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官渡特产 翁源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5 23:40:27

一.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翁坝金鸡茶

翁坝金鸡茶

始产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是翁源县茶,栽植主要分布在坝仔镇,因产区在坝仔镇金鸡村而得名“翁坝金鸡茶”。茶叶清香提神,耐人寻味,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

由来传说

相传良久以前,“金鸡山”乃是一座无名之山,山上有一片茶树。茶虽长得很美,但品之味磨折咽。据说只有一棵茶味甜喷香醇,白叟喝了能返老还童,孩子喝了聪明过人,灌于死人有起死回生之效。然而,谁也找不着这颗茶,因而也就无人能领略它的神力。不知过了若干好多年月,一天,突然来了一位如斯少年,自称是黄家子孙,特来迁祖坟的。他家祖坟就在这块茶地上。

四周的乡亲闻知后都赶来看热闹。少年环视人群,突然在一位白首童颜的老者面前叩头便拜:“尊敬的长老,您是这里的老寿星,世态沿革您最知晓。黄家祖坟葬何处?舅阑罡教。”白叟笑而不答。待到夕照西坠,围观的人群散去,白叟才神秘地问少年道:"你可是黄游人的第八代子孙"。

“恰是。”少年甚感诧异。白叟呵呵一笑:“前天午夜,我作了一个神茶梦。梦中有一个姓黄的人来找我迁坟,这两天我一向在深思这梦,刚好你就来了。今晚午夜南天门开时,我们才能正式揭墓。”少年惊喜地抱拳长揖,请白叟奉告哪颗是“神茶”。白叟说:“到时自然明白。”

午夜时分,东南方一声霹雷,一道金光闪过,只见茶丛中的一棵茶树放出宝石般的光环,耀人眼目。“神茶!”少年急不成待地奔去,拔起那棵发光的茶树,接着拼命地创起土坑。一块晶莹的石板呈现了。“不能搬。让石板自开!里面有……”白叟的话未说完,少年已把石板掀起,一对斑斓可爱的小金鸡“嗖”的一声飞跑了。少年不顾一切地追去。可怜小金鸡还没到完全成熟的时辰,没飞多远,扑楞两下,一前一后地落在小河里不见了。从此,这条小河就叫落鸡河,这块茶地就叫金鸡垱了,金鸡垱的最高处就叫金鸡山头了。

据说,打那往后,这片自然茶园所产的茶再也不苦了,而且喷香味怪异,叶片呈金黄色,汤汁也为嫩黄色,饮之无限愉悦。是以,作为贡茶,世世代代到现在。

二.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云南斑铜

云南斑铜是我国独有的金属工艺品 ,至今上有近200年历史。斑铜工艺制作复杂而严格,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和成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离奇闪烁,砚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

斑铜制品分为“生斑”和“熟斑”两种。

生斑:即采取天然铜矿石加工而成,斑矿罕得,原料不易,产品甚少,被称之为稀世珍品。

熟斑:通过独特的冶炼熔铸加工而成,工艺虽复杂,但不愁原料,产品较为丰富。

云南斑铜工艺品在造型上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特色,还吸取了云南青铜和中原青铜文化的艺术营养,并结合现代雕塑手法和先进工艺,在充分显示斑花特点的前提下辅以简洁洗炼的装饰图案,使其达到艺术的完美和统一。目前已形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瓶罐、炉尊、壁饰、器皿等六大类的斑铜系列产品。

云南斑铜浑厚古朴,典雅富丽,熠熠生辉的艺术效果,令人爱人释手,实为中、高档陈设玩赏之工艺佳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里斑铜作为主要陈列品展示了它隽永的艺术魅力。云南斑铜工艺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并定为同外国元首馈赠的国家级礼品,孔雀瓶、大犀牛、仿古牛、五型炉、孔雀明王、如来佛祖等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永久珍品收藏。

三.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云南牛干巴

云南牛干巴:始于元代。上等牛干巴,肉厚、膘壮、色深,外干而内柔软,咸度适中,可保存二三年。按肌肉部位,以饭盒(即股四头股)、里裆(即股薄肌)、弯刀(即股二头肌)、碓嘴(即半腱肌)所制干巴质量最佳。其食用方法甚多,可煎、炸、蒸、炒均可,以切成薄片,经油炸脆,挂糖醋汁,淋花椒油而成的风干牛肉,色泽红亮,肉质酥脆,五味俱全,香气醇浓,为云南风味佳肴。


四.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周陂米饺

百年小食周陂米饺,源自翁源周陂镇,以米为皮,具有皮薄馅多的特点,米饺是以水蒸而成的,因此有不同于水饺的风味。具有广东风味的周陂米饺。周陂米饺皮白、脆、嫩、味鲜、滑口、馅料上等,趁热吃,可一饱口福,深受大家的欢迎。周陂米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米饺的创始人是周陂阳东莲江坝的许国济,他在梭子的制作基础上,再加以改进制作工序,便演变成了现在的周陂米饺。周陂米饺很讲究制作工序:选择白色优质冬米,擦洗五至六次米皮,用冷水浸两小时,用石磨磨成浆(反复二至三次),用中火边煮浆边搅拌熟至五成再用细火煮,仍边用手搓至米浆韧会发出“拍”的响声为止,然后压成薄薄的一小圆块,扣上精制馅料:虾肉、猪肉、木耳、冬笋、香菇等,做成后,用猛火蒸二十分钟,便成了具有丰满、皮白、有光泽、脆、滑、鲜嫩、清香、爽口特色的米饺了,只要尝一尝,即会感觉出别有一番风味。

信息来源:翁源县旅游局

五.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瓤小瓜

小瓜是南瓜中一个早熟品种,每年夏秋即可上市。这种瓜呈扁圆形,皮色油绿,肉白甜嫩,质脆。瓤小瓜是在小瓜里装上肉馅精心制成的,是云南流传较广的一道筵席菜肴。这道菜汤清瓜绿,皮嫩馅鲜,芳香可口,造型美观,营养丰富,宜酒宜饭。瓤小瓜需要原料嫩小瓜1500克,鸡肉200克,猪肉150克,金钩50克,云腿600克,水发冬菇60克,水发玉兰片70克,葱50克,精盐20克,上汤1200克,味精2克,胡椒粉3克,蚕豆水粉10克,芝麻油10克,熟猪油200克。

制做过程是选大小相等的鲜小嫩瓜10个,只刮去毛皮,再把瓜蒂切下,用小刀剜下一小孔,然后用小勺挖去瓜心,清洗干净,控干水分。鸡肉、猪肉、云腿切为末,金钩虾淘洗后用温水发开剁为碎末(发水留用),水发冬菇、水发玉兰片剁为末,葱切为末。

六.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周陂大肉

周陂米粉大肉:又称“周陂大肉”。制作方法:先将猪五花肉切片,加入生抽、白糖、生油、五香粉、盐,泡制半小时,再散入炒香磨成的米粉拌匀,再用蒸笼蒸半小时即可。特点:滑、爽、香而不腻。

信息来源:翁源县旅游局

七.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三华蜜桃

选育单位:翁源县农业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品种来源:翁源县三华乡(现龙仙镇三华村)鹰嘴桃群体

特征特性:树势生长旺盛,果实7月上中旬成熟,比九仙蜜桃迟10~15天。平均单果重148.5克,果实近圆形,果顶突出似鹰嘴,腹缝线浅,两半部基本对称;果皮茸毛较少,成熟时果皮浅黄绿色,向阳面易着成红色。果肉淡黄色,近核处红色,肉质爽脆,粘核,风味好;果实硬度大,较耐贮藏,常温下可贮藏7~10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3%,可滴定酸0.21%,维生素C 6.48毫克/100克,可食率80%左右。

产量表现:丰产稳产,种植后5年进入丰产期,平均亩产15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育苗:选用毛桃或苦桃品种为砧木,从品种纯正的三华蜜桃母树上选取接穗进行嫁接;⑵种植: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畅通的微酸性土壤种植,种植时间为1月份,株距5米,行距6米,每亩植22株左右;⑶疏果:座稳果后适当疏果,每20片叶挂1果或20厘米枝条挂1果为宜;⑷注意防控流胶病和裂果。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三华蜜桃是从鹰嘴桃群体中选育的蜜桃品种。树势生长旺盛,果实7月上中旬成熟,比九仙蜜桃迟10~15天。丰产稳产。果实近圆形,果顶突出似鹰嘴,果肉淡黄色,肉质爽脆,粘核,风味佳,品质好,较耐贮藏。适宜粤北山区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八.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翁源果蔗

果蔗顾名思义是食用的水果甘蔗,是一种供鲜食的甘蔗。我国果蔗按皮色主要分黄皮果蔗和黑皮果蔗两种。广东翁源县是中国黑皮甘蔗种植大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有种植果蔗的习惯,1987年翁源县建立糖厂,翁源果蔗种植就此蓬勃发展起来。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三万多亩,亩产平均达到10吨。目前,翁源果蔗的种植主要分布在翁源县翁城镇、新江镇、周陂镇、官渡镇、龙仙镇、坝仔镇和江尾镇七个行政区域。

翁源果蔗,汁多清甜,脆嫩爽口。节长茎粗,节节均匀,长可达 2.5-2.8米,重约5-8斤,品质优良。蔗汁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维生素B1、B2、B6和维生素C)。其纤维含量低,营养丰富,有解渴、充饥、消除疲劳和清凉、解毒之功效。

果蔗因其形状节节长节节高,寓意为生活过得甜甜蜜,事业干得步步高,所以成为每年春节前家家户户的必备果品之一。

目前,生产翁源果蔗的企业主要有三家,分别是翁源县翁城顺发果蔗专业合作社,翁源县双塘果蔗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翁源县周陂同益果蔗专业合作社。其中,翁源县周陂同益果蔗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主要经营果蔗脱毒种苗和果蔗的代销代购。翁源县双塘果蔗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了1400多亩果蔗。

九.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翁源三华李

翁源三华李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翁源三华李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华李原产于翁源县龙仙镇三华村,清嘉庆《翁源志》、《韶州府志》、《辞海》均有记载。每年初春开花挂果,“夏至”前后成熟。三华李果大、肉厚、无渣、核小、具有清甜、爽脆并带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适量的糖分,素有“岭南佳果、夏令之王”之称。1986年在广东省水果品评会上荣获“名优品种”称号,1987年,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优稀水果之一,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今年,三华李被韶关市质监局批准为出口产品,同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三华李品种很多,以鸡麻李和蜜李风味最佳。三华李在芒种、夏至成熟,是城市的淡季水果。它的特点是果大、肉厚、无渣、核小、清甜爽口、有香味。1987年,三华李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优稀水果之一 ,每年的6月下旬有"中国翁源三华李节"。( 韶关)

2010年4月1日,翁源三华李获韶关首个水果出境认证走出国门。翁源三华李久负盛名,是广东省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

三华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翁源县龙仙镇、坝仔镇、江尾镇等3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十.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麦粑粑

都说到官渡古镇游玩不能不看金刚塔,不能不吃官渡小吃。

镇上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官渡古镇的粑粑好卖,全镇每天要用掉3吨面粉做粑粑。麦粑粑有两家做得最好,一家是土主庙旁的李家麦粑粑,一家是土主庙正对面的眼镜麦粑粑。因为每天都有卖断货的现象发生,所以去晚了就得抱憾而归。

城里的曹女士和老公、孩子3人驱车10多千米,就是冲着官渡麦粑粑而来的。曹女士一进院门就熟络地和老板寒暄起来,按照“老规矩”,曹女士用塑料袋拎走了20个胡麻麦粑粑。她告诉记者:0亲最喜欢吃这种麦粑粑,自己小时候在昆明街头也经常能吃到官渡大妈背着箩筐在街头卖的麦粑粑,现在城里很见不着了。自从上次来官渡吃着这种粑粑上“瘾”后,现在每个星期要来买一次。曹女士还透露了“李家麦粑粑”和“眼镜麦粑粑”的区别:前者松软,放一个星期都不会变硬;后者脆香脆香的,但要乘热吃,否则就嚼不动了。

李家粑粑店的老板说,刚开始做粑粑卖,是官渡古镇恢复重建后,当时尝试着每天做几锅出去卖,没想到越来越受欢迎,上点年纪的找着来吃,年轻的觉得稀奇。于是又添了5口大锅,加上原有的两口,现在平均每天做5000个麦粑粑,要用300多千克面粉。在赶庙会或者是初一、十五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眼镜粑粑店的主人居然是“外地人”,原来这位杨姓老板是在古镇上生活了10多年的大理人。看到镇上许多人都靠卖小吃赚了钱后,斯文的杨老板也撸撸袖子学做麦粑粑。由于位置显眼,再加上他创新了玫瑰馅、豆沙馅等粑粑,“眼镜粑粑”在镇上也叫响了。不过精明的杨老板并没有因为好卖就增添大锅,反正每次就是慢悠悠地烤上两锅共100个饼,在等待的5分钟里,与捏着钱、等着饼的食客们聊聊古镇、侃侃生意。据杨老板透露:平均每天卖出5000个粑粑,一天净赚500元。说到这里,他兴致勃勃地大谈新计划:下一步打算在昆明城中心开连锁店!

翁源的十大特产翁源有什么特产送人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