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县城土特产 大方县山里人家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2 22:56:32

一.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冬荪

大方冬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方冬荪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顺德街道办事处、红旗街道办事处、慕俄格古城街道办事处、东关乡、绿塘乡、鼎新乡、猫场镇、牛场乡、马场镇、对江镇、小屯乡、羊场镇、理化乡、黄泥塘镇、六龙镇、凤山乡、安乐乡、核桃乡、达溪镇、八堡乡、兴隆乡、瓢井镇、长石镇、果瓦乡、大山乡、雨冲乡、黄泥乡、沙厂乡、百纳乡、三元乡、星宿乡等31个乡(镇)、办事处现辖区行政区域。

《大方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大方冬荪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函》,方府函〔2015〕124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大方冬荪》(草案)

二.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豆干

大方豆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方水土不仅养育着一方的百姓,也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地方。美味飘香的大方豆制品,便是依托于大方这块宝地的山和水所生产出来的特色食品。大豆,这种寻常之物,经过勤勉的大方人精心的调弄,做成了豆干、豆棒、豆豉等花样繁多、滋味悠长的豆制品。

1957年,大方豆棒被列为“贵州省传统名特食品”。2011年9月,中国食品流通协会授予大方县“中国豆制品之乡”的荣誉称号。2013年,大方豆制品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 贵州省 贵阳 云岩区 贵州雄精雕刻

贵州雄精雕刻,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0年前曾兴盛一时,到了清朝末年逐渐衰退。 民国初年是历史上最发达的时期,当时有作坊近十家,每家刻工六、七人。

雄精雕刻工艺品种类繁多,有各种各样的酒杯、花瓶以及飞禽走兽等小型动物,大型作品有“福禄寿三星”、“和合二仙”、“麻姑上寿”、“八仙过海”、“如来佛”,等等。

它以雄精为材料,经过艺术加工,雕刻成各种人物、动物、花鸟以及如意摆件、佩件、玩器等,形象栩栩如生,作品十分精美可爱。

1913年,邓树轩老师傅雕刻的雄精酒杯、如意等作品,在贵州省实业展览会上,获得奖章;1921年,以雄精雕刻的十八学士像(五立方市寸),在意大利的罗马赛会上荣获奖章。

四. 贵州省 铜仁 碧江区 米虾

米虾

米虾为铜仁的米豆腐,外型独特且别具风味。其外形如河虾,味道爽滑。在其上放上切碎的榨菜、酥花生、酥黄豆、盐菜、葱花等配菜,再淋上用红油、姜汁、酱油、麻油、花椒油、醋、蒜水等调成的汁。红白绿相间,酸辣可口,养颜开胃,对夏日中烦燥的胃也是一种保养。

五.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核桃工艺品

核桃、原名胡桃,又名羌桃又有万岁子或长寿果之称。据(民医别录)记载,“此果出自羌胡,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始得种植,移植秦中,渐及东土。"张骞将其引进中原地区时,名曰‘胡桃’据史料记载,公元319年晋国大将军石勒占据中原,建立后赵,因其忌讳‘胡’字,故将‘胡桃’改为‘核桃’,此名一直延续至今。胡桃分为能吃的泡核桃和不能吃的铁核桃(俗称夹壳核桃)还有一种野生山核桃。中国人把什么都叫文化,其中玩也是一种文化,核桃也有它的文化,古时,人们把玩山核桃称作‘揉手核桃’又称‘掌珠’。中国人玩山核桃也有传统,至有历史追溯起来,它源于汉随,流行于唐宋,胜于明清。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承下来,形成了世界独有的中国核桃文化。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至官宦小吏、平民百姓,无不为有一对玲珑剔透、光亮如鉴的文玩核桃而自豪。特别是到了明清两朝,玩山核桃达到鼎盛时期。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不仅把玩核桃不离手,而且亲自操刀雕刻山核桃、故有‘玩核桃遗忘国事,朱由校御案操刀’的野史流传于民间。

清朝乾隆皇帝不仅是鉴赏核桃的大家,而且还将山核桃制品摆放在帝王神龛之上,因为核桃在民间被老百姓当做吉祥的化身,核谐音‘和(合)’寓意合家欢乐,和和睦睦,家和万事兴吉祥好运,逢凶化吉之说,所以帝王们将其作为驱邪呈祥,保佑平安之物摆放于宗庙之中。核桃工艺品在清朝盛行一时,制作工艺得到很大发展。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盛典上,中央赠送给特区政府的礼品中也有核桃工艺品。

在我黔中大地,核桃到处都有。在旧社会贫苦百姓买不起高档饰品,也有将核桃制成各种装饰品,就笔者所知的都有手链、胸饰、项链、葫芦等,还有将核桃制作成手搓陀螺等玩具。在民间一直都将核桃木当作吉祥之物制成新婚喜床,取意和和美美多子多孙之意。如今这些好意头仍一直被人们沿用。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核桃工艺品的加工技术也越来越精湛,品种也越来越多。核桃工艺品是精选优质野山核桃为原料,充分利用其外壳坚硬、耐磨,内部花纹自然、古朴的特点,经切片、挖仁、干燥、粘接、上漆抛光等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所有的核桃工艺品都保留了核桃果的原始外形和花纹,使其造型风格古朴典雅、具有天然的美感和自然的镂空效果,是集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观赏性于一生的高档民族手工艺品,使之成为馈赠亲友、商务交往、室内装饰、家居陈列的首选礼品。

由于今后人们种植核桃考虑其经济效益,不在种植铁核桃,所以核桃工艺品在今后一段时间将会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其加工工艺通学易懂,适于大批量生产,甚至出口创汇。如能得到政府支持,办成一个加工厂,也可解决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核桃工艺品打造成大方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也未尝不可,为大方的地方经济加一根薪,为奢香故里,古彝胜地添一抹色彩。

六. 贵州省 贵阳 息烽县 贵州腌鱼

历史:腌鱼原名糍鱼,是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菜肴,至今已有二百数十年历史。《贵州通志风俗》记载:侗族人民“每年夏历十一月寅日为岁首,必备酒脯,糍鱼祀祖,击铜鼓,吹芦笙竟日。”腌鱼可长期贮存,风味独特。

特点:用鲜鱼腌制而成。成菜鱼肉鲜嫩,香味浓郁,鲜香入味。

工艺:将鲤鱼或草鱼宰杀,去内脏,浸漂。净木桶用韭菜擦拭,进行消毒和去除木腥味。将糯米饭、辣椒面、米酒、生姜、大蒜、花椒、土硝,同浸漂出来的盐水混合拌成腌糟,铺在桶底,约3.3厘米厚,将适量腌糟塞入鱼腹内,并用腌糟擦拭鱼皮,立即装入腌桶。每装一层鱼,面上覆盖一层腌糟,用手扒平压紧,上面铺上水芋叶或棕叶、笋壳叶,再压上草帘,腌制一个月即成。

七.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白果贡米

白果贡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遵义府志记载,宋元年间,唐乾符三年(876年),杨端率部在今市南10公里白锦堡建立世袭统治,杨家从此成为播州的土皇帝,世代对白果大米情有独钟。后杨氏家族内讧,杨光荣、杨文贵叔侄献地归顺北宋,将白果大米作为贡品进奉朝廷,“白果贡米”由此而美名远扬。其24代玄孙杨辉为了发展更多的白果优质大米,把白果灯笼山一带划为杨家庄园,并在其上方专门修建雷水大堰以便种植优质水稻。

白果乡的大米有“贡米”之称。解放前,白果乡大米在周边市场比同类农产品高出10%的价格。白果贡米米粒呈长椭圆型,外表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稍褐而透明,富含淀粉、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等营养元素。吃起来松软有弹性,天然清香,口感绵软、粘性适中、适口性好,为米中精品。

贵州省遵义县团溪镇、三岔镇共2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遵义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白果贡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

贵州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白果贡米》(草案)

八. 贵州省 贵州绿茶

贵州绿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贵州绿茶生长在全国唯一高海拔、低纬度、寡H照的贵州高原。奇特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它优异的品质。海拔较高,气压也就相对较低,极其有利于茶叶和芳香油的形成。同时贵州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都是云雾缭绕。这也正好适合茶树的耐阴特性。贵州土壤主要是酸性,质地疏松,排水性好,并有20多个县的土壤富含晒,锌,思等微量元素,因此,贵州绿茶具有内含物丰富,香高馥郁,鲜爽醇厚,汤色明亮等品质,这些都仰仗于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才造就了贵州绿茶独特的内在品质。认识贵州绿茶,购买贵州绿茶的人日益增多。

贵州

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

贵州省辖区内的9个市(州)61个县市(区)和贵安新区的茶树生长区,包括贵阳市的清镇市、花溪区、乌当区、开阳县4个县区;遵义市的播州区、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习水县、绥阳县、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9个县区;安顺市的西秀区、普定县、镇宁县、平坝区、关岭县、紫云县6个县区;铜仁市的万山区、印江县、石阡县、松桃县、德江县、沿河县、思南县、江口县8个县区;毕节市的七星关区、金沙县、黔西县、纳雍县、赫章县、大方县、威宁县、织金县8个县区;六盘水市的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县3个县区;黔南州的都匀市、贵定县、龙里县、瓮安县、福泉市、平塘县、长顺县、独山县、惠水县10个县市区;黔东南州的凯里市、雷山县、丹寨县、黎平县、台江县、岑巩县、镇远县7个县市区;黔西南州的兴义市、晴隆县、普安县、兴仁县、安龙县、贞丰县6个市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6′~108°35′,北纬24°55′~29°13′

九.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锅渣

渣(或称锅炸)安顺独有的甜食珍品,不同于川味玫瑰锅渣。以前水晶糕粘裹干荸荠粉层入油锅炸成,外壳酥,内瓤嫩如鱼脑,浇上白糖后上席,食时须以筷压破,搅拌白糖。入口嫩脆甜熟,美不可言,是冬季宴席的甜品代表。因其外不见丝毫热气,其内滚烫如火,故常用以捉弄新女婿或外地亲友。食前必须压破搅拌。锅炸简单制作不易:一是材料,必得真正上等荸荠粉方能耐炸,二是火侯,调膏时用火和烹炸时火位至关重要。

十. 贵州省 铜仁 万山区 土家“草凳”

“草凳”,是用稻草晒干后,结成绳索,人工编织而成,一般一个人一天可以编织1至2个。由于软而厚实,坐上去软绵绵的,特别适合做低坐,是一款很有土家风情的小商品,很受消费者青睐。
贵州省大方县十大特产贵州大方土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