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特产货架在哪里买 银川哪有零食小食品批发市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6 23:33:53

一. 宁夏 银川 贺兰县 丁北西芹

丁北西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丁北西芹种植范围以宁夏贺兰县常信乡丁北村、丁义村、桂南村、桂文村为主,辐射到立岗镇、习岗镇、金贵镇的金贵村、保南村、银河村、联星村、新平村、和平村、兰光村、兰星村、先进村等23个村。贺兰县位于中国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在银川平原青铜峡引黄灌溉区中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3’-106°36’,北纬38°26’-38°48’之间,东临黄河,隔河与陶乐县相望;西倚贺兰山,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以贺兰山主峰分界;南与宁夏首府银川市郊区为邻;北与平罗县接壤。丁北西芹总种植面积达600公顷,产量54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侧根生长快且发达,叶片直立,叶柄长且肥大,宽3-4厘米,多呈水晶状。 2、内在品质指标:每100克西芹含水分≥94克,粗纤维≤0.7克, 维生素C ≥6毫克。 3、安全要求:丁北西芹执行《无公害食品 芹菜》(NY5091-2002)标准。

地域范围

丁北西芹种植范围以宁夏贺兰县常信乡丁北村、丁义村、桂南村、桂文村为主,辐射到立岗镇、习岗镇、金贵镇的金贵村、保南村、银河村、联星村、新平村、和平村、兰光村、兰星村、先进村等23个村。贺兰县位于中国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在银川平原青铜峡引黄灌溉区中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3’-106°36’,北纬38°26’-38°48’之间,东临黄河,隔河与陶乐县相望;西倚贺兰山,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以贺兰山主峰分界;南与宁夏首府银川市郊区为邻;北与平罗县接壤。丁北西芹总种植面积达600公顷,产量54000吨。

二. 宁夏 银川 金凤区 西麦黄米炸糕

西麦黄米炸糕以黄糕为主,以黍子碾皮成黄米,再淘干净磨面,以细箩筛极细的黄米面,和水上笼屉急火蒸熟。

出锅后置一结实的大瓷盆,用力揣,揣,再揣!这道工序使年糕变的筋道,须使大力气。

接下来就是捏糕了,捏成长圆不同形状,也可以包豆馅、糖馅、菜馅等,最后下油锅炸。油最好是麻油(亚麻油),锅非铁锅不行,炸糕的火侯也很讲究。最后就,就是吃了。

三. 宁夏 银川 贺兰县 胡麻油

胡麻油是银川的油。胡麻,即油用亚麻。胡麻油,就是采用土法或榨油机压榨胡麻籽粒迫使流淌出来的黄色半透明液体亚麻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油用亚麻、纤维用亚麻和兼用亚麻三种,同属亚麻科,一年生草本。胡麻籽粒呈扁孵圆形,暗褐色,有光泽,可榨油。胡麻油可炒菜,煎食品,也可供制油漆、油墨、肥皂等。胡麻籽中还含有6%-10%的胡麻胶。胡麻胶是一种以多糖为主的果胶类物质,含有12%的蛋白质,17%左右的果胶酸、淀粉、矿物质等,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原料、医药原料等。提取出胡麻胶后,不仅使胡麻籽出油率高,而且明显改变了胡麻油的品质。油渣也是优质饲料和肥料。胡麻茎皮纤维细而坚韧,耐磨,不易被水浸腐,可供纺织和制鱼具、麻绳、麻袋。

胡麻油风味独特,芳香浓郁,油质清澈,是一种高级食用油,长食有抗衰老、美容、健体的功效。已证实作用有生毛发、生肌、长肉、止痛、杀虫、消肿、下热毒等。中医学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据《本草纲目》上记载:“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别录》说:“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肿,生秃发。”临床还用麻油来煎熬膏药,有生肌肉、止疼痛、消痈肿、补皮裂的作用。胡麻里含有芝麻素,在用胡麻油炒制或烤制菜肴或食品时,芝麻素即可分解出芝麻酸和一些芳香的化合物,这些香味物质可在常温下挥发,其香味浓郁、清雅、诱人食欲,是其他同类植物油都难以比拟的。在中药中,有用胡麻与何首乌制成的药丸。它是滋养强壮强精剂,对于便秘也有效果。

四. 宁夏 银川 永宁县 凉拌面皮

面制凉皮,薄如纸,切成条状,码上肉丝、黄瓜,加以芥末、醋、香油等调汁即成。味道酸、麻、辣、香,清凉可口,色香味俱全。凉皮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用冷水调好面,将面揉均匀之后,再放进盆中用冷水浸泡十分钟左右,然后用手进行搓洗,搓洗净淀粉后所剩的那块弹性极好又光滑细腻的面团,称之为面精。取出来,用专用毛巾蘸干面精上的水渍后,放进笼锅蒸四十分钟左右,面精即成。而洗在盆中的面水在沉淀三小时之后,将上面的水倒掉,换上清水,放入食碱,搅拌均匀后舀入酿皮锅蒸煮,每一锅酿皮五分钟左右便可蒸好。( 银川)

五. 宁夏 银川 贺兰县 贺兰砚

贺兰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贺兰砚是宁夏五宝之一,因其砚石产自银川市区以西40公里处的贺兰山小滚钟口而得名。早在清乾隆45年(公元1780年)编撰的《宁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就有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自清朝乾隆年间被发现后,一直开采至今。贺兰石是水成岩,形成于13亿年前,在古贺兰海中沉淀形成,后经造山运动而推出。其结构细密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济,有豆绿、深紫两色相互交错叠加,相互衬托辉映,中间还镶有石眼、玉带、朱砂带、云纹、眉子、银线、石眼、绿豆点等,自然纹理妙趣天成,形成各种象形图案。石质硬度为3度,是一种很好的砚材,用它制成的砚台,色彩对比清晰明快,古雅莹润,端庄秀丽,叩之有金玉之声,呵气可以生水,具有发墨快,墨汁细,不损笔毫等特点,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清末已有“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因石材天然两色,有别于端、歙、洮等砚,故历来制砚艺人都非常注重运用两种颜色即“俏彩”雕刻图案,自成一格。1963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1同志视察宁夏时给贺兰砚以很高的评价:“色如端砚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如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嶙性相宜。”上百年来,凡到过宁夏的人士莫不以能得到一方贺兰砚或贺兰石雕艺术品为乐事。

在贺兰砚雕刻历史上石雕艺人辈出。到了清光绪年间,当时任宁夏知府的湖南人谢威凤擅长书法绘画,对笔墨纸砚很是喜爱。当时随谢知府当兵来宁夏的湖北人张云亭心灵手巧,擅雕刻,会制砚,后落户银川,娶了年轻丧夫的闫吴氏为妻,闫家遗孤闫万庆、闫万年兄弟俩幼年随母进入张家跟随继父学习制砚,二人成年后,由于砚台刻得好, 在古城银川有一定名气,也制作出不少代表时代风格的好作品,为后人发展贺兰砚雕刻艺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后张云亭、闫万年相继去世,闫万庆继续从事制砚行业,闫万庆生有三子,分别是闫子江、闫子洋、闫子海,建国前,享誉银川的“闫家砚”都出自闫氏父子之手,其中闫子江技艺最为精湛。新中国成立后,闫氏三兄弟继续从事制砚工作。1960年至1963年间,闫子江、闫子洋受宁夏政府委派,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宁夏厅的建设工作,在此期间创作了大型浮雕挂屏毛泽东主席手书诗词《清平乐·六盘山》、人物浮雕《红军长征过六盘》、山水插屏《塞上江南》等许多各具特色的工艺品。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贺兰石刻厂多次合并,期间闫子江所带的三位徒弟:陈梅荣、施克俭、闫森林都能独立设计制作贺兰砚,已成为第一批工艺美术师,后期又增加了闫淑英、杨武、樊庆云、张凤灵、马继红等徒工。此外,闫子洋所带徒弟石飚、王文华、王屹也陆续成为工艺美术师,至此,贺兰砚制作技艺传承到第四代,也由此形成了以闫氏家传为主的一批传承群体。

贺兰砚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旅游产品展,获得了许多荣誉,取得了一定成绩,闫子江于1979年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在1984年出版的《当代的中国工艺美术》一书中作为全国82位有特殊贡献的工艺美术家作了专题介绍。2007年闫森林、陈美荣、施克俭被评为自治区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陈梅荣的九龙砚享誉京城,远播海外;闫森林、施克俭的传统题材《葫芦砚》《秋韵》等作品在区内外多次获奖。由于以上传承群体多年不懈的努力最终形成了宁夏贺兰砚品牌形象。

古老的传承历史和优秀的精湛技艺,贺兰砚制作技艺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贺兰砚制作技艺进入银川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9年进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六. 宁夏 银川 灵武市 砟子炭

砟子炭是宁夏灵武磁窑堡出产一种炭,为国内所稀有。这种炭,质地酥软,却固结成块,燃点很低,易于燃烧,只用一张纸或一根火柴就能把它点燃。烧时像木炭一样,但含炭量高,耐烧,火炽且热量大,燃烧充分,一大块炭烧完之后,仅剩下一点白白的灰迹。另外,如果将燃着的炭埋在灰烬里,第二天拨开,仍旧火种通红,其状如砟片,故名砟子炭。砟子炭用途广泛,可以用来取暖、加手炉、煨火锅、火盆取暖等。( 银川)

七. 宁夏 银川 金凤区 黑宝--发菜

发菜,蒙语叫做"嘎吉力乌苏",意思是"土地的头发"。新鲜的藻丝呈蓝绿色,或者橄榄褐色,风干后变成了暗黑色,酷似人发
发菜,按《中国植物图鉴》叫"念珠藻",和海带、紫菜同属藻类,但不是生在水中,而是一种野生陆地藻类,是"山珍"的一种,生长在宁夏中部和毗邻宁夏的内蒙古西部的荒漠、半荒漠的草原上,因其形状很像人的头发,所以又叫头发菜或旃毛菜。 《苏武牧歌》"渴饮雪,饥吞旃,牧羊北海边"中的"旃",后人推测,就是这种生长在冰天雪地、营养成分很高的"旃毛莱",苏武以之活命,名传千古
我国早在唐、宋时代就开始采集发菜,并且远销海外。清代李笠翁在《闲情偶记》中记述:有一天他发现桌上有一绺头发,便要扔掉,侍从告诉他那是地方官赠送给他的礼物--"发菜"。李笠翁带回家后,用开水浸泡洗净,拌入姜醋招待客人,吃起来清脆鲜嫩,嚼起来吱吱作声,其味胜过藕丝、鹿角菜。另传,巨商王元宝因常食发菜因而发了大财,众人都模仿他,以求发财,于是发菜身价倍增。现在每当除夕守岁,海外华人和台湾同胞亲朋相聚,宴席间摆上一盘祖国名产发菜,互相祝愿"发财",除了对富裕的向往之外,还充满着对祖国故土的无限思念
发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20%,是鸡蛋的6倍,矿物质养分有钙、磷、铁等多种矿物元素。发菜采收很难,在夏末秋初的多雨季节,雨后,趁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到荒漠上去采收
发菜还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高血压、妇女病和鼻出血。动手术后的病人吃发菜,有促进伤口早日愈合的作用
发菜的做法很简单,把干发菜浸泡在水里洗净后取出切短,加入鲜姜丝及葱丝,并加酱油、醋、糖等佐料调匀即可食用。还可以把切碎的发菜和鸡蛋一起蒸或摊成薄煎饼,冷却以后根据需要切成各种形状,加入调料。用发菜做汤,味道也十分鲜美。北京名菜有"酿发菜";陕西名菜有"拌发菜";甘肃名菜有"小鸭发菜";福建名菜有"发菜球";宁夏名菜有"金钱发财"(菜)。( 银川)

八. 宁夏 银川 贺兰县 贺兰螺丝菜

贺兰螺丝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螺丝菜为唇形科草石蚕的块茎,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肉质脆嫩,可制蜜饯、酱渍、腌渍品,十分可口。食用时,以凉拌为主,还可加工成咸菜、罐头、甜果等,是驰名中外的“八宝菜”、“什锦菜”之一。扬州罐藏螺丝菜是酱菜之上品。

螺丝菜是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匍匐枝,成熟时顶端膨大成螺旋状的肉质块茎,茎直立,高30~120厘米,方形,叶对生,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两面被贴生短硬毛。夏季开花,花唇形,浅紫色,轮伞花序;花冠长约1.2厘米,筒内有毛环,上唇直立,下唇三裂,中裂片近圆形。小坚果卵圆形,具小瘤。喜生温湿地或近水处。

我国各地都有野生或栽培,京西稀有,接壤京西的河北等地居多。

地域范围

贺兰县位于中国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在银川平原青铜峡引黄灌溉区中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3′-106°36′,北纬38°26′-38°48′之间,东临黄河,西倚贺兰山,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以贺兰山主峰分界;南与宁夏首府银川市郊区为邻,北与平罗县接壤。县城距银川市10公里。土地总面积约为1208平方公里。生产地域范围主要集中在贺兰县金贵镇银河村、保南村、金贵村、银光村、汉佐村、联星村、潘昶村、雄英村、潘西村、红星村,习岗镇的红旗村和黎民村,洪广镇的高融和金沙村,总生产面积2000公顷,总产量2.3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贺兰县土壤分布种类较多,主要有淡灰钙土、浅色草甸土、灌淤土、盐土、湖土、白僵土、风沙土、堆垫土等8个土类,15个亚类。土壤pH值在8.0-8.5之间。土壤肥力状况中等,有机质含量13.6-17.6g/kg之间。贺兰县地势趋向的基本特点为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呈扭曲面倾斜,整个地域主要由西部山地和东部平原组成。

(2)水文情况:贺兰县地处银川平原中部,黄河入境而过,沟渠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对干旱的西北高原上这块绿洲来说,比较丰富的水资源

是其一大特点。

黄河从贺兰县东南方的金贵镇入境,由南向北,至东北方的通义乡出境。境内全长21.25公里,河宽约1200-1600米,水深一般2-6米,最深达成2米,年均径流量为286.5亿立方米,平均洪峰流量为3505立方米/秒。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平均含沙量为6.54公斤/立方米,最大矿化度每升含762.5毫克。

(3)气候情况:贺兰县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主导风向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全年日照时数3039.6小时,年平均气温10.5度,平均无霜期172天,年平均﹥10℃积温3298.1℃,年均降雨量203mm,平均蒸发量1583.3mm,年太阳辐射总量146千卡/厘米2。全县森林覆盖总面积为19.87万亩,覆盖率为10.5%。由于具体地形条件影响,气候属于唐惠汉平原温带气候区,其主要特点是:春迟秋早,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蒸发强烈,气候干燥,晴天多,雨雪少。年温差大,气温年较差平均为32.4℃;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3.4℃,最大达到29.9℃。

(4)人文历史情况:贺兰螺丝菜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有将尽30年的种植历史,加之气候适宜,可以与春小麦和冬小麦套种,果实色白,质脆,味甘甜,主要供作加工腌制酱菜,亩产量可达1500斤,亩毛收入3000元,是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打产业。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贺兰县金贵镇银河村、保南村、金贵村、银光村、汉佐村、联星村、潘昶村、雄英村、潘西村、红星村,习岗镇的红旗村和黎民村,洪广镇的高融和金沙村,总生产面积2000公顷。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NY5010的规定。

(2)品种选择:主要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贺兰县地方品种。种子质量符合NB640102031-2005。

(3)生产过程管理:贺兰螺丝菜生产过程必须执行无公害蔬菜操作技术规程。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一般在9月底、10月上旬地上部遇霜枯死后随时采收,全部人工采挖。要求统一分级,清除杂质和损毁严重的,破碎率小于3%,杂质小于1%。

(5)生产记录要求:贺兰螺丝菜的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贺兰螺丝菜形如薄荷,茎四棱,株高60厘米左右。果实为小坚果,含种子一粒,无胚乳,黑色,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每500克约有250个。

(2)内在品质指标:贺兰螺丝菜食用部分是地下块茎,肉质脆嫩,无纤维,盐渍酱制,风味良好,为酱菜中的珍品。每100g块茎中含蛋白质5.5g、碳水化合物20.3g、脂肪0.3g,还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胆碱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3)安全要求:贺兰螺丝菜生产中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进行生产。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包装:贺兰螺丝菜原料分级包装,依据品质和外观分成三级,一级长度4厘米以上,二级3-4厘米,三级3厘米以下。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贺兰螺丝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贮藏、运输:执行准则《无公害食品贮藏运输准则》(118NY5316-2006)。

九. 宁夏 银川 贺兰县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系指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地区采用自产优质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凭借独特自然资源和悠久的酿酒传统及现代化的经营方式、酿造技术,贺兰山东麓地区生产的葡萄酒倍受好评,并吸引了中国国内和国外著名葡萄酒生产企业投资建厂或基地。该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国最佳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产区之一。.

贺兰山东麓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差.大,有着发展葡萄种植的优越条件。
隋唐之时,园艺事业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还建成了许多新的果园。“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脍炙人口的唐诗名句,是对当时宁夏河套平原风光的真实写照。而诗人贯休“赤落蒲桃叶,香微甘草花”的著名诗句,则是对唐代宁夏地区已经大量栽培葡萄的佐证。
两宋时期,宁夏河套平原是西夏少数族割据权的治经济中心,园艺生产出现了“丛林果木皆增盛”的繁荣景象。西夏种植的葡萄,因品质犹佳,使者在出使宋朝时,“兼赍葡萄遗州郡,”作为赠送路过州郡员的礼品 图3 贺兰山公司葡萄酒酿造设备

.,葡萄种植业有了显著的发展。
元朝建立后,对果酒的巨大需求,促进了的葡萄种植业与葡萄酒生产的发展。元代诗人马祖常在其“灵州”一诗中,写下了“葡萄怜美酒,苜蓿趁田居”的著名诗句,宁夏河套平原葡萄酿酒业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明清时,当地种植的葡萄品种“有绿色、紫色两种,大如白枣,皮薄多汁,食味极甜爽鲜美,南方所无着。球旁或生细蔓,上结小葡萄,如豆大,味更绝佳。”国初,当地又培育出了新的种植品种,其中“锁锁葡萄,大如纽扣,皮薄无子,食之蜜甜,堪制葡萄干,尤称。此外有名猪奶头着,形似猪乳,以肉丰味甘见称,亦为优良品种”。

贺兰山东麓地区位于东经105°45′39″-106°27′35″,北纬37°43′00″-39°0 .5′3″之间,地处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位于中带干旱气候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系冲积扇三级阶梯,成土母岩以冲积物为主,地形起伏较小、较平坦、沟壑小而浅、土壤侵蚀度轻,土壤为淡灰钙土,土质多为沙壤土,有些土壤含有砾石,土层深40-100cm,pH值<8.5 。该地区葡萄转色期在8月初-8月下旬,昼夜差大(10-15℃),葡萄的糖份可以充分积累。同时葡萄的酚类物质含量也比较高。宁夏贺兰山东麓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昼夜差大,全年日照时数在2851~3106h,年平均≥10℃,有效积1534.9℃,7~9月有效积961.6℃。年降水量为193.4mm,在8~9月葡萄浆果成熟期间,降雨量更少,葡萄采收前一个月的雨量与葡萄酒的质量呈负相关,但该地区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2011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地范围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崇岗乡、下庙乡、前进农场;贺兰县金山乡、暖泉农场;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新泾镇,南梁农场、贺兰山农牧场、农垦科研所、平吉堡奶牛场;银川市金凤区兴源乡;永宁县望远镇、胜利乡、增岗乡、李俊镇、银川林场、黄羊滩农场、玉泉营农场;青铜峡市干城子乡、立新镇、大坝镇、广武乡、树新林场、连湖农场分场;中宁县渠口农场、白马乡;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大河乡、南传乡30个乡镇、农场、林场、科研所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十. 宁夏 银川 兴庆区 黄河鸽子鱼

又名“宫筵鱼”。形体似鲤,但体窄嘴尖,酷似鸽子,得名鸽子鱼。其肉细嫩少剌,清蒸后淳香扑鼻,营养丰富,鲜养可口,具有醒酒解醉之效,祛寒保暖之功。由于鸽子鱼生活的水域小,黄河谷中水急浪高,难以捕捞,更显得珍奇名贵,在清代为贡鱼。( 银川)
银川最大特产批发市场银川特产展柜哪家价格实惠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