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附近买特产 武汉比较大的特产店地址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1 14:20:47

一. 湖北省 武汉 江岸区 豆丝

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武汉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如炒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吃起来牛肉酥滑鲜嫩,豆丝绵软滋润,牛肉与豆丝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

二. 湖北省 武汉 江汉区 鱼糕

鱼糕俗称“杂烩”,简称“头子”,是湖北传统菜肴。传说舜帝南巡,其湘妃喜食鱼而厌其刺,聪明的厨师便制作了“吃鱼不见鱼”的糕,故鱼糕又名“湘妃糕”。

“头子”的来历,据史料记载,始为官名。至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此菜作为当时举行的“头鱼宴”的名菜之一。南宋末年,广为流传,权贵宴请宾客,都把鱼糕作为宴席主菜。至清朝时期,凡达官贵人和有钱者婚丧嫁娶、喜庆宴会,都须烹制鱼糕以宴宾客。现在,人们宴请已形成“无糕不成席”的局面。鱼糕晶莹洁白,软嫩鲜香,有韧性,对折不断。现在鱼糕在继承传统烹调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厨师不断研究改进,已制作出风味各异的鱼糕菜肴。

三. 湖北省 武汉 江岸区 武汉面窝

武汉人"过早"常用品之一,是一种以米粉为原料,加上葱花的面窝。据说为清光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制。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脆,深受武汉人喜爱。(武汉)

面窝是武汉的一种名小吃。其实用“面”来修饰“窝”并不贴切,因为它的成分中没有面粉,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浆,还要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加葱花、细盐。炸时用的铁勺子,直径约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将那种合浆舀入面窝勺,在中间一刮,然后下锅,下凹处因面浆多,所以肥厚,炸成后像个圆圈圈,吃在嘴里,酥、脆、软三种感觉混合。技术好的早点师傅可以将面窝炸成“匡匡”——没有中间的焦脆部分,主要供老人食用;或者将中间焦脆部分炸的比例比较大,供喜欢焦脆的人食用。

面窝的历史和其他武汉过早一样其实不可考。一说为,始于清光绪年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家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一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做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但实际上面窝的由来没有具体文字记载,传言而已。

目前的面窝主要分布于武汉和湖北其它城市大街小巷的摊点,尤为武汉汉口老城区口味地道。目前在武汉三镇都有一些特别的做法使得面窝别有风味。比如在武昌自由路的户部巷,谢荣德炸的面窝,配料讲究,用的是优质大米,掺一定比例的糯米,用香麻油,加葱花、芝麻、姜末作料。他不惜工本,做出的面窝自然与众不同,一投入油锅就香味四溢,吃起来更是焦脆适度、香酥并重,因而被人们誉为谢氏面窝。但这并不是传统的面窝了。面窝除了米面窝外,还有炸豌豆窝、“苕面窝”(红薯窝),中间是没有洞的形状,别有风味。

面窝的食用既可以单独成为早餐主食,也可以成为热干面,清酒/蛋酒,米粉或者其他汤面的搭配食品,后一种吃法更为广泛。

四.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烤喜头鱼

这个好象其它地方叫鲫鱼吧,好鲜美的,唯一不足的是次真的好多哦,我一般都只吃肚子上的肉,可惜阿,其实会吃鱼的朋友都知道,背上的肉是最鲜美的。

五.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城楼寨茶

城楼寨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城楼寨茶是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城楼寨的。城楼寨茶产于新洲区旧街城楼寨,外形扁平直,色泽黄绿,富含有机质,滋味高爽醇厚,有“久泡不变红,久放不变质”之说。城楼寨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城楼寨茶的由来

城楼寨位于旧街街东南面,海拔345米,为全镇之最高点。此地有群山,有水库,有河流,山水相伴,此处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种茶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这里有太平天国时期修建的石寨如城楼一般,品茶人士就将此茶冠名为城楼寨茶。走进城楼寨,满眼郁郁葱葱的茶树,夹杂在林荫深处,万绿丛中,茶里有林,林中有茶,晴天生紫烟,下雨雾漫漫,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根深叶茂,常年碧透,萌1次多,加上茶园重施有机肥,使芽叶更为肥嫩,茁壮。内含咖啡碱、茶碱、鞣酸、挥发油十分丰富。以其特有的芬芳,于93年湖北省地方名优茶荣获评选一等奖。

城楼寨毫尖

城楼寨毫尖条索紧秀圆直,茸毛披露,色泽嫩绿,滋昧醇厚,饮后止渴生津,齿颊留香,润喉回甘,清心陶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诗人赵朴云:“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年偈,不如吃茶去。”与城楼寨毗邻的道观河风景区内有座恢复重建的报恩禅寺,万千游客正好可从这里到城楼寨“吃茶去”。

旧街茶叶“一金三银”

2010年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代表武汉茶叶参展的新洲区旧街茶叶展团斩获“一金三银”。其中,新洲区旧街出产的城楼寨碧峰获得中国名茶金奖,杨山玉翠、旧街白茶、姚河白茶获银奖。

上海茶博会是中国三大茶展之一,本届共有8个国家的586个茶叶品牌、1100多种产品参展。经中国茶叶协会的专家品评,最终评定金、银奖茶叶177个。

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3年7月1日,武汉市工商局获悉,新洲“城楼寨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武汉市第1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新洲区继涨渡湖黄颡鱼、张店鱼面后的第三件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城楼寨茶产于新洲区旧街城楼寨,色泽黄绿,富含有机质,滋味高爽醇厚,有“久泡不变红,久放不变质”之说。

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城楼寨茶叶协会

10479862

茶叶

六. 湖北省 武汉 江夏区 江夏藠头

藠头又名薤在我国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椐《农桑辑要》中记载,早在南宋时期,我省武汉市江夏区舒安乡等地已开始大面积种植藠头,八百多年来,薪火相传从未间断。江夏藠头具有色泽金黄透亮,味破甜微辣清香,质地软嫩脆糯之特点而久负盛名。食之能调和口味,解除油腻,健脾开胃,增进食欲。此外它既能当名菜独用,又能做配料,调制各种美味佳看。丰盛的宴席上以此作点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当地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两句谚语:“久食佳看不知味,馋涎只为甜葛头”,“胃口不开不用愁,只要食颗甜葛头”。

东汉光武帝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扎营桃花源,将士水土不服,瘟疫盛行。后来喝了一老妪献上的擂茶秘方,佐以酸藠头,马援的军队才得以痊愈,举旗大捷。如今,桃花源人在接待远方最尊贵的客人时,仍然以擂茶加藠头相待。据《本经》记载:藠头“治金疮疮败,轻身者不饥耐老”、“治少阴病阙逆泄痢,及胸瘅刺痛,下气,散血,安胎。”如此既好吃又治病之物,世间实为难得。

作为蔬菜的薤菜,清香鲜美,在古代深为人们喜爱。清人黎庶蕃《春菜》云:“前胡落釜甘胜肉,野晶登盘贱于薮。一春烟雨大巢生,十日燠晴香菌簇。马驹骈齿苋初剪,幼雅擎拳蕨犹秃。棕鱼蕺蕺子满苞,野鹊毵毵花聚粟。”不过宋诗人陆游《咸薤》诗说:“九月十月霜满屋,家人共畏畦蔬黄。小罂大瓮盛涤溜,青菘绿韭谨蓄藏。”只是“冻薤此际价千金,不数狐泉槐叶面。”价格似乎太贵。至于薤菜到底长得什么样?在诗人杜甫笔下,我们看到的是玉润珠圆,青翠欲滴:“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衰年关鬲冷,味暖并无忧。”

在吃法上,古今和地区之间皆不同。《后汉书 庞参传》:“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一大本,说明这东西古来就是吃根的。藠头的球茎不能生吃,后来有人用盐水将其腌制,发现腌制后的藠头酸甜可口,于是就弃根而食球茎。每年的9月-10月间,当地农民每户种上数百兜,次年的芒种至夏至间开始采挖腌制,下半年食用。

而如今的江夏藠头已经形成了规模生产,武汉小蜜蜂公司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藠头加工设备,现建成一次腌制容量1800吨的藠窑,原来只有的咸藠头,变成了根据个人不同喜好不同口味的藠头系列产品。如今其藠头产品源源不断地行销省内外,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国家。把湖北传统的六大名菜藠头推向了国际市场。

七. 湖北省 武汉 硚口区 桂花赤豆汤

桂花赤豆汤用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淀粉等原料构成,经火熬制,色泽红润鲜艳,花香豆糯米灿,味道甜美不腻,干稀适当。以中山大道民众乐园街口楚宝最为有名。

八.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黄陂黄牛

黄陂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陂黄牛为湖北省地方良种之一。早在1982年9月,全国畜禽品种志编委会就对大别山地区的黄陂黄牛进行了考察,并把分布在大别山及其周围地区的黄牛列为同一品种,定名为大别山西南麓大型黄陂黄牛。

黄陂黄牛是我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畜力,也是市场黄牛肉供应的重要来源。黄陂黄牛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为了保种,区畜牧部门,十分重视黄陂黄牛的保种选育工作,在选种上,要求公牛年龄为“四六牙、叫昂昂”,左右1大小一致;母牛则要求母性强,0大,奶头长,分布均匀。长期重视对黄陂黄牛的饲养管理和选种,是黄陂黄牛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黄陂黄牛中心产地为武汉市黄陂区西部、北部、东部的泡桐、石门、蔡店、长岭、姚集、木兰、长堰、蔡柘等低山丘陵地带。产区附近的大悟、红安、黄冈、新洲等地亦有分布。2011年,全区牛存栏10.52万头。出栏4.65万头,其中黄陂黄牛存栏4.8万头,出栏2.4万头。

黄陂黄牛主产于湖北省黄陂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产区属大别山南麓,位于东经114°9′~114°37′,北纬30°40′~31°22′。黄陂黄牛的中心产地海拔高度一般在52~623.9米,少数山峰高达700~800米。境内山脉逶迤起伏,山高坡陡,溪谷交错,水田分布于冲垄,多系坡田和小块梯田。土壤为砂泥土,质地松,易板结。旱地面积更小,俗称“牛眼睛地”,为麻骨土和砂土,土层瘠薄。由于田块小,所以多饲养黄牛作耕牛,并逐渐形成为黄牛的集中产区和黄陂黄牛体型中等、行动敏捷、适于小块田和水、旱兼作的特性。产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6~16.4℃之间,极端最低温度为-10.9℃,极端最高温度为39.6℃。全年降水量为1000~1200毫米,雨量充沛,无霜期244~247天。耕地面积为全境面积的26.4%,农作物以稻、麦和油菜为主,其次为甘薯、花生、豆类等。境内千亩以上的草山草陂13处。牧草覆盖面积均在80%以上。由于气候条件好,水热资源丰富,农作物产量高,农副产品与牧草多种多样,为黄陂黄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饲养条件。

地理分布 黄陂黄牛分布于湖北省的黄陂、大悟、英山、罗田、红安、麻城等县。

品种特征 黄陂黄牛体格较矮小,骨骼粗壮,发育匀称,公牛头方额宽,颈粗而短,垂皮,肩峰发达,腰背平直,胸深广,肋骨拱起,腹部圆大,无垂腹、草腹。母牛头部狭长而清秀,颈较薄长,垂皮长,宽鬐甲较低而薄,肷部充实,后躯宽平,尾毛细长蓬松,乳房发育尚好,0较长粗,分布均匀。四肢强健,筋腱明显,蹄圆大而结实。毛色以棕黄、枣红居多,占80%左右。皮肤较薄,有弹性。

品种性能 黄陂黄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高114.9厘米,成年母牛113.0厘米,体重分别为292.6公斤、271.0公斤。黄陂黄牛主要用于犁田、耙田、耖田、打场,集中于每年的春秋两季,全年使役时间约100天左右。黄陂黄牛也有较强的挽力,最大挽力为296.4公斤,占体重的138.6%,母牛为220公斤,占体重的113.8%。黄陂黄牛是我国大别山黄牛中之大型,耐粗耐劳,适于水、旱田耕作。但由于劳役负担重,所以繁殖成活率不高,生少死多。

黄陂黄牛

武汉市黄陂区畜牧服务中心

10479864

黄牛

九.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青草湖甲鱼

青草湖甲鱼

武汉市汉南区东荆街黄家墩青草湖甲鱼养殖协会

甲鱼又称鳖、团鱼,南方一些地方称为潭鱼、嘉鱼。其头象龟,但背甲没有乌龟般的条纹,边缘有软状裙边,壳要比乌龟的软。颜色墨绿。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周围是细腻的裙边,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肢各生五爪,爬行敏捷,从外形颜色观察,甲鱼通常背脊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

鳖与其它海龟的壳不同之处在于:骨质壳没有周边骨板,高纹理表层,没有角状外骨板以及松散连接的腹(腹甲)。躯干略呈卵圆形,吻长,鼻孔开口于吻端,背部隆起有骨质甲。四肢粗短稍扁平,为五趾型,趾间有蹼膜,雌体尾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体大都伸出裙边外。

十.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新洲莴苣

新洲位于武汉东北部,是武汉乃至湖北省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目前,以形成以西南部双柳10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园为核心,包括邾城、李集在内的三大蔬菜板块,常年园种植面积达18.5万亩,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主要品种有西兰花、福椒、毛豆、番茄、芥兰、莴苣、小香葱、豇豆、莲藕、早春苋菜、鲜食玉米等蔬菜系列产品(其中:西兰花、福椒、毛豆、芥兰等已打入国际市场),且已征地600余亩,分别在双柳、邾城建设两个蔬菜加工园区,园区已基本完成道路、供水、供电、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洲区蔬菜深加工项目,旨在借助新洲无公害蔬菜产业的产业发展规模与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开发无公害蔬菜精深加工业,进一步延伸新洲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链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产业发展附加值,促进新洲害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新洲蔬菜产业不断做强做大。

武汉大学旁边可以带走的特产武汉火车站附近买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