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营山有什么特产 四川营山县有哪些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08 19:02:20

一.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阆中油茶

在阆中古城,无论春夏秋冬,上班、上学的人们都喜欢到古城的小餐馆喝上一碗热气腾腾、清香宜人的油茶馓子。油茶就像快餐,具有方便实惠的特点, 所以被阆中人形象地称作“阆中的麦当劳”。

因为油茶成为阆中的一道名特小吃,从而也成就了许多有名的油茶馆子,如朱记油茶、程记油茶、张记油茶等。位于阆中市下新街的一家油茶馆最有名。这家油茶馆的主人已经是经营油茶的第三代传人了,如今该店的陈设和用具仍然使用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一块小木桌上摆满了调料和馓子,一边的鼎锅在柴火的0舐下,咕嘟咕嘟地煮个不停。

此店的主人是一位65岁的老人,名叫朱新宁,他身穿白色厨师服,正手脚麻利地舀油茶。一勺勺橙黄色的油茶盛在碗里,冬菜、葱花、捣碎的花生米、芝麻、辣椒油等佐料一一入碗, 一把馓子捏成小段放在油茶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馓子”就这样上桌了。

据了解, “油茶”和“馓子”本是回族群众出门经商、旅游的方便食品。过去回族群众出门最发愁的是吃饭难。在遥远的旅途中,吃饭极不方便。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回民群众便养成了吃油茶和馓子的习惯。

做馓子先用盐水和面,将面和好后,在上面抹一层薄薄的菜油,用湿毛巾搭上,让其自然发酵,夏天发十分钟,冬天发一小时左右。面发好后,将面盘成粗藕节般的大条,再发酵十分钟,又将其盘为小指头粗的小条,用干米粉扑面后,右手握起小条,左手捏小条一端作纺车状运行,将小条绕成更细的面圈,然后将面圈套在两根长筷子样的竹签上,再将面圈拉细绷直下锅油炸,炸至面圈变硬之前,翻转竹签将其扭成梳子状,待成金黄色时,即可起锅备用。馓子吃起来香脆,在嘴里常发出咯咯的声音。

在阆中,每逢节日,回汉女同胞们便各显身手,做出图形各异的多种馓子,点缀节日气氛。如今,在许多食堂和早点铺里,油茶馓子已成为常见的小吃。

二. 四川省 南充市 营山县 营山凉面

在营山的诸多小吃中,营山凉面获得的赞语最多。原因在于它凉面劲道,红油劲霸,先有凉粉打底,最后撒上大头菜,健脾开胃,香辣无比。

凉面在营山历史悠久,是营山县的传统名优小吃。所以,不是所有的凉面都叫营山凉面。爱TA,就带她来吃营山凉面吧。

不论逢年过节还是亲友聚会,营山人都爱用营山凉面来招待客人。不论是在上档次的大酒店的宴席上,还是街边小吃摊点都有营山凉面。凡吃过营山凉面的人,无不为其鲜美爽口的川味风格而赞叹。

营山凉面讲究色、香、味、形,色泽光亮,香味扑鼻,让人垂涎。吃起来鲜美可口,着实让人回味无穷。

营山凉面的特点:

1,色,香,味俱全。

2,辣油,香油都是店家祖上多年传下来,经自己的独家调理做出来的。

3,面也是就地取材,由当地农民伯伯提供。那才叫纯。

4,大头菜,地道的哦,香味独特。

信息来源:营山县旅游局

三. 四川省 南充市 南部县 腊肉

腊(xi1)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制成的加工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这是与咸肉的主要区别。腊肉并非因为在腊月所制,而为腊肉,腊月的腊(la4)与腊肉的腊(xi1)在古文里并非同一个字,亦即,腊月的腊是繁体的腊,而腊肉的腊本来就是腊月的腊的简化字。所以,腊肉之所以称为腊肉,其实是因为腊(xi1)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乾肉”(见《说文解字》)。至于为什么现在人们都读la4,而不读xi1,除了简化字的原因使两个字没有了区别以外,可能确实跟腊肉一般都在腊月里制作以待年夜饭之用有关。

四. 四川省 南充市 仪陇 仪陇元帅柚

仪陇元帅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仪陇县种植柚类历史悠久,至今已有百年以上。仪陇县马鞍区铁山公社和观紫区大仪公社合阳大队尚存干粗40cm以上的柚树数十株。据当地村民介绍,1909年朱老总在云南讲武堂时曾派专人送回一批柚树苗,叮嘱家人栽于马鞍老家,几年后柚树开花结果,果实香甜可口。1960年3月9-11日,朱总司令回到了阔别50多年的家乡仪陇县马鞍场,在询问家乡生产、群众生活情况的同时,还念念不忘当年派人送回的柚树的生长情况,乡亲们回答:这批柚树结果很好,品质也不错。朱总司令听后高兴地笑了,并叮嘱在场的县委负责人,要好好发展生产,重视多种经营。仪陇县委、政府领导牢记总司令嘱托,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马鞍、铁山、大仪、老木等乡镇逐步建成柚类主产区。1968年11月6日,总司令的侄孙朱进到北京拜望,特意带上家乡生产的柚子,总司令品尝后,赞不绝口。1973年12月1日,仪陇县委、政府领导到北京拜望总司令,送去了家乡的蜜柚,总司令特意询问了家乡蜜柚发展及百姓收入情况。1986年总司令夫人康克清回仪陇县参加朱总司令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县委领导在汇报我县生产情况时,康副主席还问起仪陇县蜜柚生产情况。领导的关心,给仪陇县柚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上世纪八十时代,仪陇县水果茶叶技术指导站的科技人员在观紫区老木乡大兴村10 社李继祥家果园发现一株特早熟柚芽变单株,此株系文旦柚系列,树势中庸,果实中大,成熟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成熟期特早),酸甜适度,细脆化渣,香气浓郁,品质极佳。1998年中国柑桔研究所前所长何天富教授实地考察后特命名为“元帅柚”。为充分利用这一优质资源,仪陇县农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采取高接换种、苗木繁育等多种措施,大力发展元帅柚。上世纪90年代末全县元帅柚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产量1300吨。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分别在全国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柚类评比中荣获“金杯奖”。 近年来,随着仪陇县农业产业化的深入推进,走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之路,不断开拓市场,以“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农资采购,统一产品回收,统一产品销售,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加大科技投入,规模开发,科学栽培与管理,仪陇元帅柚畅销成都、重庆、南充、巴中等大中城市,发展前景看好,市场潜力巨大,深受消费者青睐。

地域范围

仪陇元帅柚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南充市仪陇县回春镇、中坝乡、土门镇、金城镇、日兴镇、大风乡、丁字桥镇、周河镇、马鞍镇等9个乡镇,149个行政村,毗邻南部县、阆中市、巴中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106°50′,北纬31°23′-31°33′,保护面积4000公顷,年产量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仪陇元帅柚果实中大,倒卵圆形,果顶广平,果蒂圆锥形、较不对称。果皮金黄色,油胞密、凸起,中等粗细。果皮薄,海绵层白色,囊瓣数12-15,中心柱半充实,汁胞长、蜜黄色,紧密。肉质脆嫩、化渣,汁液中等,味酸甜适口,风味浓,种子较多,品质佳。 (2)内在品质指标:仪陇元帅柚可食率高(≥60%),可溶性固形物≥10%。 (3)安全要求: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18406)的规定。

五.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阆中桐油

中东北山区地势高,排水好,土壤酸碱适度,夏季日照长,冬季有短暂低温,很适合桐树生长,加之桐树生长快,见效早,耐衰老特点,问中农村“无山不桐,无户不桐”。阳春三月,桐花开放,山山岭岭灿若云锦。故民谚云:“叫声小伙不要认(gu(高兴),三月要冻桐子花”;“种桑种桐,家里不穷”。

据1945年《闽中县概况》记载:“阆中油桐质量最佳,浓度高达27度,清明透亮,附着力强,抗冷热耐酸碱,防腐防锈。过去民间用作照明有余才在市场出售,重庆桐油公司设点收购,远销欧美,在国际市场颇有名气”。

桐油是植物干性油的一种,是重要的医药材料与战备资源。1976年,间中被定为四川省油桐基地县。1980年,桐籽产量达385.6万公斤。受到商业部、外贸部奖励。1985年产桐籽475万公斤。桐油以东河桐油最著名,早在1516年就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享有很高声誉。

六.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阆中三绝汤

三绝汤是近年来新创制出的一道风味菜品,现在很多阆中酒店都有这道菜。它的做法是:首先将牛肉切成小方块,将蒸馍切成小方块,并在油中酥一酥,使之颜色金黄,而又坚硬。配之高汤,根据不同客人加醋,1火煮沸即可。就做成了又香又浓的“三绝汤”,既是汤,又是粥,颜色黄亮,味道鲜美,沁人心脾,而且牛肉酥软,蒸馍爽口,醋味飘香,具有开味健脾,增强食欲的作用。其实,从游客的角度来说,不管这道菜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光是一口可以吃掉三种阆中,就足够吸引人了。

七.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热卤烧腊

这种吃食是梁定远所创制,他1953年在北街开店,作法是先将鸡、鸭、鹅、兔及猪牛肉及内脏、加调料煮到七分熟,捞起后再放入卤汁锅内卤熟。吃时将各种肉食切成块片,盛在盘子里,再浇上少许热卤汁,饮酒而食,便觉卤食浓郁,百香汇口。

八. 四川省 南充市 营山县 通宝牛肉

距今1250年前(唐天宝14年)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逃至马嵬坡遭兵变,将士要求“天子舍妖姬”诛杀杨玉环,唐玄宗忍痛割爱赐玉环自缢,在高力士及御林军将领的帮助下杨玉环复苏得以脱险,仓惶逃至蜀北名山“太蓬仙山”(今四川营山县境内),隐居寺内。贵妃难咽寺内食物,玉体日渐消瘦。山下一李姓香客进香遇见,心生怜悯,采集野生植物香料烹制牛肉送与贵妃食用,贵妃顿感清香四溢、回味绵绵,食欲顿增,自此贵妃常食此物,玉体恢复如前,美貌若然。李姓香客烹制牛肉的技艺由此远近闻名,独特的配方世袭相传。今四川省通宝食品有限公司传承此独特秘方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成功研发出具有千年美味特色的通宝牛肉。

信息来源:营山县旅游局

九. 四川省 南充 嘉陵区 南充丝绸

南充丝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古为蚕丛之地,周属巴国,秦属巴郡,唐置果州、蓬州、阆州,宋置顺庆府、保宁府,民国时期设行政督察区,1950年设川北行署和南充专署。今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以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五县,代管阆中市。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人口749万。地形以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壤自然肥力较好,具有发展蚕丝生产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具有蚕丝原料资源、加工能力、技术力量、名品四大传统优势,是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和十五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历史传承

南充丝绸起源于远古。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晋,常璩著)记载了南充丝绸最早的历史。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有这样的记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帛:绸子;巴:巴国。意思是:大禹在会稽召集各方诸侯,包括巴国和蜀国在内的不少诸侯带去了玉石和丝绸。据《辞源》:“巴者,古国名,位于今重庆市及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现在的南充就属于当时的巴国,南充辖区内的阆中市就是曾经的巴国国都。
《南充市志》、《南充蚕丝志》对南充丝绸的发展做了更为详尽的叙述。周初,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桑、蚕、麻、纻已成为献周王朝的贡品。
秦汉时期,蚕丝行业发展为南充社会经济的一大支柱。从汉章帝时起,就实行了以布帛为租,是历代用丝绸为田赋的开始。 精美的明代南充丝绸

南北朝及隋朝时,南充各县实行均田制,每人另给20亩永业田作桑田,种桑50。蚕丝之月,女皆事蚕。这种桑田,实际是家庭桑园的雏形,对于稳定地发展蚕桑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南充丝绸发展历史上,唐宋的650多年间是鼎盛时期。杜甫“桑麻深雨露,燕雀伴生成”和贾岛“蚕月缫丝路,农时碌碡村”的名句,正反映了当时南充蚕丝景状。唐开元中,南充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绫绢产地。南充丝绸的产量和质量,均已称冠全国,有绸、绫、绵、绢、丝等10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人称“胜苏杭品质之优,享天宝物华之誉”,并由长安输往日本、名扬中外。

十.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冷冻食品

改革开放20年来,阆中畜牧业有了巨大发展,猪、牛、羊、鸡、鸭、鹅、兔产量猛增,为了外销这些肉食产品,肉食冷冻企业便应运而生。阆中最大的肉食冷冻企业为四川光路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年产值已达1.5亿元, 产品通过国家商标注册,被外经贸部批准自营出口,产品除销往国内各大城市,还大量销往俄罗斯,并在俄罗斯设立了中国四川光路哈巴分公司。该企业被列为全国500 家大型民营企业第170位。( 阆中)
南充营山县十大特产四川南充特产有哪些呢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