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五大特产菜 广东最受欢迎的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23 18:17:14

一. 陕西省 咸阳 杨凌 菜疙瘩

菜疙瘩的作法和菠菜面相似,将新鲜的绿色蔬菜菜叶切碎后加入适量面粉一起和面,和的稍微软一些(比粘稠状稍硬即可),可加入少许盐,然后将面平铺的蒸笼上蒸,大约蒸10-1分钟即可,用小刀或铲子划成小块,蘸调料汁吃。

做调料汁可以在碗里加上:盐、味精、酱油、香油、醋、五香粉、油泼辣子、蒜末、葱末等其他佐料,然后用热菜泼到碗里。

说起来这个菜疙瘩本是穷人家的菜,据说是在当年“糠菜半年粮”的艰辛日子里,-无奈而“创造”出来的。大致就是把很多种野菜搅和到一起,揉成菜疙瘩,故成名。这年头吃野菜成了时尚,也讲究个菜型,自然不会再揉成一疙瘩看不出是啥东西,都是用精选的野菜调出来,口感肯定比揉成团子要好很多。

菜疙瘩的做法

1.菠菜洗干净,沥干水分,切碎

2.将面粉放入切碎的菠菜中,在加入少量的冷水,揉成面团,面团比较硬些。面粉与蔬菜的比例可自己调节,只要面粉能把菜揉成面团就行,煮的时候也散不开

3.将揉好的面团饧一会,是为了面团能筋道些

4.用一小勺挖一小块团,放入开水锅中,勺子挖出的面块大约与鹌鹑蛋一般大,形状各异,很随意

5.一块块的小菜疙瘩放入锅中煮2-3分钟

6.煮熟捞出,浇上自己喜欢的卤汁,我感觉还是搭配油泼辣子、醋调料好吃

二. 广东省 汕头 龙湖区 汕头菜脯

汕头菜脯选用本地产萝卜,配食盐,经传统腌晒而成,是潮汕地区居家佐餐的传统小菜,口感香脆,是佐餐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三.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西栅西洋菜

西洋菜,味美可口,煲炒俱佳,人多喜爱。每当朔风初起,气候干燥,则以煲汤更宜。有钱人家投以鸭肾、蚝豉、虾米或猪骨,清淡人家只落一些番薯或清煲,各俱风味,均奏清热润肺之效。西洋菜在我市已比比皆是,唯是斗山西栅的为最佳。究其原因,除土肥水美外,应数培植技术最为重要。十九世纪末,一小贩往来各地。一次,在都斛见一位归侨栽有野菜两盆,问之,说由外洋带回,叫西洋菜,可食用,并得一捆带回,植于菜园,早晚淋水,生势不错。一日,他偶把此菜老茎弃于水沟,几天后,发现老茎均发出新芽。为好奇心驱使,他试将老茎植于垄沟水中,结果,发现水育比旱育的生长快,菜质好,自此,西洋菜便在西栅落户,由旱育改水育。后又经当地农民多方探索,栽培技术不断创新。西栅西洋菜,便为我市远近皆知的土,尤以石巷村生产的为最佳。 

四. 黑龙江省 黑河 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面粉

五大连池面粉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五大连池面粉是黑龙江黑河五大连池的。

五大连池面粉产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原德都县)。1929年,小麦播种面积为5100垧1945年解放后,小麦面积为10262垧。1988-1995年,县内小麦主栽品种新克旱9号参加省丰收计划达标竞赛,曾连续11年获全省一、二等奖,也曾获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五大连池市承担省级“春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时间为3年),。2004年市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23个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和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分中心的项目批复单位之一。有效地调整五大连池市农业种植业结构,改变种植单一,产品质量差,市场滞销的局面,减少了大豆重迎茬面积,培肥地力,坚持了可持续发展方针,节本增效,稳量提质,建立了农业生态区,为发展绿色食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所在地域: 黑龙江

申请人: 五大连池市种子管理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五大连池面粉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市南部,地处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逊克,西与克山、讷河毗邻,南连北安、克东,北与孙吴接壤,西北与嫩江县隔河(科洛河)相望。包括五大连池市龙镇、和平镇、建设乡、太平乡、双泉镇、团结乡、朝阳乡、兴安乡、莲花山乡、兴隆乡、新发镇和五大连池镇(五大连池风景区)。地域保护范围618700公顷,生产面积33333公顷,产量9万吨。地理坐标东起东经127°37′-125°42′;南起北纬48°16′- 49°12′。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104公里。

五. 湖北省 荆州 石首 头菜圆子

鱼肉多数采用麻鲢鱼,也有用青鱼。绞肉机打碎鱼肉,放蒜姜末,淀粉等。将鸡蛋蛋白蛋黄分离,鱼肉蒸制,涂蛋黄,继续蒸制,泛起鱼香,起锅切片。白鱼丸做法一样,蒸制即可,黄鱼丸却要热油炸制成型。三种不同口感,配上肉丝,菜中无间道木耳,煮汤盛盘。此菜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老少皆宜。

六. 宁夏 石嘴山 惠农区 苦苦菜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据说当年王宝钏为了活命曾在寒窑吃了18年苦苦菜。旧社会农民每年春天青黄不接之时,要靠苦苦菜充饥。苦苦菜,带苦尝,虽逆口,胜空肠。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饥,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江西苏区有歌谣唱:苦苦菜,花儿黄,又当野菜又当粮,红军吃了上战场,英勇杀敌打胜仗。苦苦菜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

苦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中国著名美食家聂凤乔先生1958年在宁夏发现了开黄花的苦苦菜,名曰“甜苦菜”,其叶片大,茎秆脆,苦中带甜。与常见的开蓝色花朵的苦苦菜相比,有很多优点。

苦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纲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宁夏人喜欢把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吃馒头、米饭,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苦菜腌成黄色,吃起来酸中带甜,脆嫩爽口。有的人还将苦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煮面,各具风味。

信息来源:美食杰

七. 广东省 茂名 茂港区 何茂公什锦菜

何茂公什锦菜是用生、熟木瓜切片,红、白萝卜刨丝,酸杨桃切块,然后用少许盐泡浸半个小时,再用开水洗净,拌匀放在大盆内。

食时加上一些香芹、芝麻、花生粉、白糖、香油、甜酸醋、辣椒盐等。不仅颜色鲜艳、而且香脆美味、甜酸辣俱全。

八. 黑龙江省 黑河 五大连池 “火山红”微量元素卵

“火山红”微量元素卵

“火山红”牌火山矿物质生态转化微量元素卵是五大连池火山红特种养殖场推出的新产品,是火山冷矿泉水和山火岩含有的大量微量元素,转化为可被人体吸收的生态元素的成功尝试,无污染的优质五大连池纯天然矿泉水,结合五大边池火山岩矿物质,饲喂特种鸡,培育出品质优良含有丰富稀有元素——铁硅质、锗、镁、钙、锌、硒等有益人体健康的鸡。“火山红”牌微量元素卵所含的微量元素是普通鸡蛋的2——3倍,蛋黄大,蛋清密度高,营养丰富,口感清新自然,经常食用可调节机体平衡,改善妇女和儿童缺铁性贫血,提高免疫力,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延缓衰老,美容养颜。

九. 湖南省 常德市 武陵 钵子菜

常德钵子菜产生的历史,到目前虽然我们还无法考证,但一种饮食文化及其风味特色,却是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和文化传承的产物。

常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湿、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在古代,这里属于蛮荒之地。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早在8000年前,原始人群就在常德的山川之间生聚,这些原始部落属三苗部落,至夏商、西周为濮人的活动区域。

常德地区的开发经历了中原地区三次大的移民,第一次在春秋时期,约在楚武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楚国势力最先由枝江、江陵一带越长江经松滋、公安进入洞庭湖西部的澧水、沅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春秋末期(公元前447年),楚灭蔡以后把蔡国(今河南上蔡一带)大量移民迁徙到高蔡(今武陵区一带);第二次移民在东晋永嘉之乱之后,中原民众又-南迁,河南义阳郡(今河南信阳地区)大批民众迁至今安乡、澧县之地、侨立南义阳郡;第三次移民热潮是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迁,中原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本地的开发,同时也带来了中原的饮食文化。

由于古代常德地区相对闭塞,以及常德的气候环境,人们的需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被一些著名的学者认为已经消失的古代百菜之王“葵菜”(即冬苋菜),还在常德种植;在中原地区已经消亡的古代普遍流行的“鲊”这种烹调方法,常德还在使用。这就不难理解,常德钵子菜这种古老鼎食文化的遗风,与土著文化相融合发展形成的饮食方式,还能得以长期地流传下来。

常德民谣曰:“不愿朝中为附马,只要炖钵炉子咕咕嘎。”常德人为何对钵子菜如此痴迷呢?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常德地处湘北,北方是辽阔的江汉平原,对于北方南下的寒流毫无屏障,可长驱直入,冬春寒冷潮湿,滴水成冰;而又地处洞庭湖区,地势低洼,夏秋湿热,炎热时达38摄氏度以上。钵子菜正好能驱寒去湿,增进食欲。其二,这种古老的烹食方式,是一种多汤菜肴,主料酥烂、鲜嫩,能够较好地保持菜肴的色、香、味,汁浓味鲜。而且常德人素来喜爱热食,有“一滚当三鲜”之说,从味觉的最佳温度是70摄氏度左右这点来看,钵子菜满足了人们的品味要求。其三,制作的原料都取材于本地所产的水鲜、畜禽、时蔬等,原料广泛且易获得。

十.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兰坪青苔菜

兰坪青苔菜:兰坪的广大山区遍部着高山冰雪融化后汇集成的溪流,河水凛冽,水质清澈。生长在这些河里的青苔也分外的碧绿可人,一尘不染。在夏季青苔发得最旺的时节割回家,团成一团一团的凉干后收藏起来。吃的时候先在温水里发,然后在开水里煮一下,晾干后凉拌,颜色仍然是鲜绿的,其脆如海带却没有海带的腥气,好象还保留着冰雪的冰清玉洁,一入口就让人感到清凉到五脏六腑。

广东特产美食一览表广东十大特产美食之一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