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南陵许镇特产 便于携带的芜湖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1 10:22:45

一. 安徽省 芜湖 镜湖区 耿福兴虾籽面

 耿福兴虾籽面(地方小吃)

有着近90年历史的,“耿福兴虾籽面”是芜湖著名小吃佳品。凡到芜湖的人,都要慕名而至,以亲口品尝为快。有2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及上千名国际友人、港澳同胞曾先后品尝,都赞不绝口。彭德华元帅的夫人及陈云同志的胞妹尝过虾籽面后,称赞说:“口味鲜美正宗,营养价值丰富。”
虾籽面的面条,原是手工制作的小刀面。随着销售量增加,手工操作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后来用精白富强面粉作原料,机械压制。为九口刀机制细面。
下面前,在碗内放入虾籽、猪油、葱花、酱油等佐料待用。锅内放入清水,用旺火煮沸,将面条抖散,下入碗内,煮沸后略加冷水煮养片刻,捞起装碗后,兑入膏汤冲面拌和均匀后再食用。虾籽面采取宽汤窄面之法,每碗100克面条,10克虾籽。
煮沸的虾籽面,色白、汤清、味浓、喷香,食之颇有韧性,是早餐及午餐前后小吃的理想佳品。


二. 安徽省 芜湖 镜湖区 芜湖三刀

“三刀”是指“剪刀”、“菜刀”、“剃刀”。“三刀”为芜湖市的传统产品。剪刀生产始于明末清初,做工精细讲究,为全国三大名牌剪刀(即芜湖赵云生剪刀、杭州张小泉剪刀、北京王麻子剪刀)之一。其中,杭州“张小泉”剪刀,也是师出芜湖(张小泉,明末安徽黟县会昌乡人。其父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和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可以说芜湖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剪刀之乡”。厨刀处理后可做到一刀三用,即前部用于片,中部用于切,后部用于剁。芜湖剃刀,式样美观大方,刀口锋利,耐磨经用,轻便灵活。

三.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奎湖鳙鱼

奎湖鳙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奎湖鳙鱼

水产动物

地域范围

奎湖鳙鱼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地域范围为南陵县许镇镇28个行政村。地域范围:东经117°57′~118°30′,北纬30°38′~31°10′,平均海拔100-200米。东部芜湖县为邻,西部与繁昌县交界,南部与籍山镇、弋江镇接壤,北部与弋江区毗邻。地域面积17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640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奎湖鳙鱼肉质雪白细嫩,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鳃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鳞细而密。背部黑色,体侧深褐带有黑色或黄色花斑。腹部灰白。各鳍浅灰。从腹鳍基部至-之间具有角质腹棱。胸鳍较长,其后缘超过腹鳍基部。肠长为体长的5-7倍。2、内在品质指标:奎湖鳙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为18%18.2%,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重高达48.24%,高于其他地区鳙鱼所占比重。脂肪含量为0.4%,远低于普通鳙鱼所含脂肪。3、安全要求:奎湖鳙鱼养殖、销售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草鲢鳙鲤鲫鲂生产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规范、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四.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立新“卤牛肉

 “立新”牌卤牛肉系列,又称“马老二”卤菜。该卤菜源于无为县马家四代祖传的卤菜制作工艺及独创配方,以精选的优质鲜牛肉,配以多种名贵香料,经多道工艺精制而成。入口滋味鲜美,肉质细腻,口感香醇,久吃不腻,营养丰富,且不含任何防腐剂。该品牌报报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还采用真空技术计量包装,是旅游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五. 安徽省 池州 青阳 蜜酒

蜜酒

安徽蜜酒是地方名酒,采用民间“甜酒酿”风味特色酿制而成的低度饮料酒。蜜酒用优质糯米为原料,外加谷物与小曲醣化发酵酿制而成,色泽浓郁、香味淳厚,含有大量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迎客松”牌黄山蜜酒获1987年“名酒”称号。

六. 安徽省 芜湖 三山区 芥菜圆子

芜湖有着浓浓的江南特色,饮食讲究、精致、清爽,凤凰美食街小吃夜市很有名。这个季节,清蒸刀鱼刚刚可以吃到,但芥菜圆子的流行也很迅速。

七.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襄安席草

襄安镇位于无为县西南部,由于特殊的气候、水土优势,使得该地区的席草种植业及草席制品饮誉国内外,是全国四大席草基地之一。 襄安席草种植始于60年代初,发展于70年代,到90年代才形成现在的规模。今年全镇种植席草面积达2万多亩,平均亩产1200公斤,年产2400万公斤。近年来,全镇及周边乡镇年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襄安镇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手工织席,逐步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织席。全镇现拥有织席机1000余台,年产草席1500万条,年产值8000余万元,利税1500余万元。可吸纳2000多剩余劳力。今年底,全镇各类织席机可望增加至1500台。全镇现有35%的群众从事席草系列开发。襄安镇席草资源丰富,其特点是:草质柔软,富有弹性,表层附着植物腊,吸汗功能强。近年来镇政府还组织人力,不断引进其他地区的优良品种,如“蔺草”等,所生产的草席久睡无汗渍,冬温夏爽,色青味香。在草席加工业上以镇办企业——无为县草制工艺品实业总公司、无为县麻经厂为龙头,以草席大市场为纽带,使整个席草系列开发形成种、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目前,生产的草席和草制工艺品已有20多个品种80多种规格,其主要品种有间花席、榻榻米席、挎包、太阳帽等,畅销全国各地,特别是“榻榻米席”和部分草制工艺品已远销东南亚。按照襄安镇的总体规划,到2005年,全镇席草种植面积将达3万亩,各类织席机不少于3000台。襄安镇的席草种植及其加工业正朝着规模型、集约型、效益型方向发展。( 无为县)

主产地无为襄安镇,主打品牌是"舒梦"系列产品,品种有高档电脑绣花席、烘干蔺草席、空调席、亚草席、儿童席、平光席、麻经席、出口榻榻米席、电脑绣花席枕、枕筒、汽车座垫、沙滩席、旅游席、旅游帽等。无为是全国"四大席草生产基地"之一,"舒梦"系列产品原材料均来地本土,故生产成本低廉,价格便宜,质量上乘,且有保色保鲜,质感柔润,,吸汗力强,保健性好,冬温夏爽,清香宜人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八. 安徽省 芜湖 弋江区 芜湖煮干丝

芜湖煮干丝是安徽省芜湖市的特色小吃。煮干丝是芜湖著名的传统早茶菜点。

煮干丝是有80多年历史的淮扬风味老店“耿福兴菜馆”的看家名馔。煮干丝,在清乾隆时称“九丝汤”。清《调鼎集》说,当时煮干丝用料十分考究,常用原料有火腿丝、笋丝、银鱼丝、木耳丝、口蘑丝、千张丝、腐干丝、蛏干丝、燕窝丝等,为名贵肴馔,四季均宜入席,而以夏季最相宜。

九.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纱灯

[无为纱灯]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光绪年间,清王朝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派出统官专程到无为征选无为纱灯,悬于皇宫内苑。无为纱灯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体,制作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上雕龙凤头状,下刻象鼻虎脚,灯壁四周镶罩纱绢,绘以山水、人物等形象。经过剔墨工艺和点眼手法,画面人物眼晴,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 无为县)

又名宫灯。有300余年历史,为皖地八大之一。无为纱灯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篾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形状一般为六角形和四方形。多选用紫檀、红木、槠树、红椿等高档坚硬木材制成框架,框架可折叠,灯架外缘雕立体龙头凤身,中配卷草图状花牙,下刻象鼻或虎角,底部缀以金黄或大红色须穗,整体造型别致,比例匀称,雕刻精美,结构牢固,用榫槽连接,可自如拆卸,便于收藏和携带。无为州人放灯赏灯相传米芾知无为军时即留下习俗。清康熙年间,无为县艺人蔡静首创剔墨纱灯。清乾隆年间,郡中知名画师蔡竹田、许石隐、卞自环等结社研习画艺,最终摒弃了色纸和玻璃,选用在丝质绢纱上作画,改进了“剔墨”技法,即在绢纱画框上先以笔蘸墨勾出拟画的轮廓,把轮廓以外部分用淡墨涂抹,而后剔除焦墨,再将预留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晾干后再在胶面勾线、着色、晕染,以工笔绘制。内容常选取人物、花鸟、飞禽、走兽、神话传奇或青山绿水田园风光,上乘者还绘以水浒、三国、红楼梦、西厢记等耳熟能详的故事。所绘层次分明、形神兼备,点明灯烛后通体透亮,礼觉效果极佳。剔墨工艺成熟于嘉庆年代,鼎盛时制灯作坊有30多家,年产万余对。1894年,光绪为慈禧太后操办60寿辰,曾特派统领官来无为征选。“万寿庆典”的宫殿内外,处处可见纱灯高悬,又被誉为“宫灯”。1911年,无为纱灯参加南京博物院展览,获二等奖状,外国驻华使节和商人争相购买收藏。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民间工艺,寻访到健在的民间工匠卞仲英等,旋即组织纱灯生产。自1953年始,选送的纱灯参加安徽省历届工农业产品展览会,誉满江南塞北。1956年,兴办无为纱灯社。1958年,无为工艺美术厂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又创制10多种新产品。在国庆10周年期间,无为纱灯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工艺品展览会,并作为名优牌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

十.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丫山藕糖

丫山藕糖

丫山,不仅历史文化丰厚,而且饮食文化也耐人寻味。这个地方加工的藕糖远近闻名,在相邻的铜陵市、青阳县都有很大的市场。每年的冬至一过,便是加工藕糖的繁忙季节。

藕糖,是一种高雅精细的传统食品。外形成圆柱状,长短同香烟,粗细同手指。因其内有细孔,形似藕节而得名。随着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展,丫山加工藕糖的个体手工作坊越来越多。在这当中,也许是水质的缘故,黄山村木山冲自然村加工的藕糖最为出名。

藕糖系采用上等大米,而尤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并以麦芽、桂花等为配料。加工过程需要经过九拽十八拉形成支支七十二孔,待稍稍冷却后再下蒸锅熏蒸软化,最后再用纯白脱壳熟芝麻拌和。整个加工过程全系手工操作,难度大,技术高,要求动作特别娴熟,加工人员都是经过长期技能训练的。

丫山藕糖,历史悠久,早在我国宋代就开始熬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那时加工出来的藕糖不像现在这样精致,有许多细孔,当时被称为“老虎快”。二十世纪初叶,本地孙成璋老师傅在继承传统熬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增加了拽和拉的工艺,那时,他加工出来的藕糖就初具现在的形状。

丫山藕糖,脆嫩松酥,香甜可口,有生津健胃、增加食欲的功能。在吃法上,丫山藕糖也特有讲究,吃时需要把藕糖含在嘴里,慢慢吹出三口热气,然后再轻轻咬嚼。如若不然,贪吃心切,则会弄得满嘴都是糖屑,很是尴尬。

藕糖的“藕”字因与“偶”字谐音,于是,人们便赋予了许多新奇的含义。送给年老人则有敬祝身体健康、永不孤独之意;送给年轻人则有祝愿喜气盈门、情结连理之意;送给要好朋友则有希望互相往来、增进友谊之意等等。每当春节来临,它便成为当地人走亲访友必备的馈赠佳品,外地来的客人也必定要买上几盒带回家,图个吉利、祥和

芜湖南陵县十大特产安徽芜湖市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