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特产带走 广东特产礼物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8 00:53:03

一.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英石

英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四大名石之一(英石)

英石是与太湖石、灵壁石、黄腊石并列的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它源于英德市区东北面25公里的英山山脉,故谓“英石”。英石是石灰岩经过千百年风化、沉积形成,玲珑剔透、纹理错落,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英山脚下的望埠镇设有英石市场,为玩石爱好者服务。

二. 广东省 东莞 大朗荔枝

东莞素有“荔枝之乡”的美誉,以色、香、味俱全的荔枝而闻名中外,“食之令人畅然意满”的东莞荔枝被誉为“岭南第一品”。

东莞荔枝栽培历史悠久,《东莞县志》记载“荔枝色如渥丹,味甘如饴,其种不一,盖岭南之佳品也”。

荔枝主要分布在东莞市的山区、丘陵、埔田地区。主要产区有大朗、大岭山、寮步等20多个镇区,是东莞市水果中的拳头产品。

东莞荔枝的主要品种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三月红、黑叶、槐枝等传统优良品种,近几年又培育出红绣球、无核荔枝等新品种。值得一赞的是大岭山镇的糯米糍荔枝,以其个大、皮薄、肉多、果甜、味浓的特点而享誉中外,曾获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金质奖和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的名句已成为东莞荔枝的广告词。

三. 广东省 中山 三乡茶果

提到三乡茶果,想必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三乡濑粉。其实,三乡茶果品种丰富,除了濑粉,还有三丫苦、萝卜糕、豆捞等,每一种都各具风味,其制作手法值得我们传承。让我们来认识三乡茶果中的“叶仔”。

先民从福建一带移居而来,将闽南地区的咸茶饮食习俗带到三乡,并结合本地实际,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三乡茶果饮食消费习俗。三乡人会根据不同的节日制作不一样的茶果供奉拜祭祖先,其中,“叶仔”最初是在七月十四孟兰节,也就是百姓俗称的“鬼节”里亮相的,在叶仔的制作过程中,开粉的工序尤为重要。

开好粉,还要选好叶。为了制作好吃的叶仔,记者跟着“师傅”到芭蕉地里采摘新鲜的蕉叶。

蕉叶采摘回来后用热水烫煮,就可以开始动手包叶仔了!三乡人制作的叶仔一般分甜、咸两个口味。

据资料记载,七月十四孟兰节里三乡村民会做煎堆和叶仔两种茶果,叶仔的制作工序多,且讲究。相比之下,煎堆的制作工序就更为简单,故有“懒人煎堆,勤人叶仔”的说法。不过,发展到今天,叶仔也不再是孟兰节的专属食品,在其他节日甚至在日常的饮食餐单里也会出现。(三乡镇广播站)

四. 广东省 东莞 糖不甩

这“糖不甩”的由来 , 据传还跟八仙有关哩。 清朝道光十九年 , 东坑镇一带吸食鸦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 , 由于流毒泛滥 , 民不聊生 , 赶往东坑过“卖身节”受财主雇佣的男丁精壮无几,大都是面黄肌瘦 , 劳力退减。上天大八洞神仙吕洞宾闻说后连忙打制治瘾灵丹,普渡众生。但良药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条。于是吕仙人把仙丹藏于熟糯粉丸内 , 配以糖浆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 取之“糖粉粘丹不分离”之意 ), 摇身变成一个挑担叫卖的老翁 , 从街头到墟尾实行半卖半送。众人吃后,果真杀住了鸦片流毒 , 体力、智力恢复。农历廿四节气倒背如流 , 东坑“糖不甩”因此而名扬远近。

东坑“糖不甩”做法简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 , 挪搓成粉丸 , 在铁锅中用滚热的糖浆煮熟 , 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丝的煎鸡蛋伴食 , 口感绝对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味香四溢、老少咸宜。

相传“糖不甩”还跟男女姻缘相关呢。地处东坑、茶山、横沥各镇的“埔田片”一带 , 旧时男婚女嫁还比较保守 , 更谈不上如今的自由恋爱了。每当媒婆带后生仔到女家“相睇”, 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 , 便煮“糖不甩”招呼男方。男方看到端上桌上的是“糖不甩”,知道这门亲事“甩”不了了 , 于是大功告成 , 大碗“糖不甩”越吃越香 ,吃完一碗再添一碗 , 表明愿意好事成双。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亲事 , 则煮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 , 男方看到台上摆的是碗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 , 知道这门亲事“散”了 , 那就知趣一点 , 以后别再纠缠了 ,这时“腐竹糖水”虽甜在嘴巴 , 却苦在心上 , 匆匆喝上一口 , 便告辞而去。这样的事 , 对上年纪的东坑人来说 , 都非常清楚。

有关“糖不甩”的趣事尚多。据传公元1883年,即光绪9年,慈禧终止听政,光绪帝亲政皇朝。广开贤路,恢复全国科举大考。东坑丁屋村贫苦才子丁仁长,上京赴考,沿途以吃母亲所做“糖不甩”糕点充饥。试后被光绪帝钦点为癸末科当朝进士 , 御封“翰林院庶吉大学士”,惊动乡梓,现存丁屋村有碑为证。

时过境迁 ,“糖不甩”小食已传遍省港城乡。朋友,当你来到东坑 , 别忘了去吃正宗的“糖不甩”。

五. 广东省 清远 连南 腊蛋

蛋也能腊吗?是的,腊蛋是有名的东陂腊味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东陂镇“遂昌号”的腊蛋、腊狗和风肠,就远销马来西亚、菲律宾诸国和港澳地区了。腊蛋的主要原料是花油(猪网油)和蛋,花油为皮,蛋为馅。

腊蛋的制作工艺极繁,先以盐水浸花油,目的是添味、漂白,一日即可,浸好后备用;再选蛋,鸡蛋或鸭蛋皆可,去白留黄,下盐、糖、酒;做腊蛋时,花油切至大小适中,垫于小瓷碟上,放蛋黄、风肠片、芫茜(若制作“银玉蛋”,周边还须放瘦肉),包成扁圆状;然后放太阳下晒,等表面稍干,加一碟盖上,反转碟子再晒另一面;两面晒至至三四成干,移至竹箕,又再晒;八成干,以小绳吊晾。腊蛋可蒸吃。要问味道?香又爽。

六. 广东省 中山 沙溪扣肉

隆都人办筵席时,一定要有扣肉,被视为菜王。此菜于清道光传世至今。其风味特点是浓郁甘香,酥化不腻,是沙溪镇所有酒楼食店甚至一般家庭均懂得制作的地方名菜。沙溪扣肉肥而不腻,含在嘴里只感觉到一点点的不断在融化,以其独到的做法,享誉海内外。

据悉,很久以前,沙溪每家每户都养猪,而当时又没有冰箱,一头猪宰了后,一段时间内难以吃完。于是,当地居民开始尝试着做扣肉,这样一来,即使在夏天,做好的扣肉也能保存两天左右,而冬天一般可保持3-5天,要是赶上严寒天气,则能保存10天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沙溪扣肉也由当初只是为了保存而变为如今的食客必点的一道美味佳肴。

沙溪扣肉的做法很讲究。

首先精心准备好配料。配料主要有南乳、糖、大枣、生姜、紫苏、柠檬液、香菜等。将生姜、蒜头、香菜切碎后,放油炒香,再加水、糖和五香粉一块煮。精心调制的沙溪扣肉配料清香、略甜。

其次精选细煮。精选上等的五花肉,要求不要太肥也不要太瘦,以上等的“五花腩”为佳。将五花肉切成两个手掌大的块,放在开水中煮,要求有皮的一面煮得能用筷子轻轻插进去。

然后打孔煮皱。将煮好的五花肉捞出后,用特制的不锈钢板将有猪皮的一面打孔,涂上酱油,五花肉就有了颜色。接着,将五花肉放在油里炸,五花肉的油就从打好的孔上冒了出来,炸到肉面变黄而皮色和瘦肉部分变红后再加水煮,煮到皮皱起来为好。煮皱有两个好处:一来好看,二来吃起来不容易夹破,味道更好,有嚼劲。

将煮好的五花扣肉捞起,切成双飞。所谓双飞,就是两块为一组,中间不切断,这样,就可以在两块五花肉之间放芋头等,芋头吸油后味道更鲜美,五花肉去油后则肥而不腻。

最后将煮好的酱料搅拌均匀,放在钵底,将切好并加了芋头的扣肉一块块排好,铺在酱料上面,隔水开蒸。刚开始蒸时,用明火,水开后,用小火慢慢蒸,3个多小时即可。这时,夹起一片扣肉放在嘴里,只感觉到扣肉在嘴里一点点的融化,享受非常。

七. 广东省 东莞 东莞大包

很多老莞城或许都有吃过这样的大包,在莞城佐丹奴隔壁的朝阳饼家依旧有卖,馅料有鲜猪肉,鲜鸡肉,鸡蛋,冬菇等,包子大而足料,绝对没有偷工减料的成分,还有十分美味的糯米卷,价格便宜,可以说东莞大包正在渐渐失传,快要找不到正宗的大包了,难得发现,推荐给大家,吃一个也可以饱半天。

这个,确实很不错,有时会买来做早餐。

八. 广东省 湛江 廉江 红橙

1972年开始种植,原由廉江市内的红江农场培育成功,于1986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特点是果大、皮薄、肉色橙红、鲜艳、内质柔嫩、化渣多汁、酸甜适度。现全市普遍种植,到1991年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量达7.8吨,产品销往海内及香港、东南亚等地,在国内外颇负盛名,被列为国宴佳果,有“果王”之称
( 廉江)

九. 广东省 湛江 雷州 鱼肚

●“鱼肚”并非鱼胃,而是鱼的呼吸器官,即鱼鳔

●鱼鳔为何贵重?一是物稀为贵;二是鱼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

●食用鱼肚的记载始见于1600多年前的北魏《齐民要术》,唐代鱼肚已列为贡品

●鱼肚的种类主要有:黄唇肚、鳘鱼肚、黄鱼肚、鳗鱼肚……

●黄唇鱼肚是鱼肚中品质最好的鱼肚,以前被列为皇宫贡品

●鳘鱼主要产广东湛江及海南等地,其中又以湛江的金钱鳘肚最为著名

鱼肚自古被列入我国海产八珍,与鱼翅、海参等并列。动物的器官中,肚,一般指的是消化器官,比如猪肚、牛肚,指的是猪、牛的胃。可俗称的商品——“鱼肚”却是鱼的呼吸器官,即鱼鳔,在一些鱼体内(并非所有的鱼类都有鱼鳔)的鱼鳔内充满了气体,可以调节鱼的空气比重,而随意在各水层活动,少数鱼类的鱼鳔在涸水季节还可利用鳔来辅导呼吸。鱼肚为鱼鳔干制而成,主要产于我国南部沿海及南洋群岛等地,因“鱼肚”以富有胶质而著称,所以又被称为“花胶”。鱼鳔之所以贵重:一是因为物稀为贵;二是因为鱼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相当高;根据营养学分析,每500克鱼肚中含有442克蛋白质,250毫克钙,145克磷,13毫克铁,而脂肪仅含1克,三是经加工后的鱼肚味道鲜美嫩滑,十分可口;四是鱼鳔在医学上有防病治病疗效。

我国的鱼肚又以广东所产的“广肚”质量最好,湛江的鱼肚则是“广肚”中的上品。湛江鱼肚色泽透明,无黑色血印,体大者涨发性强。据了解,鱼肚的种类主要有:

(1)黄唇肚:以黄唇鱼的鳔加工制成,又称黄唇胶。成品呈椭圆形,扁平并带有两根的胶条。呈淡金黄色或金黄色。光泽鲜艳,半透明,波纹显著,产于东海、南海等地区。黄唇鱼肚是鱼肚中品质最好的鱼肚,以前被列为皇宫贡品。产量极少。

(2)鳘鱼肚:是以鳘鱼的鳔加工制成,又称敏鱼肚、米鱼肚。成品呈椭圆形、片状,凸面略有波纹,凹面较光滑,色淡黄或浅红,明亮有光,半透明。鳘鱼肚亦有公母之分,也是公优于母。鳘鱼主要产广东湛江及海南等地,其中又以湛江的金钱鳘肚最为著名。

(3)黄鱼肚:以野生大黄鱼的鳔加工制成,又称黄鱼胶。单片黄鱼胶色白略黄,光滑,半透明,较薄,形体也不大。近年黄鱼几近绝迹,黄鱼胶的身价高起来了。黄鱼肚产于广东湛江、浙江、福建等地。

(4)鳗鱼肚:以海鳗的鳔加工制成,鳗鱼鳔一如鳗鱼,长圆形,细长,壁薄中空,两端尖似牛角,白中略黄。主要产于东海和南海部分海区,鳗鱼肚一般不剖开,也称桶胶、筒胶。

据湛江沿海的渔民介绍:鱼肚的加工方法比较简单,鲜鱼在解剖后,将鳔摘出,规则地纵行剖开,将鳔摘出,规则地纵行剖开,用水洗净,去掉血筋,摆晒于席子上,适时翻转,晒至全干即可,为防虫蛀,可在晒到半干时用硫磺熏一下。熏时把适量的硫磺放在碗中,点燃后搁在缸底,再把盛在筐或筛子上的鱼肚放进缸中,缸口用麻袋包扎,熏4小时左右即可取出晒干。其成品的造形板平正规,色呈半透明的乳白或淡黄并有光泽者为上品。

鱼肚是我国烹制菜肴的高贵原料,用它能做出红烧鱼肚、绣球鱼肚、高汤烩鱼肚、大扒鱼肚等上乘名菜。

十. 广东省 湛江 廉江 白粥

廉江喜吃白粥,生滚白粥,素以清滑、爽口、解渴著渴。粥用一级精白米,煮至既不夹生又不腩烂时,冲入事前煮沸的凉开水缸里,使粥粒成粒,粥水清沏,不至沾牙糊嘴。夏天专营白粥的食店,一般都备有苦瓜干、黄瓜干、萝卜干、甜蒜头、花生米、熟鸭蛋、辣椒酱和鲜嫩的蕹菜、腌制柠檬仔等;高档的还备有牛肉干、鲜鱼配生榄、红切鱿鱼、白切鸡等
( 廉江)
广东特产是什么可以带走送人的广东哪些特产可以带走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