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产文案 土特产走心文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01 06:31:51

一. 北京市 平谷区 北京大磨盘柿

北京郊区盛产柿子,品种也很多,但最有名气的要数大磨盘柿,属于北京。这种柿子个头大,一般重250克左右,大的一只就有500克。大磨盘柿味美适口,营养丰富。还具有降血压、止血、润肠等功效。

二. 北京市 密云 “云岫”李子

“云岫”李子

密云县新城子镇地处雾灵山脚下,境内海拔300—1735米,平均海拔699米,属暖温带大陆干旱季风型气候,年平均降雨量760毫米,年日照时数2800小时。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独特的气候极适宜李子的生长。

新城子镇李子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具备了先进的李子生产技术及经验。“云岫”牌李子颜色鲜艳,着色80%以上,风味美,具有良好的耐储型;平均单果重150克左右,果型整齐。精美的10公斤包装箱不仅适于长途运输,同时是您走亲访友的最佳选择。并于2001年5月获得北京市食用农产品的安全认证,使您吃起来放心,是倍受市民青睐,市场供不应求,消费者首先的安全保健食品。

三. 北京市 通州区 北京小吃

北京小吃

四. 北京市 东城区 北京萨其马

原名是萨其马,是满族的一种食物,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将面条炸熟后,用糖混合成小块。

萨其马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点之一。过去在北京亦曾写作“沙其马”、“赛利马”等等。萨其马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

《燕京岁时记》中写道:“萨其马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

萨其马是当时重要的小吃。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赛利马为喇嘛点心,今市肆为之,用面杂以果品,和糖及猪油蒸成,味极美。”道光二十八年的《马神庙糖饼行行规碑》也写道“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张,凡冠婚丧祭而不可无”。当年北新桥的泰华斋饽饽铺的萨其马奶油味最重,它北邻皇家寺庙雍和宫,那里的喇嘛僧众是泰华斋的第一主顾,作为佛前之供,用量很大。

正明斋制作的最为有名。永兴斋制作的萨其马也有不错的口碑。

萨其马以其松软香甜、入口即化的优点,赢得人们的喜爱。满洲入关后,萨其马在北京开始流行,时至今日,萨其马作为满族饽饽的美味,已经从北方传遍了全中国。但当中热量较高(脂肪含量约54%或一件约200卡路里)。纵然萨其马味美可口,但仍应尽量少吃而为健康着想。

在香港,人们惯称萨其马为“马仔”。由于赛马赌博俗称“赌马仔”,因而有港人迷信指吃了萨其马后,便可在赛马赌博中获胜。

五. 北京市 怀柔 干蘑菇

干蘑菇为优质干菜,水发后好可配制佳肴,和鲜蘑菇的食用价值不相上下。干香菇泡发,不宜冷水,宜用60℃的温水,在此水温中,香菇所含核糖核酸易被水解成具有鲜味的――鸟苷酸。泡发后的水也含鲜味,不可泼弃,可澄清后用做汤水。



蘑菇,要选择表面有弹性、有韧性、有光泽度的菌类,如果煲汤应选择干片(干蘑菇)效果最佳,食用也应选择干蘑菇和鲜蘑菇,尽量不要食用腌制蘑菇,因为腌制蘑菇最容易造假。切勿食用带有粘性、挂丝的变质蘑菇。

六. 北京市 东城区 老北京灌肠

灌肠,灌肠是北京人爱吃的小吃,也是一种大众街头小吃。

灌肠在明朝开始流传。《故都食物百咏》中提到煎灌肠说:“猪肠-一时煎,辣蒜咸盐说美鲜。已腐油腥同腊味,屠门大嚼亦堪

怜。”老北京街头常有挑担小贩经营此食品。有记载:“粉灌猪肠要炸焦,铲铛筷碟一肩挑,特殊风味儿童买,穿过斜阳巷几条。

灌肠分两种:一种为大灌肠,用猪肥肠洗净,以优质面粉、红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种原料调料配制成糊,灌入肠内,煮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上盐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另一种叫小灌肠,用淀粉加红曲水和豆腐渣调成稠糊,蒸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盐水蒜汁食用。 灌肠外焦里嫩,用竹签扎着吃,颇显特色。

老北京的灌肠以长安街聚仙居的为最好。

七. 北京市 密云 密云李子

李子以其艳丽多姿的形色,芬芳浓郁的果香,鲜美醇厚的滋味,丰富的营养和特有的健美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她以独特的色香味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李子的果实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果酸、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除鲜食外,李子还可制成干、蜜饯、罐头等。李干具有解渴和提神的功能,深受旅行者及从事高温作业者的欢迎。李子的保健功能十分突出。

八. 北京市 丰台区 北京雕漆

雕漆主要工序为雕,主要原料为漆,故名为雕漆。北京雕漆有金属胎和非金属胎两种,前者是珐琅里,后者为漆里。着漆逐层涂积,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一日涂两层。涂层少者几十层,多者三五百层,然后以刀代笔,按照设计画稿,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所用之漆以朱红为主,黄、绿、黑等做底色,分为剔红(堆朱)、剔黄、剔绿、剔彩、剔犀等工艺品类。雕漆的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制胎、烧蓝、作底、着漆、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各工序技艺要求都很高。

北京雕漆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制胎、涂漆、描样、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各工序技艺要求都很高。其中雕刻是最主要的工序。雕刻的刀法,过去主要是平雕,现在大量的是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等。雕漆的配色也很讲究,过去只有黑、红、黄、绿四种颜色,现在发展到白、杏黄、茶红、粉红等二十多种。每种作品也由过去的单一色彩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套色。这些产品,都具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九. 北京市 怀柔 炒肝

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北京炒肝历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清朝同治年间,会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当时京城曾流传“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吃炒肝时应就着小包子沿碗周围抿食。清代炒肝的制售者有铺面和肩挑两种。

北京天兴居制作的炒肝,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姜、猪肝、猪肠、八角、蒜、黄酱、酱油、熟猪油、醋、明矾、淀粉、猪骨汤、精盐,制作方法:将肠子洗净,盘成若干捆,用绳扎好后,将肠从一处剪断,放在凉水锅中,旺火煮至筷子能扎透时,将肠捞入凉水中,洗去肠表皮的油,切成小段猪肝洗净,切成菱形片,熟猪油倒入锅内,用旺火烧热放入八角,再依次放入黄酱、姜末、酱油及蒜泥,炒成稀糊状成熟蒜泥将猪骨汤烧热,放入猪肠,将沸时,撇去浮油,放入猪肝及酱油和熟蒜泥、生蒜泥、精盐搅匀,汤沸后,立即用淀粉匀芡,再煮沸,撒上味精搅匀即成。

十. 北京市 平谷区 北京啤酒

历史:北京啤酒厂建于1942年。 特点:北京特制啤酒采用优质国产麦芽和新疆酒花,啤酒泡沫洁白、细腻持久,具有幽雅的酒花香味和麦芽香味,口味纯正、清淡爽口,是北方地区群众喜爱的啤酒。每年还向美、英、俄罗斯、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出口。 奖项:北京特制啤酒(白标)120P,1985年全国第四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从60年代起被入选国家"国宴用酒"。 生产企业:中国北京啤酒厂。( 北京)
特产文案短句干净北京北京特产文案朋友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