一般在9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此期间冰雪未解冻时不得整地或造林。栽植密度小于等于1600株/公顷,种植点配置可依山势而定,一般是“梅花”形配置,造林技术要点为“穴大、鞭舒、浅栽、紧围”。

3.竹林管理:

(1)幼林管理:松土除草、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也可施绿肥,每年夏秋为宜;灌溉排涝;按照“去小留大、去老留嫩、去密留稀、去弱留强”的原则抚育间伐;在新造竹林1至3年内可以进行竹农间作,以耕代抚。

(2)成林管理:调整立竹密度,每667m2 (亩)控制立竹度在3500至4500株;调整林分年龄结构,五年生以上立竹全伐掉。护笋养竹;保护林冠层,郁闭度是0.4至0.5。

4.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笋

8月上旬至9月下旬,竹笋出土4天左右采笋,取笋高度根据径粗和林分质量而定,高径比为10至15:1。

五、质量特征

1.感官特色:笋肉黄色或黄白色,新鲜清洁、笋肉丰腴、肉质脆嫩,笋箨有光泽不萎篶,具有“鲜、香、嫩、脆”的特点。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 标

水 份 % 90~92

蛋白质g/100g 2.0~3.0

总 糖g/100g

脂 肪 ≤ 0.8~1.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七. 四川省 成都市 新津区 张粽子

张月英家世代制作粽子。张粽子工艺考究,味道鲜美,口感舒适,滋润爽口,糯软清香,品种众多,是成都市和新津县传统名小吃之一。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邛崃市 邛陶

邛陶,我国历史上著名瓷窑之一。是四川青瓷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古瓷窑。起于南北朝,盛于唐代,南宋以后衰败。元、明、清各代至民国时期几至湮没无闻,只有出土的邛窑产品和古窑址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历史见证。古邛窑旧址包括邛崃境内的南河坎十方堂,固驿镇公义村瓦窑山,原西河乡尖山子,白鹤乡大鱼村等多处,其中以十方堂窑址的烧造年代延续最长,规模最大,窑包最多,暴露遗迹最明显,包含物最丰富而著于国内外,为邛窑遗址中的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瓷窑之一。是四川青瓷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古瓷窑。起于南北朝,盛于唐代,南宋以后衰败。元、明、清各代至民国时期几至湮没无闻,只有出土的邛窑产品和古窑址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历史见证。古邛窑旧址包括邛崃境内的南河坎十方堂,固驿镇公义村瓦窑山,原西河乡尖山子,白鹤乡大鱼村等多处,其中以十方堂窑址的烧造年代延续最长,规模最大,窑包最多,暴露遗迹最明显,包含物最丰富而著于国内外,为邛窑遗址中的代表。( 邛崃)

九. 四川省 成都市 龙泉驿区 伤心凉粉

“伤心凉粉”所包含的意思远不止于做个噱头卖卖而已。原来,客家人是一支发源于中原,系汉民族支系的东方游民,经过了几百年背境离乡、流离失所的沧桑生活。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辛苦了一天的人们图的就是围在一起“折饭”(客家语“吃饭”),其中有道菜就是那催人泪下的凉粉,每每这时,吃饭人会因思念远方的亲人而涕泪俱下,这就是“伤心凉粉”的出处。



“伤心凉粉”的原料主要是红薯粉和豌豆粉,用老牛石磨推出来,香味浓郁,柔嫩化渣。小小一碗“伤心凉粉”,要放13种佐料才上桌,且热凉粉和冷凉粉的佐料不同,13道佐料哪些先放、哪些后放也有讲究。



“伤心凉粉”不用酱油和醋。杨先生指着一盆黑褐色的像糨糊一样的东西告诉记者,这个就是调味的咸酱,是用祖传秘方调制出来的。其次是红油,经过了特殊的制作工艺,味道独特。红红的鲜海椒末(客家人称芥椒)最后压阵,虽然海椒辣得你跳脚,花椒麻得你冒烟,食客的吃相也好看得很———故谓吃得“伤心”、爽得开心、回头放心。

十. 四川省 成都市 蒲江县 蒲江雀舌

蒲江雀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蒲江雀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蒲江雀舌”是指在蒲江县域内的特定地理环境下栽培、种植和经独特加工方式制作而成的地方特色名优绿茶。蒲江雀舌原料有严格要求,采摘时间必须是每年2月至4月份的春季茶芽;茶树品种必须是中小叶茶树;采摘标准必须是单芽,且要求“九不采”,即:雨天不采,偏瘦不采,单芽不采,风伤不采,虫伤不采,开口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茶芽必须当天交到茶厂,贮运过程通风透气,不能发热。

文化典故

蒲江雀舌历史悠久,起源于唐,宋代入贡,兴于明清,普及于近代,当代大发展。“蒲江雀舌”茶具有“色翠、香高、味醇、形美”的独特品质,“其外形芽头饱满匀整,扁平挺直,形似鸟雀之舌,色泽翠绿光润; 其内质,香气馥郁高长”。“蒲江雀舌”已经成为四川名茶的标志性产品。

蒲江雀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蒲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蒲江雀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情况的函》(蒲府函〔2008〕4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蒲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正宗乡下特产100种正宗特产价格图片大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