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大山土特产超市法人 邵武大山土特产农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4 19:14:56

一.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南海金莲

南海金莲是福建南平的特色风味菜。这个菜色彩艳丽,造型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非常精美,口味清香,口感软糯。

原料:

豆腐500克,水发莲子50克,冬笋50克,水发冬菇50克,凉薯50克,盐9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番茄沙司40克,白糖20克,醋5毫升,长城干白酒25毫升,植物油150克。

做法:

1.凉薯去皮洗净切粒。冬笋切粒。水发冬菇去蒂洗净切粒。

2.炒锅上水洗净加油放入切好的冬菇、冬笋及凉薯粒翻炒,烹料酒,加酱油、味精、白糖及清汤少许,烧入味,加水淀粉勾芡,起锅装盘备用。

3.豆腐去皮,碾成泥状,过细罗放入汤盘中,加盐、味精调匀。取小汤匙25个,抹少许油,将调好的豆腐放入小匙中,再将炒好的馅放入豆腐中间,上面盖一层豆腐泥,做好后上笼蒸10分钟取出。将蒸好的豆腐从小匙中取出。

4.炒锅洗净上火,加花生油烧至6成热,下入蒸好的豆腐炸呈淡金黄捞出,沥净油。

5.取大碗1个,抹少许油,将炸好的豆腐旋放在碗内,从底码在碗边,中间放入蒸好的莲子,上笼蒸20分钟,取出,扣入大盘内。

6.炒锅洗净,上火加底油少许,下入番茄沙司煸炒,加清水少许,加白糖、盐、白醋调均,加水淀粉少许勾芡,淋热油少许,调匀,浇在蒸好的豆腐上。

二. 山东省 滨州 无棣县 无棣大山烧鸡

无棣大山烧鸡,起源于山东省无棣县碣石山镇(原大山镇)。据民间传说,大山烧鸡已有300多年历史。相传明朝神宗皇帝,非常喜欢吃鸡,皇宫内的御厨1的手艺也不断翻新,侍内大臣为讨好他,摆下擂台,召集民间1高手进行御厨大赛,通过七天的较量,大山街的邢有才以他做的烧鸡味美、肉嫩、色泽鲜亮脱颖而出,夺得此次擂台赛的第一名,被招进皇宫封为御厨,专门侍候皇帝,平时大臣、侍从也很难品尝到。只有到岁末,各附属国来纳贡,大摆宴席招待纳贡使臣时,大臣们才有机会美餐一顿。再就是在心腹大臣过大寿时,为拉拢人心,御赐几只烧鸡以示皇恩。(过生日送烧鸡的习俗,至今流传了下来)后来,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邢御厨告老还乡,把手艺传给了他的幼子,并一代代传承下来。民国初年,大山烧鸡的第五代传承人邢宝亮推着独轮车,串街叫卖,每天只做10只,卖完回家休息,决不多做一只,也不少做一只,人送外号“邢老十”,由于大山烧鸡味美、生意好,好多村民上门学艺,邢老十思想很开通,把手艺手把手教给登门学艺的庄乡村民,他的技术渐渐被群众所掌握,成了养家糊口的手艺。 大山烧鸡的独特之出:一是肉质嫩,鸡肉纤维细腻、肥瘦适度、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倍受消费者青睐;二是色泽鲜,外表枣红、鸡油欲滴、外酥内软,大有看一眼馋涎欲滴的感觉;三是价格廉,大山烧鸡的价格随行就市,是老百姓买的起、吃的起的美味佳肴。大山烧鸡做工独特,采用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工艺,从市场购进优质笨鸡苗进行散养,到1.5市斤左右时宰杀,先用含有肉桂等中草药的老汤浸泡、蒸煮,然后用白糖熏烤,色泽鲜亮、香而不腻、味道鲜美、有劲道,“羊肉膻、猪肉滑、大山烧鸡不塞牙”确定了大山烧鸡在当地饮食行业中的地位,它美名远扬,是当地的名吃。 大山烧鸡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大山街,由邢氏家族继承发展。新中国解放后,以生产队集体的方式,抽调技术比较好的社员加工烧鸡,然后运到集市上去买,算集体收入。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民为增加家庭收入,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加工出售,其中,带动大山烧鸡产业龙头的是大山“小铁屋”烧鸡。大山村民李风阁以煮的烧鸡味美价廉而闻名,他为把大山烧鸡技术发扬光大,带领三个儿子进行加工出售大山烧鸡,以自制的小铁屋为出售点,“小铁屋”成了大山烧鸡的代名词。

三.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脚跟慈

脚跟慈状如脚跟,色金黄,味香,是邵武人十分喜欢的小吃。

具体做法是:选上好的粳米与籼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浸泡后磨成米浆放入热锅内搅拌成半熟状起锅。在搅拌过程中要边搅拌边倒入适量的天然咸水。当地人将富含碱的植物烧成灰,放水浸泡,过滤出天然碱水,供做脚跟糍之用。接着将半熟的米浆团搓成条,用刀切成半厘米厚的圆饼状,捏成周边上翘,中间凹的椭圆薄片,如同用脚跟挤压而成一般。再将5至6片薄片叠起来,放入笼屉用旺火蒸。蒸时脚跟糍上面要放上用五花肉做的米粉肉。出笼时的脚跟糍油光发亮,远远就能问道一股清香,令人陡生食欲。

吃时,一碗脚跟糍上要放一块米粉肉,蘸辣酱食之。米粉肉鲜美,油而不腻,一口下去满嘴生香;脚跟糍与辣香交融,令人满口生津。

四.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哪吒糍

看见这个,邵武人又笑了。对的,这是邵武的另一种糍,叫做哪吒糍。哪吒糍的皮并不是用面粉做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所以别具特色啊。至于为啥叫做哪吒糍那就不得而知了。

具体做法:先取粳米、籼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加入适量的“水曲”磨浆,浆磨好后,入锅熬至半熟起锅,在案板上搓揉成质地均匀的米团,之后将大米浆团分成一个半鹌鹑蛋大小的小米浆团,捏成薄皮,包上馅,上笼屉蒸熟后便可食用。

上图好像是还没蒸过的哪吒糍,蒸过的会晶莹剔透非常漂亮的。馅如其名,花色拉拉杂杂,无所不包。香菇丝、肉丝、黄花菜、芋头丝、豆芽菜,什么菜上市都可赶个新鲜用做馅。非常好吃的哦。

五.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和平鲤鱼

和平鲤鱼是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镇的。

和平镇农民以种单季水稻为主,和平农民的先祖历来有稻田养鱼,稻鱼兼作的习惯。农户在水稻生长期内需要灌水育稻时,在田里放入鲤鱼苗,再投入一些油菜饼、猪粪等为养料。待水稻临近成熟,需排水烤田时,鲤鱼即可捕捞,每尾半斤左右。煮熟的鲤鱼肉质细嫩、口感香甜,令人回味。

六.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邵武蜜桔

邵武蜜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邵武蜜桔是福建南平邵武的。

“邵武蜜桔”主要分布在邵武市卫闽镇陈坊村,蜜桔喜温、喜光照,适应性广,能耐-7℃低温,果小皮薄质优。目前邵武市每年蜜桔产量高达80多万斤,占地面积480多亩,批发均价达到1.1元,给当地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

七.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和平豆腐

勤劳的和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耕作中还保留着稻田养鱼、田埂种豆的习俗,不但充分利用了土地,还产生了闻名遐迩的:和平豆腐。因为田埂种豆的传统,和平盛产优质黄豆,又因昔日繁华的集市,和平豆腐远近闻名。和平豆腐制作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而独特的制作工艺却是世代相传,许多人以此为生。和平的游浆豆腐最具特色,其味自然纯正,鲜嫩可口,因而闻名遐迩。和平因豆腐也衍生出一系列的地方菜肴,如泥鳅豆腐汤、油豆腐、"烊豆腐"(方音)等。吃豆腐能养人,虽然现在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朴实的和平人还是天天要吃豆腐。但是现在镇上做豆腐的人却越来越少,更多爱打拼的和平人带上世代相传的手艺出外闯荡,开和平饭馆,做豆腐宴。据说和平豆腐的金字招牌一出,生意保证红火。( 邵武)

豆腐、碎铜茶和摆果台被称为福建 邵武和平的三绝,第一绝就是和平豆腐。和平人为充分利用土地,历来有稻田养鱼、田埂种豆的习惯,盛产优质黄豆,因而和平豆腐也有了悠久的制作史,远近闻 名。和平豆腐也被称为游浆豆腐,采用独特的酵母凝聚豆腐的制作工艺,世代相传。和平豆腐味极纯正,软嫩爽滑,鲜美可口,久负盛名。

八.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使君子药材

使君子药材

九.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邵武红米

邵武红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邵武红米

邵武市晒口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推广站

近年来红米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受到了“吃货们”的青睐。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红米中富含的微量元素锌、铁、硒、钙等含量比普通稻(白)米高0.5-3倍,能够有效改善营养性贫血,增强免疫力,同时还具有降血脂、 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能。

目前,邵武红米的种植总面积已经扩大到了9000余亩。下一步,该村将以红米种植为平台,发展创意农业,借助创意农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整合当地生态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发展目标。

十.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邵武碎铜茶

邵武碎铜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邵武碎铜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邵武碎铜茶产地范围为福建省邵武市现辖行政区域。

将一小撮茶叶放入嘴中,再将一枚普通的古铜钱一起放入咀嚼,几分钟之后,一枚完整的铜钱便成为闪闪发光的碎片。日前,记者在邵武市茶叶市场亲眼目睹了这一神奇的场景。

展示碎铜过程的茶叶市场总经理王中全介绍说,他已经先后用这种茶叶碎掉了200余枚古铜钱。许多心存疑问人士,在亲自尝试后,也无不感叹称奇。

这种在当地被称为“碎铜茶”的茶叶,产自邵武市和平镇一座海拔1500左右的留仙峰上。山上四季云雾弥漫,清泉涓涓,昼夜温差大,在这独特的气候环境中,一片在乱石岩缝中生长的野生茶树,就是“碎铜茶”。

经中国茶科所鉴定,碎铜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一般茶叶高出3倍之多,茶叶中所含的单宁酸、咖啡碱等元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其它茶叶。但是,对碎铜茶能碎铜的真正原因至今尚无定论。

碎铜茶不仅能碎铜,还可入药,有降脂降压、凉血化石、清脾治哮喘等功效,在当地碎铜茶还被称为“神仙茶”,因为村民长年饮用此茶,当地多有长寿老人。

留仙峰山顶上有一座古刹名叫留仙峰寺,相传为古代道教鼻祖张三丰修真炼丹处。这为碎铜茶能碎铜的神奇功效,披上了更加神秘的面纱。近年来,关于张三丰与碎铜茶这对神秘的人和物,引来了世人关注的目光,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香港大公报等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

一、品种

安徽槠叶种、福云6号、武夷菜茶。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300米至800米、坡度小于25度、pH值4.5至6.5,有机质含量≥2 %,土层深厚的红壤、红黄壤、黄壤,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低山或高丘。

三、栽培管理

1.繁殖:采用无性繁殖,扦插育苗,夏插5月至6月上旬,秋插10月份,以夏插为宜。

2. 定植:春栽2月至3月上旬,秋栽10月,栽培密度控制在5万株/公顷以内。

3. 肥培管理:以有机肥为主,施肥深度≥20cm,每公顷施有机肥≥3吨。

4. 树冠培养:整形修剪,幼龄茶园进行3次定型修剪,成年茶园每年1次轻修剪。投产茶园树冠高度一般控制在60cm至70cm。

5.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鲜叶采摘

采摘期在每年3月至5月中旬前,按照标准采摘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的新鲜芽叶。

五、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揉捻→烘焙→精选。

2.工艺要求:

(1)摊青:竹制水筛摊晾,摊放厚度不超过5厘米,叶质由硬开始变软,叶色失去光泽,青色渐失,清香初显。

(2) 杀青: 采用滚筒式杀青机。温度控制在100℃至200℃,时间为1至2分钟。待到由鲜绿转为翠绿,叶面失光泽,手握成团,稍有弹性,叶质较柔软,折梗不断,清香显露时,起锅、摊晾。

(3)揉捻:揉捻以加压“轻—重—轻”交替进行,以轻揉为主。嫩叶揉捻20至25分钟。

(4)烘焙:烘二青:使用翻板式烘干机进行,以手捏茶叶有弹性,略有刺手感,叶色绿,无水闷味,含水量40%至45%为适度。及时摊凉,时间为30至40分钟。烘三青:采用翻板式烘干机进行,以烘坯含水量18%至20%,条索收紧,有较强刺手感,手捻成片为适度。及时摊凉,时间为1至2小时。足干:采用烘干机进行,茶叶含水量低于7%,手捻成末为适度,及时摊凉。

(5) 精选:除去片、末、梗,使成品茶粉末不超过1.3%,拣去非茶类夹杂物。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形条细秀,色泽绿润、匀整洁净;汤色嫩绿,香鲜爽纯,粟香纯正,味鲜浓醇;叶底嫩绿,耐冲泡。

2.理化指标:水浸出物≥40%,氨基酸≥4.0%。

邵武大山土特产配送吗邵武大山土特产超市图片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