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的美景特产 山西平陆特产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7 12:57:14

一.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二.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平陆屯屯枣

屯屯枣是山西名枣之一,因其果实短而宽,呈农村贮粮屯形而得名。

屯屯枣树体较大,一般常年树高6-8米,树姿紧密,树势强健,干性强,树冠扁圆,枝条粗壮。果实大而短,呈短圆柱形,纵横径为3.2X3.4厘米,横径大一纵径,单果重18克左右,特大果生可达30克以上。果实大小均匀,浅红色,肉厚核小,可食率达96%以上。鲜枣含糖21.3%,酸0.5%,肉质疏松,汁液少,适宜制干和加工。干制率达53%以上,干枣个大,肉厚柔韧,有弹性,含糖量70%。

也称圆枣,产区主要在县西洪池、常乐一带。洪池的岳村、胡村、刘湛、南侯、西张,常乐的上焦等村,为集中产地,年产量约50万公斤。

屯屯枣的特点是个大、肉厚、皮薄、核小、色浓、味美,含糖量极高,营养丰富,人们常把它与桂圆并称。按规定标准,一般干枣每公斤约84个,若人们挑选出的特大红枣,也叫毛头枣,约76个就是1公斤。经鉴定证实,该品种枣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和钙、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C、P等物质。每百克成品红枣,含维生素C达380—600毫克,比柑桔高10倍,比苹果高60—70倍,比梨子也要高十几倍,维生素P的含量也是百果之冠,被称为“天然维生素丸”,含糖量高达80%以上。作为药用,可以补血、止血、治疗肝炎、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等症。

近年来,人们不仅把屯屯枣加工成干枣、蜜枣、醉酒枣,更有一种独特的“霜枣”加工方法,把干枣放入瓷缸中密封,放在阴暗处,一年后,红枣的表皮会结上一层厚厚的白霜。密封时间越长,形成的白霜就越厚,营养价值也越高,是枣制品中的珍品。

平陆县的屯屯枣远销全国各地,尤其在南方广大地区被视为珍品,不仅为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们所喜爱,还打入国际市场,远销到港、澳、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三.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大漆木

又名山漆,分布在平陆中条山一带,每棵树年产漆大约0.5-1公斤,割取一次后,需待三年后始得重割。大漆木树上割取的生漆是涂料之王,谓之“黑金”,贵比黄金,出口一吨生漆价值一万余美元。此生漆含有胶质7.67%,水份25.29%,漆酸61.34%,氮物5.7%。在生漆中加入一定的填料,如瓷粉、石英粉、石墨粉,与钢板间的结合力,每平方厘米高达70公斤。将生漆制成熟漆后,是军工、化工、电器设备和竹木等非金属用品的优质涂料。还可用做艺术作品的防腐、防蛀剂等。大漆木的木质不易腐朽,耐湿,有弹性,花纹美观,可制高级木器。其叶子是一味中药,种子可榨取食用油。

四.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亚热带的党参

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但气滞、肝火盛者禁用;邪盛而正不虚者不宜用。

五.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六.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杜马百合

杜马百合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平陆种植百合历史悠久,明朝万历年间杜马一带的百合就列为皇宫贡品,到清朝康熙十八年,杜马百合被列入全国《名产录》,驰名中外,被人们称为"中条参"。

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时开花,形似山丹丹,所以也有人称山丹丹为野百合。百合的最大特点是茎直、色绿、花艳、香味浓郁、药用价值非常高,它的地下茎块,分头聚在一起,每头又由若干鳞瓣聚合而成,形似大蒜头。对于它的花色,自古至今,人们给予它的美誉更是多不胜数,南北朝时期的萧察、宋代的诗人陆游、散文学家苏辙、当代文学家郭沫若等都写过诗词来给它极高的赞誉。百合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份、淀粉和多种维生素,有清心、安神、镇静、润肺、止咳、利尿等功用,属上等滋补品,它的花和梗研成粉末,有止血作用,鳞茎富有营养,能祛痰、健胃,促进血液循环。在本县不少患有肝病、胃病、肺病和贫血病的病人就是采用清蒸百合来治病的。

杜马百合专业合作社位于平陆县西侧20公里处的坡垣上“杜马战役所在地”,俗称“平陆不平沟三千,杜马就属一景点,三垣三沟北靠山,地理独特出名产”,这里依山有沟,土质肥沃,北高南低,温差较大,水源自流,风景秀丽是百合生长的最佳地带,全乡15个村3600户,13000口人,土地面积29000亩,其中种植百合面积1200亩,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植产业,距今已有400多年。合作社占地10亩,注册资金50万元,资产100万元,拥有技术人员3人,营销人员3人,员工23人,带动农户480户,年产天然优质百合120万斤。被山西省评为百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部门定为诚信企业称号。并获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和中国名优产品、山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1000亩优质百合开发生产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平陆县位于山西省最南端,属晋、陕、豫、三角地带,东西长、南北窄,北高南低,交通十分便利。隔黄河与河南省三门峡一桥相连,南有陇海铁路大动脉,北有运城市飞机场和运三高速公路横贯平陆南北,自然条件优越,开发百合绿色产业前景可观,合作社投资80万元,开办了百合系列加工。是平陆县政府“十二五”重点开发项目。

杜马百合产业以生态资源优势,抓科技兴产业,搞精品闯市场,深加工创效益,开发百合系列产品,目前已有产品:百合干、百合粉、百合花茶、精品真空鲜百合,产品甜美味醇,颜色纯白,风味独特,荣获“中国名优产品”、“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省农博会、农展会“金奖”“银奖”,省百合科技研究开发奖,“山西省十佳名牌产品”、“山西省著名商标”、市农展会“贡品百合”产品奖。被市政府授予“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农业部认证“有机百合产品”,百合产品销往北京、天津、太原、运城等地,得到营养学家的关注和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食用广泛深受国内外友人和市场消费者的青睐。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杜马百合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范围为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境内的杜马乡、张家镇、部官乡等3个乡镇68个行政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有风平省线横传东西,北有沿山公路横贯而过,上下有龙马乡级公路纵横交错,素有“平陆不平沟三千”,杜马就属一景点,三垣三沟北靠山,地理独特出名产,素有“百合之乡”之美称。产区位于杜马乡,毛泽东选集中(杜马战役)所在地,地处东经110°52′47″-111°51′45″,北纬34°41′20″-34°42′30″,海拔800米—1200米,国土总面积72.3平方公里。种植百合面积230公顷,年产百合3000余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处在感官特征:百合是由根、茎、杆、叶、花组成,百合似白玉、白瓣合成,外圆型,花开红黄艳丽,食用口感甜爽,风味独特,滋补味香。2.内在品质:据北京谱尼测试检测:杜马百合维生素Cmg/100g含量≥67.1,磷g/kg≥0.30,钾mg/kg≥4.77*103,镁≥215mg/100g,钙≥116mg/100g。3.安全要求:百合产品遵循国家规定的安全食品要求,执行Q/PBH003-2007产品质量标准,从种到收及粗加工都经过了技术规范达标,百合产品经过了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符合标准。

七.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八.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九.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平陆五味子

五味子属落叶蔓生藤,系平陆山区野生,叶绿色,呈长圆形,有叶柄,夏季开红、黄、白色小花,花落后结穗形成果实。农历七月下旬至八月成熟,呈红、黄色穗状,每小粒直径一分半至二分,人常采生吃,味甜酸。水煮脱皮后其籽可入药,味酸性温,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之功效。

十.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中条山木耳

此产品有野生类和人工培植两种,野生类主要生长在我县中条山区及县东曹川镇下涧村、王家沟村、坡底乡马泉沟等地,雨多的年份生长最旺,夏秋两季成品最多,在中条山区漫山遍野随处可见,当地农民常以此为食,经入锅做菜味道非常鲜美。

人工木耳是在木材上捣坑,放入木耳菌,经常撒水,保持湿度,等木耳发芽。当木耳长出以后便不再撒水,有时天气干燥时也需适当撒水,渐渐会长大如耳朵状,肉质鲜嫩,肥厚,呈浅黑色,光线强色浓,光弱色淡,口感如脆骨,是高级营养食品。

“白木耳”也叫银耳,产于东山地区,是1965年从上海引进菌种试验成功的,利用本地橡木更新的枝干,打眼播种,在避风向阳的山坡上树荫下搭架,再加上必要的技术处理,就会在这些枝干上长出色泽鲜艳,肉质厚嫩的白木耳来。白木耳是宴席上名贵珍品,又是名贵的滋补品,在医学上有强心、补肾、润肺、生津、补虚和止血等功效。

平陆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平陆县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