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有哪些土特产 宿州三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25 13:22:56

一. 安徽省 宿州 埇桥区 大店五香兔肉

大店五香兔肉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的。大店五香兔肉是埇桥区传统美食,具有质地酥烂,味鲜醇越嚼越香,筋少,易消化等特点。

兔肉原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外国称之为保健食品“美容肉”,为人们所喜食,其原因是:兔肉是高蛋白,低胆固醇食物。兔肉含有较多维生素,卵磷脂等。因此,对肥胖症、糖尿病患者以及对年轻妇女都是理性的食品。

二. 安徽省 宿州 埇桥区 四里中大蒜

紧靠302省道的宿州市埇桥区顺河乡四里中村,依托优质的土壤和丰厚的双庆河水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从山东苍山引种大蒜,结合本地实际,摸索出了一套适宜本地的大蒜栽培生产方法。

大肥大水,地膜覆盖,苗前除草这一先进的栽培模式,四里中及周边村庄每年种植面积2000亩左右,亩可产商品蒜2500斤以上,所产的大蒜不仅个大、色白,而且匀整度均好于其它地区的大蒜,直径在5cm以上占90%左右,最大的直径达9cm,有皖北第一蒜之美誉。不仅在国内市场成为抢手货,而且每年都有部分出口到俄罗斯、新加坡、荷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外商的青睐。1999年,荷兰客商杰伯特先生就亲临该村收购大蒜,并对该村大蒜赞不绝口。

为提高大蒜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该村大蒜除按无公害农产品要求生产之外,每年都从山东苍山、全乡、莱芜等地引进优质大蒜种,用于品种更新和改良。每年4月28日左右,2000亩大蒜即可出苔,5月10日新蒜即可上市,5月28日,干蒜即可供应市场。

三. 安徽省 宿州 灵璧 磬云石

“灵壁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壁玉”。这是《宿州州志》记载的赞颂灵壁磬云石之〈壁石歌〉中的名句,足见该石之名贵。此石击之有声,音韵悦耳。1986年,灵壁县工艺厂以其特有的磬云石为原料,精心研制出编磬、鱼 寿磬、石方响、缶等古乐器,被南京歌舞团搬上舞台。据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禹贡〉记载,“泗滨浮磬”正是当今灵壁县渔沟区内磬云山。其山石色如墨、光如镜、声如青铜,为历代人所称道,用其制作的乐器更为历代所珍重。宋史曾多处记载历代皇家来灵壁采磬之声。相传,在北宋时,有人取磬云石制作砚台,雕刻上“灵壁小峰”的画面,献给当朝皇帝宋徽宗,宋徽宗对雕砚十分喜爱,便信手在小峰旁刻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从此,灵壁 磬云石身价倍增,更加引人瞩目。到了明、清两代,各地来灵壁采磬云石者越来越多。据〈灵 壁县志〉记载:“石之灵光闪烁,色如壁玉。”“灵壁”二字由此而得名。

四.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五. 安徽省 宿州 萧县 官桥樱桃

官桥樱桃

官桥镇地处东南的山区,利用山坡栽培樱挑历史悠久,该地山坡地到处都有樱挑栽培,主要品种有中国樱挑,即小樱挑,也称樱株、莺挑、玛瑙等。为落叶乔木或小乔木,单果重1、2—2、5克,肉软多汁、皮薄、有红色、黄色和红黄色,5月上旬成熟,花期及早,先于叶开放常用分株或压条繁殖,抗寒力叫弱,2005年全镇樱挑5000亩,总产达300万斤。

六. 安徽省 宿州 灵璧 灵璧花生

花生长于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造各种营养食品。

灵璧县花生栽培历史悠久,作为一项产业发展是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在90年代。从1990年以后全县花生面积逐年扩大,单产、总产逐年提高。目前花生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40万亩,单产水平在300-350公斤总产量10万吨左右。目前应用的花生品种主要有鲁花九号、鲁花八号、鲁花十四号和豫花15号等主推品种。

七. 安徽省 宿州 埇桥区 宿州王枣子

宿州王枣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宿州王枣子是安徽宿州埇桥区的。

宿州王枣子”为宿州市地方的传统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消炎、解毒、抗衰、抗疲劳、护肝和胃、醒酒保健、提高自身免疫力等作用,被誉为“天然植物抗生素”。

“王枣子”作为埇桥区特色中草药,由于滥采滥挖缺乏保护,目前只少量存在该区北部极少数无污染的荒山、山坡,处于濒临灭绝状态。将“王枣子”这一中草药自然资源申报地理标志的证明商标,通过种植基地的实施,进行原产地保护,标准化种植,可以有效提高“王枣子”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为资源可持续性开发提供保证,对于促进生产区域内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宿州王枣子

宿州王枣子研发中心

11232352

王枣子(未加工的中药材)

八. 安徽省 宿州 埇桥区 栏杆牛肉

栏杆牛肉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的。栏杆牛肉色泽红亮,口味醇正,烂而不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

栏杆牛肉据说有1000多年的历史。栏杆牛肉的陈氏传人祖先,据传是唐代宫廷御厨。安史之乱时大将郭子仪平叛有功,唐朝皇帝除了与郭子仪结为儿女亲家外,还赏赐郭家一位姓陈宫廷御厨,而这位陈姓御厨就是现在栏杆正宗牛肉传人的祖先。后来,陈姓御厨师的后人随郭子仪的后人辗转迁移到栏杆定居。自此,栏杆牛肉才以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真正发展起来而被消费者公认的时间只有100多年,已故的陈鼎金做出巨大的功劳。掌握此门技艺与秘方的陈氏传人,传男不传女,总是由父辈口身相传,不形成任何文字记载,因而有较强的神秘色彩。

栏杆牛肉选用一至三岁的黄淮平原上的黄牛为原料,经过宰、泡、搓、洗、漂、卤、晾等工序,配以三十六味佐料和名贵中药,最后通过一道特殊工序使每一味都能渗透肉中。其科学的配方、精细的制作,使产品色泽红亮,口味醇正,烂而不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

九. 安徽省 宿州 灵璧 灵璧石

灵璧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灵璧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灵璧奇石

灵璧县因盛产玉石,故得名"灵璧".灵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奇石天然神韵,叩之有声,清帝乾隆御封其为"天下第一石".磬石为灵璧独有,色如墨玉,敲击可发出美妙的声音,俗称"八音石",四千年前古人即用之制作磬石编钟.磬石工艺品和大理石板材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灵璧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安徽省灵璧县现辖行政区域。

十. 安徽省 宿州 萧县 萧县芦笋

萧县芦笋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量3000吨,年产值1500万元,主要分布在杜楼、王寨、大屯、刘套、杨楼等乡镇,以生产白芦笋为主,兼产绿笋,主要供应县罐头厂加工芦笋罐头、速冻芦笋出口,年创汇400万美元。产品不足本地加工需求,急需扩大基地生产。
安徽省宿州市十大特产有哪些宿州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