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特产豆腐乳 安徽阜阳人自家做豆腐乳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23 09:52:25

一.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店集芹菜

店集芹菜素有“芹菜王”之称,叶片肥绿,叶柄及茎杆墨绿,鲜嫩色润,无丝多水,质脆味香,肥美适口。

店集芹菜产于阜阳市店集行政村清朝年间,慈禧太后闻之,传旨进贡,品尝后赞不绝口,从此店集芹菜名声远传,年年进贡。不仅当地人视为珍品,而且行人路过必到店集买些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二. 安徽省 阜阳 颍上 王岗腐竹

王岗镇“王岗腐竹”,品质优良,以大豆为原料,畅销全国各地。

三.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撒汤

撒(音)汤撒汤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小吃,起源于古颍州,即现在安徽省阜阳市。撒汤以其简单的做法和鲜美的口味被流传开来。主要是用羊或者鸡的骨头来熬制的汤,汤里稍微勾点芡汁,让汤浓一点。打一个鸡蛋在碗里搅匀,用滚开的汤汁一冲,冲成蛋花,鲜美的撒汤就做成,当然最好是放些荆芥和几滴麻油,味道更佳!

四. 安徽省 阜阳 太和 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面食的一面旗帜。由于它起源于太和县,加之又是在铁板上摔打而成,故它的这个名字多少年都未曾改变过。太和县不大,但却以制作各种小吃而让人们熟知。

  太和羊肉板面
太和板面的由来,没有想去考证过。太和是小城,地处安徽的西北角,名不见经传。但是本地人颇多跑江湖者,东西南北国内国外跑一圈之后,往往感叹——住在大连多伦多,消费在上海香港,吃——还得在太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没山没水,有何可吃?就有太和人笑你,那你是没吃过!板面,羊肉板面! 太和板面一是面好,二是汤料好。太和县出产优质小麦,板面条取小麦精粉,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之后,制成直径半寸,长八寸的小面棒,再涂上香油,码在案子上,蒙上干净的湿毛巾。滋润好的面棒柔软缠绵,触摸如丝绸。 做板面时,厨师在案子上排好三根小面棒,左手捏三个头,右手捏三个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板面由此而得名。三根小面棒在厨师手里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三次,总长度达五丈有余,而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 捞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厨师捏上一些嫩绿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后浇上沸好的枣红色的汤料。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汤料,使人食欲大增。 臊子的制作也十分讲究。用料有茴香、花椒、桂皮、面酱、食盐、红辣椒、羊油和羊肉等。制一锅臊子,各种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顺序投放。制作时,先将羊油稀释烧沸,然后再下佐料。晒干的红辣椒用量较大,以突出臊子的辣味和色泽,羊肉也占较大的比例。把上等精羊肉切成方楞四正的小块块,待辣椒红颜色下来之后,再把羊肉丢进锅里。这时,必须掌握好火候,才能把羊肉烧得不老不嫩,恰到好处。 臊子做好后,舀到搪瓷盆里,凉后便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常年存放,不会变质 漫步太和,板面馆见缝插针般地散布在全城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食客还没进门就冲老板喊:”一大碗!!!多加点辣的”老板便会爽快的说:好嘞,里面坐!!!有时候还让老板加个鸡蛋,那鸡蛋是在板面汤里泡了很久的,蛋黄里面都有臊子的汁液了.在面还没上来之前筷子已经在手里了,听着老板在案板上啪啪的摔板面的声音再加上鼻子闻到板面汁飘来的香,已经是口齿生津了.吃板面是没什么讲究的,白白的宽宽的面(很劲道的)有绿的菠菜叶盖着,红的羊肉臊子汁液浇在上面,盛板面用的是姜黄色的搪瓷大号碗,就这大碗也透着太和人的豪爽!一大碗端上来,迅速的用筷子在面里搅拌几下,有人有耐心的会慢慢的搅,让胃再吊吊,吃的时候可都是虎狼模样了,有人中途用双手捧起来大碗喝板面汤,有人习惯先吃完碗里的面,菜叶也拣吃干净喽,再捧起碗将汤一饮而尽,餐巾纸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是最寒冷的冬天里,满头大汗不及时擦喽汗珠儿会坠入碗中的. 三五知己小酌,板面馆是绝好的去处。简单几个小菜,悠悠一壶老酒,随性几声笑谈,但可引出一片欢腾。家长里短的琐屑,亲朋邻里的纠葛,在热情火辣的板面汤里,化作淡然笑声。趁着那热乎乎的劲头,发几句牢骚,讲几句心愿,也许,不曾相识的陌生人,从板面馆出来后,就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太和人的豪爽与好客体现的淋漓尽致。 太和板面一吃上瘾,食者无不感叹:“太和板面,面中之王,食太和板面,天下无面”。矣,这话听着咋象广告呢!......哈哈!
编辑本段制做
羊肉板面的制作包括三道程序,味汤制作、面皮制作和板面制作。
味汤的制作:
味汤是板面制作成败的关键,也是羊肉板面风味体现的基础。 选上等羊油放入锅内,加入料2中的香料,细火慢熬约30分钟,等香料充分出味后,用漏勺捞出。锅内继续低油温加热,投入干红椒,使其炸出香味,待油色逐渐转黑时,再把已经切好的3厘米见方的羊肉块放进去,改用细火熬煮约30分钟,最后调入精盐、黄酒、味精、冰糖等即成味汤。味汤制好后,还要再往锅添里少量开水。
面坯的制作:
用上等的面粉和冷水调成面团,并用少许的盐和碱扎面两次,待用。玉米淀粉用布袋装好,把和好的面团切成约8厘米长、2厘米宽的长方形块,然后用玉米淀粉拍打,最后放在铁板上并用湿布覆盖,待用。
板面的制作:
逐一取制好的面皮,用面杖擀压成片,取10~12个面片放手上,在铁板上用力平摔,待其摔长以后丢入沸水锅内,待水重沸后,再放入已备好的小白菜。用漏勺去将已经煮熟的面和菜捞出,然后放入黄色铁瓷碗内,浇一份制好的味汤料即可。

五. 安徽省 阜阳 界首 吕长明牛肉

吕长明牛肉是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的。牛肉是人们喜爱的肉食之一,界首市吕长明清真食品特别是清真五香牛肉系吕家祖传,已有百年历史。

界首市吕长明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97年曾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参展,98年5月注册为“吕长明”商标。99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选为“全国食品行业质量信得过单位”,并荣获“质量兴国”奖。2001年正式注册为界首市吕长明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于2003年在本市东城经济开发区兴建厂房,占地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同年拥有员工达80多人,年利税总额为350多万元,04年被中国工商总局评为“质量信誉跟踪产品”,至2005年员工已达120多人,年创利税700多万元,并在同期被评为“阜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阜阳市著名商标”。

六. 安徽省 阜阳 颍泉 颍州樱桃

据《颍州志》记载:樱桃以“沿沙河两岸二里许最佳,往时有桃脯贡,阜阳、太和六年轮贡一次,称上品。”阜阳沙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樱桃,由此被称为“樱桃 之乡”。封建时期的统治者都视阜阳樱桃为珍品。古人曾有诗曰:“著词但见樱桃破,飞盏遥闻豆蔻香”。

《唐摭言》新进士尤重樱桃宴,乾符四年,刘郡第二子覃及第,独设其宴,大会公卿。古人曾有诗曰:“著词但见樱桃破,飞盏遥闻豆蔻香。”北宋文豪欧阳修在《再至汝阴》一诗中写道:“黄粟留鸣桑椹美,紫樱桃熟麦飞凉,”可见当时阜阳樱桃的地位。明清时期,颍州樱桃驰名国内。

颍州樱桃品种繁多,其中优良品种有玫瑰红,胭脂红、迷尔红、金红、紫红、果红,还有大白桃,大鹰嘴等,质量好,个大皮薄,汁多肉厚、甘甜味美。颍州樱桃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肉不沾核,蜜饯时剔核不带肉,极易进行加工。每年春夏之交,樱花盛开,溢香遍野,人们争先恐后踏春寻芳,观景尝鲜,文人骚客,吟诗作画,流连忘返。颍州樱桃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为阜阳旅游事业提供了一个新天地。

七. 安徽省 阜阳 太和 太和馄饨

馄饨皮为边长约6厘米的正方形,或顶边长约5厘米,底边长约7厘米的等腰梯形;水饺皮为直径约7厘米的圆形。

馄饨皮较薄,煮熟后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别,等量的馄饨与水饺入沸水中煮,煮熟馄饨费时较短;煮水饺过程中另需加入3次凉水,经历所谓‘三沉三浮’,方可保证煮熟。

馄饨重汤料,而水饺重蘸料。

八.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贡椿

贡椿

香椿是安徽省名品,相传已有一千多年悠久历史。《太和县志》对太和椿芽有如下记载“肥嫩、香味浓、油汁厚、叶柄无木质,清脆可口”。尤以谷雨前椿芽品质优良,芽头鲜嫩,色泽油光,肉质肥厚,清脆无渣而被称为“太和椿芽”,佳誉驰名中外。腌制后的椿芽经岁不变质,畅销国内外,最受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喜爱。太和椿芽营养含量极为丰富,所含有的营养物质都为人体所需要,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九.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临泉贡柿

安徽著名。主产于临泉县。相传明代该柿制柿饼曾被人作为贡品献给皇帝品尝并获得嘉奖,因而声名远播,人皆称之为“贡柿”。柿树生长旺盛,耐风寒,抗病虫害,适应范围广。栽后4年挂果,12年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500公斤,可加工成柿饼175公斤。果实圆形,橙黄色,皮薄而略披白粉,果肉粘质状,味极甜。平均单果重155克,大的可达200余克。据测定,每百克果肉含可溶性糖14.7克,维生素C 22.72克。贡柿树毁于明末以后的战事,其中包括仅存的明代古贡柿树2棵。

十.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黄岭大葱

黄岭大葱

临泉黄岭一带,盛产大葱,名经霜葱,叶青肉厚,茎长白嫩,茎部外有淡紫色薄皮相护,耐严寒,抗霜冻,愈寒而愈肥,久藏而不烂坏。常食能体格健美,延年益寿。用于调味,气香四溢,可壮食欲,助消化,和脾胃,提精神。黄岭镇大葱种植历史悠久,大葱名气也大,特别是注册<黄白>牌商标后,引得浙江、南京、西安等地客商纷至沓来。2006年黄岭镇平均亩产大葱近5000多公斤,亩产收入5000多元。

安徽特产豆腐乳第一名安徽特产豆腐乳手工豆腐乳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