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特产螺 福建惠安最好吃的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30 09:46:44

一.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风味南美螺

风味南美螺

原料:

主料:新鲜南美螺1000克。

配料:蒜苗20克,泡菜20克,青、尖红椒各20克,野山椒20克。

调料:植物油50克,精盐3克,味精6克,料酒15克,蚝油6克,蒸鱼豉油4克,整干椒10克,十三香3克,孜然粉6克,胡椒粉2克,姜5克,蒜籽5克,香葱3克,紫苏叶5克,嫩肉粉3克,食粉2克,香油3克,湿淀粉5克。

制法:

1、将南美螺洗净取肉,加料酒和白醋反复搓洗至无泥腥味,片成薄片,加嫩肉粉、食粉、精盐、味精、料酒腌渍1小时待用。

2、将蒜苗、泡菜、野山椒、分别切成米;青、红椒去蒂切圈;姜、蒜籽切末,整干椒切段,香葱切花,紫苏叶切碎。

3、净锅置旺火上,放入植物油,下姜末、蒜末、干椒段及上述配料,煸炒至香,然后放入腌好的南美螺,加精盐、味精、蚝油、蒸鱼豉油、十三香、孜然粉和紫苏叶,烹入料酒,翻炒断生,淋香油,勾芡,盛入烧热的铁板中,撒葱花即成。

特点:

滋味鲜香、微酸辣,风味突出。

二.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米时

米時也叫糍粑,冬至吃米時是一种习俗。将糯米洗净浸泡8小时,置蒸茏蒸熟,取出后放石臼中,舂至嫩食用,也可取成团放碾末的地瓜粉上,待冷硬后自然成圆饼。也可用炒熟的米、豆、花生仁、芝麻碾成粉,加白糖拌匀,将舂好的糯米米时切成小粒置粉上沾食;成圆饼的,切成块状油炸或蒸软沾粉食用。

三.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麻丸

用瘦猪肉为料,锤打成浆,加上尾梨、硼砂、胡椒、姜汁等佐料,括成小圆珠,放在热水中烫熟。食用时加上清骨汤,是有名的汤肴
( 莆田)

四. 广东省 汕尾 海丰县 高螺牡蛎

海丰高螺牡蛎是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大湖镇高螺村的。大湖镇丰富的海淡水自然条件适宜水产品的生长。更是养殖生蚝的理想基地。该镇养殖的生蚝个体肥大,质地晶莹,成了地方特色产品,深受人们的青睐,现以“中国高螺明蚝”的品牌享誉海内外,畅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

湖镇丰富的海淡水自然条件适宜水产品的生长。更是养殖生蚝的理想基地。2007年,大湖生蚝养殖基地被省质监局批准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前,大湖镇生蚝养殖面积已达6000多亩,参与养殖农户260多户。

据了解,生蚝养成方法有好多种,有水泥条养成法、投石养成法、筏式养殖法、延绳养殖法、棚架式养殖。根据大湖的自然环境,这里的生蚝养殖方法主要是水泥条养成法和筏式养殖法,这两种方法都是我国目前开展的最为广泛的牡蛎养殖方法。一位正在吊养生蚝的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4个月后,肥美,新鲜的生蚝将在这里走上市场。

由于该镇养殖的生蚝个体肥大,质地晶莹,成了地方特色产品,深受人们的青睐,现以“中国高螺明蚝”的品牌享誉海内外,畅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生蚝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开发价值,是大湖镇的一大经济支柱。

牡蛎,俗称蚝,别名蛎黄、海蛎子。牡蛎属贝类,世界上计有100多种,我国沿海产的约有20多种,现已人工养殖的主要有近江牡蛎、长牡蛎、褶牡蛎和太平洋牡蛎等。

每年冬春是牡蛎收获季节,我国民间有“冬至到清明,蚝肉肥晶晶”的俗谚,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到次年清明的牡蛎肉最为肥美,是最好吃的时候。目前沿海许多地区采取了立体养殖法,常年基本上都有牡蛎肉供应,颇受人们欢迎。

牡蛎肉肥爽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据分析,干牡蛎肉含蛋白质高达45%~57%,脂脂7%~11%,肝糖19%~38%。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牛磺酸和钙、磷、铁、锌等营养成分。钙含量接近牛奶的1倍,铁含量为牛奶的21倍,是健肤美容和防治疾病的珍贵食物。

《本草纲目》记载:牡蛎肉“多食之,能细洁皮肤,补肾壮阳,并能治虚,解丹毒。”现代医学还认为牡蛎肉还具有降血压和滋阴养血等功能。

牡蛎肉由于味鲜美,营养全,兼能“细肌肤,美容颜”及降血压和滋阴养血、健身壮体等多种作用,因而被视为美味海珍和健美强身食物。在诸多的海洋珍品中,许多人唯独钟情于牡蛎。西方称其为“神赐魔食”,日本人则认其为“根之源”,还有“天上地下牡蛎独尊”的赞美诗句。古今中外不少名人雅土都与牡蛎结下不解之缘。

据资料记载,意大利的维多利亚皇帝餐餐不离牡蛎;拿破仑一世在征战中喜食牡蛎以保持旺盛的战斗力;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病后每日吃一盘牡蛎以加快康复;中国名人宋美龄也经常食用牡蛎,以保持其容颜之美。

牡蛎的食用方法较多。鲜牡蛎肉通常有清蒸、鲜炸、生灼、炒蛋、煎蚝饼、串鲜蚝肉和煮汤等多种。配以适当调料清蒸,可保持原汁原味;若食软炸鲜蚝,可将蚝肉加入少许黄酒略腌,然后将蚝肉蘸上面糊,用油锅煎至金黄色,以酱油、醋佐食;吃火锅时,可用竹签将牡蛎肉串起来,放入沸汤滚一分钟左右取出便可食用;若配以肉块姜丝煮汤,煮出的汤白似牛奶,鲜美可口。牡蛎肉亦可加工成干品,商品称为蚝豉,若把鲜牡蛎肉及汁液一起煮熟晒干或烘干后便成为熟蚝豉,若要保持全味则不煮,将牡蛎肉直接晒干,便成为有名的生晒蚝豉,蚝豉食用也各式各样。

牡蛎中的优良品种,单是广东就有著名的饶平“井洲牡蛎”、海丰的“高螺牡蛎”、珠海的“银坑牡蛎”等,其中以深圳市的沙井牡蛎为首选,它体大肉细,蚝肚极薄,有“沙井蚝,玻璃肚”之说,其肉味鲜美,爽脆润滑,使人百食不腻。

五.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福建泥蚶

福建泥蚶:因栖息于浅海软泥滩中而得名。主产于云霄、东山、漳浦、连江、宁德、福鼎等县沿海,尤以云霄县的漳江湾海区,所产泥蚶体大肉肥,鲜美可口。不仅为滋补良品,亦具药用价值。

六. 广东省 惠州 龙门县 紫苏山坑螺

相思(紫苏)山坑螺

好的山坑还得有地道的厨艺。烹调颇为讲究。上乘的方法要先将螺放入清水浸净,去其壳内的杂物,爆炒时,还要配齐青椒、紫苏、姜、葱等佐料,这样才能制作出具有粤北风味的山坑螺。

由于山坑螺肉,有着独到的鲜爽味,吃法独特,乐于此道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宵夜闲聚在街边小店,约上好友,消遣小聚时,炒个山坑螺以助谈兴,是品尝南昆山风味的理想小吃。

七.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竹枕

是宁德传统产品。因被作为贡品而驰名。其工艺原由古田杉洋传入,传入后经历代人逐步精练而成。清宣统二年(1910年)时最盛,从业人员40多人。民国18年(1929年)产量只剩500多个;民国31年时只剩“马仁记”、“阮中记”2家;1949年只剩“马仁记”1家,年产70多个。1985年建立工艺美术厂,曾抽调马、阮二家后代马锦铭、阮灿灿等5名技师、10名徒弟组成竹编车间。后因技术专利保护问题未能解决,技师不愿传艺,使这一生产工艺濒于失传。

八. 福建省 三明 明溪 宝石

宝石

明溪县是我国四大蓝宝石产区之一,也是“中国锆石的故乡”,这里宝石资源丰富,多种宝石共生,与蓝宝石、锆石共生的有石榴石、辉晶宝石等。明溪宝石系1965年原福建省地质局304地质队在明溪开展金刚石原生矿普查时首次发现。1979年起省地质二队再度进行较细勘查,探明是一个大型蓝宝石砂矿区,分布面积约800平方公里。经分析查证为距今1500万年前,因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形成瑰宝。1990年,明溪县宝石厂在工商局支持下,发挥明溪的资源优势,开发了宝石加工项目,从事宝石的开采、选矿、加工和销售。

九.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佛手

佛手,又名香橼、雪梨。相传为清康熙二十九年(0690年),安溪金榜骑虎岩的一位老和尚,用茶树枝条嫁接在香橼上而得(见庄灿彰《安溪茶业调查》)。康熙四十三年(1705年),传入永春达埔狮峰村。制乌龙茶,茶条紧结、肥壮、卷曲呈豪干状,色泽砂绿乌润,香高味浓,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绿明亮,独具风格;制红茶,汤色红浓,叶底红亮,品质甚佳。1996年,佛手被定为福建省茶树良种。现安溪县栽培较少,主产区为永春县,闽中、闽东、闽北有小量引种。( 安溪县)

十. 福建省 三明 将乐 大卷

大卷

将乐客家传统宴席上的主菜。做法是:把豆腐捣碎,伴入切成丁状的萝卜、瘦肉、笋等原料,调入适量的地瓜粉,放笼内蒸熟后切块装盘,再淋上酱油、麻油,洒上少许葱花。其味鲜美。

福建特产钉螺泉州特产香螺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