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特产可带回家 广西玉林有什么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8 19:06:37

一. 广西 玉林 博白 博白桂圆肉

博白桂圆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到博白的桂圆肉,那可是名声在外。早在1991年,-就被定为国家优质龙眼生产基地,1992年被命名为“桂圆之乡”。博白生产的生晒圆肉以其颗粒完整、干散、色泽金黄、营养丰富而饮誉全球,1993年在曼谷“93年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上被评为银奖,1994年在“94年全国优质农产品郑州展销会”上被评为金奖。

目前,博白种植的水果种类达41种,品种达160多个,全县水果种植面积48万亩,年产量10万吨左右,分别占玉林市水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21%和27.7%,面积和产量在玉林市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二位,其中龙眼面积达21.63万亩,年产量2万吨左右,在玉林市排第一位。

近年来,-大力实施“优果工程”建设,结合品种结构调整,改造低产园,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套袋,标准化栽培等先进技术,全面提高了该县果品档次,增强了水果业的竞争力。尤其是从2003年起,该县按照“优果工程”建设的要求,从县情乡情出发,因地制宜,推广优质高效新品种,确定东平、三滩、龙潭、文地等为优质早熟石硖龙眼生产基地。该县积极抓好低产园改造工作,通过改种、改接、重剪等措施,完成了龙眼低产园改造。同时,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在博白镇城西村建立了300亩的优质石硖龙眼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基地建设要求做好宣传牌匾,明确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照程序喷药施肥,并组织果农参观,现场讲解有关管理技术。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该县龙眼的竞争力。

大面积种植龙眼是博白发展特色水果经济的主要手段,而龙眼加工则是增值的有效途径。据行家称,博白圆肉加工技术是广西最好的,每百斤鲜果有5公斤圆肉干,每公斤圆肉可增值16-20元以上,龙眼加工很有“钱图”。至今,博白全县有6万人、1.2万户从事圆肉加工工作,仅三滩镇就有600多户。他们不仅加工本地的龙眼,还从外地拉鲜龙眼回来加工。近年来,-年产桂圆肉1000吨以上,产品远销国内及香港、新加坡、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大大地拉动了博白地方经济的发展。

博白桂圆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辖行政区域。

二.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孔府家酒

产地:中国山东烟台。

特点:色泽金黄,晶莹透明,优雅柔和。

功效:适量常饮该酒有耐寒提神、解除疲劳、帮助消化、治疗伤风及轻微吐泻、 防止霍乱的功能。

工艺:金奖白兰地采用优质葡萄经压榨、发酵、蒸馏而得的原白兰地为主,加入 部分由葡萄皮、甘蔗红糖发酵蒸馏的白兰地和特制的白兰地香料,再加入蒸馏水和糖色,用老、大、小橡木桶交替贮存,长期陈酿,平均酒龄在三年以上。

奖项: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和奖状后,于1928年改名“金奖白兰地”。1914年,在山东省物品展览会上获金质奖章。南洋劝业会上 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评酒上,被评为国家八大名酒之一。1963年、1979年和1985年,在全国第二、三、四届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荣获国家金质奖章。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金杯奖。

三. 广西 崇左 扶绥县 壮家烤乳猪

壮家烤乳猪是崇左壮族的特色菜,广西的传统佳肴,不过各地的选料、做工和用料不同,所以风味也略有不同。乳猪需用糯米或大米喂养, 使其肉细皮嫩为上,一般选用未断奶的四公斤左右的乳猪为佳,剖腹后将猪腔撑开,风干后放在炭火上烤,一面烤一面将其两面翻转,同时抹上酱油、蜂蜜等香料加工烤制,使其皮色呈金黄,敲击时声音清脆,此时肉质细软爽口。食用时将其履于盘中,以刀切成小块,拌以黄皮酱、白糖或酸甜酱食之,入口酥脆,难以停筷,食后口有余香,真是一大美食。

四.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荔枝干

荔枝干

兴业县是有名的荔枝主产区,荔枝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全县种植面积13.5万亩,年产1.4万吨,品种有禾荔、妃子笑、桂味、糯米糍等。近年来,兴业县大力发展荔枝的深加工。由鲜果烘干成的荔枝干果,具有养血生津、养颜抗衷老、增强体质的功效。

五.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紫衣香蒜

紫衣香蒜

玉林大蒜头,又称玉林紫衣香蒜,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个头大、粒瓣结实、辛辣多汁、肉脆味香,茎皮颜色多为紫色,亦有白色。被列为广西土品,销路广,出口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产地集中在仁东、仁厚、福绵、大平山等地。

玉林大蒜性耐寒,喜松软沙质土壤,幼苗与蒜头生长期需保持土壤的潮湿。每年冬种,次年春夏收。蒜农把收获的大蒜头连苗晾干,扎成小捆,挂在厨房中烟熏,使它能久贮、防虫、不变味。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多集散于福绵圩,由船埠运经北海,远销东南亚。

解放后,大蒜头种植有较大的发展。每年春夏,大蒜头收获后,多在仁东圩、玉林大市场和大北路农贸市场集散。50年代至70年代,由国营土产部门收购运销,在历年中南区和桂南物资交易会上为抢手货,产品供不应求。1980年至1990年,年平均种植1.27万亩,产量5744.1吨。1990年种植1.32万亩,总产量6864吨。80年代以来,年均出口2430吨,最高年为4834吨,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大蒜头气味辛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钙、铁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消炎、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之功效。大蒜头还是常用的调料,在煮瓜、菜、鱼、肉时,放入几瓣,芳香可口。

六.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玉林牛肉丸

牛肉去筋,以木槌或石臼捣成肉酱(不用铁器),加凋料拌和,制丸,经水煮,油汆。再配以葱、姜、红枣,汤煮而成。丸味香滑,细嫩松脆,汤清味鲜。

玉林的牛肉丸,传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好就好在“脆”字上面。初到玉林城的外来宾客,如果尝到的牛肉丸是又松又脆、又滑又香、细嚼无渣、汤清而鲜者,那肯定是上佳货色。

玉林肉丸,有牛肉丸、猪肉丸之分,因其外形浑圆,玉林人形象地称之为“肉蛋”。据说最早的肉丸是梁光志的曾祖父梁业勋在清朝末年创制的,技术一直不外传。新中国成立前,梁业勋的儿子梁大记在玉林市玉州区西湖池公园的奈何桥边卖牛腩粉,每天手工制作数十公斤肉丸作配料。肉丸鲜香爽脆,入口无渣,嫩滑鲜美,引来许多回头客。民国时期,李宗仁驻兵玉林,一次手下送上肉丸给他品尝,李宗仁尝后很喜欢。离开玉林后,李宗仁曾派手下到玉林买肉丸,梁大记的肉丸由此驰名,新中国成立前的《郁林日报》曾经刊文介绍过奈何桥梁大记牛腩粉。

新中国成立后,西湖池被填平,奈何桥也被拆,梁大记牛腩粉变成了老玉林人的记忆。2000年,第四代传人梁光志继承祖业。最初,他只是像祖辈一样,在街边卖牛腩粉,兼卖一些肉丸。随着玉林经济的发展,梁光志从中看到了肉丸潜在的市场,于是把肉丸和牛腩粉分开经营。他引进现代工艺,不断研究改进,终于成功地把现代工艺和传统手工结合,生产出能保持传统口感的肉丸。2008年,梁光志为玉林肉丸注册了“老保”商标,成为玉林唯一一家注册肉丸商标的企业。“老保”原本是玉林土话,意为“调皮、顽皮”,正是这充满本土味的商标,使“老保”肉丸在玉林家喻户晓,产品打进了本地超市,外地客商慕名而来。

玉林牛肉丸的做法:

选用黄牛肉,后腿肉为佳,也可用精瘦肉代替。

1、 把选好的牛肉剔筋去膜,切成厚片。

2、捶成肉浆。置肉片于平滑的青石板上,用木槌(荔枝木槌为好)边捶边翻动。用力均匀,快慢适度,过快则其热不散,易成腐渣,食之无味。肉浆以用手抓起放下,肉不粘手为度。1人一小时可捶牛肉1. 5公斤。

3、拌料摔打。把肉浆移置大瓦钵,加进视水、盐、胡椒粉、味精适量,制作者叉开五指,插入肉浆中,顺同一方向不断搅拌,以使肉浆的微孔增加,形成网状结构,使水分与调料均匀;然后把整团肉浆掀起,在钵中摔打,连续十几次,以把肉浆拉开,能自动收缩为度,以增加肉蛋的脆度。

4、制作成丸,先把锅中水烧至温度50度之后,左手抓肉团,稍用力一抓,让肉团条从拇指与食指合成圈中冒出,右手持汤匙迅速一勺,即得拇指大小的肉丸,落入锅中。操作完毕,把锅水加温至微沸,待肉丸浮起,捞放容器中。

5、吃时再放入靓汤中稍煮,配以少许生抽、芜荽等香料,那是色、香、味俱佳。在玉林,还有将此种肉丸配入米粉,或再加进一点点玉林“豉油膏”,这叫“肉蛋粉”,吃来更有地方风味。

在玉林,按照当地的吃法还可以将牛肉丸配入米粉或伊面当中,如果只做牛肉丸汤还可以加入几个肉馅豆腐角。吃起来爽脆清滑,有弹性,鲜美可口,香而不腻。即便是冬季吃火锅,玉林牛肉丸也是最好的火锅伴侣。

七. 广西 玉林 容县 容县瘦肉型猪

容县瘦肉型猪

容县养猪历史悠久,所养瘦肉型瘦肉率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容县已建立从种猪、仔猪、肉猪养殖出栏等配套成龙的广西重要的生产基地,年饲养量肉猪120多万头,仔猪出栏130多万头,主销广东、海南、香港、澳门、东南亚等地,现有2家养殖企业的养殖基地及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八.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仁东香蒜

玉林市仁东、仁厚两镇自古盛产香蒜,已有一千多年种植历史。据宋至道年间(995~997年)记载,仁东多产蒜,“蒜苗鲜嫩,味浓郁;蒜头味辛温,消炎、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仁东大蒜头气味辛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钙、铁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个头大、粒瓣结实、辛辣多汁、肉脆味香,茎皮颜色多为紫色,亦有白色。

仁东大蒜性耐寒,喜松软沙质土壤,幼苗与蒜头生长期需保持土壤的潮湿,每年冬种,次年春夏收。仁东香蒜的香,是仁东独特的地域、气候条件和栽培方式形成的。仁东、仁厚的水土,含硒量丰富,因而在这片水土上种植出来的大蒜含硒量高,这正是仁东大蒜特别香辣的一个原因;其次,千百年来,仁东以水稻、大蒜轮流种植,两季水稻一季大蒜,稻草化作天然有机生物钾肥,极利于蒜苗吸收,且不伤根,这也是仁东大蒜溢香的一个“秘诀”。据玉林地方史料记载,从清朝到民国时期,仁东大蒜头多由南流江运经北海远销海外,1932年曾出口5000担。另据《广西名优品牌志》载录,20世纪50~70年代,玉林香蒜由国营土产部门收购运销,在历年中南区和桂南物资交易会上都热销,产品供不应求;80年代以来,年均出口2430吨,最高年为4834吨,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2005年11月,玉林香蒜获得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9月被评为广西优质农产品,2007年3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在,玉林香蒜已注册“仁东”、“郁州”商标。如今,仁东大蒜种植面积约8万亩,已形成“菜蒜”、“种蒜”两大种植生产基地,大蒜产品有新鲜青蒜、干品大蒜头、腌制糖醋蒜及大蒜油深加工产品等。

九.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玉林牛巴

玉林牛巴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玉林,“牛巴”是一种十分难得的传统美食,说它难得一是它的制作不易,二是因其味美而非常畅销。

传说南宁开庆年间,一个姓邝的盐贩子,在运盐途中牛累死了。他舍不得将牛丢弃,便把宰好的牛肉腌起来,晒成牛肉干。回家以后,他把咸牛。肉放到大锅里煮。又辅以八角、桂皮等佐料焖烧。牛肉出锅后异香扑鼻,满室清香,左邻右舍闻香而且至。主人便热情地请乡邻共同品尝,席间从人无不称道肉香味美。因于“牛巴”的味道香美,“牛巴”逐渐成了一种人见人爱的风味美食。

正宗玉林牛巴,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浓郁,咸甜适口,韧而不坚,越嚼越有味。为下酒美肴,馈赠亲朋挚友的佳品。玉林人举办筵席以及逢年过节,多喜以牛巴与油炸花生米拼作冷盘。夏秋季节,各摊档的凉拌粉,常以牛巴搭配。牛巴的制作以精选新鲜牛肉(黄牛后腿肉最好,前腿肉次之)为主料,拌入甘草、甘松、丁香、八角、小茴、归身、陈皮、草果、沙姜粉、胡椒粉、蒜蓉、葱蓉、白糖、柠檬、上好米酒各适量经制作而成加工。

玉林牛巴的制作历史悠久,但初期制作规模小,销售量少。30年代至40年代,西街吴常昌的牛巴最负盛名,曾装罐头,销往柳州、桂林、贵阳、昆明、重庆等地。解放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制作牛巴的数量增加,懂得制作工艺的人也比前多。牛巴已成为饭店、酒楼、熟食摊档必备之食品。

江湖杂耍有一句俗语,叫作“一招鲜,吃遍天”。这句话用来形容“玉林牛巴”是最适合不过的了。正宗玉林牛巴,其颜色半透明,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浓郁,咸甜适口,鲜美爽口,韧而不坚。为下酒的名菜、佐餐的佳肴,更是馈赠亲朋挚友的佳品。玉林人举办筵席,以及逢年过节,多喜以牛巴与油炸花生米拼作冷盘。夏秋季节,各摊档的凉拌粉,常以牛巴搭配。

玉林牛巴的主料很普通,用的是黄牛臀部肉(俗称打棒肉)。但是经过精心加工后,却能入口感觉“肉质细而有嚼劲,吃后满口生香”,堪称地方一绝。据《清异录》载:牛巴“赤明香,世传邝士良家脯也。轻薄甘香,殷红浮脆,后世莫及”。怪不得牛巴作为桂东南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一直流传至今。

玉林牛巴味美鲜香,制作过程却是颇费功夫的。在朋友的小店里,我目睹了玉林牛巴的制作全过程。

首先是选料。选用黄牛臀部肉,洗净后用刀片成长12厘米、宽6厘米、厚2厘米左右的薄片,放在盆内,加白酒、精盐、酱油、白糖、味精、姜汁蒜白葱白各、小苏打、硝水,混合拌匀后腌渍1至2小时。

然后,取一个簸箕,将腌制好的牛巴片一块块地摊在簸箕上,在室外曝晒至七成干。

最后是下油锅。在干净锅里加精油(即未使用过的植物油,使用茶油或花生油最佳)少许,爆热;加入八角50克、草果8个、沙姜40克、桂皮50克、丁香40克、桂花40克、桔皮100克、花椒50克、茅根200克、姜块(捣烂)100克、蒜白(捣烂)100克、发冬菇100克、爆香;再放入晒好的肉干,用中火炒,待肉干回软,锅中无汁时,加入清油翻炒,盖上锅盖,改用文火慢慢煨制2小时。注意,在煨制过程中要按时揭盖翻炒,以免焦锅底。

牛巴煨好,拣去姜、蒜及其它香料,自然晾干晾凉,就可以上饭桌或另配原料烹制各种菜肴了。

正宗玉林牛巴,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浓郁,咸甜适口,韧而不坚,越嚼越有味。为下酒美肴,馈赠亲朋挚友的佳品。玉林人举办筵席以及逢年过节,多喜以牛巴与油炸花生米拼作冷盘。夏秋季节,各摊档的凉拌粉,常以牛巴搭配。牛巴的制作以精选新鲜牛肉(黄牛后腿肉最好,前腿肉次之)为主料,拌入甘草、甘松、丁香、八角、小茴、归身、陈皮、草果、沙姜粉、胡椒粉、蒜蓉、葱蓉、白糖、柠檬、上好米酒各适量经制作而成加工。

十. 广西 玉林 容县 都峤山铁皮石斛

都峤山铁皮石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都峤山铁皮石斛是广西玉林容县的。

1、形态特证

铁皮石斛为多年生附生兰科草本植物,茎直立、园柱形,长5~35cm,直径0.3~06.cm,节间长1~2.5cm,具紫色纵纹,紫红色或黄绿色,一年生茎对光半透明,可见内部条状纤维,多节,节环铁青色至黑色,故又有黑节草之称。节上有花序柄痕及残存叶鞘。叶互生,3~20枚,嫩叶紫红色,老叶黄绿色,生于茎上部节上,二列,矩圆状披针形,长3~7 cm,宽0.8~2.0cm,先端钝,顶端略钩,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谈绎紫色;叶鞘灰白色,稍带紫色斑点,鞘口开张,抱茎不超过上一节,常与节留有一个环状间隙,质硬而脆。总状花序,生于无叶的茎上端,长2~4cm,呈回折状弯曲,每节间花1~3朵,淡黄色和白色,稍有香气,花直径1.5~2.0cm,唇型花,其中一花瓣变异成唇瓣。铁皮石斛花白雌蕊与雄蕊合为一体形成一种典型的合蕊柱,雌蕊位于下方,雄蕊在上方,每枚花有花粉粒4粒,药帽近卵形,顶端中间开裂,花苞片谈白色,花被片黄绿色,辱瓣卵状披针形,长1.6cm,白色上半部具一个紫红色大斑块,下部两侧具有紫红色条纹;中萼片与花瓣相似,矩园壮状披针形,长1.7~1.9cm,宽0.4~0.5cm,侧萼片宽约1cm;萼襄园锥形,长0.5 cm,辱盘上密被乳突状短柔毛,基部有1枚黄色胼胝华。铁皮石斛果实为橢园形蒴果,长3~5 cm,成熟时为黄绿色。每个果实含有上万颗种子,其种子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为黄绿色,两端具翅,外形为长纺锤形,种子大小为长0.4 mm,宽0.09mm。

2、生态习性

铁皮石斛在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安微、贵州、广西、浙江、广东等省份,西藏也有分布,其对生态环境要求严格,多附生于海拔2100~2500米的林缘岩石或林中长满苔藓、爬满野藤,直径粗的阔叶树,喜阴凉、湿润环境,通常与地衣,蕨类和藓类植物互生。适宜在空气相对温度大于70%的环境下生长,生长期年平均温度在17~22℃,最冷月最热月温差不明显,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无霜期250~250天,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耐干旱与严寒。开花期主要集中在5月至6月下旬,花期3~6个月。荫果于10月上旬至翌年2月陆续成熟。铁皮石斛的种子极为细小,胚胎发育不完全,无胚乳组织,在自然状态下发芽率极低,有性繁殖力极为困难,主要靠无性繁殖,从根部不断分孽或从上部茎节处生根长出新的植株。茎的生活期通常为三年,3~4月初二年生茎的基部腋芽萌发成幼苗,1枚母茎能发1~3个新苗,一般在第三年秋末春初采收。

所在地域:

广西

申请人:

广西容县金地铁皮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都峤山铁皮石斛保护范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东经110°15′─110°53′、北纬22°27′─23°07′之间,东西最大横距5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5公里。东部与岑溪市相邻,东北部与藤县连接,南部与广东省信宜市和北流市接壤,西部与北流交界,西北部与桂平毗连,北部与藤县、平南县联接。最东部是大坡冲东端之玉桂山,最西部是石头西端之大垌、陈冲,极南是黎村南端之勾髻山,极北是大田圩、平山、古泻等村。都峤山铁皮石斛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容州镇、容西乡、十里乡、石寨镇、杨梅镇、灵山镇、六王镇、黎村镇、杨村镇、县底镇、自良镇、浪水乡、松山镇、罗江镇、石头镇等15个乡镇及其所管辖的219个行政村。

广西玉林特产必买清单广西壮族玉林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