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灵山有哪些特产 广西灵山上那坡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7 02:57:05

一. 广西 桂林 平乐 鹅梨

主要产于同安镇永福自然村,因形如鹅蛋,故名。其特点是:果实肥大、肉厚核小、肉质嫩白细腻,香甜多汁,味道甘蜜,素有“赛雪梨”之美称。

鹅梨系由该村李连明于30年代从外地引入种植。解放前只有几户种植,面积不到5亩。

解放初有15户种植,面积10多亩。1952年发展到25亩。60年代初发展到40多亩,70年代末发展到70多亩。目前全县鹅梨种植面积约80多亩。

鹅梨为一年种多年收水果,投资成本低,嫁接和种植花费劳动亦少,种植后4~5年开始挂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一般收果35~40年以上,株产150~250公斤。

二.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壮锦

壮锦是壮族民间传统的实用型工艺品,靖西市所产的壮锦在解放前已享有盛名。壮锦以原色棉纱为经,染色丝绒为纬,用本地木制的土织机手工精制而成,质地结实耐用,图案配色别致,花纹精美,传统图案有:框边回字形饰纹、莲花、牡丹、蝴蝶纹、云纹、葫芦纹、水纹、“卍”字形、双喜等。解放前为民间个人手工编织,产品单纯,仅有被面、背带心两种。解放后,由于国家实行民族政策,提倡发掘民间民族工艺品,1956年组成绣织社,1960年改称壮锦厂后,逐渐引进半自动纺织机,招工培训,品种增加了床单、台布、坐垫、壁挂、背带、头巾、披巾、挂包等10多种,花式图案也增加了玫瑰、蝴蝶、熊猫翠竹和民族花边等几十种。多次参加全国、全区举办的民族工艺品展览,产品远销港澳、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外商青睐,1976年靖西壮锦厂生产的民族织锦获自治区质量第一名,1989年壮锦系列产品被评为广西少数民族用品优质奖。2006年靖西壮族织绵技艺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壮锦系列挂包产量11315个、披肩2088张、壁挂168张。2010年壮锦系列挂包产量28900个、披肩6830张、壁挂120张。

三. 广西 百色 田林 田林淀粉

我县淀粉原料主要是木薯,目前全县有木薯3万多亩,由田林县红枫淀粉厂负责收购加工生产食用淀粉。该厂主要以鲜木薯为原料,加工生产木薯淀粉,经过多年来生产扩建,已经建成年可加工24万吨鲜木薯,生产木薯淀粉6万吨的规模,2004年该厂评为广西扶贫龙头企业,2009年评为百色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厂生产的“红枫牌”淀粉畅销全国各地。

信息来源:田林县人民政府网

四.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黄榄

黄榄

今县境内解放前后均有大量野生黄榄树。1981年,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攻克黄榄芽嫁技术难关,取得嫁接成功并获区(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后,便进入大面积人工种植发展黄榄生产时期。

1990年,全县野生和人工种植的黄榄树约有200多万棵,年产鲜果1000多吨。其中,挂果100公斤以下的约6万棵、100公斤以上的约7万棵;单棵挂果有达700公斤以上的。主要产区是福旺、江城、龙镇、大成、张黄、安石、三合等乡(镇)。每年7一10月黄榄上市。一般是付食加工部门、联营户和外地客商到主产区的圩场设点收购。经过精细加工,制成的和顺榄等果脯。畅销全国,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五. 广西 桂林 平乐 大水李

产于同安镇大里村,是该地特有的水果品种,其特点是:个体特大(8~10个有1公斤)、肉厚核小、细嫩脆口、汁多味甜,有机酸成份少,可加工成话李、罐头等。堪称果类之佳品。

大水李为大里村李连同、李秀知于20年代首先从外地引进种植。解放前,因人们消费水平低,市场上李子价格不高,故该项生产发展缓慢。至解放初期全村只有35户农民种植,面积20多亩共500多株。

60年代前期,大水李发展加快,1961~1964年全村大水李种植面积增加到80多亩。60年代后期,每户只许留少数几株,多余部份收归集体,许多村民砍树毁果。加上管理粗放,致使李树面积大减。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中,毁树造田造地又砍去很大一部份果树。至80年代,农民毁果建房,又砍掉10多亩果树。至今,该村剩下的李树仅20多亩,650多株。

大水李以简单的分株直移栽培法栽植,种植1~3年开始挂果,10年后为盛果期,盛果期株产达150~200公斤。

六.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茶叶

茶叶在市内化峒、地州曾有些群众种植,因加工技术落后,交通不便,销路不大,解放前夕人工茶园已濒临灭迹,仅有少量散生。1981年县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脱贫致富的新兴项目, 开始引种白毫茶和大叶青茶,直播试验300亩,获得成功,此后不断扩大。1988和1989年又在县城和同德、龙邦、地州等地建茶厂。市内茶叶品种有白毫茶、云大绿茶和红碎茶等3个产品, 其中红碎茶经自治区农牧渔业厅组织区茶科所、区外贸厅、区农垦系统、区土产公司等7个单位茶叶专家实地鉴定,具有浓度高,香气好等特点,内质总分达113分,比世界上最好的茶叶(肯尼亚茶) 的内质还多9分。产品销往区内外并供出口,已被正式列为全国30个优质茶基地和广西红碎茶出口基地之一。全市19个乡镇有17个乡镇种植,主产地为地州、同德、龙邦、安宁等乡。

七.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凉粉

灵山凉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凉粉草,又叫仙草、仙人草、仙人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坡地、沟谷的小杂草丛中,分布广。在当地山区的山沟河边都有野生的凉粉草生长。凉粉草株型形态有直立型、半直立型及匍匐型等。叶有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叶沿锯齿状,叶色有黄绿色、浅绿色及浓绿色。茎呈方形,颜色为绿色、淡紫红色、深紫红色等;茎蔓长可达1.5公尺左右。据《纲目拾遗》卷四记载,凉粉草具有清暑、解热、利水的功能,可治中暑、清热消暑、降血压、关节肌肉疼痛等病症。凉粉草全草干样含有约70%的碳水化合物,少量的蛋白质、黄酮类物质、多糖类物质、香精素、脂肪、咖啡色素等,还含有较多的矿物元素。凉粉草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香精素有镇静、清凉解毒、利水的功效;其中的维生素能调节和增强生理机能;含有的大量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更具有抑制目田基形成、养颜、抗衰老的作用。《中国医学大词典》中记载:凉粉草“茎叶秀丽,香犹藿檀,夏日取汁,凝坚成冰”,有“泽颜、疗饥”之功效……,是一种宝贵的药、食两用的东方植物资源。《灵山县志》的第六章《自然资源》中第一节植物资源(135页)的记载有凉粉草。

灵山县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量多,人们易感热毒、湿毒,引起身体不适。老百姓为防暑降火、祛热毒,就到山上采割野生凉粉草做成凉粉草冻食用。经过长期的不断尝试,逐步形成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凉粉作为预防和治疗热毒和湿毒的食疗方式,于是形成了服用以当地凉粉草熬制的凉粉预防和治疗热毒、湿毒的好吃又可以防病治病的“凉粉”,并且这种习惯历代相传。

在炎热的夏天,辛苦劳作之余,一碗清凉的凉粉草冻是首选的解渴、清热消暑的佳品。夏天,街上到处可见卖凉粉草冻的摊挡。农历入伏吃凉粉是当地人的传统习俗,据说这天吃了凉粉整个夏天就不会长痱子。

灵山凉粉是具广西特色的民族食品之一,主要以产自灵山县的优质凉粉草、优质食用淀粉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是一种天然绿色保健食品,流传于灵山县民间已数百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护肤养颜、通便燥湿、清热止痒和抗衰老作用。

灵山凉粉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灵城镇、新圩镇、檀圩镇、那隆镇、三隆镇、陆屋镇、旧州镇、沙坪镇、太平镇、武利镇、伯劳镇、文利镇、佛子镇、平山镇、平南镇、烟墩镇、丰塘镇、石塘镇18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八.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大红梅杨梅

大红梅杨梅

选育单位:广西灵山县水果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

品种来源: 在灵山县太平镇九冬村野生杨梅林中发现的优良单株,经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树冠近圆头形,主干明显,较光滑,树皮灰白色;新梢青绿色,枝梢分枝角度中等;叶革质互生、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7-11.1cm,宽 1.6-2.6cm,叶缘锯齿状花雌雄同株,开花时雄花花蕾松动并有花粉散发,雌花轴鳞片裂开。每条结果母枝挂果 2-4 粒,幼果黄绿色;果实较大,圆球形,直径19-24毫米,单果重8—12克;果实颜色红色,着色较均匀;果肉厚、质地爽脆,汁多,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2%;甜酸适中,可食率89--90%。2月中旬开花,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熟。

产量表现:2009--2011年连续三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组织专家对九冬大红梅优良单株进行综合鉴评, 2007年株产58kg,2008年株产71.5kg,2009年株产75kg,2010年株产82kg,2011年株产75kg。2011年由广西种子管理总站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在灵山县太平镇进行测产验收,平均单果重8.3克,可食率89.4%,可溶性固形物10.6%,平均株产83.5kg,平均亩产1837kg。

栽培要点:1、宜选择坡度小于45度,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ph值为4.5-5.5的山地、丘陵建园。采用圈枝苗或嫁接苗种植,株行距4米×5米,即每亩定植30-33株。每穴施腐熟厩肥10-15千克。2、幼树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常年施肥2-3次。成年树一年追肥两次,第一次在萌芽抽梢前的冬末春初,第二次是在采果后,果实发育期追施叶面肥。3、整形修剪,一般采用“一干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树冠。4、主要防治蚧壳虫、卷叶蛾、褐斑病等。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通过审定,可在灵山种植。

九. 广东省 湛江 霞山区 灵山扁柑

扁柑是灵山县柑桔主栽品种之一,扁柑个大形扁,无核、汁多,形扁无核,化痰止咳皮具有止咳化痰的药用价值,是春节"年吉"摆设佳品,产品多年来一直畅销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2006年灵山共种植扁柑1.1万亩,总产25000吨左右。 
广西灵山十大特产广西灵山哪里买特产比较便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