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陶家乡特产 克州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02 21:32:58

一. 新疆 克孜勒苏 阿克陶县 巴仁杏

巴仁杏盛产于新疆克州阿克陶县,是当地农家品种,因在阿克陶县巴仁乡所产最高、品质最好而得名。该杏体大、肉鲜、色艳、含糖量高、酸甜可口、产量高,是新疆有名的优质鲜食、制干果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巴仁杏作为阿克陶县的特色林果业倍受重视,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产后加工正逐步提高,其产品经济价值高,潜力巨大。

巴仁杏,中熟品种,3月下旬开花,7月中旬成熟。果为长圆形,甜仁。该杏果肉厚,果皮似有油质,晒制杏干带胶质状,杏干味甜,晒干率高于其他品种,每3公斤鲜果可制1公斤杏干,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阿克陶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属温带大陆性极端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1.2°C,最热月可达25°C。全年日照时数2860小时,日照百分率65%以上,无霜期221天,年有效积温3900°C。巴仁乡位于牧区和农区衔接处,气候凉爽,独特的气候资源,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环境,巴仁杏品质极高,颇受盛誉。

二. 新疆 和田 和田市 和田阿克恰勒甜瓜

和田阿克恰勒甜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田阿克恰勒甜瓜是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阿克恰勒乡的。和田阿克恰勒甜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和田古称于阗,是“丝绸之路”南道久负盛名的重要商埠,是著名的古代西域四镇之一,在两古和田宜谷稼,多众果,是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在南队过往中,已将中亚及内地果树,带至和田栽培,交流繁多,据史料记载,1959年新疆的考古工作者在晋代(公元265—420年)、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和唐朝(公元816907年)的古墓穴中,先后发掘出甜瓜的种子和干缩果皮。 和田种植甜瓜的历史悠久,气候温暖,光热资源资源十分丰富,是个古老的农业区,1984年和田市西甜瓜种植面积就达到了80公顷,应市场需求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和田市每年的甜瓜种植面积在4万亩左右,产量在5万吨左右,除了满足本地市场供需消费之外,也大量外销与中亚、内地市场。和田阿克恰勒甜瓜甜瓜是本地土品种,个大味美,从古至今,瓜果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地区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阿克恰勒乡位于昆仑山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南缘,辖区内绿洲、草场、胡杨林和沙漠交错,其中耕地面积1.8万亩。由于受河流风沙影响,多处可见隆起的沙丘,河床两侧局部地带有漫滩和沼泽地。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干旱、炎热,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12.8℃,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达226天。土壤为沙性土壤,土壤含盐碱量高,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甜瓜种植。

2013年,和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申报的“和田阿克恰勒甜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阿克恰勒乡为和田市下辖的一个乡镇,距和田市100公里,位于昆仑山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南缘,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河间地块,东沿玉龙喀什河与和田市的吉亚乡相望,西沿喀拉喀什河与墨玉县喀瓦克乡相望,南边与和田县伊斯拉木阿瓦提乡及拉依喀乡的上游农场接壤,北边与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比邻。和田阿克恰勒甜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肖尔巴格村、尕宗村、阿克塔什村、阿曲村、苏克敦村、托甫恰村、其格里克村共7村。地理坐标位于东经79°50′20″~79°56′40″,北纬36°59′50″~37°14′23″,海拔高度1350m左右,保护面积为1000亩,年产量4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和田阿克恰勒甜瓜果实椭圆形,个头硕大型如炮弹,单瓜平均6-8公斤/个,大者可达8-10公斤,色泽黄绿或青绿色。瓜肉切开呈黄或橘色、纤维少,口感纯正、脆甜、瓜香醇郁,回味无穷。 (2)内在品质指标:和田阿克恰勒甜瓜总糖含量为7.60-9.50(g/100g),总酸0.45-0.8(g/kg),还原型维生素C 2.5-4.5(mg/100g),可溶性固形物9.0%-11.4%,钙38-50(mg/kg)、铁1.8-3(mg/kg)、钾3200-3500(mg/kg)、磷120-138(mg/kg)、锌0.1-0.3(mg/kg)、钠520-560(mg/kg)、镁120-140(mg/kg),此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符合 NY5109-2005《无公害食品 西甜瓜类》标准的要求。

三. 新疆 阿克苏 沙雅县 沙雅县挂面

沙雅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阿克苏地区东偏南。属暖温带沙漠边缘气候区,北受拜城、库车等邻县荒漠沙地的影响及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影响极大,县内长年日照充足,热量充沛,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常年主风向为北风或东北风。常年平均日照3031.2小时,7月份最长达308.3小时,日平均9.9小时。2013年种植小麦22.45万亩,单产461.3公斤,总产量10.97万吨。

产品特性:挂面以绿色食品小麦基地生产的高筋小麦为主要原料,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化肥严格按照国家绿色产品标准实施,无公害,无污染。面粉以当年生产小麦加工而成,具有色香浓郁,筋性高,无任何添加剂等特点。

四. 新疆 阿克苏 库车 库车刀剪

库车刀剪自古出名,汉唐时代曾被丝路商人带中亚、西亚销售。清咸丰年间就被皇宫、宦官和有钱之人佩带视为高贵身份的象征。解放后尤其在80年代以后,库车各种雕花手工刀就被列入重点旅游产品。

五. 新疆 阿克苏 库车 库车大枣

库车大枣

库车大枣是我国红枣家族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优良品种,以其个大、皮薄、核小、肉厚、颜色好、含糖量高,干而不皱等优点,驰名国内外市场。

库车大枣的显著特点是:果实个大、肉厚、皮薄,含糖量高,富含锌和维生素,色泽紫红具有光泽,无污染,甘甜爽口,宜于鲜食和制成干果。

库车日照长,幅射强,积温高,温差大,适合大枣等果树的生长。大枣树根系发达,在沙地、荒地、一般盐碱地上都可以生长结果。它初夏开花,九月果熟,树上宛如挂红玛瑙,流芳溢香,光彩夺目。一个个红艳艳,光亮亮,大者如核桃,犹如“红宝石”,每树可采二、三十公斤。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红枣已成为库车三大园艺产品之一,枣园种植面积亦与日俱增。

六. 北京市 怀柔 家乡肠

怀柔大水峪村家乡肠,其产品是几代人的祖传配方,已有百余年历史,选料精致,制作规范,主要特点是其味芳香、清爽可口、回味无穷,是餐桌上一道理想的菜肴。配方主要成份有精瘦肉、香油、冰糖、淀粉;中药有滋阴、补肾、明目的枸杞子;有芳香、开胃、醒脾,增进食欲的沙仁;有补气、提神,增强体质的西洋参等二十余种名贵中草药配制而成。

本产品经中国肉研中心检测,检查化验一次性通过。已注册了商标,三证齐全。本产品早以畅销怀柔各大宾馆、饭店。现以小批量进入北京市几家超市,进行试销,反映极好,供不应求。

七. 新疆 阿克苏 沙雅县 一杆旗抓饭

一杆旗抓饭

在沙雅县和周边县市大家都可以听到这样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沙雅一杆旗,抓饭亚克西"。凡是吃过沙雅一杆旗抓饭的人,没有不翘起大拇指的,大家都说沙雅宾馆的抓饭很好吃,“一杆旗”牌沙雅抓饭是沙雅宾馆于1998年正式从事全面研究和探索,1999年申请注册的品牌餐饮,通过打造企业文化推出一杆旗抓饭系列产品,实行加盟连锁经营模式,一杆旗抓饭连锁店每到一处都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不仅提升了当地民族快餐的消费档次,改变了传统消费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加快了中式民族美食快餐文化的健康发展。一杆旗抓饭独特的风味、加盟连锁模式及对社会的承诺,使一杆旗抓饭在短短几年,成功迅速地发展到全疆各大中小城市,并站稳脚根,其连锁规模、连锁影响、连锁布局等方面,在新疆抓饭行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沙雅一杆旗,抓饭亚克西"作为一杆旗抓饭中心宣传标语,这不仅让更多的人知晓一杆旗抓饭,同时在全疆范围内极大地提升了沙雅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至今,一杆旗抓饭加盟连锁店共28家,从业人数已达200余人,从沙雅县派出的抓饭制作师傅和徒弟40多人,专门从事抓饭保障职能人员就达20余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疆电视台、新疆经济报、新疆日报等知名媒体,多次对一杆旗抓饭做了详细的宣传报道。沙雅宾馆新推出的一杆旗抓饭系列产品加快了阿克苏地区中式民族美食快餐文化的健康发展。

八. 新疆 阿克苏 阿克苏市 戈壁玉枣

戈壁玉枣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本草纲目》记载:“枣肉补中益气,润心肺,补五脏,治虚损”。是养颜保健、延年益寿之上品。 “戈壁玉”枣,枣肉补中益气,润心肺,补五脏,治虚损。不含任何色素和添加剂,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九. 新疆 阿克苏 温宿县 温宿大米

温宿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温宿盛产大米,其香稻历史源远流长,素有南疆“稻乡”之美誉。在历史上,温宿种植的香稻“纯系贡品”,且“庶民不得尝”,其香气纯正、浓郁,有“一地开花香满坡,一家做饭四邻香”的赞誉。

中国作为水稻生产的故乡,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稻”字的痕迹,而在汉代已将其种植传入西域。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60年西汉宣帝神爵二年,统治西域诸国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附汉朝,役属于匈奴的姑墨国亦随之归附汉朝。又记载公元前39年西汉元帝永光五年右部后曲候屯田姑墨,说明西汉时姑墨等国归附汉朝后,已有屯工在温宿(原地名阿克苏)从事种植业。

以后的“晋书”、“北史”、“隋书”等西域传中均有“姑墨有稻、粟、菽麦”的记载。唐初,玄奘赴印度求学,路经姑墨(时称跋逯迦国),也看到有水稻种植,他在《大唐西域记》中说:“姑墨国宜糜、麦、有粳稻”,到了清朝,水稻种植更为普遍,林则徐遣戌新疆,赴南疆阿克苏(今温宿)勘田,记述当地维吾尔群众生活习俗说:“稻粱蔬果成抓饭”。

《新唐书•西域传》记述姑墨、温宿“风俗文字与龟兹同”、“地宜麻、麦、梗、稻”。温宿稻屯始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屯兵15名,由游击、把总管理,种植水稻150亩,以其米质优良而声名远扬。

清代有关阿克苏稻屯记载甚详,“始建于清代乾隆27年(1762年)屯兵皆来自关内陕西甘肃名绿营提标”,说明清代已有专一种稻之“军垦农场”雏形,亦是清朝南疆片唯一的稻屯。至于阿克苏大米品质,流传民谣“阿克苏的大米好,天天吃抓饭”是很好的说明。“米产阿克苏者良,粒长色白,味甘而糯,精凿于东南杭米之上”,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编修的《温宿县乡土志》载:温宿大米“较各城所产米质量最佳”。“阿克苏泉甘气和,果谷丰登,牲畜繁昌,春夏之季稻穗吐香,杨柳垂荫风景如画,为新疆省省米最良之地,物产有米、麦、黍等,其中的白米最为有名。”《新疆史地大纲》载“阿克苏及玛纳斯两处兼有水田,利于种稻白米之佳比于江南,尤为全省特色”,“颗粒白净肥硕如同皖省,糯米亦有但产量不高,价均较内地廉”。

历史上温宿种植的香稻,则是水稻中的精品,亦是进奉朝廷的贡品。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期温宿便开始种植水稻,清朝时温宿的香稻即进贡朝廷,但在民国期间失传。196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专家丁颖曾来阿寻觅香稻踪迹未果,至于阿克苏香稻是否真有其品种还是因特定环境所造成,即目前流行的两种说法,一说是基因型,现已分离为现存农家品种群体,另一说是环境型,此说认为香稻即现存黑白芒稻种,只是种植在温宿县托乎拉乡托乎拉村附近才有更浓郁的香味,据当地老农说过去的贡米就出在这里。在米质鉴定会上,该地之米的确比别地种植黑白芒更显清香。据多方了解,该地以前种稻全仰泉水灌溉,而泉水温度甚高。据当地老人回忆,他们小时候(三十年代)常到水渠洗澡,那时水温很烫,像洗脸水,现在没有什么温度了,可以认为香稻就出在这特定的水土条件,后因条件变迁香稻不复存在。

香稻之所以有香气,主要在于它的种子和叶片中含有一种挥发性的有机物质“古马林”,这种有机物的形成与湿热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在水稻0现这种变异,是经过人们长期选育才发展而成的。据此理论在百年前托乎拉乡托乎拉村有较高温度的泉水灌溉而出产香稻是合乎情理的,后来泉水温度降低改变了湿热的气候条件,香稻失传也不足为怪了。

1984年,温宿县水稻原种场为恢复失传已久的香稻生产,从湖南引进“涟香1号”获得成功,1986年又培育出糯香稻,自此, 温宿香稻带着醇正的香味,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食,“一地开花香满坡,一家做饭四邻香”的赞誉百年之后又回到了温宿。

90年代以来,温宿县对水稻品种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更新,将原来的水稻品种全都更换为产量高、品质好、口感鲜、市场价格高、销售畅的“秋田小町”、“越光”、“香米”等优质品种,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总产量达8万吨,1998年被命名为“中国大米之乡”。

近 些年,温宿优质大米更是声誉鹊起,“昆托”牌系列优质米产品,成为新疆农产品中的名牌绿色食品,并且是新疆唯一获得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的大米。温宿县凭借“昆托”系列大米米色洁白透明、米粒整齐无杂,米饭清香柔软,无污染等优势挤进北京、上海、深圳等30多个大中城市和700多家商场、超市,产品供不应求,年销售量已经突破6万吨。

十. 新疆 阿克苏 库车 新疆杏子

库车栽培杏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现保留下来的优质品种就有20多个,大的宛若鸡蛋,小的形似荔枝,颜色也分红、白、黄等,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其中以阿克西米西白杏品质最佳,果肉厚、纤维少、汁液多、甜味浓,美味独特的库车包仁杏干就是用这种白杏加工的。加工工艺也别具一格,先将果肉做成包皮,然后叠起,中间包一粒杏仁。这种传统的风味干果珍品,因色泽金黄,甘甜如蜜,兴满丝绸之路。

杏是维吾尔族人普遍栽培的果树之一,绿洲中,几乎村村有杏林,家家有杏树,而库车县则可以称之为新疆的杏乡。初夏,随着小黄杏的上市,接踵而来的是小白杏、佳那丽杏、辣椒杏等不下二十多个品种。库车杏不仅肉厚味浓,酸甜适口,连杏核也是甜的。库车杏除卖鲜之外,还可加工成杏干、杏包仁等。
阿克陶必买的十大特产阿克陶县特产官方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