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产干货品牌 云南特产十大品牌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2 18:06:47

一. 云南省 红河 金平县 云南菠萝蜜

桑科木菠萝属常绿乔木。又称木菠萝、牛肚子果。热带果树。原产印度。引入中国栽培已有九百多年历史。树高5-20米。叶革质而厚。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小而多。果长30-50厘米,重可达20千克,每果内含种子100-500粒。果呈椭圆形,外皮有六角形的瘤状突起,形如牛胃,故称牛肚子果。果肉呈金黄色,鲜食香甜爽滑,有特殊的蜜香味,可制罐头和果脯。种子为椭圆形,煮熟后味如板栗。果实成熟期6-8月。云南菠萝蜜栽培零星分散,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以河口、元江、景洪、潞西、沦源等县(市)栽培较多。主要品种有干包和湿包两大类。繁殖采用种子、圈枝或嫁接等方法。

二.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锅子

每到一年的清明和农历九月,腾冲都会有两次隆重的祭祖扫墓活动。到时会有每家年长的老者,出来颂上一篇祷词,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无限哀思。

当全部的礼信做完,对人们肚皮的慰籍便可以开始了!特别是孩子们,冥界的事,肯定不在他们热衷了解的兴趣范围之内。因此他们最为关注的,是在山野里玩累之后,令人垂涎欲滴的“锅子”!这便是供祀用的最重要的祭品!也是这天里唯一的主角!

做“锅子”是一道比较繁琐的过程,大部份的材料需要提前几天就开始预备。有的如“黄皮”,平时把吃不了的猪皮刮洗之后晒干贮存。还有笋片,更是早在开春时节便要加工下的,杷大笋一层层剥开,经过上硝等防腐处理之后以备常用。这两种食物加工方法差不多,取出后先于冷水中浸泡一夜,第二天“发”了后便捞出来在热水里刨开,一片片放在毡板上,用薄刀象削“大薄片”一样一层层取下,越薄越好,易熟及尽早入味。第三是蛋卷,把鸡蛋打至起沫,将热锅四周用油抹一遍,然后拿勺子盛起蛋液,随即动作飞快地把蛋液在锅中遍撒一圈,(撒得越簿越高级,但中央不能剩下,否则厚薄不均,也不能有一丝漏隙。)呈固状后就把手帕样的蛋皮取出凉却。取精肉剁成馅,均匀地铺在蛋皮上约一公分厚,再按三公分宽度卷成长条,再切成小段即可。其它用料比较简单,一早到菜市购些青菜和芋头,再买几斤猪腿骨(本地称为筒子骨。),几斤花肉。回来用骨头熬下一锅清汤,把青菜芋头洗净切开在汤中煮至六成熟后隔火备用。再把花肉切成四公分见方一片,用适量麦面和着鸡蛋调成糊状.将肉片放下去裹一遍,然后进油锅用文火炸至色泽金黄,这样“酥肉”也做成了。

全部的料备好后,便要取出煮菜用的土锅。这玩意其貌不扬,灰头土脸是在农村土窑里烧制成的陶器。(喜欢看足球赛的,应该对亚洲杯那个奖杯的样式还有点映像,我发现它象极了我们的土锅,只是土锅正中间要多出半截“炮管”来,那是加炭火用的。)

现在算是万事具备了。开始先把煮好的汤菜加入盐巴、味粉、草果面等这些调料后,放进土锅里,接着依次按“酥肉”、笋片、“黄皮”这样的顺序在锅腹内一层层均匀地铺开,最后把蛋卷放上去,再切几段葱花点缀一下

一般情况下,“锅子”挑到山上,等所有的仪式举行完毕,就该出味可以食用了。通常在家弄了吃要在锅子内煲三个小时左右,中间火式要平稳。小了不行,芋头咬不动!大当然也不行,除了芋头更咬不动,另外若把原汁烧干后再加汤你就等于前功尽弃了!“锅子”最地道的称谓是“烀锅子”!半熟半烂的程度叫“扒”!

“锅子”算是十分适合于各处口味的一种,这一点我己经从各地很多食客的口中得到了应证!不怕麻烦的朋友,可以亲自尝试一次。做的时候请注意:除了掌握好火候,各种材料的比例也要适当,疏菜的量可以大些,肉类要少而精,把汤熬得周正了才是最最关键的第一步!你可能一时找不到土锅,不过可以拿普通的金属火锅代用,只是这样就不能再称其为“烀锅子”了!我们这边把这种做法称为“锅子菜”!一个具有安慰性质的叫法。

还可以告诉你一点小常识

---

那锅子菜可是越热越好吃。因此,多做点也不用太过耽心。当然了,假若佐伴着一段段动听的民间传说来享受每一餐美味,是肯定会有好多更酵更甜的回味的!

三. 云南省 昆明 西山区 云南汽锅鸡

汽锅鸡是云南独有的高级风味菜,它以烹制特殊,鸡肉滋嫩、汤汁鲜美、原汁原味,芳香扑鼻。
   汽锅鸡是云南独有的高级风味菜,它的烹制方法特殊,鸡肉细嫩、汤汁鲜美、原汁原味、富于营养,在国内外均享盛誉。
早在清代乾隆年间,汽锅鸡就在滇南地区民间流传,距今已有200来年。滇南地区建水县所产陶器历史悠久,式样古朴、特殊。当地人杨沥利用建水陶,独出心裁地研制出特殊的中心有嘴的蒸锅,名日:“汽锅”。烹任时在汽锅下放一盛满水的汤锅,然后把鸡块放人汽锅内,纯由蒸汽将鸡蒸熟。此菜汤汁为蒸汽凝成,保持了原汁原味,肉嫩香,汤清鲜,深得食者赞誉。此后汽锅鸡名传中外,胎炙人口。后来人们又在汽锅鸡中配加云南的名贵药材“三七”、“虫草”、“天麻”等,使鸡汤更加味美鲜甜,既增加了营养和医疗作用,又别具风味,发挥了汽锅鸡营养丰富,滋补强身的优点。此后,三七汽锅鸡、虫草汽锅鸡、天麻汽锅鸡渐成为云南高级独特的风味滋补名菜。

四.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石雕

剑川石雕历史悠久,深受石钟山石窟影响,比较著名的石雕有元代“避邪”、“佛母”、明代“苏永安造像石龛”、“状元出巡图”及段高选、杨惠墓地的马、羊、虎、麒麟、人物等石雕。数量多且造型生动的要数于寺庙及坟墓等建筑装饰用的石狮子,仅中科山古墓地有就有明清以来雕刻的数以千计的石狮子,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有站狮、卧狮、俯狮、仰狮,有睡狮、醒狮、醉狮、有公狮、母狮、幼狮,有瘦狮、胖狮,有笑狮、怒狮、吼狮……民间石雕还用于房屋建筑墙基,阶台及花坛装饰用的花、鸟、虫、鱼等图形。

五.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布扎

布扎是剑川白族民间传统工艺品。每逢端午节,儿童都在胸前挂一串布扎,用以驱邪镇恶,以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串布扎由狮子、老虎 、绣球、八卦、鱼、童子、香包、兔子等3至8件组成。绣球是吉祥的象征,猴子表示机灵,八卦为护身宝物……都有美好的寓意。

布扎制作工艺讲究,选用色彩鲜艳的布料,按设计先缝成雏形,然后填入艾叶等香料,再精心加工刺乡。其造型古朴,色彩艳丽,具有较强的装饰效.

六. 云南省 文山州 富宁县 云南三七

三七,亦称“田三七”、“参三七”、“山漆”,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横卧纺锤 形肉质根,主根粗壮,长约二至五厘米,直径约一至三厘米,有枝根,表面棕黄色或暗褐色。茎直立,单生,不分枝。掌状复叶,轮生茎顶,小叶通常五至七片,边缘有 细密锯齿。初夏开淡黄绿色小花,伞形花序单个顶生,花瓣长圆状、卵形、先端尖。 果实扁球形,熟时红色。

我国古代许多名医的著作中,称三七是“止血之神药,加入补血补气药中更神”。 我国古代军营里常有一些为主帅所重用的将士因为违反了军令,不得不忍受军棍责 打。之后,军医用三七粉为他敷伤,疼痛很快就制止,青肿也可消除。在作战中,为军器所伤的将士,也用三七医治。三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军队治疗金创的要药。


中医学上以根、花入药。根块含有三七皂苷甲、三七皂苷乙,以及生物碱、黄酮苷等化学成分。根块性温、味甘、微苦,有行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能;花性凉、味甘,有清热、平肝、降压的功能。块根主治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 血。

七.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宜良板栗

宜良板栗是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的。宜良板栗资源丰富,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1万余吨,板栗品质优,上市早、口感好,加工保鲜技术成熟,产品市场广阔。

宜良是云南板栗的主产区。滇王甘栗经上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该产品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板栗的营养丰富,栗肉含有蛋白质10%、淀粉70%左右,还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体必需,有益身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及生命活力的重要元素。

八.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吹肝

吹肝是取新鮮豬肝,經過吹脹、腌制、天然風乾而成。其易於存放,可保存一年左右。吹肝經洗凈、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醬油、醋、蔥花和姜末等佐料涼拌吃,其味香鮮,食而不膩,涼爽開胃,是極好的涼菜。

吹肝:天下一绝——鹤庆白族人的特色食品

吹肝是鹤庆的特色食品,一到十月周(农历10月初10)过后,大多数白族人家,就忙着杀年猪。天还没有亮,就听到从村子里传来猪的叫声。这叫声里,有的只是喜气。听到叫声,村里的很多人,都可以去宰猪的人家里,痛痛快快地搓上一顿,这时你可以尽情地一饱口福,胃福和肚福。

可最好吃的,是鹤庆人自己做的吹肝。

宰好了猪,将猪开膛破肚,趁着还有些热乎气,就将猪肝从猪的胸膛里取出来,然后除去猪胆。妇女们已经将前一天准备的作料摆好了:有自家园子里种出来,红彤彤香脆脆,手工冲出来的新辣椒面;有纯天然本地产的小香葱;有鹤庆东山红花椒面,还有本地传统醋厂生产的老陈醋。更值得一提的是,鹤庆人自己酿造的酒,据说是用明清时候的老土配方酿就的,是乾隆下江南时封的名酒———鹤庆乾酒,就连冲洗猪肝的水,也是用从玉龙雪山上淌下来的纯自然雪水。

性急的宰猪匠,已经用打气筒对着那副猪肝的气管,趁着猪肝的热气,将那猪肝打得鼓鼓的,把事先准备好了的辣子面、花椒面、切细的香葱和着乾酒,往猪肝气孔通道里填塞,直到填塞得差不多后,在外面涂上一些精盐,用根细麻绳子,将那个展翅欲飞,有些像雄鸡似的吹猪肝,挂在屋檐下面,经过冬天风霜的吹打,到春节或者有亲朋好友自远方来之时,只要在水里煮上几分钟,做成拼盘凉拌,那味道之纯美,绝对是天下一绝。

吹肝 - 藏族吹肺、吹肝

吹肺、吹肝又叫腌猪肺、猪肝,是藏族独特的腌肉制品之一。

制法:

1、吹肺用新鲜猪肺从喉头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猪肺,使之扩张,再将适量的食盐、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温开水调成乳状,用汤匙从喉头灌入肺内,边灌、边抖、边吹气,边拍打,约需重复5-6次方能灌满。

2、用麻线扎紧喉管,挂在火塘高处干燥,2-3月后即可食用。

3、吹肝将鲜猪肝上的胆管割开口,除留1个大的外,其余的全部用线扎紧,从大胆管口用人工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边灌入佐料。取一部分佐料和酒拌匀,灌入肝内,其余的佐料涂抹在肝上。肝叶之间用竹片或玉米芯撑开,挂阴凉通风处晾干。经1-1个半月左右,腌制即成。

4、吹肝经洗净、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酱油、醋、葱花和姜末等佐料,常被用作凉拌吃。

特点:

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随食随取,可保存约1年之久。

九. 云南省 昆明 安宁市 云南贡米

云南的贡米,是过去当地官府同朝廷进献的贡米,贡米有紫火,遮放米,八宝米,紫,属糯米类,米色紫黑,味香甜,粘而不腻,产于墨江一带,是元代,明代的进贡米,遮放米,属钦米,色泽白润如玉,颗粒大而长,产于潞西县遮放乡户闷村允午社。用遮放米煮饭,香钦可口,如有油润感,营养丰富,饭冷后不会变硬,只是易粘结,是清朝的进贡米。八宝米,以香味浓,甘甜滋润,富有油脂,颗粒大,滑感强,形色养,成熟快,产量高八大优点而闻名,八宝米产于广南县八宝乡八宝河畔的两个苗族寨子,历代都作为贡米。(昆明)

十. 云南省 曲靖 罗平 擦尔瓦

擦尔瓦,彝语,又称“瓦拉旁钵”,汉译“木子毡衣”,是彝族的传统工艺服饰。 1963年在昭通出土的东晋霍承嗣招魂墓壁画中,就已描绘了头挽“英雄结”,身披擦尔瓦,腰悬佩刀的彝族武士的形象,证明在距今1700年前的东晋时期,居住在今昭通地区的彝族人民,就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极具实用功能,又极富审美情趣的民族工艺服饰一擦尔瓦。

擦尔瓦手工制作,多由彝族妇女家庭劳作完成。一般要经过六道工序。一、选料:选用优质羊毛,洗净、晾干。二、抛松:将洗净、晾干的羊毛用弦弓弹松。三、捻线、染色:用家纺“坠子”将羊毛捻成细毛线,再将细毛线三股合一,扭结成细羊毛绳,用土靛染成青色。四、织羊毛布:用土制布机将已浸染着色的羊毛绳织成布;布的幅宽、长度无统一规格,按拟制的擦尔瓦的大小、长短确定。每块羊毛布的上沿要留缝,下沿留16-33厘米长的羊毛毡须。五、缝制:每9块羊毛布沿纵边缝合成一件,从上沿预留的缝中穿缀一股羊毛绳作系带。

绣花:用预染好的各色毛线,在成型的擦尔瓦的胸背处绣制图案:成品擦尔瓦无袖、无领扣,形制与披风相仿。披戴时,上齐肩、下至膝,膝以下是飘拂的毡须,胸背处是彩绣的图案。图案有相对固定的范式:“十”字形花纹边框,边框内是4朵角偶对应的小花,边框上下各有两条波状纹,喻指山脉连绵、峰峦叠起;或作夸张变形处理,象征金沙江水波漫漫。走遍天涯海角,也不忘民族繁衍生息的土地。纯然一色的靛青作底色,图案则五彩缤纷,艳丽夺目。古朴稚拙的图案设计,反差强烈的色彩效果,透露出浓郁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独特信息。擦尔瓦流行于金沙江沿岸彝族聚居区,尤以永善县彝族妇女制作的擦尔瓦为上品,选料精细,制作精致,图案精美,色彩艳丽,不但在大、小凉山彝族中享有盛名,也为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广大群众倾心钟爱。

擦尔瓦防潮、避水、御寒、抗暑、冬暖夏凉,放牧、狩猎、外出旅行,白天当衣服,晚上作被盖,一专多能,是最为方便、适用的行装。一袭擦尔瓦,披戴于男性身上,更显剽悍威武、英俊潇洒、精神焕发;女性身着擦尔瓦,举手投足间,下摆缀饰的毡须轻拂慢扬,仪态端庄又不失炯娜抚媚,别是一种巾帼气慨。婚嫁、节庆、走亲访友,擦尔瓦既是自尊、自信、自爱,展示自身魅力的“时装”,也是“火的民族”追求美好生活、挚爱亲朋好友、维护民族团结的最富热情的表达。男女老少身披擦尔瓦,或举杯畅饮;或忘情地歌舞于青山碧水间;或点燃篝火,狂欢娱乐,通宵达旦,那真是令人目眩神移、心旌摇荡的醉人的民族风情画卷。

在彝族传统婚俗中,擦尔瓦更是不可或缺的增添欢乐喜庆气氛的道具。姑娘要出嫁,对幸福的憧憬是无法掩饰的,甜蜜、陶醉、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灿然若星辰般在眸子中闪亮。可面对亲友,那独特的、不无羞涩的甜蜜的向往又需要某种掩饰。于是,一袭擦尔瓦顶在头上,便是送亲队伍中新娘特有的装束,与汉族婚俗中"盖头"相似。在迎亲的队伍中,擦尔瓦是抵御“温情攻击”的武器。当迎亲的队伍进入女方家时,无一例外地要遭“泼水”攻击,虽然是礼俗,是默契,但若数九隆冬被劈头盖脑地泼上几盆水,那滋味确实也不太好受。抵御攻击的办法,是把擦尔瓦顶在头上,裹在身上,任你倒海翻江,我自岿然不动。"攻击"演绎出喜庆、演绎出撩人心魄的温馨。

擦尔瓦,彝族人民永远钟情的“时装”。擦尔瓦,民族工艺的奇葩。

云南特产排名前十名干货云南特产礼盒十大排名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