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特产批发市场 红河州土特产批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23 14:52:47

一. 云南省 红河 元阳县 蛤蚧酒

蛤蚧酒产于云南省红河自治州河口市。河口在北回归线以南100公里,属于南亚热带与热带雨林区,天然资源极其丰富,很多珍稀的动物与植物都生长在这里,蛤蚧便是其中的一种。《滇南本草》指出,蛤蚧性甘温,补脾,益肺气,具有补虚扶弱和扶正驱邪之功。既能增强机体活动能力,补充身体的亏损,又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驱散致病因素。此外,蛤蚧还有补益肺肾、平喘止咳的功效,用与治肾双虚、气喘咳嗽。因此,历史上流传着用蛤蚧防病治病、健身强体的方法,如蛤蚧炖鸡、防治肺痨、咳嗽;蛤蚧泡酒,既祛风湿、强筋骨,又有明显的滋补作用。 蛤蚧酒色泽金黄,清透明亮,酒香浓郁,药香清雅、酒味绵甜,酒体醇厚,有蛤蚧的特殊风味,既是一种普通的饮料酒,饮后令人心旷神怡,又是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滋补酒,常饮能强身健体。( 红河)

二. 云南省 红河 开远 乐白道蜜桃

乐白道村隶属于乐白道办事处乐白道村委会,属于坝区,全村人口1451人。面积有33.4平方公里,有耕地884亩、林地593亩。海拔1044米,年平均气温19.50℃,降水量800.7毫米,适宜种植蔬菜、水稻、包谷、蜜桃等农作物。

近年来,乐白道村积极扶持和推动蜜桃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走绿色环保的发展路子,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该村建立蜜桃基地示范园和白土墙村优质蜜桃种苗基地,成立了开远市绿野蜜桃专业合作社,邀请市农业局专业技术员作技术指导,利用蜜桃套袋新技术积极扶持和引导种植大户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环保的蜜桃产业。采用蜜桃套袋技术进行生产管理,生产无公害蜜桃,果实口感好、外观好,市场上极为畅销。

2011年,云南省开远市乐白道办事处乐白道村(蜜桃)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三. 云南省 红河 泸西县 泸西油香

泸西回族的传统美食——油香

油香是回族人民的传统食品,凡是在泸西县回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吃油香的习俗,每逢开斋节、 古尔邦节、圣纪节,家家都要煎炸油香。

油香的做法

以面粉加酵母,用温开水和好。发酵后的面用碱水中和后掺进鸡蛋等辅料,在案板上揉好后摊成碗口大小的圆饼,表面划二三条刀纹,然后放在锅内用香油炸熟,色红松软,味美醇香。

吃油香的习俗

一般情况下,炸油香必请阿訇回家念经或自家会念经的亦可在吃油香前念一段1;制作时务必清真洁净。回族人制作油香十分讲究,掌锅人“炸前要洗大、小净,以保持清真;一般都要年长的,有经验的人掌锅,锅旁要点香,道过‘太思米’才下锅。炸时,忌讳未洗过大净的人接近锅头,为防止未洗大净的人闯入屋,要在锅旁放一碗清水,意在清净”且“油香炸好后,要把面子放在上面”;回族吃油香时,都要先掰开顺着刀口掰着吃。按照伊斯兰教的传统习惯,"油香"被当作一种珍贵的食品,是待客和送礼的佳品,只有当宗教节日或办喜事或纪念亡人时才做。

油香的象征

"油香"被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看作是象征真诚信仰的美食。除了自己吃以外,还要馈赠邻里乡亲互相品尝,以此加强亲戚、邻里和朋友之间的感情联系,“油香”现已成为泸西回民间团结、友爱、祝福的象征。

四. 云南省 红河 开远 开远软香米

开远软香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五. 云南省 红河 元阳县 草包鸭蛋

元阳草包鸡(鸭)蛋作为云南有名的十八怪之一,现已被元阳牛角寨新安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发成为元阳旅游商品进入元阳各大超市和土经营门市,如果你想品尝到真正无污染的原生态食品——“元阳草包鸭蛋”。

六. 云南省 红河 河口县 河口水果

水果,越南四季都有水果珍品,有名的果品,有香蕉中的腊蕉、苹果蕉,橘中的李仁橘、前江橘,柚子中的青茶柚、边和柚,菠萝中的槟力菠萝,芒果中的高岭芒果,菠萝蜜中的处女蜜,荔枝中的清河荔枝、邦美蜀荔枝等。榴莲更是味道香美的果晶。

七. 云南省 红河 泸西县 泸西苦荞

泸西苦荞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泸西苦荞适宜生长在海拔较高的三塘、向阳两乡,一年生作物,产量较低。

苦荞面是一种调节人体各个部位气管的最佳绿色保健食品,它含有丰富充裕的营养及美容养颜功效,它的营养成份是玉米及其它农作物的2至5倍,苦荞的做法用途很多,可以做荞饭、荞茶、荞蒿、荞面条、荞粑粑等,荞粑粑的做法如下。

1、先把苦荞籽磨成面,放入盆中;放入清水适量加一点小苏打调合即可。

2、 用汤勺启适量放入铁锅中用小火慢慢双面炕黄即可。

3、 食用时可以蘸蜂蜜和其它调料均可,味道爽口特佳。

泸西苦荞粑粑是餐桌上招待贵宾的一道佳品

荞,又称鞑靼荞,是山区不施化肥和农药的绿色食品,分苦荞和甜荞两种,泸西人最喜欢吃苦荞,据说苦荞营养丰富,含人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保健养生,延年益寿有较好的功效,老百姓称之为“五谷之王”。泸西的荞系列产品主要有荞丝、荞玉片、荞自发粉、荞营养糊、荞奶粉、荞面条、蒸荞糕、荞饼、荞糕点等。

《本草纲目》中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临床糖尿病治疗实践证明,苦荞麦能够降低空腹血糖、升高胰岛素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降低血脂,从而抑制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发展。因此,苦荞麦是糖尿病的主要营养食品。 泸西苦荞种植历史悠久,据清乾隆《广西府志》卷之二十“物产”中记载:本府:麦之属 “大麦 小麦 燕麦 玉麦 荞麦(有苦、甜,有早、迟)”。《泸西农业志》和《泸西县农业志》中记载:“民国2年(1913年)种植13000亩,民国23年(1934年)种植面积13851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年种植面积在1.7-2万亩之间,1954年种植43248亩,是最多种植年份,1958年因严重自然灾害被作为低产作物不准种植。改革开放以来,1985年种植面积12117亩,2005年发展到87937亩。”按此推算,有250年以上的种植历史。 随着本县旅游业的发展,苦荞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创新,泸西苦荞迎来发展的机遇。由于泸西苦荞生态、优质、安全、保健等作用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深受消费者喜爱(如“阿庐”牌苦荞米、苦荞粉等系列加工产品)。泸西苦荞种植方法简单,多为骨灰与化肥混合拌种点播。中耕历史习惯从不薅铲追肥。收割为人工割秆晒干后用连枷脱粒。 泸西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规范的生产技术,生产出了优质、营养的苦荞产品,2003年4月阿庐牌苦荞自发粉、荞粑粑被云南省烹饪协会评为云南名小吃;2009年7月阿庐苦荞自发粉、苦荞米被云南省农业厅评为云南名牌农产品;苦荞产品主销广东、福建、深圳、香港、江西、湖南、越南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地域范围

泸西苦荞分布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境内,产地范围涉及白水镇、向阳乡、三塘乡三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30 46′ 55″- 1030 58′25″,北纬24°21′49″-24°37′35″之间,东西宽14.8千米,南北长32.1千米,种植面积2992公顷,年产量8976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 泸西苦荞株高60~120厘米,绿杆、有8~12节,茎直立,具分枝。下部叶具长柄,叶片宽三角状戟形,全缘或微波状;下部叶较小。 总状花序腋生或项生,花被白色或淡粉红色。小坚果圆锥状卵形,具三棱,灰褐色,花果期9-11月;千粒重12~24克。 (2)内在的品质指标 泸西苦荞味苦、性寒,营养丰富。其中,总淀粉含量≥68 %,总黄酮含量≥0.9%,油酸含量≥37%,亚油酸≥29%,氨基酸总量≥7.0%,蛋白质含量≥9.5%。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泸西苦荞产地环境按照《NY 5332-2006无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按照《NY 5301-2005无公害食品 麦类及面粉》产品质量标准执行,生产加工规范按照《NY/T5334-2006无公害食品小麦粉加工技术规范》执行。进入市场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 云南省 红河 石屏县 石屏杨梅

石屏杨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石屏县于1985年开始种植大杨梅,经过多年的试种和探索,于1993年通过省、州有关专家鉴定,得到了品质佳、口感好、果肉多、核小、色泽艳丽、酸甜适中的好评。于同年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多点推广引种。大杨梅在石屏县已成为任何水果不能取而代之的品种之一。石屏大杨梅初由浙江引进种植,因石屏地处北回归线附近,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土壤、气候特点适宜大杨梅生长,因而大杨梅果实大、味道甜中稍微带酸,非常可口,深得人们喜爱。每年5月杨梅成熟期间,昆明、玉溪等地游客纷纷前往石屏参观、品尝。石屏的杨梅果主要为鲜销,其次为深加工产品,主要是加工杨梅干红,杨梅果酒。此外,杨梅原汁及杨梅果醋加工正在开发试验中。

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从省城昆明至石屏仅仅四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就可到达,这个小城也逐渐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地方。一路上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在盛夏之际,驾车于其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清凉惬意。但更为引人的则是遍山满园的大杨梅,暗红欲滴,犹如高原上的红玛瑙。五月份,石屏是属于杨梅的。石屏县漫山遍野的大杨梅又绽放出了诱人的芳香,满山遍野鲜红似火的大杨梅,吸引了广大游客纷至沓来。

石屏杨梅

地域范围

石屏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8′00″~102°43′00″,北纬23°19′00″~24°06′00″。全县国地面积3037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8公里。石屏杨梅生产地域范围包括石屏县异龙、宝秀、坝心、龙朋、大桥、新城等6个乡镇。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石屏杨梅果实中等大,成熟时呈不正圆形或扁圆球形,平均单果重10克,最大单重16克,果面为鸟紫红色,果顶稍凸,果底平,缝合线较明显,果蒂小;果肉肉质细软、酸甜适度、内部红色或淡红色,汁液多、具香气、核较小。 (2)内在品质指标:石屏杨梅成熟早,耐贮运,营养价值高,果实中含糖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其中,可溶性固形物≥10.5%,总糖≥9.5%,可滴定酸≥0.7%,每100克果汁含维生素C量≥5.0毫克,每公斤果汁含钾量≥1500毫克。 (3)安全要求:执照GB2762、GB2763及GB10650中规定指标执行。

九.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红河棕榈

红河棕榈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红河棕榈是云南红河红河县的。

红河县棕榈种植历史悠久。据《红河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境内山区已有棕树种植,本世纪(20世纪)20年代有所发展”。红河县哈尼族、彝族棕榈种植和利用历史源远流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棕片与棕板已成为山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并形成了种棕、采棕、食棕、歌棕、舞棕、颂棕的独特棕榈文化。 很久以前哈尼族的祖先就会用棕片缝成蓑衣,是人们外出劳作理想的防潮防寒必需品,更是红河人南下“走坝子”的行装之一。后来,棕片在哈尼族的生产生活中用途极广,也就开始人工驯化、培育和大面积栽培种植了。所以,红河县境内哈尼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习俗都与棕榈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吃、穿、住、行都离不开棕榈制品,至今流传有“年青人不砍棕榈树,只有老年人才能砍棕榈树”的习俗,人们歌颂棕榈树说“不吃你的饭,不穿你的衣,每年还送上一层皮”,也就有了“千年桐,万年棕,世代儿孙吃不穷”的美名,当下,用棕片加工棕丝做成高档床垫,是人们享受健康保健睡眠最理想的绿色家居产品,深受消费者青昧。 阿扎河是红河县棕榈树的原产地。据说远古时候,在红河洛孟和哈普后山经常有老虎出没,曾有人被老虎紧追不放,危急之时,穿上蓑衣,老虎大惊,以为怪兽,竟落荒而走。后来蓑衣就成为圣服而受到山里人的崇拜和爱戴,人们出入皆披之,一避风雨、二防凶兽。 红河县棕榈种植源远流长,采剥棕片加工棕丝是哈尼族、彝族传统的产业和重要经济来源。在哈尼族、彝族居住的山区就是一片棕榈林园,如今,棕榈树成为了哈尼族、彝族一种富贵、祥和、幸福的圣树,并把棕榈树称之为“红河哈尼梯田卫土”。平时,哈尼族和彝族老人都会讲“蓑衣圣服”、“年青人不吹棕树”的故事;每逢哈尼族、彝族六月年和十月年,无论男女老少都去街上跳“棕扇舞”,唱“棕榈山歌”;每年冬春季节可尝棕笋、棕苞、棕花菜果等美食,四至五月可品棕米饭或棕米粥等有机食品。每蓬街天,可欣赏和采购琳琅满目的棕榈工艺品作纪念。勤劳朴实的哈尼族、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一系列的棕榈文化,我县《棕煽舞》舞蹈、歌曲《棕榈情愫》已成为红河流域哈尼族聚居地区民族节日活动不可缺少的民族特色表演节目。散文《棕榈》、《棕榈情》、《棕榈林间也耕田》《棕榈树与哈尼族》等文献是红河县棕榈文化之乡的代表作品。 世界上可产纤维的棕榈科植物超过16个属100余种,但红河棕榈纤维是自然界最耐腐蚀的天然纤维,品质优良,用途极广,广泛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运输、建筑、海产养殖、民用等方方面面。云南省80多个县(市)出产棕片中,红河县棕榈种植面积、棕片及棕丝纤维产量及质量均居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位,是全国最大的棕丝纤维原料生产基地县。红河县是有名 “棕榈之乡”。“红河棕榈”已成为红河县的一张名片。对此,中央电视台在农业综合频道(《每日农经》栏目)于2011年4月对我县的棕榈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报道。 近年来红河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红河棕榈”产业发展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为组长,农科、林业、棕业公司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红河县棕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红河县棕榈产业科技开发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棕榈产业发展和科技开发。到“十一五”末全县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县林业局统计数),县内棕榈企业有棕丝加工、棕丝软垫加工和棕机械加工三种类型。据不完全统计,至2012年12月,全县棕个私企业有1800余户。在此基础上红河县制定了《红河县棕榈产业发展规划》,计划最终使全县棕榈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年产棕丝30万吨左右,棕丝软垫系列产品10万立方米,建成全国棕榈纤维原料种植基地、产品加工基地和技术研发基地;努力把棕编工艺产品技术开发培育成为红河县、红河州乃至云南省民族区域特色的优势旅游产品名牌之一。我县现已申请和批准的棕制品商标有“红榈”、“红河迤萨”、“阿姆山”和“棕榈之乡”4个。下一步我县还要加大对红河棕榈棕花、棕果的食用及红河棕榈药用的利用开发。 红河棕榈纤维用途广泛,可用于编织各种工业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用于生产垫、毯、刷、帚以及绳索,如棕榈床垫、座椅靠垫、地毯、棕榈绳、棕榈扫把、棕榈衣等,红河棕榈出丝率高,棕片出丝率达70%以上,棕板出丝率达30%以上,纤维长而粗细不一,纤维长度在15~60cm,最长达100cm以上,外观呈棕色、红棕色或褐色。纤维不蛀虫,具有拉力强,耐磨擦,耐腐蚀,耐水湿等特点。生产出来的坐垫、床垫、枕头等产品,具有舒适性、透气性、无污染、不受虫蛀等特点,深受人们青睐,产品远销昆明、贵州、重庆、成都、广州、深圳、苏州、杭州、上海等地。

红河棕榈

所在地域: 云南

申请人: 红河县棕榈产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红河棕榈产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境内,涉及辖区内迤萨镇、阿扎河乡、石头寨乡、洛恩乡、甲寅乡、宝华乡、乐育乡、浪堤乡、架车乡、大羊街乡、车古乡、垤玛乡、三村乡,共13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9′~102°37′,北纬25°05′~23°26′之间,东西长81km,南北宽40km,种植面积66666.7公顷,棕丝年产量为30万吨。

十.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红河葛根粉

红河葛根粉是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的。红河生产的优质葛根粉,获得2008年全州优质旅游产品殊荣,一鸣惊人。

在红河县的崇山峻岭中,生长着一种不大起眼的续生藤本植物,浑身毛绒绒的对生网状复叶和长长的藤子或互相缠绕或攀沿其周边灌木,它的名字叫葛根。

葛根主要食它的块茎,可生食也可熟食,可起到清凉解毒的功效。如果将它加工成淀粉,又是一种最佳保健食品。每年深秋为采挖葛根的最佳季节,人们把它挖回加工成淀粉拿到市场上出售,又是一笔赚钱的生意。

生长年限越长的葛根块茎就越粗大,五六年都未挖过的葛根可长到1米多长、一二十公斤,刨起来就相当费力。

加工葛根粉工艺简单,先把它洗净粉碎,加水搅拌过滤,除去杂质后让它沉淀于缸底后,将水滗干,取出淀粉晒干,擂成粉末,就成了白生生的葛根粉。

红河州特产方便带的红河县土特产批发市场地址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