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三大特产 皖南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02 18:53:43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臭豆腐

俗名“大呆臭”,为王致和于清康熙年间创制,康熙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特地御笔亲书“青方:二字赐王致和,从此名声大振。与浙江绍兴的臭

千张、安徽淮南的臭香干呈鼎足三分之势,享誉海内外。徽州大呆臭,表面为灰、兰、黑综合色,内里洁白如玉,闻着臭、吃则异香,独具一番风味,而由于大呆臭的制作工艺很复杂,所以这道风味小吃,恐怕只有来黄山的游客才能吃到了。大呆臭在黄山市内很多小吃摊点上均可吃到。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屯溪 徽州毛豆腐

毛豆腐是安徽驰名中外的素食佳肴,大家习惯称其为徽州毛豆腐。顾名思义,系以徽州的歙县、屯溪、休宁(现全属黄山市)一带的毛豆腐(长有寸许白色茸毛)为主料,用油煎后,佐以葱、姜、糖、盐及肉清汤、酱油等烩烧而成。上桌时以辣椒酱佐食,鲜醇爽口,芳香诱人,并且有开胃作用,为徽州地区特殊风味菜。 “毛豆腐”是黄山市一带的传统名菜,它是通过以人工发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由于豆腐通过发酵后使其中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故经烹饪后味特鲜。

原料

毛豆腐10块(约500克),小葱末5克,姜末5克,酱油25克,精盐2克,白糖5克,味精0.5克,肉汤100克,菜籽油100克

制法

将毛豆腐每块切成3小块。锅放在旺火上,放入菜籽油烧至七成热时,将毛豆腐放入煎成两面呈黄色,待表皮起皱时,加入葱末、姜末、味精、白糖、精盐、肉汤、酱油烧烩两分种,颠翻几下,起锅装盘即成。

烹饪

此菜外皮色黄,有虎皮条状花纹,芳香馥郁,鲜味独特。制作时油煎不可过火,否则发生焦糊现象,影响菜品的色泽和口味

历史典故

关于毛豆腐的来历,这里有个传说,相传,朱元璋一次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随从草堆中搜寻出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但已发酵长毛,因别无它物,随从只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鲜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转败为胜后,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毛豆腐遂在徽州流传下来。

小贴士

在徽州旅游,很多景点都能看到徽州毛豆腐的身影。比如屯溪老街之上。所以作为大众小吃,购买起来十分方便。若想亲手烹饪,菜场之内均可以毫不费力的找到。所以喜欢或想吃毛豆腐的人们不必担心因为找不到毛豆腐而犯愁啦。

三. 安徽省 宣城市 宣州 徽州炒面

炒面采用徽式传统的座杠刀切面,比机器压面味道好,皮质柔润、爽滑、韧性大。配以半瘦肉、熟冬笋、开洋、水发香菇、精盐、味精、酱油、猪油、黄酒、蒜叶等佐料。炒成后,色泽翠黄,金丝缕缕,鲜香扑鼻,柔软润滑。既是宴席上的点心,又能随菜上桌。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徽州烧饼

徽州烧饼远近闻名,已经有多年的历史。“香甜两面黄、外扣芝麻内插酥”是徽州烧饼传统的独特风格。

还没走到洪记,远远就闻到了烧饼烘焙出的香味。走进洪记,刚刚出炉的小烧饼金灿灿,一口一只烧饼用肥猪肉丁加梅干菜做陷,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烤熟取出。香味浓烈,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外面酥,里面松,油润不腻,路人游人人人赞赏。

吃法杂谈:洪记烧饼当然是刚出炉的最好吃,既香又酥,不过对远道而来的游客,买了洪记烧饼带回家,想吃刚出炉的口味,必须将烧饼放在平底锅上,锅底抹点油,用小火烤,香味便会慢慢溢出来,口感也跟新出炉的一模一样。或者放在微波炉里高火1分钟,等冷却后再吃也OK的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灵山米

灵山是黄山脚下徽州区呈坎乡的一个山村,灵山米因品质优良,曾作为“贡米”而远近闻名。

灵山米具有质软、味甘、粒大、高产等特点。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菜

徽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仅仅指徽州菜,而不能等同于安徽菜。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州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徽菜来自徽州,离不开徽州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提供的客观条件。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动物,栖山而息,徽州是山区,种类就更多。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花茹、蘑菇、平菇、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石耳与高山石耳,蕨菜、黄花菜、金针菜、水芹菜,这些过去全都是野外生、野外采。竹笋一项就有十七种,品种有异,吃法不同、切法不同、配料不同。可食野菜与各种花、茎、杆,大量入徽菜谱。就豆腐来讲,有水豆腐、毛豆腐、臭豆腐、观音豆腐、腊八豆腐以及橡子豆腐等。至于野味,徽州野生动物(不包括虫类)有374 种,其中兽类86种、鸟类210种、爬行类52类、两栖类26种。野兔、野鸡、黄麂、黑麂,穿山甲、娃娃鱼,石鸡,狸子、水獭,以致熊、豹、天马。鱼类更是丰富多样,黄山的锦鱼、鱼,原就很稀少。当年还有一种可以飞上树的翼鱼,都是味道为鲜美的珍品。不少珍禽异兽 ,现已纳入国家保护范围,也还有不少列入食谱如喂养的野鸡、野兔、家养的乌骨鸡,似鸭非鸭的,都保存着浓浓的野味。 由于徽州医学发达,明清两代中有七百多位中医学家有六百多部医著。健身强体食谱的药膳,早就纳入徽菜。如枸杞子炖乌骨鸡、冰糖炖百合、紫苏炒瘦肉、沙炒银杏果等等。

徽菜的发展

徽菜的鼎盛时期,正是徽商独霸中国的时期。徽州商人在一定程度上,给徽州菜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于徽菜的传播与发展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说,当时徽商谈生意、应酬或是好友聚会都会摆上一桌家乡菜,以示为对待贵宾的尊重。因为徽菜的取材以及特色是独具一格的,十分具有代表性。于是徽菜开始迈向注重品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二是说:徽州商人遍布天下,根在徽州,口味也在家乡,所以有求必有供。于是遍布全国的徽菜馆开始陆续出现。这也推动了徽菜体系的发展。 曾几何时,徽菜一度成为了大众流行的产物。甚至有传徽菜一度登上中国八大菜系之首。但是,随着徽州商人的没落,徽菜的品质与流行度都开始下降,因此逐渐被人遗忘,甚至泛化(即徽菜泛化成了整个安徽菜),其实这是他人想利用徽菜这个品牌资源的先天优势发展自我,属于一种自私的商业行为,并不利于徽菜的发展。

特色

徽菜的烹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术,徽菜之重火工是历来的优良传统,其独到之处集中体现在擅长烧、炖、熏、蒸类的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是徽帮厨师造诣深浅的重要标志,也是徽菜能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格的基本手段,徽菜常用的烹饪技法约有20大类50余种,其中最能体现徽式特色的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

徽菜的制作特色

当年的徽菜,由于红烧是一大类,而红烧的"红",表现在使用酱油上。徽州的酱油是黄豆制成的,保存本色。炒菜用油是自种自榨的菜籽油,并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温炖,有柴禾的急烧,有树块的缓烧,是比较讲究的。传统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条件。 当徽菜走向全国之后,仍然保持重色:调色之功;重油:调味之功;重火功:调质之功。如老或嫩,硬或软,结或松等。徽菜用火腿调味是传统。制作火腿,在徽州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术。美食家们十分赞赏徽州火腿。只是人们还不了解:"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这一带古属徽州或徽州边缘,是徽商首先到达的地方。李白在金华就留下诗名:"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他年一携手,摇桨入新安(即徽州)。"唐代就从金华想到徽州,一水相连,以后来往就更频繁了。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黄山石雕

石雕:石雕有圆雕、浮雕、透雕等,取材花岗石、茶园和“黟县青”,多用于牌坊、民宅的基础部位、碑刻等处。竹雕种类很多,如笔筒、竹椅花板、雕花竹筷、竹碗,古寺庙中亦有罗汉竹雕刻的竹联、签筒。竹器上一般雕有兰草、山水、花鸟、人物、诗词、格言等图文。这些竹雕品,不涂金饰彩,经常用手抚摸后,铮亮透红。 石雕艺术无论造型或构图,方法多种多样。论其特点可分为两类:一类书面充盈,紧凑饱满,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富于装饰性。另一类书面简洁大方,疏密相同,构图大势开合,如同收画艺术,且以浅浮雕、线雕为主,擅长用光线映亲筋物。石雕的雕刻方法也比较趋于完美。有些作品正是由于深雕浅刻过度,结果意趣无穷。因此,虽经数百年风雨剥蚀,至今看上去仍然十分耐人寻味。特别是那些雕筑有三至五层的额枋或栏杆华板,雕刻精丽,层次分明,有着较强的立体感、空间感,概是比较成功地综合运用了各种雕刻方法舆技巧,方使有限的书面能表现出无限的空间,创造出较高的艺术境界。 石雕艺术表现形式,自始至终受到材料特性和实用性的制的,其特点为:“困材施艺,刻法嬗变”。石雕艺术不仅受限于材料性能,而且受到建筑构件功能的约束,加之各种石质性能不同,要求构图、造型、雕刻方法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因材施艺。雕刻技巧必须以服从艺术形式和内容为原则的。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审美要求,从而不断促进石雕技法的发展。石雕技法从平浅单一到复杂多变之后,复为平浅单一,后者并不是前者的重复,而是由当初的古朴稚拙发展为繁褥工整。 狮子雕刻,在徽派砖、木、石雕中算得上是专门的题材。然而石雕狮子舆淡雅的砖雕、华美的木雕狮子相比,却因材料相宜,形像高大、坚实,显得别有气派。它是明清两代徽州民间艺术家们经过大胆想像、夸张、变形了的装饰偶像。头大脸阔,额隆颊丰,箕口肉鼻,从头到项背披着漩涡状的鬣毛,胸饰缨络华绵,脖上挂着铃铛,俯首缩足,给人以亲昵可爱之感。尤其是宅邸大门前所安置的对对石狮,一般一双膝下依偎着幼子,另一双则脚踏绣球,它们既能渲染门第的高贵威敢,又能造成一种喜气临门的气氛。石狮蜃放圆雕。徽派石刻中石狮子,十分注重浮雕技法,以增强栅部装饰效果,蓝注重形髓勤势,而封形脂比例倒不甚苛求。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竹编

“徽州竹编”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传世的明清竹编实物,以碗、杯、盘瓶等为主,还有箧盒、书箱、礼盘、果盒等。如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明万历年间的“描金五彩漆果盒”和清代的“金漆堆花圆果盒”,均用竹制骨架,外用细篾编织成花纹胫,涂彩漆描金花而成。近年来,为适应外贸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徽州竹编”突破原来的长、圆、方、扁造型和简单的图案,发展成竹编画、竹雕、竹制人物、竹编兽禽等。其中,山水花鸟,珍禽异兽造型复杂,图案纷繁,篾工往往要把不到一寸宽的竹片分成10——140根头发丝细的篾条,是软似丝棉,细如发丝。还增加了烫金、烫花、贴花、染篾、漂白和防霉、防蛀等工艺。竹编的色彩,由黑色和本色两种增加了红、黄、绿、蓝、紫等多种颜色,运用编花、透空、夹筋等手工编织手段,使竹编工艺品更加绚丽多彩。1983年,屯溪动物造型竹编参加全国行业评比被列为第三名,获百花奖。( 黄山)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富溪葛根粉

葛根粉,也称葛粉,葛根淀粉。是巴山区野葛块根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提取的一种野生淀粉。葛根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材,明代《本草纲目》说,葛根味甘、辛、无毒。具有解热透疹,生津止渴,解毒疗疮,去痛止痢的功效具有清凉下火,开胃下食,利尿解酒有特效。从葛根中提炼出的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作用,可降低血压,能显著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量,有B1受体阻断作用,可明显减慢心瘁,降低心肌氧耗量,能减轻心肌缺血,限制和缩小心肌梗塞范围,抗快速心律失常,能降低胆固醇和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葛粉内含有人体需要的十多种氨基酸和十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钙、锌、磷的含量最高,葛粉所含的富“晒”元素,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之功效。葛粉还具有:生津止渴,抗菌解毒的作用,对冠心病,对感冒引起的咽喉痛疼、口舌生疮、小孩清火泻痢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还可疗伤寒中风头痛,治胸膈烦热发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利大小便、解酒,治脾胃虚弱泄泻都有着一定的功效。葛粉饮用广,以肝、肾、心组织中含量最高,特别对老人及幼尤宜。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华佗遗书》、《中华药典》、《药王全书》、《传世藏书》等中医八大经典中都有详细介绍。葛根淀粉曾是贡品,有食用、药用、特殊工业用三方面的用途,葛根和葛叶所含的黄酮有多种确切的保健作用,其临床应用显示出速效和高效的难得特色。葛粉不但有独特诱人的风味,其口感和食疗价值也是上乘。特别是当今环境污染、化学污染,甚至是空气污染,在普遍受污染的情况下,人们崇尚纯天然、安全、有效,有特殊健康作用的食品是世界潮流。葛粉所含有的黄酮类物质,被有关中医专家们赞誉为《美容维生素增效剂》,有清除体内垃圾的功能,经常食用葛粉的人,能起到强筋壮骨、美容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葛根粉的加工方法如下:

清洗块根:选取表面光滑、无霉烂、无破损的葛根用水洗去泥土、沙子等杂质,无需除去表皮。

粉碎磨浆:将洗净的葛根块送入碎解机中碎解。碎解时必须加水,葛根和水的比例以1:3为宜。碎解机的筛网孔径选取2毫米规格即可。

浆渣分离:选一个干净的池子,用宽幅塑料布铺垫,再将90-100目的钢丝筛置于池内。在筛内铺上纱布,把浆末盛于纱布上,注入清水,充分搅动,使淀粉随水漏入池内,反复加水,直至淀粉与粉渣分离干净。

沉淀:将淀粉浆沉淀48小时后舀干淀粉上面的水,取出淀粉块。

干燥:淀粉块晒干后即可包装。由于在晒干过程中,淀粉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氧化分解,故提倡烘干淀粉。烘干温度为60℃左右为宜。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大红袍

荸荠(又名马蹄):属果、菜兼用型水生作物,本地种植的品种为“徽州大红袍”,年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名,总产量l.5万吨,收获期在11月至次年3月间,主产区在潜口镇。该品种属地方性品种,球茎大。外皮棕红色、肉质白、水份多。含糖量高、质嫩味甜。口感好、加工成品率高,是制作罐头和速冻食品的理想原料。
徽州特产排名前十名徽州必买的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