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宁武土特产品 山西省宁武县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8 15:44:04

一. 辽宁省 大连 瓦房店 九鲜房海蜇品

我市沿海有丰富的海蜇资源,大连鲜博士食品有限公司是当地海蜇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该公司位于瓦房店市永宁镇,创建于2009年9月,拥有国内先进生产设备,设有现代化规范标准的质检中心和产品技术研发中心。现有员工100多名,其中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和车间生产人员等。

公司旗下包括“九鲜房”和“鲜博士”两大产品品牌系列,首推海蜇丝和海蜇头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劲道海蜇丝、精品海蜇丝、金牌海蜇头等产品。该公司通过精细加工和无菌包装将海蛰制成即食海洋食品,携带方便,开袋即食,保持了海蜇的原味,口感鲜美脆爽,适合现代人的生活特点及饮食理念。产品投放市场以来,一直广受消费者欢迎,成为人们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佳礼品。

二.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馋酥

油炸食品。把白面用水加鸡蛋、白糖和好,捏成四、五厘米大小的麻花状,放入油锅炸至金黄。吃着酥软、香甜。多作早点,也可作点心。因人都爱吃,故名馋酥。

三. 广西 南宁 武鸣区 血灌猪肠

血灌猪肠在武鸣当地,血灌猪肠也叫“猪龙供”。的确,做好的血灌猪肠像香肠一样每隔20余厘米要捆扎,放在锅里既像一条条的虫蛹,更像一条盘旋的长龙。

现在,血灌猪肠在南宁仍有市场。在南宁中山路、高峰路一带,有个别摊贩或店铺仍在经营这种小吃。

做法:

1.准备好新鲜猪血、大肠、盐、味精或糯米、五香粉等。

2.将未冷却的猪血与适量的盐混合后,灌入大肠,用70摄氏度的水慢煮,轻翻,20分钟后煮熟,捞上晾干,切片食用。也可在制作过程中添加糯米饭、五香粉,用80~90摄氏度的水煮熟。

四. 广西 南宁 武鸣区 壮族五色香糯米饭

壮族五色香糯米饭,又称“五色饭”。五色饭是壮族人民记倚幸福、美好、和谐、吉祥、如意的象征。是壮族“三月三”歌节、清明节传统的节日喜庆特色招待食品和独特供品,是壮族人民过着五谷丰登火红日子的写照。节日中每家每户的餐宴上都把五色香糯米饭摆设在显眼的地方,以显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五色饭上面肥厚的“粉蒸肉”便是象征生活丰厚、富有和甘甜。地方志《民俗编》、清代《武缘县图经》多有记载。正如有句壮族山歌唱云:“哥妹同吃五色饭,永结良缘共欢畅。”

五色香糯米饭是古代壮族人民对“五方”、“五色”、“五行”的图腾观念的崇拜和信仰。在远古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指导下,壮族人民把“打雷”现象称为“雷神”。传说“雷神”能给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上天能司风雨的神灵有五位神将,分别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东方为天宝雷神,南方为天真雷神,西文为天李雷神,北方为天楼雷神,中央为天箓雷神,统称为“五雷神将”。又分东方青色(属木)、南方红色(属金)、西文白色(属火)、北方黑色(属水)、中央黄色(属土)五种颜色及五行重属。形成了雷与五方、五色、五行在壮族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五色香糯米饭亦与五方、五色、五行有关,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阴、阳、五行的意蕴。

壮族民间制作五色香糯米饭分为五种不同颜色:红色多用红兰草或大红叶、什锦叶的汁染成。黄色多用黄姜或黄花草汁染成,紫色用紫兰藤汁染成,黑色用枫树叶又称乌饭叶汁染成,再把云香糯米分别浸泡染色,待春雷响后,分色装笼上锅蒸熟即成。五色香糯米饭也用于“三月三”或清明节祭祀祖先及节日盛请亲朋好友到家作客的宴席佳肴。据说吃了“三月三”的五色香糯米饭,不怕雷击,吃了“三月三”的五色香糯米饭还能消灾难、能交好运、能治百病(原料确有清热解毒的功能),尤其对产后妇女有益保健的作用。在壮族“三月三”歌节五色香糯米饭与“粉蒸肉”一起吃才能称为美食。

五.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山西老火锅

冷冷的冬天,思念暖暖的火锅。在川锅的市井热闹里,居家过日子的人们,还是忘不了被时代渐渐淡漠的山西老火锅。

火锅的源头是一万年前的陶鼎,并在从鼎到锅的演变中,伴随着对冬季暖食的需求,产生并独立出来。空足之鼎曰鬲,西周有“刖刑奴隶守门鬲”和“温鼎”,放入木炭烧煮食物并保温,可以说是最早的火锅雏形了。汉代时有铜“染杯”,上为盛食杯,下为炭火盘,推断为古代单人使用的保暖食物的小火锅。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暖食的 “锥斗”、分格的“五釜熟”,演变到唐代,又有用于暖酒、暖茶、暖食的陶瓷暖锅。宋代始有锅涮兔肉,名曰“拨霞供”(《山家清供》),元代时出现涮羊肉。明清时,暖食多称为热锅,涮食称为生火锅,如《清稗类钞》记载:“案辄有一小釜,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入,俟熟而食,故曰生火锅。”清帝除夕宴要上热锅一品,千叟宴则上生火锅,如嘉庆元年举办的千叟宴,有5000人入席,共用了1550个火锅(《中国历代御膳大观》),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火锅宴上,用的最多的是大同产的铜火锅,“分上下层,中以红铜为火筒著炭,汤沸时,煮一些肉脯、鸡、鱼,其味无不鲜美”(《奉天通志》)。大同铜火锅自古享有盛名,《民国大同志稿》有“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其大宗售品有铜锅、铜壶等物,尤以火锅为最。自平绥路通车,中外游人旅客咸乐购置之,用作馈赠,其销路愈畅,本品愈多,故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大同铜火锅有六件套,经过七道工序制成,不仅结构合理,而且造型美观,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1973年,1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席间,总统及随行的法国友人,对大同火锅风味之独特、器具之精美赞不绝口。细心的周总理在蓬皮杜总统别离之际,将一个雕有 “九龙奋壁”的铜火锅相赠,世界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声誉传遍了国内外。此后钓鱼台国宾馆等著名饭店,纷纷订制,火锅宴席兴盛一时,铜火锅涮羊肉亦成为地方特色名吃。

与大同火锅齐名的,有尧乡火锅,早期以翼城或平定的砂火锅为器,将肉菜等食料先入锅后注汤,煮沸上桌而食。这种吃法唐代叫暖锅、清代叫热锅,宋代时则叫“骨董羹”。苏轼的《仇池笔记》记着这个出处:“取凡饮食杂烹之,名骨董羹”。范成大有诗“毡芋凝酥敌少城,土薯割玉胜南京。合和二物归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晋南稷山金墓博物馆段氏墓穴出土有一块方砖,与段氏家传的一块方砖相合,组成一付完整的“贯通宴锅汤”方,类似今天火锅之煮与涮相结合的吃法。笔者曾三次亲往考察,亦曾品尝,食以鹿料为主,但汤方却秘而不宣,只出示了一幅描绘北宋年间三晋南北酒馆冬令吃宴锅汤的古画。贯通宴锅汤曾在太原著名的全晋会馆销售过,现在又推出有木炭铜火锅,是老太原的吃法,层层码料,先煮后上,配以特殊的山野“麻麻花”香料,相传源于北汉。

过去山西民间吃火锅,平日里是不多见的,大都在冬季节令应市。春节期间,人们走亲串戚,初二或初三女婿给丈人、丈母拜年,丈人则多以火锅款待,取意“团暖”之意。火锅料需荤素兼备,如古绛州一带多达十余种。若是将料煮沸后连锅热上,则讲究码放原料至锅子的四分之三深度为宜,过多汤易溢,过少则不丰富。火锅还被应用于山西民间筵席的主菜,如晋中太谷的一品锅、三鲜盆,所用器皿与大同铜火锅有别,是1的平底圆形带盖的铜镀锡盆。三鲜盆内要有三等份的格,互相接通,如魏晋时候的“五釜熟”,三样主菜分放在各格,汤味因相互连通而调和。铜盆配一铜架,下方可安置一酒杯,食时点燃杯中酒,置于盆下,边烧边食,为过去晋商大户人家的吃法。

今天,火锅不再是稀罕之物了,在新生一代却言必川、渝,“上继唐风晋韵,下启调鼎美味”的山西老火锅之种种,正渐渐式微。如此,山西老火锅亦需在根脉文化的复苏中,唱着《从头再来》,与时俱进。

六.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山西一根面

“一根面”也叫“长寿面”、“长久面”,是山西著名的面食,是山西人过生日必定要吃的。其特色在于“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锅也是一根面。一根面要多长有多长”面条顺溜滑爽、柔韧弹牙、越嚼越有嚼头!一根面的精髓在于吃的是面条本身的味道而不是调料的味道!即使不加调和(面卤),味道也是鲜美无比!一根面的吃法也很讲究:必须夹住一根长面从头吃到尾,如果大夹大夹的往嘴里塞,是绝对品不出味道的!

七. 山西省 阳泉 郊区 米醋

米醋

米醋以优质小米、小麦、麦麸、白糖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大曲制醋工艺精制而成,含有多种维生素,是制取醋蛋液的底醋,对高血脂、动脉硬化,慢性胃炎都有一定疗效,是集美容健美、烹调为一体的佳品。

八. 广西 南宁 武鸣区 武鸣龙眼

武鸣县龙眼以果大、核小、肉厚香甜、清脆爽口享誉全国。

武鸣地处亚热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雨量充沛,阳光充足,适宜发展龙眼生产。武鸣县龙眼生产历史悠久,有关资料表明,该县罗波镇秀山屯现尚有原始龙眼树60多亩,其中200年以上树龄有11棵。在房前屋后种植龙眼已成为当地人的习惯。

特殊的气候促使这一亚热带水果正常生长持果,形成该县独特的龙眼产业。该县龙眼以果大、核小、肉厚香甜、清脆爽口享誉全国,主要销往广东、福建、香港、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年销量达3万吨以上。近几年来,该县十分重视龙眼生产,并将其作为特色品牌经济来发展,当作富民富县的工程来抓。龙眼种植遍布全县16个乡镇,2002年,该县龙眼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产量达6.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4亿元。目前,该县龙眼已占全县水果产量的1/4,占广西全区产量的1/8。

2000年11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武鸣县“灵水”牌龙眼商标成功注册。

九.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山西香醋

要提到山西,最不能忘记的是醋,山西酿醋有悠久的历史,主要分熏醋和陈醋,分别以太原益源庆和清徐老陈醋最为有名,山西的醋有独特的沁香和悠长的后味,绝对称得上中国最好的醋。

山西香醋绝对称得上中国最好的醋。

山西人善酿醋爱吃醋,素有“老醯儿”之称。古时管醋叫醯,把酿醋的人叫“醯人”,把酿醋的醴叫“老醯”。在汉朝史游所撰的《急就篇》中就有“芜荑盐豉醯酢酱”的说法,其中“醯”和“酢”指的都是醋。因此,吃醋不叫吃醋,而叫“吃醯”。由于山西人对酿醋技术的特殊贡献,再加上山西人嗜醋如命,又巧合了“醯”和山西的“西”字同音,所以外省人就尊称山西人为“山西老醯”了。山西人和醋有着深厚的感情,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4000年之久。清徐是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也是中华食醋的发祥地,其酿醋历史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相传,帝尧定都尧(今清徐县尧城村)后,采摘瑞草“蓂荚”以酿苦酒。这里所说的苦酒就是人类最早的酸性调味品—醋了。汉唐时期,并州晋阳一带的制醯作坊日益兴盛,从民间到官府,制醯食醯成了人们生活的一大嗜好。明清时代,山西酿醋技艺日臻精湛,并随晋人迁徙和晋商的足迹,将山西的制醯技术和食醋习俗带到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是谓山西名扬四海的重要媒体。

悠悠岁月,沧桑巨变,山西老陈醋历经风雨数千年,其味更浓,其名更盛。如今,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晋醋行业的佼佼者,集团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系列醋生产基地,拥有了中国醋业第一品牌“水塔”商标,成为“中国醋都”。

宁武县十大特产有哪些山西省宁武县有什么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