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和顺特产优秀作文 河南特产300字优秀作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8 09:48:03

一.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许村核桃

核桃产业为和顺特色农业八大产业之一,该县充分利用青城、松烟、平松等适宜核桃干果经济林种植的气候特点,发展起了以青城—松烟一带为主要区域的万亩核桃经济带,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拓宽了增收渠道。图为松烟镇许村核桃种植大户郭彦斌在晒核桃。

二.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莜面瓜丝蒸饺

莜面瓜丝蒸饺原料及制作方法:

原料

主料:莜面、南瓜、生羊肉

辅料:姜末、葱花、精盐、花椒面、食用油、甜面酱

制作方法

1.和面:将莜面搁盆里,用刚烧开的水浇面,然后用筷子将水与面搅拌在一起,趁热用手将面揉匀,软硬适中

2.和馅:将南瓜擦成丝,生羊肉剁成小碎块。把南瓜丝放进锅里(或盆里),将羊肉碎块搁在瓜丝上面,再将适量姜末、葱花、酱、精盐放在上面,另将适量的食用油加热烧红,用滚油浇在羊肉及调味料上面,然后将羊肉、调味料及瓜丝用力搅拌均匀,另可加少量味精,盐淡适中既可;

3.擀面片儿:将和好的面用手团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剂子,用两手掌在掌心中将面团压成扁圆,用擀面杖擀成圆片儿;

4.包饺:将馅放在面片儿中央,将面片儿对折,两边捏紧,将边免成花边(防止上锅蒸时裂口);

5.蒸熟:将包好的饺摆好,放进蒸锅里,大火蒸25-30分钟即可;

6.食用:将蒸好的瓜丝饺整角反放在净榓上,沾蒜醋食用。

莜面的营养成份是其它面粉营养成份的七倍以上。莜面中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份,可以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同时莜面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亚油酸,它对于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明显的功效。另外,莜面还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有助于减肥和美容其口感香甜。

三.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油布袋

油布袋

油布袋又名砍三刀,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山西人春节期间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山西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主食。

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山西人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制的食品。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

四.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阳光占酒

山西阳光占酒业有限公司位于和顺县城西40公里处,西临清漳河畔,东沿董榆县跨和顺全境通往华北重镇邢台,西北越晋中榆次直达省城太原,正西与榆社毗邻,南临革命老区左权,交通十分便利。

山西阳光占酒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山西省和顺县阳光酒厂,厂址位于阳光占乡阳光占村。阳光占制酒历史悠久,从隋唐时期已开始制酒。据史料记载,明清曾是阳光占酒坊发展的鼎盛时期。主要以高粱、玉米、豌豆、香梨为原料踩曲,凭水好、曲好之优势,土法制作白酒、黄酒和醋。曾一度远销榆次、太原、河北保定府、顺德府(今邢台)、陕西和内蒙等地。

阳光占酒厂初具规模化的生产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并与1981年正式生产“红太阳”、“阳光大曲”、“隋唐液”、“双龙酒”等产品,并晋京参加评比,曾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

2005年,和顺县新一任领导班子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然资源和传统产业的固有优势,确定了三县发展战略,并依托煤炭支柱产业的优势,提出了地下产业带动地上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山西天凯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依靠自身资金、人才、管理优势,共投资2600余万元,对阳光酒厂进行技改。截止2006年8月底工程全部完工,9月8日开始投料试产,10月3日出酒,经山西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中国农业科技研究院检测,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优级酒标准。

阳光占酒业有限公司严格按照现代清香型制酒工艺和配方进行生产和质量管理,高薪引进技术和人才,现有职工105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1名。企业占地面积共13.5亩,其中生产厂区4600平方米,酒品展厅及办公区4300平方米。生产主要设备有:12头半自动灌装生产线一条,449个发酵地缸,1.5吨蒸汽锅炉1台,55吨不锈钢储酒灌8座,10吨不锈钢酒灌4座,5吨不锈钢酒灌2座,50个储酒瓷缸。企业正常运行后,一期工程年生产优质基酒2000吨,同时可转化粮食4000多吨,副产优质酒槽8000吨,可强化育养肉牛12000头,对带动当地的农牧业发展具有较大推动作用。

阳光占酒业有限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雄厚的技术力量,完善的质量检测设施和质量监控体系,所生产的高、中档白酒有:“和顺福”、“和顺情”、“和顺特供”、“和顺珍藏”及功能性养生酒等系列产品,具有酒味醇厚、清香甘冽、余味悠长等特点。

为推动全民创业和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公司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求发展”、和“依托晋商文化,挖掘人文底蕴”为经营理念,发扬“拼搏进取、诚信务实”的企业精神,积极打造新型名牌企业。

五. 江西省 南昌 湾里区 家乡锅巴

制作方法是将锅巴瓣成块状。猪血切厚片,鸡脯肉切片上浆滑好油,味菜切斜刀片,冬笋切片,干椒切小斜刀片,香葱切段,姜切指甲片。然后将炒锅上火放入油,将干椒、豆豉炸香后捞出,再将姜片下锅煸香,放入味菜、冬笋煸炒片刻,放入好汤,下入猪血,烧沸后撇去泡沫,加入精盐,放入鸡片、味精,烧开后勾稀芡出锅装碗,撒上葱段,淋上麻油待用。炒锅上火放入油,油温至七成热时,推人锅巴,炸至脆硬,捞出装入深盘内。上席时,将碗中菜肴倒在锅巴上面即成。特点是酥香鲜辣。

六.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和顺肉牛

和顺肉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顺养牛业、肉牛享誉全 国,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被农业部授予“商品牛基地建设先进县”、“全国畜禽品种改良先进县”。和顺肉牛躯体高大,体质结实,肌肉发达,毛色光亮,为 红黄白花,肉牛牛肉富含蛋白质及铁、钾、钠、锌、钙、镁等多种矿物质,营养价值高,对人体有益营养元素含量高、种类全。其肉质易于烹饪,口味纯正,风味独 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2008年以来,还作为优质肉牛直供港澳。

是什么样的水土环境造就了和顺优质的肉牛呢?和顺县质监局局长冯如珍形象地说,和顺肉牛是“喝着矿泉水,吃着中草药”长大的。和顺县地处山西省境东部,太行山之巅,属黄土高原东侧中低山区,境内山多川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和顺年平均气温6.3℃,无霜期12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31.9毫米,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和顺气温低、无霜期短、降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的独特小气候特征,培育了和顺肉牛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严寒的特性。

和顺县内除了有充足的地表水资源及5大泉群外,还有遍布全县的40多处泉群。水质清澈,富含钙、镁、铁、钾、钠、锌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理想的矿泉水生产基地。此外,和顺县因海拔高低差异大,地形复杂,植物群落种类分布各不相同,五花草、胡枝子、野豌豆、铁扫帚、苦苦菜、黄芩、桔根、柴胡、野生苜蓿等几十种优质的牧草和中草药遍布山间坡地。全县境内没有高排放、高污染企业,耕地、牧坡土壤重金属含量低,地产饲草饲料天然无公害。

矿物质是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地产饲草饲料又有生长周期长、蛋白质、糖分等营养物质积累多的优势,和顺肉牛就这样常年喝着水质均达Ⅰ、Ⅱ级水平的山涧小河,吃着无污染的优质牧草和饲料,形成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味美可口的优质牛肉。

进入和顺境内,随处可以看到牛倌三五成群在山间坡地放牛,颇为悠闲自在。据介绍,和顺县自古以来就有养牛的习俗,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就起源于此。“牛是农家宝”,和顺牛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中更是化身为憨厚、忠诚、智慧、耐劳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和顺县委、县政府不断鼓励肉牛养殖业的发展,1949年全县存栏牛就有12547头。1973年以来,和顺县被定为全国首家黄牛改良试点,对当地黄牛和引进的新品种进行杂交培育,改良后的西门塔尔牛使和顺肉牛的质量又得到了大幅提升。随后,和顺县委、县政府着力于母牛培育、乳用性能测定、肉牛育肥试验及开发利用,将这种新培育的优质和顺西门塔尔杂交牛推广到千家万户,该牛也被中国农业部确定为中国西门塔尔太行山区类群。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和顺县质监等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母牛繁殖技术规范、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安全卫生等和顺肉牛养殖技术规程;普及了饲料配合、种草养牛、改造养殖设施、改造养殖环境等实用技术;实现了优种优育,使和顺肉牛的种群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牛群结构达到全国一流水准。

近年来,和顺县委、县政府还着力弘扬“牛文化”,全县上下,搭牛台,唱牛戏,发牛财,每年都要举办赛牛大会,从而形成了爱牛、养牛、惜牛的独特人文环境,使养牛致富的传统蔚然成风。目前,全县能繁殖的母牛就达到4万头,牛群母牛比率和能繁殖的母牛比率达到了70%和65%以上,形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肉牛繁殖群体。截至2010年底,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1.23万头,年出栏肉牛40288头,每年向港澳等地区直供3000多头。

为进一步挖掘和顺肉牛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产品质量、品牌效益和市场信誉,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渠道,推动和顺肉牛的产业化发展,从2009年起,和顺县质监局就提请当地政府开展和顺肉牛的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和顺县政府成立了以政府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于2010年12月正式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申请,今年3月5日,和顺肉牛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此次通过申报的和顺肉牛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以和顺县辖行政区域为准,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当地政府和质监等相关部门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和顺肉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从生产地的资格认定、生产的管理、产品名称及专用标志的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保障和顺肉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严格落实。对扩大使用范围或将使用权转让他人、伪造标志、未经批准擅自使用标志、使用与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相近的、易产生误解的产品名称或者产品标志,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和顺肉牛产地范围为山西省和顺县现辖行政区域。

七. 北京市 怀柔 家乡肠

怀柔大水峪村家乡肠,其产品是几代人的祖传配方,已有百余年历史,选料精致,制作规范,主要特点是其味芳香、清爽可口、回味无穷,是餐桌上一道理想的菜肴。配方主要成份有精瘦肉、香油、冰糖、淀粉;中药有滋阴、补肾、明目的枸杞子;有芳香、开胃、醒脾,增进食欲的沙仁;有补气、提神,增强体质的西洋参等二十余种名贵中草药配制而成。

本产品经中国肉研中心检测,检查化验一次性通过。已注册了商标,三证齐全。本产品早以畅销怀柔各大宾馆、饭店。现以小批量进入北京市几家超市,进行试销,反映极好,供不应求。

八.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和顺核桃

和顺核桃

九.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寒湖月饼

寒湖月饼以其皮薄馅多、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被列为晋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寒湖月饼”是由寒湖村郭凤梧老先生首创,距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因产地在和顺县阳光占乡寒湖村而得名,现由其儿子郭玉旺老人继承,寒湖月饼生产采用独特配方、手工制作、传统吊炉温火烘烤加工而成,具有配料精致、色泽诱人、香酥味美、口感纯正、不油腻不变味、保存时间长、适合大众消费的特点。

销售地址:和顺县东关街中段彥栋月饼蛋糕店

分布 区域:主要分布在和顺县县城周围,寒湖村一带,近年来随着寒湖月饼产品声誉影响的日益扩大,寒湖月饼不仅仅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也成为人们馈赠亲朋的地方特色名吃。历史渊源:相传北宋时,大批辽人南下,进犯中原。他们烧杀、抢掠,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百姓早已深恶痛绝,人人都想得而诛之,但又不敢声张,唯恐遭来杀身之祸。于是有人建议,制作面食,内部包有“八月十五杀挞子”的字样(当时人们称辽人为挞子),分发给各家各户,便于统一起义,直至演变为现在的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月饼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寒湖月饼是和顺当地传统的并最负盛名的中秋节食品。寒湖月饼是以当地村名命名的。

和顺的寒湖月饼原是寒湖村的郭氏开始做的,郭氏月饼传至今日,已有六代。传至第三代(即郭彦栋的老爷爷),在抗战之前村里很少有白面,于是几十户人家将面(荞面)、馅料集中起来,交由郭彦栋的老爷爷统一制作,于是在中秋节村里人就能吃上香甜可口的月饼。郭彦栋的爷爷郭凤梧,当时边开饭店边做月饼,用毛驴从邢台一带驮回来小麦,用石磨打磨成白面,用土炉烤制成月饼。山庄人(从河南、河北邢台、武安来和顺逃荒的人),头一年中秋先拿月饼,后一年秋收之后付给相应粮食,是“以物易物”,当时的人信誉很好。79年开始,郭凤梧、郭玉旺(郭彦栋的父亲),郭彦栋对月饼进行了改革。开始还是在寒湖村,给村里人做月饼,大伙儿5斤白面、5斤糖、5斤油凑在一块同意做。后来,做了好几年,出了名了,村里人走亲戚也送老郭家的月饼,于是外村人、城里人就经常说:“咱回寒湖买些月饼哇!”在无意中的口耳相传当中,老郭家的月饼就被叫成了“寒湖月饼”。 寒湖郭氏月饼主要是供中秋八月十五食用,现在平常也可以吃到香酥味美的月饼。基本内容:寒湖月饼原料多为本地本区所。

面粉:将小麦用石磨打磨成面粉,小麦首先要用水洗,目的为去土气,然后上磨磨,寒湖月饼所用面粉要用磨石筛过的二道磨的面,比较精细,容易与其它原料混合。

油:寒湖月饼所用的油是和顺特制的驴油,先将驴油放入锅中刨炼,然后添入醋、花椒、大料做成特制的驴油,用驴油做成的月饼香而绵,入口而化、不扎嘴,又香又酥,由于驴油很缺乏,就用油质好的小榨麻油来代替,但是小麻产量很低,出油率低,加之当时花生油、菜籽油还没有普遍使用,现在用的是普通油,但必须是纯油。

糖稀:以前叫米稀,以玉米面为主料,另外加“大麦芽”混合发酵而制成。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把一斤的玉米磨成玉米面,并加入六斤水,熬起来至糊状,大麦先加水使其发芽,然后将大麦打磨,把打磨好的大麦掺入玉米糊中一起放入缸中,利用地火进行加温,经过五六天之后,黄白色稀流质的米稀开始流出。然后将流出的米稀澄出浆,将浆揉的渣和汤分开,并淋入熬锅之中,用炉火进行熬制,在熬的过程中,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就将锅中的米稀用勺子舀出来,凉在一边。,米稀熬好之后,放凉备用。

馅料:熟面:将小麦用石磨打磨成面粉,然后把面粉蒸熟后做成熟面,在熟面中加入驴油、瓜子、核桃、花生、南瓜子、葡萄干、芝麻、糖、青红丝、玫瑰进行搅拌。芝麻:选用本地产带皮白芝麻,也可以用黑芝麻。先向缸内注水,将带皮芝麻倒入,用木棒开始搅,由于芝麻仁的质量大小不一致,那些没有长饱满的籽实漂在水面上,而籽实饱满的沉在缸底,将水面上的瘪籽实捞出,剩下的芝麻取出晾干备用,然后将带皮芝麻炒一下,再把熟芝麻放入石制的臼内,用石杵捣,将芝麻杵成芝麻末,将芝麻末过细箩,筛去杂质备用。花生:需要油炸,油炸之后,碾碎。包入馅料中,与芝麻、核桃、混合后味道酥软,有香气。如果不炸,花生的气味会串味。青红丝:将鲜桔子皮、萝卜条等原料清洗干净,切成细丝状,然后将桔皮丝、萝卜条等原料放入浓度为0.5%的明矾水中浸渍10小时,涝出用清水漂洗,直到苦味除尽为止,沥干水分,取一半桔皮丝、萝卜条等原料,放入干净缸内,放入食绿素搅匀,为青丝半成品,用同样方法将另一半桔皮丝调入食红素搅匀即可成为红丝的半成品。将青、红丝分别用一半白砂糖混合拌匀,腌渍3天后再加入另一半白砂糖,混合拌匀,腌渍2天。将腌渍好的青红丝分别捞出,沥干糖液,稍加晾晒后,再分别拌入磨细的白糖粉,使其丝丝松散。将拌粉后的青红丝放在日光下,晒至干燥,即为成品。

玫瑰:从山里采集野生玫瑰花,将玫瑰捣烂,然后将捣烂的玫瑰放入瓶中用红糖腌制,用泥封瓶口腌制一年。

皮面:把水、糖稀、驴油放入面粉中和成水面,用驴油和面和成油面,最后水面包油面做成皮面。

揉面:把面揉成光亮,不粘案板为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连搓带揉。

馅料的制作工艺:

馅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面馅,一部分是辅料馅,馅料制作工艺因此也分为两部分进行,面馅料制作是将蒸熟的熟面、糖、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在混面料同时或者稍早,将炒好的芝麻擀成末、油炸之后的花生碾碎,切好的核桃仁,混合加糖腌制好的糖玫瑰拌好成辅料。

面馅混好后,将辅料与面馅料混合拌匀擦成馅,混合拌匀的馅料在烤制的成品切开后可以明显看到芝麻、花生、核桃等粒状物料,层次感鲜明。擦出的馅为粉粒状散馅,而烤制后变成可硬馅。

包制月饼时,有专门托馅的工具,每次托馅一两,熟练的话可以直接抓馅,剂量如同一一称过的,将和好的面切剂,水面24个剂,油面24个剂,要求剂子大小、长短、分量几乎一致,保证所制成的寒湖月饼大小均匀,然后用水面包油面,用擀杖受擀三遍,将面一刀切两个面团,将面团擀成方形皮面,包制时将剂子手捏成饼皮,要求中间厚,四周薄,在手心握成窝状,往皮面内包馅,一般是一两,边转皮馅边压馅料边收口,收口后揪住面头,用手一团一压,就成形了。将做好的面饼放入饼模中,用掌力将饼压实,刻印。用吊炉烤制,最早的寒湖月饼,是在高火上用鏊烤制,把泥摸在脸盆上,在火上烤热扣在炉上,两个泥缸轮流着扣。泥钢耐冷,用柴火烧火,烤出的月饼是最原味的,现在多用烤箱。先烤正面再烤反面,烤制金黄色即可。整个过程大约15分钟,温度260℃--300℃为宜。这样烤制的月饼外观看起来是硬的,里面却酥软的很。因为水粉已经蒸干,在常温下月饼的保质期很长,一年也不会变质。

介绍和顺家乡特产日记六年级家乡的特产优秀作文15篇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