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土特产礼盒包装盒 优惠的土特产包装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8 19:14:49

一. 山东省 潍坊 寒亭区 红木嵌银

清康熙年间,潍县的铜业已相当发达。工匠们为美化产品,扩大销路,便比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工艺(金银错,战国时代用金银嵌上装饰花纹的青铜器),在一些铜器上镶嵌金银丝花纹。这就是最初的潍坊嵌银制品。清道光年间,铜匠艺人姚学乾、田熔睿(字雨帆)试验在木器上镶嵌金银丝,其制品是一些小型器物,用于消遣观赏,花纹大都为古钱汉瓦。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当地铜匠田晓山、田菊畦兄弟两人,从事嵌银工艺,图案增加了翎毛、花卉、山水人物等题材,使产品别开生面。并在济南后宰门街设立“雅鉴斋”铺店,经营嵌银工艺品。清光绪末年田智缗与其子田循宽等在潍县东门里开设“扣雅斋”。清宣统元年,潍县又有“协兴成”、“永兴成”嵌银铺设立,该业逐步扩大。民国元年(1912年),潍县刘东侯、刘仲鲁二人设立“桐荫山馆”,并在济南、北京设立分馆。对嵌银丝漆器又有改进。清末民初,社会上一部分人羡慕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提手杖成为时髦。于是手杖便成了嵌银铺的热销货。最初手杖只嵌一行双勾字,之后艺人们又将一百个写法各异的篆体“寿”字嵌在手杖上,名曰“百寿杖”。百寿杖一问世,即得到中外人士的赞赏,成为欣赏书法与观赏艺术的佳品。百寿杖作为嵌银漆器的代表作而驰名中外,畅销不衰。1915年,扣雅斋制作的“西湖十景”挂屏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最优等奖。

1920-1935年,是嵌银行业的兴旺时期,店铺、作坊发展到二十几家(包括北京、丹东、南京、上海、济南等地的分号),仅潍县一地就有协兴成、永兴成、桐荫山馆、扣雅斋、福聚成、立兴成、吉兴泰、公茂福、松荫斋等9家,所制物品,有手杖、墨盒、文具盒、图书盒、印色盒、笔筒、镇纸、墨床、笔架、水盂、印规、砚屏、卷烟盒、烟楼、首饰盒、镜盒、照片架、龙头杖、花瓶、帽筒、桌屏、如意、手章盒、名片盒等,销路甚广。除本省销售外,上海、南京的先施公司和国货公司都有经销,以至远销国外。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政府在南京建造中山陵,嵌银作坊“际兴成”为中山陵制作了一块嵌有“总理遗嘱”的红木匾额。在1933-1935年,国民政府举办的一年一届铁路沿线产品展览会上,嵌银漆器都曾获得超等奖。艺人丁念庭制作的香烟盒,盒面上嵌有笔划不同的行楷文字,黑漆衬银线,对比醒目,堪称绝技。桐荫山馆制作的小墨床,纹样由山石和一簇盛开的兰花组成,石用粗丝,花用细丝,粗细相间,清新高雅。雅鉴斋艺人田菊畦用此粗细兼用法制作的鼻烟碟,最小的直径仅4厘米,其胎体系采用几块木头拼成。雕、嵌、漆工艺高超,堪称工艺品。到40年代后期,嵌银行业日渐衰落,许多店铺停业关门,到1948年潍县解放时,只剩3户9人,维持冷落门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嵌银业大力扶持。1951年订购手杖、墨盒、烟盒等800多件。1954年上半年国家订购14件(套)产品,赴14个国家巡回展出。同年9月11日,由19名艺人组成嵌银生产合作社,在邓发西街(今东风大街)租赁3间房屋为厂房,开始生产,年产值2000元。1956年始承担外贸出口任务,以小件产品为主。1958年11月,合作社转为合作工厂,职工发展到97人,生产套四茶几、博古架、花台、圆桌等中小件产品。1960年陈开勋、魏聿功等人曾为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制作巨型立屏“青岛海滨”,1963年又创新了站屏、书架、酒柜、拉桌等大件产品。1965年建起了大锯车间,木工生产由手工发展到半机械化生产。1968年,临朐县工艺品厂开始生产红木嵌银漆器。“文革”期间,厂内的古装仕女、龙凤纹样和画稿被焚烧或封存。1974年潍坊嵌银厂几乎处于停产。1977年后,嵌银业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嵌丝、雕刻、髹漆水平均有提高;花色品种由1954年的22种,增加到200多种,生产逐步实现半机械化,产品畅销日本、联邦德国、美国、奥地利、加拿大、新加坡、法国、泰国、荷兰、意大利、菲律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宾馆饭店订货逐年增加。1975年,潍坊嵌银厂的嵌银博古套七文具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79年嵌银漆器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国家银质奖级)。潍坊嵌银漆器还经常作为馈赠礼品赠送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

信息来源:寒亭区史志办

二. 山东省 潍坊 寒亭区 潍县根雕

根雕,简称根艺,是对树根加工的艺术,即人利用根的自然美,施以造化之妙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艺术。有文字说,根艺始于战国,形成于汉晋,发展于唐宋,盛于明清。根艺作品大多为少数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品赏,人民大众与之无缘。正如著名美术史家常任侠先生说:“根艺的历史,虽则久远,但在旧社会里,认识这门艺术的并不很多。” 据当地艺人讲述,潍县根雕在唐代已有出现,到宋、元时期,根雕已在民间流行发展起来。据《潍县乡土志》记载,清代当地的根雕艺术颇为兴盛。受当地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风筝的艺术熏染和审美影响,根雕在当地迅速发展起来。在南张氏村、龙爪树村先后出土了形似“人物”、“狗”、“鸡”等动物的根雕。根雕艺术大师胡世明的爷爷就从事根雕技艺,是清末当地有名的根雕大师。胡世明收藏一件宋代根雕工艺珍品“仙翁”。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传承人胡世明荣获国家级根雕艺术大师称号,在他的带动下,寒亭根雕走向世界,成为艺术之林中盛开的奇异艺术之花。潍县根雕讲究取自于自然,遵从于自然。造型结构丰富多样,装饰纹样自然朴实,讲究天然纹理。色彩以原色为基础,朴实自然。保护和传承这一民间技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传承民间艺术创作,可以提高群众的审美观念;二是挖掘地方人文资源,发展文化事业;三是突出乡土文化特点,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

三. 山东省 潍坊 寒亭区 水煮鬃

【潍凤牌水煮鬃】 潍坊市寒亭区。原名青岛水煮鬃,属国家出口免检产品,被国际上誉为

“王牌”产品。

寒亭区是全国制鬃业的发源地。 早在清同治年间, 产品已销往国外。抗战前夕就有加工商号的

“鬃行”25家,大小作坊100余处,仅从天津、青岛就年出口水煮鬃50万公斤,原料收购遍及河北、江

苏、浙江等10余省。抗战爆发后,水煮鬃的生产几乎全部停止。直到1948年5月,华东局在潍坊设大华

鬃业出口公司后才恢复生产。潍风牌水煮鬃品种齐全,鬃色分黑、白、花3种,产品分扎子、2吋、3

吋、6吋等18个级别,以其工艺精湛、分级精细、目检严格等特点多次被评为省优产品。目前,寒亭

区已形成规模较大的猪鬃加工生产基地和产品出口基地,有制鬃厂3家,从业人员2500余人,年产水

煮鬃1500余箱,产值1100余万元,畅销美国、苏联、英国、日本、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 山东省 潍坊 寒亭区 一空桥山药

一空桥山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空桥山药是山东潍坊寒亭区的。

一空桥山药名闻遐迩。山药自古有药用价值,中医称山药补而不滞,生则补脾肺肾之阴,炒之补脾胃之气,为平和之补剂。 一空桥山药始种于隋唐时期,已有千年的栽植历史,是地方名优品。一空桥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加上多年的人工选择和传统的栽植技术,使本地产山药呈长圆柱形,细长毛少,肉质纯白细嫩,无论炒食还是做汤,开锅即烂,入口即化,是老少皆宜的美味佳肴。如今,“一空桥”山药已远销到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大中城市。

一空桥山药

潍坊市寒亭区优质农副产品协会

12944747

山药(新鲜蔬菜)

五. 山东省 潍坊 寒亭区 富郭庄芥茉鸡

富郭庄芥茉鸡是流传在潍坊地区乃至胶东一带的著名风味儿名吃,寒亭朱里街道富郭庄村制作的芥茉鸡口味最佳。据现在富郭庄村制作芥茉鸡业户孙振吉介绍,这一食品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发祥于寒亭区富郭庄村,所以称为富郭庄芥茉鸡。旧时富郭庄村处于大道必经地方位置,过往客商众多,村人在道旁开设饭馆,由此发展出芥茉鸡名吃。富郭庄芥茉鸡加工精细、用料考究,以鸡肉肥而不腻,嫩而耐咀嚼,芥茉辣中带香,调拌均匀闻名远近,过往客人除就地买食外,还多有捎回馈赠亲友者。富郭庄芥茉鸡以童子鸡为原料,以配以秘方的老汤煮治,剔碎后去脏拌以上等芥茉,按配方佐以芝麻油,葱姜等佐料,香味四溢,回味悠长。富郭庄芥茉鸡技艺属家传秘方,其煮鸡佐料及炮治芥茉外人鲜知,只在村中世传厨师中流传,现己流传10代传人。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提高,芥茉鸡发展成为当地一项饮食产业,并辐射到周边地市。富郭庄芥茉鸡制作技艺在历史和饮食文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更可映射我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姿。

六. 山东省 潍坊 寒亭区 潍坊麻汁杂拌

麻汁杂拌:这道菜的口感总是觉得非常富贵,毛口袋麻汁香让人欲罢不能,总是想再多吃一口。

七. 山东省 潍坊 寒亭区 博芳大姜

博芳大姜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以“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天然水源”为基础的种植模式,辅以严格的种植管理制度和先进的检测设备,生产出放心的“博芳”牌无公害生姜。

八. 山东省 潍坊 寒亭区 寒亭西瓜

寒亭西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寒亭西瓜是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的。寒亭人民利用“四膜一苫”种植模式,采取滴水灌溉和配方施肥等措施,生产出的西瓜口感好,色泽正,含糖高,上市时间长,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寒亭区固堤街道是山东省大棚优质西瓜主要生产基地,当地瓜农自1993年种植以来,已有近20年的种植历史。2012年,固堤街道的西瓜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西瓜常规种植品种有10余个,主要有“小兰”、“小峰”、“早春红玉”、“黑美人”、“麒麟”等,生产出的西瓜口感好、果型正、无公害、糖度高等。

信息来源:寒亭区史志办

信息来源:寒亭区史志办

九. 山东省 潍坊 寒亭区 潍县萝卜

潍县萝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潍县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潍县萝卜又称“青萝卜”或“高脚青”,有300余年的栽培历史。潍县萝卜是潍县著名土,系山东省著名萝卜优良品种。它既可做蔬菜,也可生食。含钙、镁、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生食具有顺气、化痰、消食等功效,还可做菜或腌制,亦可入药。远销香港、澳门、东南亚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做菜凡炒、拌、炖、腌均可,为当地秋、冬、春三季主要蔬菜之一。当地人喜爱生吃,家中来客常以烟、茶、萝卜招待。经常食用有去痰、清热解毒、健脾理气、助消化等功能。当地有“吃萝卜喝茶,不用找医生把药拿”之说,潍县萝卜含有大量维生素,确有保健作用。潍县萝卜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菜农和科技人员的长期培育,形成了大缨、小缨和二缨3个品系。3个品系的特征基本相似,叶均属花叶型,每叶有裂叶8-10对,叶色深绿。肉质根均呈圆柱形,地上部占全长四分之三,为青绿色,地下部占四分之一,为白色。大缨萝卜生长势较强,肉质白绿色,质松味淡,辣味轻,宜做熟食和腌渍。小缨萝卜长势较弱,皮色深绿,皮薄质脆,味甜带香、品质佳,宜生食。二缨萝卜特征介于大缨和小缨之间,肉质紧密、翠绿、脆、甜、多汁、生食如水果,故又称水果萝卜。

潍县萝卜原多产于潍县城城郊,以北宫地片所产为最佳,故又称北宫萝卜,北宫地属北关,又称北关萝卜。远销香港地区、东南亚诸国及国内各主要大城市,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建国后,山东省农业厅曾把潍县萝卜的提纯复壮和增进品质的试验研究,列为科研项目,并组织农业、科研单位协作进行研究;恢复了原种,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潍县萝卜原仅限于潍城郊区,现已扩大到寒亭、昌乐、寿光、坊子、奎文、安丘、青州等县市区,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并引种到新疆、四川、广东、云南等地。

苏州土特产包装盒批发价格土特产礼盒图片及价格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