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堂邑特产 聊城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3 02:20:44

一.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锅烧鸡

锅烧鸡是一道风味独特的鲁菜。本菜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尼克酸及多种矿物质、有益肾、养胃、强筋、滋阴、养血等功效。有软香鲜嫩、色味俱佳的特点。

软香鲜嫩,色味俱佳,如以葱丝、萝卜条、甜面,酱佐食,风味尤佳。

做法

做法一

制作食材
鸡1000克、淀粉25克、面粉25克、鸡蛋25克、绍酒20克、精盐4克、酱油10克、葱10克、姜片10克、桂皮5克、八角5克,花椒5克、花生油1000克(实耗油100克)。 锅烧鸡

制作流程
1.将肥母鸡宰杀后,煺毛,从脊开口,挖去五脏,剁去鸡爪,
洗净; 2.治净的鸡放汤锅内煮熟捞出,肚朝下放砧墩上,将鸡骨取净,瘦肉取去一半;
3.然后,鸡皮朝下平放在海碗内;
4.肥膘肉煮熟,片成大薄片,放鸡上边;
5.鸡瘦肉放在肉膘上;
6.再加入酱油、精盐和以上调料,葱、姜、花椒、八角放上边,加鲜汤一勺,上笼蒸熟;
7.鸡蛋清、湿淀粉放碗内,用筷子打开,放面粉少许、植物油搅匀;
8.取大盘一个,抹上油,将搅好的糊倒上一半,摊匀;
9.将蒸烂的鸡取出,去掉葱、姜、花椒,余汁滗出,用净布搌一下,呈圆形摆在糊的上边;
10.余下的糊倒在鸡肉上面,包住鸡肉;
11.将锅放在旺火上,添入植物油,油热四成,左手端盘,用右手连糊带肉慢慢推入锅内炸制,下面炸黄,翻过面再炸,两面皆炸成黄色捞出;
12.沥油后切成三条,再剁成骨牌块;
13.装盘时,两边(切块后)装两条,当中的一条摆在两条上边,呈马鞍桥形,上撒花椒盐;
14.上菜时,外带葱段、面酱、荷叶夹食用。

做法二

制作食材
鸡脯肉4个 鸡蛋2个 面粉适量
料酒 葱 姜 鸡汤
制作流程
1、将鸡脯肉用刀背砸成细泥;葱姜分别切末;鸡蛋1个取蛋清,剩下的蛋黄与另一个鸡蛋打散一起搅匀;取出适量面粉备用。
2、将做好的鸡肉泥放入碗中,分几次加入蛋清搅匀,再加入姜末,葱末,料酒,盐调匀。
3、炒锅倒油烧至温热,取一小份鸡肉泥在锅中摊平成小饼状,依次做好所有的鸡肉饼,取出。
4、将它两面蘸上面粉,再裹上鸡蛋液,再放回锅中煎成金黄色,就可以了。最后也可以再放入适量的鸡汤,至汤汁将尽时即可装盘。

二.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孟家包子

孟家包子,聊城传统名吃。又名灌汤包,为祖传手艺。由聊城孟继海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制。以面粉、带骨生猪肉为主料,小磨香油、葱、生姜、大料面、酱油、甜酱、冻子等为调料。分为制馅、煮冻、和面、成型等四步操作。熟后表面光滑柔软,不渗汤,皮薄馅鲜,汁多味香。汤汁入口,醇香四溢,香而不腻。到聊旅客多慕名上门品尝。

三.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冠县黄瓜

冠县黄瓜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斜店乡的。冠县是“中国黄瓜之乡”。“冠”牌黄瓜荣获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

冠县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生产条件较好,适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形成了林果、畜牧、蔬菜、油料四大支柱产业。

斜店乡现有3.4万人,5.4万亩耕地,地处两省(山东、河北)、三县(冠县、莘县、大名)交界处,京开公路、冠班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蔬菜生产是最大的优势主导产业。蔬菜大棚连方成片,数以万计,年产各类蔬菜2亿公斤,创产值1.8亿元。主要品种有黄瓜、八厘瓜、贵妃翠黄瓜、益都红辣椒、七彩椒、樱桃番茄、富尔甜瓜、绿龙架豆、日本长茄、美国牛心茄等60种,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产品,黄瓜注册商标“冠牌”。为推广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管理先进技术,2004年筹建了集育苗、示范、良种推广于一体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占地240亩,一期工程投资300万元,15个高标准冬暖式第六代示范棚已投产达效。北京恩信公司投资150万元兴建的3000平方米现代化高智能工化厂良苗温室已经竣工。该育苗温室一次可育种苗225万株。现有蔬菜批发市场三处,前社庄市场高峰期日成交量达到120万公斤,2000年被评为省级规范化文明市场,绿色无公害蔬菜畅销到乌鲁木齐、广州、深圳等二十多个省市,被授予“中国黄瓜之乡”称号。

四.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狮猫

临清狮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清狮猫是清末临清城区回族群众用波斯猫与本地猫杂交选育的稀世品种,其貌酷似小狮子,故名临清狮猫。狮猫从毛色上可分为白狮猫、黑狮猫、鞭打绣球猫、花狮猫4种。白狮猫毛色洁白无杂,以其眼睛区别,又分鸳鸯眼、两眼蓝、两眼黄三种。一只为黄色,一只蓝色,在世界猫类动物中,唯临清狮猫所独具。狮猫繁殖,一般成龄猫年产两胎,每胎产仔2-3只,繁殖限3-4年。它性情温顺,小巧玲珑,毛长而柔软,头小眼圆,耳小腿短,腰圆尾粗,喜洁净,善跃行动敏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 聊城)

【临清狮猫】 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家饲动物,因这种猫独出于山东省临清市,其貌酷似可爱的小狮子,故得名“临清狮猫”。

临清狮猫是当地回族群众用波斯猫同本地猫杂交培育而成的一种稀世珍兽,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狮猫在1934年《临清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狮猫比寻常者较大,长毛拖地,色白如雪,以鸳鸯眼者为贵,最佳者每对百元,北街回民多畜,此居奇。”所谓“鸳鸯眼”,就是猫的眼睛一只为黄色,一只为蓝色,这奇特之处在世界猫类动物中,为临清狮猫所独具。

狮猫从毛色上可分为4种。

白狮猫,毛色洁白无杂。以其眼睛区别,又分鸳鸯眼、两眼蓝、两眼黄3种,以鸳鸯眼为最珍贵。

黑狮猫,体躯比白狮猫稍长,两眼色黄,全身除肩为白色、腹毛灰白外,其它部位皆为黑色。因其为数极少,被视为稀有品种。

“鞭打绣球”,形如白狮猫,额部有黑斑,尾长且尖呈黑色,能甩至头部,故得名“鞭打绣球”。

花狮猫,有的背毛灰褐,间有虎斑;有的背毛白色,间有黄花斑。据说,这个品类是白狮猫与其他猫种杂交的后代。

狮猫胆小性孤,一般实行系养(用绳子拴住)或笼养。狮猫择食性较强,日喂3~4次,饲料多以牛、羊、禽类的肝、肾,也可用鱼类、鲜肉与面食拌和,肉面配比1∶3,肉食生喂,面食熟喂。

狮猫繁殖同猫科动物,母猫6月龄前后开始发情,多在春秋两季,妊娠期60天左右,每胎产仔2~3只,年产两胎,仔猫两个月后断乳。母猫一般可繁殖3~4年。

临清狮猫亦能捕鼠除害。目前,饲养狮猫户主要在临清市区的太平、桃园、福德、白布巷等回族群众集中的街道,饲养500余只,加上散养的,目前临清狮猫约有近千只。

临清狮猫小巧玲珑,毛长而柔软,头小眼圆,耳小腿短,腰圆尾粗,喜洁净,善跳跃,行动敏捷,温顺可爱。现在,人们不仅在北京、上海、天津、济南、青岛的动物园内能观赏到临清狮猫,就是在日本、新加坡等国也能寻觅到它的踪迹。

五. 山东省 聊城 东阿县 牛店炸鱼

牛角店张氏炸鱼发源于牛角店镇,为东阿县地方名吃之一。牛角店炸鱼以外酥里嫩为一绝。据说牛角店炸鱼从八仙桌子上掉到地面就能摔得粉碎。因此牛角店炸鱼因里嫩外酥、脆、香、可口而远近闻名。而成为牛角店乃至东阿县的一大名吃。凡是在牛角店出去的人什么都会慢慢忘记,唯独牛角店炸鱼忘不了,每到逢年过节,总想方设法让家乡人给带点牛店炸鱼吃。

六.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阳谷木雕

阳谷木雕,是创始人王传成在继承传统雕刻技法的基础上,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营养,大胆创新,独创了风格独特的景阳木雕。其作品大多取材于水浒故事和本地民俗风情,纯手工作品,刀法纯朴圆润,细密流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造型生动稳重,淳朴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王传成是阳谷文化家具研究院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名誉院士、聊城市政协委员、阳谷木雕创始人,他创作的大型木雕价格在10万至上百万不等,另外还有木板画、樟木箱、木制工艺品。

七.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东昌泥塑

东昌府区供奉的“神”多数是泥做的,这促使当地产生了很多造诣高超的泥塑艺人。从各种人物到飞禽走兽都能在泥塑艺人的手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东昌泥塑也以造型优美、古朴典雅、栩栩如生等特点为群众喜爱。

工艺考究,制作精细

聊城人对外常说一句话:聊城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这玉皇皋是座道观,现在已不复存在,但观里供奉的百尊神像,却一直为世人乐道。这些神像都是出自东昌府区的民间艺人之手,神像大都是一座座的“泥菩萨”,他们极致地体现了东昌府区当年精湛的泥塑技艺。

历史上东昌府作为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道观、寺院以及各种庙宇比较多。但是东昌府区属于平原地带,缺少石料,加之运输困难,造价高,因此,东昌府区供奉的“神”多数是泥做的,这也促使东昌府区产生了很多造诣高超的泥塑艺人。惟妙惟肖的泥人,身着或红或绿的衣装,面带夸张的表情,摆出憨态可掬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精巧玲珑的鸟雀,伸展着翅膀,高翘着小嘴,仿佛发出叽喳的叫声……从各种人物到飞禽走兽都能在泥塑艺人的手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根据史料记载,解放前聊城泥塑主要集中在东昌府城区古运河以东,小逯庄、小东关一带。最著名的代表性作品就是玉皇皋,里面有上百尊神像,是“聊城三宝”之一。

东昌泥塑雕像用料考究,工艺精细,需经多遍工序方可完成。首先用稻草或谷子杆绑扎好骨架,再用麦糠与黄胶泥合成粗料,用料比例基本为六份糠四份泥。用和好的粗料根据需要进行造型,这遍用粗料造型的工序称谓“抓粗”。待造型干透后,再上一遍细泥,所用的材料为黄胶泥。然后是上色,先刷一遍底子色,这种底子色由水、白粉子、水胶合成,用料比例要根据雕像制作的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若在冬季一斤白粉子需用胶二两,夏季一斤半白粉子用胶二两,秋季一斤半白粉子用胶数钱即可。底子色干透后上彩,根据雕像的面目、体态、服饰的不同涂上各种颜色,经过这遍手序,一尊神像便完工了。这最后一遍工序称谓“定型”。

马官屯泥人堪称泥塑一绝

东昌泥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的神像,一种是小巧的泥人。马官屯泥人在东昌泥塑中是首屈一指的,它小巧玲珑、品种繁多,造型以戏曲人物和飞禽走兽为主。其捏制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将黄河淤泥取来晾干,用水洇透后,拌入旧棉絮用木锤砸匀即可使用。若捏制小动物或泥哨,可直接制作。若捏制较大的泥人或动物,需先制作泥模,每个泥人的造型都需要一对模具来扣制。扣制出的坯子晾干后,刷上用白粉子和水胶合成的底色,等底色干透以后,根据造型需要刷上各种颜色。马官屯泥人外表颜色火辣、鲜艳,以红、绿、黄、黑为主色,团块感强,造型优美。

马官屯泥人历史悠久,但究竟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马官屯村已故老艺人郑克勤曾经描述,郑家祖籍1县,至于先人何时迁至马官屯不详。捏泥人的手艺,由山西迁来时就会,一代代传承至今。马官屯村里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马官屯泥人的古老传说。相传明清时期,有一群匪徒想入袭马官屯,当行至村头一座小庙前时,他们胯下的马突然停下,嘶鸣不前,任凭匪徒们怎么抽打都不管用。无奈,匪徒们只好悻悻地离开,马官屯躲过一劫。老人们说,当年马官屯泥人显灵,变成了一排穿官服的人站到了村里的大围墙上,才把匪徒吓跑的。关于传说的由来我们已无从考究,但马官屯人们对泥塑的钟爱与崇拜足以昭示出来。

泥塑生意曾红极一时

上个世纪,泥塑艺人把捏制的泥人装入挑担,穿梭在城乡的大街小巷,叫卖声绵长悠扬,很多老百姓都是靠捏泥人、卖泥人维持生计,贴补家用。

旧时,泥塑艺人们的生活都极为艰难,他们大多无房无地,在村头扎个草棚,既是生活之所又是泥人作坊。做好泥人后,艺人们将其装进柳条筐,手提肩挑,沿街叫卖。除了直接卖钱和换食物外,艺人们还用泥人换来废铜烂铁、头发麻絮,再转手卖掉赚取差价。

据老艺人郑克芳回忆说,他小时候,聊城大集小市上,随时可见挑着担子卖泥人的,他们有的是贩卖来出售的,有的是直接现场制作的,买的卖的很是红火。当时卖泥人的都随身带一只泥哨,当街吹几声哨子,便有小孩围拢过来争买泥人。特别是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泥塑艺人们都要提前赶制一批泥人备货,以应对前来批发的商贩需要。当年,聊城周边地市成群的生意人经常推着独轮车到马官屯村批发泥人,“每次都得批发几千个泥人,有时批发量大,那些外地商人就在村里住几天,等所需泥人全部做好才走。”解放前后,马官屯村主要从事泥人制作的人家,有郑家、王家、宋家、沈家四家,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的生产队还曾把艺人们组织在一起,批量制作泥人,并安排数十人到街上销售。

八.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大蒜

临清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清大蒜是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的。临清大蒜具有蒜头大、汁鲜味浓、辣味纯正、香脆可口,不散瓣、抗霉变、抗腐烂、耐储藏等独特品质。临清大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山东省临清市是大蒜之乡,种植大蒜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地处鲁西北黄河海河冲积平原地区的临清,独特的土壤、积温、降水、温度等自然资源特点,决定了生产出的大蒜具有蒜头大、汁鲜味浓、辣味纯正、香脆可口,不散瓣、抗霉变、抗腐烂、耐储藏等独特品质。临清大蒜富含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蒜素、1以及锗等微量元素,拥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多年来,“临清大蒜”以质优、廉价和良好的销售信誉赢得了广大客商的青睐,通过大蒜市场和网上促销,每亩大蒜产值能够达到5000元左右,每年大蒜销售额达到2亿多元。

临清市康庄镇是鲁西北地区最大的大蒜生产基地,全镇共种植大蒜2.7万亩,集中在肖庄、王屯、刘皮、官庄、东六等12个村,年产大蒜4.5万吨,蒜薹8.1万公斤,每年大蒜总收入1亿多元。目前全镇有大蒜恒温库5座,总贮存量6000多吨,大蒜脱水厂5家,年产大蒜片4000多公斤。多年来康庄大蒜以质优、价廉和良好的销售信誉赢得了广大客商的青睐,而畅通的销售渠道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蒜种植业现已成为康庄镇的特色农业。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临清大蒜”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九.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荸荠丸子

荸荠丸子

以鲜荸荠为主要原料,配以糖、精肉及其它佐料团成丸子状,入油锅炸熟后,勾芡制做而成,是莘县的传统名菜,具有色泽光亮、外形美观、蜜甜味浓等特点。该食品创制于清代,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县城内头号饭馆“瑞生楼”名师孙振生制作最佳。1959年曾进京表演,获得好评。其徒弟潘心德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改其调味,点缀以绿花,为这一名吃增添了新的风采。因制作工艺复杂,目前制作较少。

十.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毛皮

临清皮毛业始于元而盛于清,其产品主要有羔皮、滩皮和千张皮。其中最著名者为羔皮,一名珍珠毛,即用一岁以内的小羊皮缝制的裘皮。早在周代,这种羔裘就已成为大夫的服饰,或诸。
聊城特产十大排行榜聊城特产推荐排行前十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