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桂林旅游有哪些土特产 去桂林旅游适合带回来的东西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1 08:03:45

一. 海南省 文昌 旅游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文昌市有十多家旅游工艺和旅游纪念品加工厂。主要产品是椰雕、贝雕、花梨木(降香木)雕、海石花、龙虾标本、海龟标本、十三鳞标本等,以及各种贝类共有8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有十多个品种被评为全省"四新"优质产品,有6个品种荣获海南省工业物资交流会优秀产品"金马奖"。有37种名优产品参加十一届亚运会购物中心展销,深受国内外客户的欢迎和赞誉。( 文昌)

二. 广西 桂林 荔浦 荔浦米饼

荔浦米饼是荔浦地方.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本品选用荔浦名产-荔浦芋配以优质香米;黑芝麻;花生仁;蔗糖;植物油等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致而成,是纯天然健康食品。其味香甜酥脆,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家居休闲,旅游及馈赠亲友之佳品。

制作过程

(1)把碳烧旺,等待烘烤。

(2)把米炒好、把花生芝麻水晶肉等料准备好。

(3)煮红糖,把炒好的米磨成粉。

(4)把饼印涂上一层粉末,防止饼粘在上面。

(5)在部分粉末里加入煮好的糖,把之前准备好的芝麻花生等料也一起加入拌匀,浓度要适中。

(6)把拌好的料装入饼印盒,把印盒上多余的料弄掉。

(7)用汤勺把各个饼的表面磨平;用木棍敲击印盒,使饼松动,饼反扣倒到竹塞子上,待烘烤。

(8)把竹塞子架到炭火上烤;待一面颜色稍黄后翻一面继续烤。

(9)烤好后“出炉”。

三.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四. 广西 桂林 七星区 “桂林三宝”

三花酒、辣椒酱、豆腐乳被誉为“桂林三宝”<br>

桂林三花酒:
桂林三花酒颇有历史,古时,它叫“瑞露”,宋代来桂林做官的范成大饮后称赞“乃尽酒之妙”,可见对它评价很高。酒的酿制要蒸熬三次,曾称三熬酒。因酒质量好,装入瓶中,用手摇动,酒面上会泛起三层泡花;如果把酒筛进酒杯,酒面上也会堆起细小的泡花。因此,人们称它为三熬堆花酒,简称三花酒。
桂林三花酒的特点是: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利、回味怡畅。
桂林三花酒为什么别具风味?
要从它的“血、肉骨”谈起。水是“酒中之血”,美酒佳酿首先必须佳泉。漓江,特别是象鼻山下有江底深潭涌出的地下泉水,质地纯甘、无杂物怪味,含微量矿物质,为三花酒提供了优良的“酒中之血”;其次,漓江流域的良种大米,粒大饱满,含淀粉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二,是理想的“酒中之肉”;再者,市郊的曲香酒药草制成的酒曲,香气浓郁,是三花酒特有的“酒中之骨”。有了这些上好原料,再加上精工酿制,自然保证了三花酒的质量。三花酒酿成后,一般要装入陶瓷缸内,存放在石山岩洞中,过一两年,让它变成陈酿,使酒质更加醇和、芳香,然后才分装出厂。
桂林三花酒的度数以前一般为五十六至五十八度。现在一般为三十八度和五十三度。

桂林辣椒酱
桂林辣椒酱以独特的风味冠压群芳,不仅走俏国内,而且畅销港澳及东南亚,与桂林三花酒、桂林腐乳一起被誉为“桂林三宝”。桂林辣椒酱因配料有别而品种有异。以大蒜头为配料的是蒜蓉辣椒酱。再加入豆豉就成为豆豉辣椒酱,通常是选用优质红辣椒、大蒜头等剁碎,拌入豆豉,加入三花酒和细盐等,密封入坛,数月之后始成。桂林辣椒酱油润鲜辣,香醇可口,既可食用佐餐,还可作调味用。“桂林三宝”商标的“桂林三宝”礼品盒,集桂林三花酒、桂林豆腐乳、桂林辣椒酱三种名优产品为一体,小巧别致,便于携带,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桂林辣椒酱为桂林之一,有百年左右的历史。桂林酱料厂制的辣椒酱曾多次被评为自治区、桂林市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畅销东南亚各国。桂林辣椒酱因其配料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品种,像蒜蓉辣椒酱,豆豉蒜蓉辣椒酱等。其味鲜辣香醇,辣后回甜,鲜中带香,是上好的调味品,又可以单独食用。

桂林豆腐乳:
桂林豆腐乳是白腐乳的代表,远在宋代,桂林的豆腐乳已很出名。桂林豆腐乳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是传统“桂林三宝”之一。桂林豆腐乳制作工艺细腻严谨,从磨浆、过滤到定型、压干、霉化都有一套,选材也很讲究。制出豆腐乳块小,质地细滑松软,表面橙黄透明,味道鲜美奇香,营养丰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人们常用的食品,同时又是享饪的佐料。做乳猪、扣肉、狗肉、红烧肉、白切鸡等,均宜用腐乳作配料,香味四溢。用以凉拌豆腐、皮蛋、椿芽、小笋等,更是风味别具,回味无穷。 白腐乳蜚声海外,受到港澳、东南亚及日本人的欢迎。桂林豆腐乳品种繁多,历史悠久,200年前就享有盛名。桂林豆腐乳有辣椒豆腐乳、五香豆腐乳两大类。它们做法相同,而配料各异。它还是极好的调味品。桂林名菜乳猪、地羊、扣肉,即用腐乳佐料,汁鲜味美;烧肉、白切鸡蘸桂林豆腐乳,其味隽永。

五. 广西 桂林 七星区 桂林三花酒

桂林三花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桂林三宝”之一的三花酒,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被誉为白酒之王,是桂林人的骄傲。桂林三花酒以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品质优良而倍受中外游客的青睐。

三花酒酿造历史可追溯到南宋。

三花酒之所以优质,除了与采用清澈澄碧,无怪味杂质的漓江水、优质大米、精选的酒曲有关外,还因为桂林冬暖夏凉的岩洞所构成的特有的贮存条件,才使酒质愈加醇和芳香。

三花酒无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洌,回甜,饮后留香。适量饮用,可提神,活血,有益健康。品种有57°、38°、30°等系列。

六.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苎麻

苎麻,俗称青麻。种植历史悠久,据旧《灌阳县志》记载,1750年前已有苎麻种植。公元1800年前后从临桂县引进绿白麻种植,二十年后这个品种在县内成为主要苎麻品种。后又从平乐引进黑皮蔸种植,逐渐取代了绿白麻品种。民国时期苎麻种植较多,1949年全县达2710亩,总产量9.65万公斤。解放初期有所增加,1957年全县种植面积增至5966亩,总产16.43万公斤。60年代后,因扩种粮食作物,苎麻种植面积减少。80年代后逐渐恢复,因价格看涨,1987年种植面积达12317亩,总产88.84万公斤,为解放以来最多的一年。后因价格下跌,1990年仅有2355亩,总产为17.42万公斤。

县内种植的苎麻,纤维支数高,1986年经湖南株州绢麻厂化验,黑皮蔸苎麻的纤维支数达2200支以上,因而历来比较畅销。解放后,1953年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苎麻10.83万公斤。

1960年出口75.15万公斤。县供销部门从1952年开始收购到1990年,共收购苎麻482.41万公斤,平均每年为12.37万公斤,其中1987年收购76.84万公斤,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七. 广西 桂林 平乐 黄片糖

0糖为县内传统产品之一,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风格独特而久负盛名。其特点是:糖块薄而脆,两面色泽鲜黄且带腊光,中间夹有白色粉状,三线分明,软硬适中,香甜味浓,含水份少,极耐久藏。0糖性温而具滋补之功,既是产妇、儿童营养之佳品,又是制作糖果糕点饼干馅心的上等配料。主产于县内沙子、二塘、福兴等乡(镇),尤以沙子所产的0糖品质最佳。解放前,县内已有0糖出口。民国24年,出口量达61.25吨。解放后,全县糖蔗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特别是60年代以来,引进推广“印度蔗”、“台糖”、“桂踣”等一系列优良糖蔗新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大为提高。1970年后,全县每年种植糖蔗都在1万亩以上,商业部门年平均收购0糖在500吨左右。1974年全县种糖蔗12640亩,当年收购0糖1963.6吨。此后,由于偏重粮食生产,糖蔗种植面积减少,故0糖年收购量只有250吨左右。1984年县糖厂投产后,大部份糖蔗被用作榨机制糖(白糖),县内0糖产量骤减。1990年,县内0糖年产量在800吨左右。除自给外,主要销往邻县及湖南、广东等地。

八.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甜柚

平乐县甜柚素以产量多质量优闻名于世。早在60年代初,平乐已列为自治区沙田柚生产基地县。县内所产甜柚颜色金黄,表皮光滑油亮,底部“金钱印”大而明显。一般个重1~1.5公斤,最大的有3.5公斤。平乐甜柚皮薄肉厚、籽少汁多、味蜜爽脆为显著特点。据广西柑桔研究所抽查分析,平乐甜柚可食部份占全果48.29%,果汁量占全果总重43.7%。可溶性固形物15.1%,维生素c含量为125.6毫克/100毫升;柠檬酸含量0.3436%,含糖量12.11%;糖酸比为37.38:1。年产一般在400万个左右,约占广西总产的四分之一。1980年后,每年都选送优良单株参加自治区柚类评比。1983~1985年,平乐选送的甜柚单株连续三年获广西柚类优良单株评比的第一名。其中1983年囊括了前6名;1985年,前12名皆由平乐获得。

1983年,全国在上海举行柑桔类水果质量评比,平乐选送的四个甜柚优良单株,囊括了柚类水果质量的前四名,并在当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荣誉证书。1989年,平乐甜柚质量获农业部金杯奖。1990年11月在浙江玉环参加第一次全国柚类品种评比,平乐甜柚获第一名。有甜柚之乡美誉。

平乐种植甜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民国初,始有大量生产。解放前,全县甜柚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产量300吨左右。解放后,50年代至60年代初,虽然面积没有明显扩大,但由于加强了对甜柚果树的管护,年产量由解放初的300吨左右增加到1400多吨。70年代初,县内甜柚发展较快,1973年,全县甜柚面积比解放初扩大了3倍多。此后,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偏重粮食生产,以毁林毁果来造田造地,大量连片的结果柚树被砍掉。1976年,全县甜柚面积约为1973年的34.62%。1981年后,由于加强了对甜柚生产的领导和技术指导,加之收购价格连年上升,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柚的积极性,全县平均每年扩种以15000株的速度递增。到1987年,全县已拥有新老柚树30多万株,其中挂果树10万多株,面积1.5万亩,产量达4000吨,是广西甜柚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县。1990年,全县甜柚种植面积达16376亩,总产上升到5137吨,当年出口2000吨,分别比1987年增长9.13%、28.43%。

甜柚在县内各地均有种植,尤以桂江、茶江、榕津河两岸的沙子、二塘、福兴、附城、长滩、大扒、张家等7个乡(镇)较多,长滩乡张家榨村,有甜柚挂果树320株,1987年产量4.2万个,平均株产131个,亩产2.63吨,总产值5.5万元。该乡旺家坪村徐坤治家25株甜柚树,1988年收果3600个,平均株产144个,仅柚子一项收入6800元。甜柚收效快,四五年即可挂果,寿命长达百年以上。沙子镇安全村村民何治星一株95年树龄的甜柚树,1987年产柚849个,收入1700元。

甜柚用途极广,果皮既可做成蜜饯,也可作美味菜肴,还可入药,具有化痰止咳、定喘理气、健胃消食等作用;果汁可加工制成饮料;柚叶、柚花可提炼香精;柚木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等用材;柚果果肉维生素含量较高,常吃能促进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和血液循环。

甜柚果皮较厚,极耐贮运,一般情况下可贮藏七八个月,有“天然罐头”之称,对调节淡季、延长鲜果供应期和扩大国内外销售市场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

平乐甜柚早在解放初就已销往港、澳及东南亚各地,1958年出口121吨。近年,远销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年出口量为130~150万个,1985年出口686吨,创汇65.5万美元:1987年,出口量增加到1612.62吨,占广西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居全区各县之首。海外华人,普遍把甜柚当作室内的装饰物,称为“大桔”,意即柑桔类水果之大者,也取“大吉”之谐音义。又因甜柚状如“宝葫芦”,更有金钱”压底,在海外华人的眼里被视为吉祥之物,逢年过节,每家都要把甜柚摆置中堂,既示吉利,又表庆贺。特别是中秋之日,人们更是不计其价,购以作赏月供品,陶以自乐。

九. 广西 桂林 七星区 桂林腐乳

桂林腐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桂林腐乳厂等6家企业生产,年产1亿块左右。桂林“三宝”之一。

桂林腐乳有一套特殊制作方法:选用优质黄豆做成质地较硬的豆腐,榨去水分制作寸许见方坯块,然后放入霉柜霉化。待坯块6面全部生长黄白色菌丝(霉毛),即拌和三花酒、盐及其它香料,置于坛或罐中腌制,1至2天后灌上等米酒使坯块全部泡浸,密封存于阴凉干爽处4至6个月即成。成品腐乳为寸余见方,厚约6分的小块,表面呈胶状透明,色泽黄爽,奇香袭人。吃法多种多样,桂林人吃稀饭、馒头,直接用它佐餐。更多的则是做调味品,如凉拌豆腐、粉丝、椿芽、清蒸鸭、红烧地羊(狗肉)、荔浦芋扣肉等,配上桂林腐乳,是桂林的风味名菜。

由于独具佳美的色、香、味、型,是旅游者最喜欢购买的一种桂林土。花桥牌腐乳1983年、1988年两次获国家优质食品银质奖,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1年获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象山牌腐乳1987年、1988年分别获轻工部、广西优质产品奖。

桂林豆腐乳是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分有五香腐乳和辣椒腐乳两种。它的特点是皮薄肉嫩,质地幼细,味道鲜美,辣中有甜,甜中喷香,香中又能品辨出川椒、桂酊、八角、蒜泥以及三花酒的混合馥郁,可以说是滋味无穷。人们在盛夏酷暑,或病后初愈,吃点腐乳稀粥,更能刺激食欲。当年-到桂林视察时,听说桂林腐乳是广西有名,还特地要求服务员买给它品尝呢。桂林腐乳历史悠久,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称赞说:“广西白腐乳最佳。”现在则被誉为“腐乳中之上品”,畅销国内外,特别受港澳同胞和日本、东南亚人民的欢迎。

桂林豆腐乳是白腐乳的代表,远在宋代,桂林的豆腐乳已很出名。桂林豆腐乳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是传统"桂林三宝"之一。

桂林豆腐乳制做工艺细腻严谨,从磨浆、过滤到定型、压干、霉化都有一套零乱选材也很讲究。制出豆腐乳块小,质地细滑松软,表面橙黄透明,味道鲜美奇香,营养丰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人们常用的食品,同时又是享饪的佐料。桂林豆腐乳有辣椒豆腐乳、五香豆腐乳两大类。做乳猪、扣肉、狗肉、红烧肉、白切鸡等,均宜用腐乳作配料,香味四溢。用以凉拌豆腐、皮蛋、椿芽、小笋等,更是风味别具,回味无穷。

1937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手工艺产品展览会上,桂林腐乳因其形、色、香、味超群出众而受到特别推崇,并从而畅销国内外。1983年,有被评为全国优质食品。白腐乳蜚声海外,受到港澳、东南亚及日本人的欢迎。

广西桂林腐乳厂前身--1956年由桂林老字号腐乳、腐竹、辣椒酱等民间传统作坊合并的合作社,1958年正式建成国营企业,迄今有近50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创出了广西名牌,广西著名商标“花桥”牌桂林腐乳和“象山”牌园枝腐竹这两个桂林拳头产品。

“花桥”牌桂林腐乳和“象山”牌园枝腐竹均为老桂林的传统食品,特别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一直把该食品当作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土礼品。

该食品源于民间百姓,又益于民间百姓,在大桂林虽然许多城镇乡村会制作腐乳和腐竹,但做出来的腐乳、腐竹都存在着很大的质量差异。特别是腐乳,因用料、环境、卫生、工具制作方法不同而做出各异的腐乳,在发酵的过程中,如果沾染上杂菌,那么味道和外观就更不一样了,甚至会有损百姓健康。而制作腐竹也一样区别很大,特别是烘干定形这道工序,一般小规模的作坊均采用日晒烘干,就不免受到环境卫生方面的污染,而导致产品食用缺陷的发生,因此,要做好做强腐乳、腐竹,让老百姓健康食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桂林腐乳厂是出口花桥牌腐乳、象山牌腐竹产品的企业,1981年开始,经国家质量检验中心测定,花桥牌腐乳、象山牌腐竹连续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和各项殊荣。2002年,因企业发展需要,整厂搬迁到桂林西城经济开发区,他们紧紧把握新厂建设的有利时机,严格执行国家质检总局的20号令,导入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标准进行全方位管理。同时,投入大量资金把这些管理机制具体落实到环境、卫生、检验等重要环节中,尤其在食品安全卫生方面,加大力度完善硬件配套管理,其生产场所、工艺标准、质量检验等方面,能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经受得住各级食品安全卫生检测部门的检查,顺利地通过了国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

十. 广西 桂林 临桂县 桂林荷叶粉蒸肉

荷叶粉蒸肉是桂林地方传统节日名菜。采用带皮五花肉、绿豆、荷叶、桂林腐乳,青蒜等作原料,将五花肉煮熟,上酱、油炸、蘸上绿豆粉,用荷叶包裹成封包形,排入碟中,上笼旺火蒸熟即成。其特点是:色泽绿黄,荷叶清香,松软可口,肥而不腻。具有清热解毒,调和五脏,助脾开胃,降胆固醇之功效。

原料:

主料: 猪肋条肉(五花肉)600克

辅料: 荷叶50克 粳米100克 籼米100克

调料: 小葱30克 姜30克 沙姜1克 桂皮1克 八角1克 丁香1克 甜面酱50克 黄酒30克 酱油30克 白砂糖15克

荷叶粉蒸肉的做法:

1. 将粳米和籼米淘洗干净,沥干晒燥;

2. 把八角、山奈(沙姜)、丁香、桂皮同米一起放入锅内,用小火炒拌至呈黄色,冷却后磨成粉;

3. 刮净肉皮上的细毛,洗净,切成长6.5 厘米的均匀长方块10 块(每块约重60 克),每块肉中间剞一刀;

4. 将肉块盛入陶罐,加入甜面酱、酱油、白糖、绍酒、葱丝、姜丝搅拌后约淹渍1 小时,使卤汁渗入肉内,然后加入米粉搅匀;

5. 荷叶用沸水烫一下,每张一切成四,放入肉块包成小方块,上笼用旺火蒸2 小时左右即成。

桂林旅游带什么特产最好呢去桂林旅游带什么特产比较好呢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