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土特产盒包装 定西十大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6 00:07:49

一.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牡丹

陇西牡丹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牡丹在唐、宋时期的西安、洛阳和彭城是盛极一时的。后来又有“菏泽牡丹甲海内”之说。这样人们就只知洛阳、菏泽、彭城牡丹之名贵,而不知天高土厚的西北牡丹,更不知陇西地区的优质紫斑牡丹。

陇西牡丹,历史悠久。据清乾隆《陇西志》记载:“牡丹为名胜,品最多”,卷十一、十四页记载《南安辛氏牡丹园》最有名,并赋诗赞誉。相传唐时陇西有“龙宫花园”每年向长安进贡大量优质牡丹。现今老人们还时常提到的清代进士祁荫杰的“祁家花园”、春家巷“王家花园”、新街巷“陈家花园”名气就很大,并流传下了许多歌咏牡丹之丹青词赋,例如《陇西志》记载《咏南安辛氏牡丹园》:爱惜芳园香满枝,天然国色费胭脂。花王富贵名相称,学士风流酒最宜。芸阁双青人共倚,朱栏百宝日初移。归来勒马诗千首,不许青莲笑我迟。

民国年间,丙戌浴佛日,陇西学士马君、祁作霖、王新三、陈海泽等畅游于陈氏牡丹园,赏谈之余,众发感慨,由祁作霖执笔撰写了《丙戌浴佛日游陈氏花园咏牡丹芍药赋》:世之论花者,谓菊有坚节能耐寒,能傲霜,为人所艳称而嘉赏。至于牡丹芍药,人多以为繁花不久而鄙视之。余窃以为菊之有节,固甚佳。而菊之有节傲霜,尤不知牡丹芍药之际遇隆盛焉……此吾所以每睹牡丹芍药而羡慕,对菊花而太息也。

陇西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牡丹生长提供绝佳条件。陇西牡丹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与中原牡丹和蜀地牡丹不同,其花头大、层瓣多、植株高、根系发达、喜阳、花期长且抗病虫害,寿命长达百年。更为奇特之处是牡丹花在陇西绝大多数为紫斑牡丹,无论何种花色,它的每瓣花片根部都有如同扇状形的墨紫色或深红色斑点,是牡丹王国里的瑰丽奇葩。再者历史底蕴浓厚,陇西自古是郡府所在地,官宦商贾往来频繁,尤其是达官显贵之人对养植牡丹情有独钟。在陇西经商为官都要带上家乡牡丹花种,培植于庭院、官府之中。一曰可美化环境,取富贵长久、春风得意之寓;二取怀念家乡,不忘根本之意。而所植花木就像襁褓中的幼儿在天高土厚的南安福地纳天地之灵气,茁壮成长,出脱得质朴、壮实。

昔日多为贵族雅士们赏玩的紫斑牡丹现已成为寻常百姓的心爱之物。当今的陇西,种植牡丹之风更盛,仁寿山公园、西北铝加工厂花园、昌谷乡、菜子沟、西郊二十铺村、三台乡、北关城壕、董家河滩、王家门、北山陈家庄等都是牡丹种植重点地域。

二.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通渭红豆草

通渭红豆草被称为“牧草皇后”,是豆科红豆草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抗寒抗旱能力强,产量高,种子成熟早,营养成分齐全均衡,牲畜喜食,一次种植可利用4——6年,最大特点是牛羊食后不得鼓胀病,根瘤可以固氮提高土壤肥力,有效阻碍水土流失,具有花工少、投入低、见效快等特点,国内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甘肃红豆草在草业专家王素香的精心指导下,在通渭县陇阳乡申家山试验示范获得成功,使红豆草在众多牧草中脱颖而出,当时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通渭县的牧草种植取得突破性发展,牧草留床面积达32万亩,通渭一度成为全国的红豆草种植中心,成为全省牧草最大的县,曾向新疆、宁夏、内蒙古等24个省区提供种子近万吨,有力的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通渭县把草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把红豆草更是当作通渭的当家草种。畜牧部门发挥职能作用,与水保、林业、扶贫等部门相互配合,建立示范基地,进行技术培训,仅2003年上半年,全县新秀种红豆草4.2万亩,留床面积达14.3万亩.是全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向全国各地提供种子达280吨左右,销往四川、西藏、青海、内蒙等地,青青小草已成为通渭的又一产业。

三. 河南省 漯河市 郾城区 郾城豆腐盒

相传南宋诗人陆游途经郾城时就吃过豆腐盒,郾城豆腐盒也因此而得名,现在的郾城豆腐盒是根据祖传秘方而作,也得到了良好的发扬。

郾城豆腐盒采用沙澧河水点豆腐,可做小吃,也可作为一道餐桌上的佳肴,色鲜味美,营养价值极高,老少皆宜,具有降血压、血脂、血糖等功效,豆腐营养丰富,高无机盐、低脂肪、低热量,多年以来,深受食客们的欢迎。

四.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麻腐角儿

麻腐角儿

麻腐角儿不常见也不常吃,因为现在农村种麻子的渐少,自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麻腐角儿从家常小吃摇身变成了稀少贵族。

麻腐角儿的主料自然是麻腐。先说做麻腐,将精选干净的麻籽用水浸润泡涨,用老石磨磨成糊浆,置铁锅中烧热,用双手捏净麻子油,然后将捏过油的麻渣倒入盆中,加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取细箩架在空盆上,慢慢滤之,再将过滤后的浆缓缓倒入煮沸的开水中使其熟化,叫做“点麻腐”。熟化后的麻浆乳便漂浮在开水表面,色白如雪,软似豆腐脑,清香味美。配上葱花、白萝卜或鲜嫩的白菜,加鲜姜、食盐、五香等调料,包麻腐角,食之香而不呛,酥而爽口。

北路的通安驿、马河等乡镇逢集日摆摊叫卖。蜂窝煤炉子上架了蒸笼,现熟现卖。欲吃者坐在小板凳上,笼高人低,抬头张望,好象待脯的鸟儿似的,卖主在冒着热气的蒸笼里取出麻腐角儿,放入瓷碟,浇了翡翠麻油,抹上蒜泥,调油泼辣子,食者接了碟子,用筷子戳破面皮,让麻油和油泼辣子渗将进去,咬得一嘴,满口生津。

有利肠胃、解热毒、滋益精髓、滑肌、滑肠之功效。

五. 甘肃省 定西 渭源县 雪山驼掌

是近有名风味佳肴。是用统掌、鸡腿、猪蹄、火腿、鸡蛋、冬菇等多种原料烹制而成的。用高丽糊做雪峰置于盘中,再把煮熟去骨的驼掌切成片放入雪峰之间,人桌,色、香、味、形俱佳。

六. 甘肃省 定西 安定区 定西浆水面

定西浆水面是以浆水做汤汁的一种面条。广泛流行于兰州、天水、定西、临夏等地。浆水面先要制作浆水。把芹菜、箭杆白菜、莲花菜煮熟投入面汤,加上浆水酵子,盛入缸内,放在温暖处发酵三天,即可制成清酸可口的浆水。它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先将手工擀制的长面煮熟,凉开水浸过,盛入碗内,浇上炝过油葱花、花椒水、调入辣椒油、撒上芫荽末,即成浆水面。再以油炸"虎皮辣椒"、凉拌龙豆、黄瓜佐餐,清爽滑溜,炎暑顿消。三伏盛暑,食之,不仅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而且对高血压、肠味病和泌尿病有一定的疗效。清末兰州进士王煊所写(浆水面戏咏),颇能道出浆水面的绝妙之处:“消暑凭浆水,炎消胃自和。面长咀嚼耐,芹美品评多。溅赤酸含透,沁心冻不呵。加餐终日饱,味比秀才何?”

七. 甘肃省 定西 临洮县 临洮马铃薯

临洮马铃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轰轰烈烈的马铃薯精深加工业托起了临洮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片蓝天。近年来,临洮县从洋芋精深加工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引外资、兴龙头、延伸产业链,“土蛋蛋”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豆豆”,先后涌现出了三江公司、兴达公司、新兴淀粉、腾胜公司等一大批洋芋加工企业,马铃薯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年加工马铃薯达到10多万吨。

龙头企业舞起来

产业要发展,龙头带动是关键。近年来,县上按照“扶持一批大龙头、培育一批新龙头、兴办一批小龙头”的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了三江马铃薯制品集团公司、兴达淀粉公司、腾胜淀粉厂等一批龙头企业,以高附加值、经济效益佳、市场前景好的高品质精淀粉、变性淀粉、雪花粉颗粒全粉为主导产品,狠抓加工增值,延长了产业链条。

在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临洮县辛店镇康家崖洋芋专业批发市场,甘肃临洮腾胜土购销有限公司经理康克归把我们带到公司实验室,看着600多种洋芋新品种的图片,他介绍说:“为了适应马铃薯购销加工,公司聘请洋芋专家,先后投资150多万元,成功培育出多个淀粉型、鲜销型、食用型马铃薯新品系6300多个。”

企业农户连起来

临洮县总结近年来发展订单农业的成功经验,按照“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形式和“自愿、公平、互惠、诚信”的原则,大力发展马铃薯订单,大力推广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强化技术宣传培训,组织建立马铃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使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落实了原料基地,使农户种上了不愁销路的放心田。通过订单联结,农民群众对马铃薯种植积极性大为提高。2007年,全县45.1万亩马铃薯订单中兴达公司与农户签单10.8万亩,三江公司与农户签单3.71万亩,腾胜公司与农户签单24.6 8 万亩,协会及贩运大户与农户签单5.73万亩。

同时,县上广泛发动群众,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大户、协会和企业加快贮藏设施建设步伐。在贮藏设施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因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导农户、大户和协会分级分类贮藏,与广大农户签订贮藏合同,保证了企业洋芋加工原料供应的充足。

精深加工靓起来

走进甘肃兴达淀粉工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偌大的厂房里堆满一袋袋马铃薯精淀粉、颗粒粉和雪花粉。加强精深加工增值,提升马铃薯生产效益,已成为洋芋产业发展中大家的一个共识。临洮县着眼于市场需求,引进先进工艺,进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洋芋产品精深加工,实现洋芋产品的多次增值。

“洋芋的精深加工,要有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要打出具有临洮自己特色的靓丽洋芋品牌,切实将洋芋加工做大做强”,兴达淀粉公司赵建生经理如是说。临洮特别重视精淀粉的加工,大力发展变性淀粉生产,通过县上积极争取,先后完成了三江公司3000吨雪花全粉、3000吨颗粒全粉及2160吨膨化食品生产线,新兴公司2万吨精淀粉、1万吨变性淀粉及8000吨精淀粉生产线,兴达公司2万吨精淀粉、腾胜公司2.5万吨精淀粉等生产线建设。使全县马铃薯淀粉加工形成较为先进的加工体系和品质优良、品种丰富的产品体系。目前,全县年可加工淀粉万吨以上的企业有3家,千吨以上的有6家,小型马铃薯加工企业近100多家,全县淀粉加工能力达到10多万吨,即年马铃薯加工消耗能力将达到60多万吨。

洋芋产业“洋”起来

如今,临洮县洋芋已从农户分散种植、零星加工、粗放经营转入到“订单”种植、科学加工、规模化经营,并销往国外,用国外设备加工,用国外资金扶持,真正地“洋”了起来,洋芋新产品销往美国、新加坡、荷兰、日本、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洋芋加工企业兴达集团、三江集团从国外进口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马铃薯精淀粉和雪花全粉生产线,用来发展洋芋加工产业,农民从种植洋芋直接受益达365元,占纯收入的25%。

临洮县三江马铃薯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从荷兰高达公司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0.3万吨雪花全粉生产线进行洋芋加工。该公司和周边农户签订了“订单农业”,连片租地2000亩,建成了脱毒种薯示范园区。兴达公司利用农行贷款引进荷兰豪威公司的设备,建成了2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生产线,每天加工洋芋720—750吨,生产精淀粉100多吨。

在洋芋走俏市场,农民尝到甜头的情况下,临洮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全面实施“洋芋工程”。目前,全县已形成以东北部上梁、峡口等17个乡镇为主的洋芋种植基地。同时,全县洋芋加工业迅速兴起,先后利用扶贫资金和外国政府贷款扶持和培育出了以三江、兴达公司为主的洋芋加工企业和小型洋芋加工点100多家,使洋芋商品率达79%,总产值达3.07亿元。

八.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宴席

传统的陇西宴席有水八碗、八碗、全十道、十二体、十四体、十八体、二十四体之分。以西北风味为主,酸、辣突出,甜、咸、麻、鲜各异,具有色香味形俱佳之特点。他有荤有素,荤素搭配;有蒸有炒,蒸炒结合;有热有凉,热凉交错;有浓有淡,浓淡相间。纯朴丰盛,雅俗共赏,四季皆宜。 "陇原三绝系列宴"丰富了宴席菜肴,此宴以"陇西火腿腊肉"、"陇西金钱肉"、"陇西腊羊肉"为主要原料烹饪而成,制作工艺精细、配料考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如宴席内的"八卦拼盘"、"金钱鱼翘"、"青龙散金钱"、"鲜党鸳鸯乳鸽"等都造型逼真,使人赏心悦目。"羊十道",用一只羊的不同部位肉做一桌宴席,即十道菜、十种花样、十种风味,名曰"羊十道"。

九.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钱肉

陇西钱肉:又称金钱肉,蝴蝶肉,系将腌制的驴鞭肉切为薄片,中间各具小孔,其形如古钱,因称。其色美味香,柔韧耐嚼,营养丰富。有壮阳、强精之效,可医肾虚、阳亏诸症,被称为“陇西一绝”。本品于唐代已有名气,常进贡宫廷。

十. 甘肃省 定西 渭源县 渭源马铃薯种薯

渭源马铃薯种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西秦岭山脉南动地槽与黄土高原台地交汇地带,该县气候冷凉且南北差异大,北部冷凉偏旱,南部高寒阴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病害发生轻,传播病毒媒介昆虫少,所产马铃薯种薯品质优良,种性强,带病少,异地调种增产潜力大,为马铃薯种薯繁育的理想区域,是甘肃乃至周边省区马铃薯良种供应基地,为“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当前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这对渭源马铃薯良种繁育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时下,走进渭源县马铃薯种薯主产区会川、五竹一带,放眼望去,标准化管理的数千亩马铃薯良种网棚银波荡漾、碧浪起伏,机械化耕作的种薯大田,垄沟分明,长势喜人,遍野盛开的薯花浓郁芬芳,沁人心脾,成为渭水源头一道靓丽的“特色产业风情线”。

渭源县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其马铃薯种薯繁育的资源优势。面对新世纪建设现代农业的机遇和挑战,县委、县0按照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突出在马铃薯种薯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上做文章,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从十年前的不足10万亩增加到今年的40万亩,2010年全县马铃薯总产值达到4.1亿元,占到一产比重的46.38%,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267.43元,点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86%。

推进标准化与优质化相结合,坚持以抓好“绿色牌”、“标准牌”为载体,先后完成了“渭源县马铃薯种薯”原产地标记认证,注册了“五竹”、“渭河源”牌种薯商标,被中国农学会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被甘肃省农牧厅认定为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渭源马铃薯种薯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效应逐步显现,所产种薯远销新疆、内蒙等10多个省市,年外销马铃薯种薯40多万吨。

定西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定西特产必买十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