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彭州市特产 四川省彭州市特色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19 14:16:51

一. 四川省 成都市 简阳市 老君井樱桃

老君井樱桃,是四川省资阳简阳市老君井乡的著名,简阳市老君井乡素有“樱桃之乡”的美誉,老君樱桃以果色鲜美、口感纯正而远近闻名。

简阳市老君井乡素有“樱桃之乡”的美誉。老君樱桃以果色鲜美、口感纯正而远近闻名。全乡樱桃树约有20万株,常年产鲜果200万斤左右,如果丰产可以超过300万斤。uN5

近年来老君井乡启动了生态农家乐旅游业。利用山区高山险峻、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无污染的特色,大力发展农家乐,吸引了各方游客前来观赏旅游。当地政府特地打造了一条樱桃沟风景区。uN5

樱桃沟地处龙泉山脉,东起贾家镇大山村,西至老君井乡松林村,主、支线共长10余公里。当地人祖祖辈辈都有种樱桃的习惯,房前屋后,山上坎下,遍布樱桃树。现在景区共有樱桃5000余亩,6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加上特有土壤、气候条件,造就了闻名遐迩的鲜美樱桃。.uN5

樱桃沟景区距成都市主城区仅半小时车程,是简阳“两湖一山”旅游区开发重点项目,其发展定位为面向成都的自驾游、乡村休闲游目的地。“简阳樱桃沟是‘藏在深阁人未识’,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强景区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樱桃沟、喜欢樱桃沟。”当地人如是说。目前景区的主要道路硬化已经完成,其他建设将于本月底全面完成,届时,樱桃沟将以崭新的容颜展现在八方来客面前。uN5

二. 四川省 成都市 崇州市 怀远藤编

藤编是怀远镇经济产业的主力军,年产值6800万元,藤编一条街经营商家30余户,其中从事藤编经营和生产的大部分是文井江社区的居民。因为文井江社区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较少,农活并不繁重,闲暇时间较多,很多农民农闲时间就领取藤编材料在家中编制,编制好后就交给经销商,领取加工费,这种生产模式特别适合在家的妇女,农闲时丈夫外出打工,妇女在家中加工藤编,可以照顾孩子和老人,像这样的家庭,年收入大概有三万多。

怀远藤编起源于三国时期,根据晋代崇州籍的著名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记载,说是三国时期,怀远镇有一个姓马的工匠,心灵手巧,善于手工制作各种器具。有一次他上山打柴,发现山上的野生藤条特别光滑坚韧,很适合编织东西。于是他就砍了很多藤条回家,尝试编织各种各样的器具。经过反复实验,他发现使用晒干的藤条来编织器物效果不佳,于是发明了水泡藤条法。他手工编织成形的第一件产品,是一件龙塌式的座具,里面的支架使用的是高山翠竹,外面则是细密而缠绕有方的藤条。这个座具经过马氏熏蒸,颜色变得金黄透亮,就跟宫廷里皇帝用的黄金制作的龙塌差不多。

地处崇州市西北部的怀远古镇历来被誉为“藤编之乡”,这里位居平坝和山地交界处,有丰富的野生藤条资源,而且由于是都江堰、崇州、大邑三地交通枢纽,自古商贸发达,非常有利于藤编技术的推广和藤编商品的交易。

开始马氏用藤条编织各种器物,纯属个人爱好。除了那只座具,他还编织了篮、筐、篼等生产生活用具,放在家里自我欣赏。后来,他的邻居们发现了这个秘密,都对他的藤编制品赞赏有加,爱不释手。有的邻居还主动出钱买下马氏的藤编产品。一传十,十传百,马氏藤编逐渐在怀远镇出了名,甚至形成了藤编产品的交易市场。首先是要采集野生藤条,再把藤条放进水里浸泡若干时日,然后用竹作为器皿的骨架,再用柔软光洁的藤条进行编织,最后还要使用土法对成形的器物进行熏蒸,使它的颜色变得金黄夺目。

长期以来,当地人继承马氏藤编的技法,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在风景秀丽的怀远镇,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时常可以见到藤编艺人坐在小板凳上编织的情景,就像陕北窑洞前随时可以见到剪纸的情景一样。

然而就产品而论,现在怀远镇的藤编产品主要是筐篼、提篮、藤椅等家用小器具,主要满足家庭消费和就近交换,既没有形成产业,也没有形成规模,而且工艺质量也有待提高。

鉴于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已把怀远藤编列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目前正在开展或准备开展的工作有:收集和撰写怀远藤编艺人劳动、生活的文字资料,对藤编艺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为下一步继承和发扬藤编技艺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现有老艺人的编织技艺进行摄像,保留下藤编工艺的第一手材料;建立怀远藤编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年轻的艺人,从而让藤编技艺代代相传,不致中断;注册并使用“怀远藤编”商标,在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的同时,使怀远藤编具有更大的知名度、更高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成立怀远藤编协会,团结当地的藤编艺人,研究新产品,发布新信息,组织艺人到其他工艺美术之乡参观学习,让藤编绝技也像其他的民间手工技艺一样走入人们的视野和记忆;打造“藤编一条街”,成立藤编制品展览室,用这种形式来推广和宣传这门独特的民间编织技艺。

通过重点保护、打造、挖掘和扶持,相信怀远藤编这朵民间手工艺奇葩能够盛开得更加绚丽多姿。

三. 四川省 成都市 金牛区 成都竹编

竹编,是成都传统工艺产品之一。其产品粗中有细,疏密有致、色调柔和,且千变万化不失竹子本色。品种有篮、箕、碗、凳、椅、扇、灯、盒、吊篮等,既是家居必备之物,又是风格独特的装饰品。( 成都)

四. 四川省 成都市 青羊区 瓦片鱼

近日,三国时期的美食“瓦片鱼”经人挖掘整理重现百姓餐桌。据史料记载,“瓦片鱼”乃三国时期名将张飞镇守阆中时所发明,在川北阆中地区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目前几近失传。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张飞任巴西太守,驻军阆中,他发动军士“垒石成灶,汗瓦为鼎,茅草为薪,炙烤鱼食”、“炮生为熟,焰而食之”,因烹制方式自然独特,“瓦片鱼”吃起来鲜美而不腥臊,香而不油,肉质细嫩,犹以冷热兼可食用,深受军民喜爱。据此次挖掘整理这道菜的厨师介绍,“瓦片鱼”的烹调方法很特别,首先是将新鲜的鲫鱼加上各种不同的佐料和香料,再将鱼放在特制的瓦片上用文火烹调两小时,这样一来,鱼肉既无鱼腥味,而且带有自然的香味,味道特别好吃。

五. 四川省 成都市 邛崃市 发饽饽

发饽饽

发饽饽以大米为主,辅以少部分糯米,淘净后冷水浸泡发涨后磨成浓稠的米浆,通过发酵,蒸制而成。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锦江区 口水鸡

口水鸡是一道热菜,佐料丰富,集麻辣鲜香嫩爽于一身。有“名驰巴蜀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州”的美称。郭沫若在所著《賟波曲》中,有:“少年时代在故乡四川吃的白砍鸡,白生生的肉块,红殷殷的油辣子海椒,现在想来还口水长流……。”烹调赐拈来“口水”两字,倒成就了今天大名鼎鼎的“口水鸡”。

特点:此菜主料选择十分讲究,一定要家养土仔公鸡,重在调味,佐料丰富,集麻辣鲜香嫩爽于一身。有“名驰巴蜀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州”的美称。

原料:乌皮土仔公鸡1000克,花椒油10克,白糖10克,芝麻酱10克,姜蒜汁30克,麻油30克,葱花10克,料酒30克,熟白芝麻20克,熟油辣椒50克,红酱油10克,熟花生末25克,醋10克,味精25克。

制法:

1.将活鸡宰杀洗净,去脚和翅尖,入沸水中氽去血水,然后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锅中掺水烧到70摄氏度时放入鸡,下入葱节、姜片、花椒、料酒、精盐,煮到刚断生时起锅,放入冷汤中浸泡,待冷后捞起,斩切成条形装入凹形盛器中。

2.将红酱油、姜蒜汁、芝麻酱、熟油辣椒、花椒油、白糖、醋、味精、红油、麻油于碗中对成汁淋在鸡条上,撒上芝麻、花生末、葱花即成。

七. 四川省 成都市 金堂县 金堂脐橙

金堂脐橙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金堂脐橙圆形或短椭圆形,外形端正、美观,果实中大,果皮光滑、橙色、有光泽,果蒂、果顶圆,果脐小或闭脐,果皮厚薄均匀适中,香气浓。风味酸甜适中,味浓,肉质细嫩化渣,汁多,无核。金堂脐橙营养价值极高,富含维生素等多种人体所需元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总糖≥8.5%,总酸≤0.8%,含VC≥45mg/100g。

金堂脐橙产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三溪镇、高板镇、平桥乡、金龙镇、淮口镇、白果镇等6个乡镇,毗邻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德阳市、简阳市等市县。金堂脐橙产地位于东经104°20′37"~104°52′56"、北纬30°29′10"~30°57′41"之间,介于海拔385~538米之间,保护面积6666.7公顷,年产量15万吨。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双流区 双流冬草莓

双流冬草莓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双流冬草莓,四川省双流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双流冬草莓,以春节前上市而得名。经双流县20世纪引种后不断的更新、提纯复壮及适宜的气候条件,双流冬草莓品质优异,深受中国国内甚至周边国家地区消费者喜爱。

双流县草莓的采摘期从每年10月下旬到次年4月,在当地,人们一般把.春节前出产的草莓称为冬草莓,春节后出产的草莓-草莓。.双流冬草莓以其含糖量高、成熟期提前、采摘期长等特点,饮誉北方市场,成为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双流冬草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审查合格,批准自2005-12-28日起对双流冬草莓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5年第194号)。.

保护范围

双流冬草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双流县 《关于双流冬草莓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种植区域图的说明》(双府函[2005]8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双流县所辖行政区域。

九. 四川省 成都市 成华区 甜艾团

原料配方:糯米面250克嫩艾苗250克白糖150克芝麻100克熟猪油75克碱面少许制作方法:1.将艾苗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和碱面用旺火煮烂,捞出晾凉,搓成艾泥。然后慢慢洒入糯米面搋揉和均(边洒边揉,如干亦可加少许清水),再切成小块面坯,按扁。2.将芝麻倒入锅中炒熟,晾凉,拌入白糖和熟猪油搅匀,然后放入面坯中,包成团子。3.将包好的甜艾团入笼用旺火蒸20~30分钟即热。产品特点:清香软嫩,颜色鲜绿,味道可口,家庭制作其味甚佳。

十.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彭州大蒜

彭州大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蒜属百合科,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硬叶蒜和软叶蒜两类,硬叶蒜可抽生花茎——蒜苔。大蒜的蒜苗、蒜苔和蒜籽均可供人们食用,蒜苗叶色翠绿,口感香辣,是川菜盐煎肉、回锅肉必不可少的伴菜;蒜籽有瓣蒜和独蒜两种,既是美味的调味佳品,又因含有天然抗菌素,有防病治病之功效;尤其是蒜苔,脆嫩可口,更是备受人们喜爱的优质蔬菜。

彭州大蒜在全国都享有盛誉。彭州蒜苔具有色鲜嫩脆、香甜可口、蒜味浓纯、粗细适度等特点,商品率高达阳%以上;蒜籽个大质优,便于贮运,行销省内外,特别是独蒜甚至远销东南亚诸国。彭州种植大蒜历史悠久。西汉时,大蒜由新疆引入内地,彭州就开始少量 种植清光绪《彭县志》载:“蒜苔产万家庵(今隆丰镇境内)”,此时彭州大蒜已经得到较大发展, 成为传统大宗农田经济作物之一。彭州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很适合大蒜生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多种经营迅速发展更促进了大蒜的生产,八十年代初彭州大蒜种植遍及平坝地区并扩展到部分丘陵 区乡镇,种植面积也由1949年的不足千亩增至1997年的62000亩,主要种植乡镇有隆丰、九陇、楠杨、西郊、利安、军乐、天彭、致和、太清、丽春等i0余个乡镇,其中尤以“蒜苔之乡”隆丰镇种植面积最大,达两万亩左右,占全镇耕地面积的一半。

彭州特产必买清单彭州各个镇特产是什么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