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特产茶汤 和顺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7 15:39:59

一. 山东省 济南 历下区 八宝茶汤

小米水磨面炒熟,加桔饼、莲子、核桃仁、红枣肉、瓜条、芝麻、青梅、白糖,开水冲搅至糊状。色如淡茶,味香甜滑爽。

二. 天津市 河东区 龙嘴大铜壶“茶汤”

大南市食品街、古文化街等少数几个地方的小吃摊中,常能见到用奇特的龙嘴大铜壶冲“茶汤”卖的情景,这是颇具民俗特色、十分引人注目的场面
长竿挑着由两块棱形木板带红穗组成的幌子,木板上分别写着“茶汤”二字。幌子旁边的台子上座着一个特制的龙嘴紫铜大壶。它重20公斤,可盛水30多公斤。当壶心炭火把水烧开到150度时,才能冲熟茶汤。铜壶盖旁的小汽笛“呜呜”响着,冲茶汤的师傅一手端碗,一手掀起铜壶,壶嘴向下倾斜,一股沸水直冲碗内,刹那间水满茶汤熟
这龙嘴大铜壶不仅具有上述实用功能,更是一件十分精美的工艺品。铜壶上部和下部各有一圈铜饰花纹。壶嘴和壶把的上方镶饰着一条铜龙。有的铜壶壶嘴饰一大龙头,壶把就是由一条龙构成。龙须、龙爪、龙鳞清析可辨。龙嘴上伸出的两根龙须尖端有两个红绒球,随着冲茶汤师傅倾壶冲水的动作而颤动不已。人们还没有品尝美食“茶汤”的时候,就已被这奇特的美哭龙嘴大铜壶和冲茶师傅的精采表演所陶醉了
茶汤的主料是秫米面(高梁米面)、糜子面,调料有红糖、白糖、青丝、红丝、芝麻、核桃仁、什锦果脯、葡萄干、京糕条、松子仁。用滚开水把秫米面冲成稀糊状,加上各种调料,就可食用。吃起来又香又甜又滑爽,极为可口。用龙嘴大铜壶烧开水冲的秫米面由于含有微量铜元素,人们吃后,更能获得别一种营养
这美食“茶汤”配上美器“龙嘴大铜壶”,一边吃一边欣赏,嘴里美,心里也美,真是别具一番风味!( 天津)

三.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喂马大莜麦

喂马大莜麦

喂马大莜麦主产于本县喂马乡。该莜麦独具特色,医疗保健价值极高,能够治疗贫血和毛发脱落,延缓人体衰老,保持旺盛的生理机能。该产品获第二届中国农博会金奖。

四.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和顺青麻

和顺青麻

五.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和顺糊嘟

糊嘟制作方法:糊嘟看似制作简单,其内容却丰富,锅里放清水,把洗尽切块的土豆、豆角等辅料一并搁进锅里煮,待到锅里的水煮开,菜半熟时就可以撒面了。撒面也有讲究,需要根据锅里水的多少撒面,多了少了做出来的糊嘟都不好。撒面时,沿着沸水面的外延转着圈撒,中间和边沿留出可以上蒸汽的空隙,面撒好了,就盖上锅盖改慢火慢慢蒸煮,等锅里的水耗到只剩可以与撒进去的面粉均匀调拌时就到了调糊嘟的工序。调糊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序,需要两个人共同操作,一人紧紧把稳锅沿,一人用擀面杖急速搅动锅内已经蒸煮成熟的面和菜。这时候最见功力,搅动的过程是面、菜、水三者紧密融合的过程,搅动的时间短了,频率不够,方法不对头都可能使做出来的糊嘟里夹有生面疙瘩。这样的糊嘟是不合格的。

常见的糊嘟有玉米面糊嘟莜面糊嘟。乡间还有用酸菜、豆叶菜、萝卜丝等作辅料调糊嘟的,因为糊嘟里放些蔬菜不仅在调糊嘟时更容易使面、菜、水三者结合,而且可以使糊嘟的口味更好。调糊嘟对火候的掌握也很重要,旺火煮开水,慢火蒸煮面。如果掌握不好,火旺了糊锅,火慢了到点吃不上饭不说,还可能做出夹生的糊嘟来。

六. 北京市 顺义区 茶汤

茶汤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过去北京街头卖茶汤的小贩,他们用大铜壶现场冲出的各种味道的茶汤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是休闲小食,也可做早餐之用。老天桥附近的“茶汤李”较为著称。

茶汤是一种甜饮食,和藕粉相类,原料也是糜子面。用开水冲食。但它有一套冲制的技巧,非熟手不办。先把茶汤原料在碗内调好,放好糖与桂花卤;然后再在高大、体重的铜壶中装满滚开的水。售者一手执碗,一手扶壶柄,必须双脚撇开半蹲式,才能立稳。

左手的碗,正好等在壶嘴边,等水一冲出,碗要随时变换距离,以掌握开水适量来控制它的厚薄程度,并不使开水外溢,激出糖浆,这是技巧之一。

右手要有足够的控制力量,开水一出壶口,正好注入碗内。要一次完成,才能冲熟茶汤,否则滴滴嗒嗒注水,茶汤必生,不能吃,那就亏本了。

同时也要注意水出得猛,会浇在自己手上,烫了自己,也碎了碗,就更不合算了,这是技巧之二。所以卖茶汤没有这一身技巧是做不了的。

你看他双脚分开,双臂分左右摆好架势取得平衡,一副伸缩自如的动作,不知要费多少气力!那些老手,开水出口,碗口和壶口距离有时在一二尺的地方。开水全部入碗,点滴不外溢,而且说止即止,一次冲熟,厚薄合乎要求,从来没见过加水再冲,或冲坏一碗再换一碗的。茶汤滋味储蓄,除香甜外,有一股谷物的朴实之气,给人以亲切感。

原料:糜子米500克,红糖200克,白糖100克,糖桂花10克,金糕丁、青梅丁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先将糜子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2—3小时,碾成面,然后过细箩,即成糜子面。

2、将茶汤壶内的水烧开。

3、取小碗1个,先倒入50克开水和10克凉水搅和一下,再放入1/10的糜子面调成面糊,然后左手端着盛面糊的碗紧对着茶壶嘴,右手握着壶把子将壶倾斜,使壶内的开水顺着壶嘴冲入碗内。这时速将碗与壶嘴由近而远地拉大距离,以加大水的冲力,以使面糊冲得均匀;随后又由远至近,面糊即冲成杏黄色的茶汤。

4、冲好一碗后,即在茶汤上撒上红糖20克、白糖10克和糖桂花1克。也可再撒些金糕丁、青梅丁之类的食品。本配料用量可制作10碗。

特点:本品质地细腻,味道甜香,系北京茶食小吃,回民风味。因将碗翻扣过来而茶汤不洒,故有此“扣碗茶汤”之称。

茶汤有两个特色:一是烹调方法特殊,用开水冲的方法将茶汤冲熟;二是用具特殊,使有一把铜制大茶壶,壶高60厘米,直径50厘米,壶嘴细长,壶内四周贮水,中间空如炉膛,将燃煤放入膛内,把水烧开,即可用以冲熟茶汤。

七. 云南省 临沧 沧源县 红老茶汤

滇红制作系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红工夫茶,又经揉切制成滇红碎茶。上述各道工序,长期以来,均以手工操作。此工艺从1939年在凤庆与勐海县试制成功。

八.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和顺柿子

和顺柿子

九.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和顺肉牛

和顺肉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顺养牛业、肉牛享誉全 国,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被农业部授予“商品牛基地建设先进县”、“全国畜禽品种改良先进县”。和顺肉牛躯体高大,体质结实,肌肉发达,毛色光亮,为 红黄白花,肉牛牛肉富含蛋白质及铁、钾、钠、锌、钙、镁等多种矿物质,营养价值高,对人体有益营养元素含量高、种类全。其肉质易于烹饪,口味纯正,风味独 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2008年以来,还作为优质肉牛直供港澳。

是什么样的水土环境造就了和顺优质的肉牛呢?和顺县质监局局长冯如珍形象地说,和顺肉牛是“喝着矿泉水,吃着中草药”长大的。和顺县地处山西省境东部,太行山之巅,属黄土高原东侧中低山区,境内山多川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和顺年平均气温6.3℃,无霜期12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31.9毫米,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和顺气温低、无霜期短、降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的独特小气候特征,培育了和顺肉牛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严寒的特性。

和顺县内除了有充足的地表水资源及5大泉群外,还有遍布全县的40多处泉群。水质清澈,富含钙、镁、铁、钾、钠、锌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理想的矿泉水生产基地。此外,和顺县因海拔高低差异大,地形复杂,植物群落种类分布各不相同,五花草、胡枝子、野豌豆、铁扫帚、苦苦菜、黄芩、桔根、柴胡、野生苜蓿等几十种优质的牧草和中草药遍布山间坡地。全县境内没有高排放、高污染企业,耕地、牧坡土壤重金属含量低,地产饲草饲料天然无公害。

矿物质是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地产饲草饲料又有生长周期长、蛋白质、糖分等营养物质积累多的优势,和顺肉牛就这样常年喝着水质均达Ⅰ、Ⅱ级水平的山涧小河,吃着无污染的优质牧草和饲料,形成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味美可口的优质牛肉。

进入和顺境内,随处可以看到牛倌三五成群在山间坡地放牛,颇为悠闲自在。据介绍,和顺县自古以来就有养牛的习俗,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就起源于此。“牛是农家宝”,和顺牛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中更是化身为憨厚、忠诚、智慧、耐劳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和顺县委、县政府不断鼓励肉牛养殖业的发展,1949年全县存栏牛就有12547头。1973年以来,和顺县被定为全国首家黄牛改良试点,对当地黄牛和引进的新品种进行杂交培育,改良后的西门塔尔牛使和顺肉牛的质量又得到了大幅提升。随后,和顺县委、县政府着力于母牛培育、乳用性能测定、肉牛育肥试验及开发利用,将这种新培育的优质和顺西门塔尔杂交牛推广到千家万户,该牛也被中国农业部确定为中国西门塔尔太行山区类群。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和顺县质监等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母牛繁殖技术规范、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安全卫生等和顺肉牛养殖技术规程;普及了饲料配合、种草养牛、改造养殖设施、改造养殖环境等实用技术;实现了优种优育,使和顺肉牛的种群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牛群结构达到全国一流水准。

近年来,和顺县委、县政府还着力弘扬“牛文化”,全县上下,搭牛台,唱牛戏,发牛财,每年都要举办赛牛大会,从而形成了爱牛、养牛、惜牛的独特人文环境,使养牛致富的传统蔚然成风。目前,全县能繁殖的母牛就达到4万头,牛群母牛比率和能繁殖的母牛比率达到了70%和65%以上,形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肉牛繁殖群体。截至2010年底,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1.23万头,年出栏肉牛40288头,每年向港澳等地区直供3000多头。

为进一步挖掘和顺肉牛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产品质量、品牌效益和市场信誉,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渠道,推动和顺肉牛的产业化发展,从2009年起,和顺县质监局就提请当地政府开展和顺肉牛的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和顺县政府成立了以政府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于2010年12月正式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申请,今年3月5日,和顺肉牛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此次通过申报的和顺肉牛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以和顺县辖行政区域为准,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当地政府和质监等相关部门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和顺肉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从生产地的资格认定、生产的管理、产品名称及专用标志的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保障和顺肉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的严格落实。对扩大使用范围或将使用权转让他人、伪造标志、未经批准擅自使用标志、使用与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相近的、易产生误解的产品名称或者产品标志,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和顺肉牛产地范围为山西省和顺县现辖行政区域。

山西和顺特产大全和顺县特产与美食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