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特产适合收藏的 南京十大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7 05:29:13

一. 江苏省 南京 秦淮区 南京彩灯

江苏—南京彩灯,又名“花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文化: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後,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功效:南京彩灯(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它是用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的综合工艺品,也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彩灯能装点城市夜景,并且提醒节日的到来。

二.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亚热带的党参

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但气滞、肝火盛者禁用;邪盛而正不虚者不宜用。

三.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 香藕

作为南京特有的圩区水产蔬菜---花香藕,鲜嫩、甜、香、脆是它的招牌特色,在明朝时候甚至被制作贡品“捶藕”而进奉北京,因此它在南京的地产农产品历史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士茶亭因其获名。

“花香藕只有南京才有,这在全国都非常有名。”市农林局蔬菜处调研员朱宏建对花香藕等水生蔬菜研究多年,深受老南京喜爱的“水八鲜”,它们的“出身”与南京郊区特有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朱宏建认为,南京郊区如江东、沙洲、雨花台等地区乡河、塘水面非常多,玄武湖、莫愁湖水面达到数千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再加上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沙洲圩是古白鹭洲之所在,河网密布,水质清纯,因而这里出产的水八鲜非常鲜嫩可口。

以花香藕为代表的“水八鲜”在南京影响颇深,水西门外大街上的大士茶亭甚至也是因它们而获名。

何以冠名“花香”。

作为南京地产“水八鲜”之一,花香藕在南京的养殖历史十分漫长,可能很多市民不知道的是,早在东晋时花香藕就已在南京“扎根”,东晋郭璞《江赋》中有“鳞被菱藕荷”句,而到了梁朝时皇室已经将其作为珍品赏赐宠信。那么花香藕究竟为什么被冠以“花香”之名呢?

专家解释说,明朝时《江宁县志》载,“花有红白二种,白花者佳,花开时藕极嫩,谓之花下藕”,加上此藕种本身带有清香,吃在嘴中舌齿间留香,于是后世人根据《江宁县志》这段记载以讹传讹,这类藕种从此就被称为“花香藕”。

到了明朝时候,花香藕被制作成“捶藕”作为贡品,打此后南京的花香藕更是在不少文人墨客的笔中留下踪迹,《白门食谱》称誉:“做羹,更觉甜嫩,生熟食之,即可谓别有风味。”

寻访南京消失的土。

“小时候每年能吃上点花香藕,已经成为家里过节一份特有的情趣”,家住在江东路,今年51岁的王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谈起自己小时吃过的花香藕,王先生似乎仍历历在目,“每年只要到了中秋节,家里大人们就会买上花香藕、菱角找欢松献溃颐呛⒆涌删驼徘劳炖锶强墒俏颐呛⒆邮贝羁牡娜兆印!

王先生说,“后来渐渐地市场上这些东西少了,我们家里也就很少吃花香藕了。前段时间,突然很想吃,于是就为了买上几根花香藕,我可是找了几天跑了好几家农贸市场都没有买到,难道咱们南京这些土真的已经吃不着了吗?”电话那头王先生遗憾地表示。

除了花香藕,还有多少曾经存在您的记忆中、现在却渐渐从生活中远离的南京土?这些土是否牵起了您对往昔生活的一段回忆……

四. 宁夏 固原 泾源县 永宁的桃子

桃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桃子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5克,含维生素C3--5毫克,维生素B1 0.01--0.02毫克,维生素B2 0.2毫克,类胡萝卜素1180毫克。



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培管理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花桃、垂枝桃以及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为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桃子的口感良好,通体能散发出一股能够令人心情愉悦的香味儿,所含营养物质也相对丰富,吃了对身体有补益延年的作用。



桃子的枝、叶、果桃还具有药用价值。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还说“肺病宜食之”。按,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桃子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桃子的营养还善走皮表,《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只是桃干的含糖量过高,用开水与少量绿茶或花草茶冲服就好得多,还能提高风味。



值得注意的是,鲜桃下树后极其不耐储存,应趁鲜食用。食用前还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状。

五.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依安 太东乡的干豆腐

太东乡的干豆腐

干豆腐知识介绍:

豆腐丝也叫云丝,豆腐丝是半脱水制品,属于豆腐的派生食品。

干豆腐营养分析:

1.

豆腐丝中含有丰富蛋白质,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

2.

豆腐丝含有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

3.

含有多种矿物质,补充钙质,防止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发育,对小儿、老人的骨骼生长极为有利。

干豆腐适合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

1.

适宜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气血双亏,年老赢瘦之人食用;适宜高血脂症,高胆固醇,肥胖者及血管硬化者食用;适宜糖尿病人食用;适宜妇女产后乳汁不足之人食用;适宜青少年儿童食用;适宜痰火咳嗽哮喘(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咳喘)之人食用;适宜癌症患者食用;

2.

老人、缺铁性贫血患者尤其要少食。

干豆腐食疗作用:

适宜体虚,营养不良,气血双亏,年老赢瘦之人、适宜糖尿病人、高血脂症、高胆固醇、肥胖者、血管硬化者、妇女产后乳汁不足、痰火咳嗽哮喘、癌症患者食用。

六. 江苏省 南京市 高淳 花香藕

作为南京特有的圩区水产蔬菜——花香藕,鲜嫩、甜、香、脆是它的招牌特色,在明朝时候甚至被制作贡品“捶藕”而进奉北京,因此它在南京的地产农产品历史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士茶亭因其获名

“花香藕只有南京才有,这在全国都非常有名。”市农林局蔬菜处调研员朱宏建对花香藕等水生蔬菜研究多年,深受老南京喜爱的“水八鲜”,它们的“出身”与南京郊区特有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朱宏建认为,南京郊区如江东、沙洲、雨花台等地区乡河、塘水面非常多,玄武湖、莫愁湖水面达到数千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再加上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沙洲圩是古白鹭洲之所在,河网密布,水质清纯,因而这里出产的水八鲜非常鲜嫩可口。

以花香藕为代表的“水八鲜”在南京影响颇深,水西门外大街上的大士茶亭甚至也是因它们而获名。

何以冠名“花香”

作为南京地产“水八鲜”之一,花香藕在南京的养殖历史十分漫长,可能很多市民不知道的是,早在东晋时花香藕就已在南京“扎根”,东晋郭璞《江赋》中有“鳞被菱藕荷”句,而到了梁朝时皇室已经将其作为珍品赏赐宠信。那么花香藕究竟为什么被冠以“花香”之名呢?

专家解释说,明朝时《江宁县志》载,“花有红白二种,白花者佳,花开时藕极嫩,谓之花下藕”,加上此藕种本身带有清香,吃在嘴中舌齿间留香,于是后世人根据《江宁县志》这段记载以讹传讹,这类藕种从此就被称为“花香藕”。

到了明朝时候,花香藕被制作成“捶藕”作为贡品,打此后南京的花香藕更是在不少文人墨客的笔中留下踪迹,《白门食谱》称誉:“做羹,更觉甜嫩,生熟食之,即可谓别有风味。”

七.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八.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九. 江苏省 南京市 高淳 羽毛贡扇

羽毛贡扇

古镇淳溪,地处固城、丹阳、石臼三湖怀抱之中。湖中芦苇丛生,湖滩遍布,是水禽生长、繁殖最佳的栖身之地。古时候,湖中雁鹅、鸬鹚、獐鸡等水禽处处皆是,飞起时遮天蔽日,落下时盖地一片。这些水禽的羽毛色彩鲜艳,十分华丽,是制作羽扇的最佳原料。早在1800多年前,三湖沿岸的农民便利用冬闲季节,深入湖滩狞猎,捕得水禽后,将禽肉自食,拔其羽翎到街上出售。那时的古镇老街是三湖环绕的高阜地区,自然成了制作和销售羽毛扇的场所。

高淳羽毛扇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1700多年前,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霸中原时。东吴黄武大帝孙权之大将周瑜曾在古丹阳湖高淳西部水域一边操练水军,一边督促部队围垦屯田。他还把当地民众组织起来,实行军事编制,使兵屯和民屯相结合。大约为了鼓励人们屯田,他曾一度把家眷搬迁到春秋时修筑的相国圩内(即现今的砖墙〉。周瑜娶乔国老之二女——小乔为妻。小乔貌若天仙,有倾国倾城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孙权之母吴国太十分喜欢小乔,常常带着他到高淳探望周瑜,和她一起游山玩水,有时乘轿游览花山、秀山、有时荡舟于三湖之中,观赏湖光山色。传说一年夏天,吴国太偕同小乔来到淳溪游玩,见几个民女在聚精会神地制作羽扇,便从中拣起一把桃形羽扇,拿在手里轻轻摇动,只觉阵阵柔风扑面而来,顿觉全身舒适,心旷神始,啧啧称赞道:“此乃驱蚊消暑之珍品也!”说罢,亲自挑选了两把,一把石榴形的给了小乔,一把春挑形的留作己用。她俩手持羽扇,漫步在古镇街头,更显得高雅端庄,落落大方。打那以后,每到春夏之交的季节,吴国太都要派人到高淳选购上等羽扇100把,分赠给王公贵戚、文臣武将以及王子王孙们使用。

再说周瑜听说刘备死了甘夫人,正在准备继弦,便给孙权献计,让他令吕范为媒,前往荆州劝说刘备到东吴招亲,说是愿将公主孙尚香许配刘备为妻。周瑜此计,招亲是假,实为逼刘备让出荆州。刘备来到东吴后,按照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大肆张扬,闹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刘备己到东吴招亲。后来刘备又求助于乔国老,乔国老将此事禀告了吴国太。吴国太知道后,约刘备在甘露寺(地址在今镇江市〉相见。她见刘备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唇红齿白,浓眉大眼,两耳坠肩,双手过膝,堂堂一表人才,又是汉室亲戚,当世豪杰,更兼仁德布于天下,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位乘龙快婿,当即亲口许婚,并大摆延席,为刘备和孙尚香完婚。刘备怕住在驿站恐有人谋害,便拜托乔国老奏明国太,国太又让刘备搬进皇宫书院居住。后来,刘备偕同孙夫人回荆州时,孙夫人什么也没带,专将从高淳选购的几把上等羽扇带到了荆州。

刘备回到荆州后,为感谢诸葛亮临别时赠囊献计之恩,特意让夫人挑选了一把大型铲形雕翎羽扇送给他。诸葛亮接过羽扇,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喜不自胜,爱不释手,连忙将原来随身携带的那把已经用了多年的鹅毛羽扇换掉,用上了高淳精制的雕领羽扇。他手执此扇,更显名士之风、军师之态。从此,他将此扇视如珍宝,走到那里带到那里,一直到他病死在五丈原,仍将此扇放在枕边。后来,人们将这种羽扇称之谓"孔明扇”把诸葛亮奉为羽扇的祖师爷。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羽扇行会都要举行"诸葛会",纪念这位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这天,会场门口红灯高悬,-"诸葛中军、天枢上相"八个大字,并挂有"望重南阳"匾额一块。厅堂上供起诸葛亮的神位,凡行会中人,个个都要烧香礼拜。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高淳羽扇作为贡品,始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己有近600多年的历史。当时,一班趋炎附势之徒,为了讨好上司,求得升官进爵,每年立夏之时,终要选购一批用上等雕领制作的羽扇奉献给上司。这样,高淳羽扇很快传到了京城,传进了皇宫,深得皇室青睐。嘉靖皇帝朱厚聪一见,十分喜爱,连夸"好扇啊好扇!"一天上朝议事,他拿着羽扇问:"此扇出自何处?"一位曾经到过高淳的大臣出班奏道:"启禀皇上,此扇出自应天府高淳县,是用名贵雕翎制成的。”皇帝一昕龙颜大悦,连忙给应天府下了一道圣旨,将高淳羽扇定为贡扇,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佳节之前,向朝廷进贡各式羽扇360把。..应天府接到圣旨后哪敢怠慢,每年年初就派专人坐镇高淳,督促高淳县街指定专门商号,指派专人外出采购雕、鹰、鹤、雁等珍贵禽毛,选拔技术高超的工匠,精心选羽,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精心绘画,赶在每年端阳佳节之前奉献到朝廷。当时,皇上还亲赐高淳绫质三角黄旗一面,-"钦命采办禽毛"六字,持此旗外出采购羽毛,过关越卡既不要纳税,也不敢刁难。贡扇上送后,在当年冬至这天,代办商号可到县衙领取贡偿1000铜元。这种进贡制度年复一年,直至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江南一带成了太平军的势力范围,这种制度才得以废除。

高淳羽毛扇被钦定为贡扇后,致使高淳的羽扇行业迅速发展和兴盛起来。明末清初,出现了行会。在行会的统一主持下,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所有羽毛扇商店开始"挂牌"、出样品,行会则派出代表挨家挨户检查产品的规格和质量,评定价格。产品质量好的就评为"进贡商号",挂上"进贡羽扇"的牌子,由其承担当年贡扇生产任务。当时,羽扇行规相当严格,任何人未经行会批准,不得擅自经营。即便是自己生产的产品,要拿到市场销售也必须经行会同意。

民国期间,国外商人来华经商者逐渐增多,高淳羽扇开始走出国门,销售国外。1914年,高淳羽扇应邀参加在埃及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颇受外国商人青睐,有四家商号获得博览会奖励。当时,高淳羽扇制作工艺,在全国堪称"一绝”品种多达80余个。从形状分,有全园形、半园形、宝剑形、春桃形、石榴形、佛手形、掌形、鸡心形、花瓶形等,从羽毛分,有雕毛扇、鹰毛扇、莺鹅羽扇、鹤毛扇、雁毛扇、鹅毛扇、鸭毛扇等。制作一把精美高档羽扇需经六七十道工序,后经改革后还需二十多道工序。1927年至1931年,高淳羽扇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年生产销售量达到10万把以上,产品销售到浙江的杭州、湖州、宁波、绍兴,安徽的宣州、安庆、芜湖以及上海等大中城市,并由上海先施公司、永安公司等著名商号,转手向国外销售。1937年日寇入侵后,高淳羽扇生产曾一度陷入困境。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扶持下,高淳羽扇制作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产销量由解放前夕的40万把猛增到100万把,畅销到苏联、加拿大、南洋群岛及大洋洲等23个国家和地区。1951年,为了表达对党和人民政府的感激之情,高淳羽扇工人挑选最好的雕翎,精心制作了四把宝剑式象牙托柄的大型羽扇,分别赠送给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饶漱石、苏南行署主任管文尉。毛主席、朱总司令收到羽扇后,当即委托0中央办公厅寄来酬金20元,并表示感谢。

十.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的特色菜

婺源的主要特色菜有:糊豆腐----------- 特点:色香味齐全,常作为宴席上第一道下酒菜。粉蒸菜 ---------- 特点:味道不同于锅炒,香醇可口,为传统地方菜。粉蒸菜 ---------- 特点:肉嫩味美,滋阴补肾,营养丰富。粉蒸肉 ---------- 特点:肉香味醇,常吃不腻。粉蒸鱼----------- 特点:鱼肉起丝状,鲜嫩味美。清炖荷包鲤鱼----- 特点:红艳之色不变,鱼肉嫩而汤味鲜,壮阳补肾,营养丰富清炖甲鱼--------- 特点:香味诱人,肉汤鲜美,蛋白质丰富,滋阴养血
( 上饶)
南京特产十大排名可带走南京特产必买清单以及购买地点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