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乡味土特产 黔南州荔波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8 19:40:18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罗甸奇石

1998年10月,从首都北京传来令人欣喜的消息:在北京天坛公园举办的第3届全国名人奇石文化艺术节上,罗甸县奇石协会选送一块命名为“人与兽”的石头荣获金奖。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一块命名为“母与子”的罗甸奇石获银奖。2001年,在山乐淄博首届奇石博览会上,一块命名为“0”的罗甸奇石荣获金奖。2002年,在贵州首届奇石博览会上,“母与子”又获奖……频频获奖,罗甸奇石知名度越来越高,不仅轰动国内,还引起海外的关注。

罗甸奇石主要分布在红水河蒙江河一带,红水河、蒙江河流域水位落差大,江水湍急,河谷狭窄,滚滚江流把上游峡谷沿途各支流的各种岩石裹入江中,九曲百折,数十万年间激流将各种岩石磨砺成造型生动,线长流畅的天然奇石,形成鬼斧神工的天然美。

如果从“形、色、质、纹”这四个赏石要素来分析,罗甸奇石具有以下特点:

㈠石体的造型和结构:罗甸奇石的形体经巧于变化见长。位于龙坪镇把坎、里冗、王汝一带的石形饱满圆润,体态简洁从容,线长柔畅,浑圆厚实,抽象夸张。罗甸奇石收藏家李泽华的诸多把坎石,不以惟妙惟悦人,而以简约储蓄著称。比如其中一块多次获奖的“母与子”整块石头分为两部份,上部稍长,作下俯曲状,下部体积小,似一幼儿正在吮吸母乳,造型极为简炼,石表平不滑,看似平平,实则体态完备,气韵悠长。把坎一带产出的“金涛”、“远航”、“丰碑”等获奖作品,都 因石形简洁明快而负盛名。

红水河流量大,险滩多,富含沙,两岸岩石质地坚韧,盛产奇石。红河石奇简洁浑朴,与兴盘江石同宗。红河石形以卵状居多,厚重、浑圆墩实。如取名“听泉”的灰褐色卵状石,石体的外轮廓近乎四根直线,中部左侧段有凹槽,将石体分割成三座山峰,一道白石英线布高于中部至底说,再没有更多的变化。一石商识宝,以数拾元购得,现已成名石,价值在人世币五位数以上。又如卵状石,变化起伏不大,然部下犹如丰富腴而富强的性的臀部,便以“出浴”命名,此抽象中显具像,品位之高自不待言。

边外游标项仿、立亭及八茂、凤亭一带石形则以“怪”称奇,其石形硬朗明清瘦,参差变幻多端。因石体欠厚实而善于变化,因石质混杂而别具情趣,这一带石头皱褶多、孔穴多、杈丫多,以怪异别致为特色。

罗妥乡一带的地理石造型堪称一绝,足令人间能工巧匠汗颜。其形嵌空宛转,纵横连棉,石窟佛洞,透风漏月,是通透多姿和浑厚饱满的结合体。

(二)石色以黑色著称。“细皮黑”墨石多产于把坎、广里、里冗、王汝等地,红水河、边外河时有发现。这种石头深黑如漆,通体无一丝杂色。若凝神久赏,会觉得这润黑之中涌动着一种生命、一种神秘,绝非任何一种人工黑色可比。这种墨石又称“黑珍珠”,全国仅有罗甸一些乡镇及红水河一带产出。红河石中的色彩石和罗妥花斑玉,其色多老道苍古,幽深凝重,有一种历史积淀感,为众多石玩者尤其是艺术型人士所珍爱。

巧色石,即石头有两种颜色,两色比例悬殊,其中比例小的颜色巧妙地“落笔”于石头的指定部位,该石便不同凡响,身价百倍。如有一石,灰褐色,形似鱼,普通象形石,并不稀罕,但鱼眼处竟凸起为黑色,灰色的鱼身,黑色的眼睛,得以高价售出。另一块取名为“婷婷玉立”的巧色石,石身灰绿色,头部为黑色,尚小件石品,在贵州奇石博览会上以五位数人民币友情出售。

(三)石质因化学成分不同而硬度不同。罗甸奇石以石灰岩为主,因含有少量硅质灰岩而胜于普通石灰岩,多产于广里、把坎、里冗、王汝、扁盘一带。其质地细腻紧密,硬中带绵,坚而不脆,硬度达7度上下。若将这种石头击破,可见细密如婴儿肌肤,光亮可鉴,深受欢迎。

红河石种类较多,有的富含硅质,质地致密,皮若彩釉,类似广西的彩陶石,有的绵中带硬,不易侵蚀,但质坚皮润。如李泽华收藏的一块形似飞行器的硅质墨石,石质细密,石皮通体如玻璃一样光滑,手感极佳,有人疑为人工研磨,经仔细鉴别后确认纯属天然石皮,感叹不已。

边外河顶访、立亭一带所产玛瑙石,富含硅质和石英,玉化感强,质坚但硬中带脆。其石皮可比玉,似彩釉,若凝腊,加之石体表面多有麻坑,皱褶变化,显得品位不凡。

好的山石,也出精品。山石又分地埋石和地表石。地表石多有风化,石质不如地埋石。地埋石又分埋于古河床被水冲过的和成岩时埋于土中的。罗妥的地埋石细腻坚朗,近似水石,董王、木引、八茂、干送等地均产较好的石种,石质均属优良。罗妥的花斑玉石硅化程度极高,硬度当居罗甸奇石之首,这种石质富丽华贵,宝气十足,是奇石中的“贵族”。

(四)石纹:罗甸八茂至凤亭一带产一种罕见的纹理石,有一块石头,饱满的石体上,凸出手指般粗细的线条,线条分成若干组,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汇聚于石体上的两个集中点,集中点又有一线条圆圈居于中央。线条的布局乱中有序,构思独特,禅味甚浓。把坎产一种彩色条纹石,多为暖色调,由深浅不同的条状颜色组成,也有由冷暖色线构成纹理状的,条纹多变,很是好看。红水河、边外河、罗妥都产纹理石,有的由颜色因素形成,有的由蚀刻因素构成,风格各异。

关于奇石鉴赏,石代有“瘦、皱、漏、透”的说法。“瘦”可体现奇石的阳风之美,露骨裸筋不臃肿,刚硬苗条,骨架坚实而又娴娜多姿,轮廓清晰明了,气势棱角毕现。“皱”是指石体表现凹凸不平,纹路密布,纡回峭折,起伏松驰。“漏”是石身含洞眼,能通视线,能走水通烟。“透”是说奇石空灵剔透,玲珑可人,以有大小不等的穿洞为标志,能显出背景的无垠,令人假想。这四个字正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理念。

二.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烤猪

荔波当地的美食丰富多彩,烤猪是荔波一带具有地方风味的传统佳肴。

荔波的烤猪是精选本地饲养的7.5公斤左右的农家健康猪仔(宰杀、去毛、剔骨、除内杂),整头猪入缸,加花椒、八角、山奈、草果等二十多种佐料。放在燃烧的木炭火上翻烤,使其均匀地受热。这样的烧烤过程其实蛮辛苦的,因为要一边往乳猪身上刷油,一边转动它,这样才能保证出炉之后的乳猪色泽艳丽。整个烤制过程约1小时左右。烤猪味道鲜美、肉质细嫩、食而不腻。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鱼包韭菜

鱼包韭菜

聚居在以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中心及其邻近地区的水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喜食糯米食品、喜食鱼、喜吃酸辣、喜喝酒的饮食特点。其中鱼则是水族人民祭祀祖先、过端、待客的席上不可缺少的必备佳肴。而用独特方法烹制的“鱼包韭菜”则是水族的第一名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奇特的文化内涵。

烹制“鱼包韭菜”是选用鲜活的1—2斤重的鲤鱼或草鱼,去鳞、去鳃后,沿背部剖开,但腹部相连,除去内杂后清洗干净,酒上醇香的九阡酒,拌上荤葱、大蒜、生姜、糟辣,加上少量食盐,然后再将洗净的宽叶韭菜、广菜充填在鱼腹内,将两半鱼合拢,用糯米稻草扎牢,放入大锅内清炖或大甑子中清蒸,约几个小时后取出即成。

“鱼包韭菜”味道酸辣鲜美,鱼肉细腻柔嫩,鱼骨酥脆清香,烂而不糜,香而不浊,即使在大热天搁置三五日也不会变味。

关于“鱼包韭菜”水族群众有这样优美动人的传说:水族的祖先原来是居住在江河湖海边上,一日三餐由鱼虾,后来由于洪水成灾和战乱,疾病像阴云一样笼罩着水乡大地,他们-向黔桂边界迁徙。临走前先祖们采集了九中草药和鱼一起制成了一种能治各种疾病的良药并作为路上的食品。后来他们定居在云贵高原南坡的都柳江和龙江上游,随着岁月的流逝,水族人民用九种草药和鱼制成能治各种疾病的药方失传了。水族人民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就用韭菜代替失传的九种草药,制成了佳肴“鱼包韭菜”来祭祖、待客,并一直相传至今。

端午食水族人民最隆重而盛大的年节。每年水历十二月(即阴历的八月)至次年的二月上旬(即阴历的十月上旬)水乡各地秋收过后,每逢亥日各地区水族同胞分批“过端”。在戌日的晚上和亥日的早上,每家每户都要举行庄严、隆重的祭祖活动。“过端”祭祖时“鱼包韭菜”是必备的供品,所以水族人民有“无鱼不成年”的习俗。但在“过端”祭祖时是要忌荤的,但忌荤不忌鱼虾。水族人民这种“忌荤不忌鱼”的习俗在其他民族中是很少见的。

“鱼包韭菜”也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因为韭菜是水族人民用来治疗外伤的常用药物之一。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水龙等地、水族群众就常用韭菜配上其他药物治疗骨折、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症。有的用细叶韭菜和螃蟹一起捣烂取汁涂患处,来治疗生漆过敏。有的用野生韭菜切碎蒸鸡蛋,用来驱除蛔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韭,生则辛而散血”。看来用韭菜治疗外伤诸症是有一定道理的。韭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矿物质钙、磷、铁以及大量的纤维素,能调节和营养、刺激肠胃、增进食欲,加上鱼本身的营养价值,所以“鱼包韭菜”当然有保健、食疗的作用。

“鱼包韭菜”包涵着丰富的水族人民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容,又有着独特的烹制工艺、特殊的风味和食疗功能,因此,说“鱼包韭菜”是水族的第一名菜式当之无愧的。

欢迎你到黔南来,尝一尝水族的第一名菜“鱼包韭菜”。

四.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墨冲角角鱼

墨冲角角鱼

墨冲角角鱼,在都匀地区以量多味美著名。取用本地水煮的鱼味道特别香,再加上盐蘸制法细腻和吃法讲究,堪称一绝。

角角鱼鳞呈乌青色,胸鳍边缘硬,长大后变成角,故名角角鱼。它生活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最长25厘米,最大重半斤左右。小巧玲珑,放到鱼缸里可玩赏。角角鱼,肉质鲜美细嫩厚实,煮熟的鱼分离下来的肉不含刺。墨冲镇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敦厚质朴的布依族、苗族人民对远方客人特别热情大方,对用角角鱼招待客人也有一套讲究的说法:桌上一般主人为客人挟菜三次,第一次从锅里挟鱼放到接菜碗里,用盐蘸水泼淋称“泼水法”,表示爱你,欢迎你;第二次为客人挟一条鱼放到盐蘸里触一下,提起来放到接菜碗里称“钓鱼法”,表示欢迎客人来墨冲钓鱼;第三次为客人取少许盐蘸放到接菜碗里,盛入半碗汤,拌均匀,挟鱼放到里面全部浸泡,让客人端起碗吃着鱼,喝完汤的吃法叫“洗澡法”,意是欢迎客人常来观光、游玩。这三法都离不开配料盐蘸。

墨冲作为贵阳、都匀至荔波“小七孔”喀斯特原始森林风景区的中转站,停车吃饭、游览洞群等游客络绎不绝,一传十,十传百,角角鱼名声远扬。

相传,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经过墨冲时对角角鱼的关味也赞不绝口,称“能令人狂叫欲舞”。

1993年3月,中美洞穴考察团赴墨冲考察洞群,就餐中,美国专家查尔斯·皮斯大快朵颐后说:“味道好极了”,饭毕一阵风似地跳起舞来。

五. 贵州省 黔南州 瓮安县 漤菜

漤菜

相传,瓮安神奇的漤菜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最早源于瓮安县松平乡的冉家塘村。

这种神奇的漤菜,实际上是一种特制的泡菜。

说它神奇,是因为它臭味浓烈,有点似臭豆豉味。又有点臭豆腐味,又有点似臭酸味,有所谓“未见其物先闻其味”“闻直臭气熏天,吃起其味无穷”之感。

说它神奇,还因为它具有特殊有效的药用功能,能帮肋消化,治感冒,止腹泻。

惟其如此,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年过半百的皇帝老儿娶了如花似玉的西宫娘娘,不久,西宫娘娘便有了喜,这可美得皇帝老儿不得了。因为皇帝老儿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都未能给他得一男半女,所以他祝福语大全把个西宫娘娘疼得像心肝宝贝,捧在手上怕伤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是,西宫娘娘却成天吃不下,喝不好,看到龙肉海参就恶心,吃起来就打呕,身子一天天瘦下去。皇帝老儿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急忙询问西宫娘娘是何缘故。原来西宫娘娘她想吃老家的陈年漤菜。皇帝老儿就上了一道圣旨,派了一位钦差带领千余名待卫兵、兵丁浩浩荡荡到远隔京城几千里的贵州-冉家塘来mm取漤菜。他们日夜兼程,披星戴月经过整整两个用的长途跋涉,硬从西宫娘娘老家冉家塘取回了解120坛漤菜。

在接风时金銮殿上,皇帝老儿专门邀请了文武百官和各国外帮使节来品尝这不远千里来的神奇宝贝。谁知,当卫士们打开搬进金銮殿的那坛漤菜时,一股奇臭难闻的气味冲出坛口,弥漫整个金銮宝殿。满朝文武百官,各国外帮使节被子这臭气熏的捏鼻掩口,心里难受。皇帝老原本想在众臣面前炫耀一下的,不曾料到会弄成这等狼狈。皇帝老儿一时龙颜大怒,当时便治去取漤菜钦差的罪,又一想,我那如花似玉般的西宫原来是吃这个臭东西长成的,定是妖精无疑,他又命令把西宫赶出了皇宫。那时候120坛漤菜呢,只好把它全部丢在渣渣波。

后来,京城里闹痢疾,整个京城拉得一塌糊涂,从皇帝到民间,是哪种非主流头像药都吃遍了,就是止不住,连皇帝老儿也拉得爬不起来了。文武百官无可奈何,只好贴出了“谁能治好皇上疾病者,重赏黄金万两。”的皇榜。

皇榜贴出月余,杳无音讯。

一天,几个娃儿在渣渣坡的玩耍,因拉肚子,头疼发热,烧得口干舌燥,他们四处找水喝,哪里有水。一小孩子无意间打丰了丢在渣渣坡的漤菜坛,米皇米黄的漤菜荡从坛里流出,一个二个你争我夺,那里想到漤菜汤从坛里的臭味,一气咕噜咕噜喝了个肚子撑。说来奇怪,这些娃娃们是喝了渣渣坡的漤

菜汤肚子便止信了泻,高烧也退了。人们听说娃娃们是喝了渣渣坡的非主流头像图片漤菜汤好的,都感到惊异:原形为妖精老家的漤菜是灵丹妙药!第二天,消息传遍了整个京城。老百姓成群结队到渣渣坡舀漤汤来做药,凡是吃过漤菜汤的人,肚子很快不拉了,漤菜钦差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即派人到渣渣坡取了些漤菜汤来,吃了漤菜漤

汤,它们的肚子也好了。他赶忙拿着漤菜漤汤献给皇帝,皇帝连续吃了三天,病就痊愈了。

皇帝老儿的病好了,想起了被冤枉的西宫娘娘和淋菜钦差,他一喧重赏了漤菜钦差,一边派出大队人马前去寻找西宫娘娘。

西宫娘娘被贬出宫后,一直朝着贵州-县方向走去,希望早日回到自己的老家。漤菜钦差大队人马找啊找啊,找到巴蜀地界的江边,才找到身怀大肚,瘦骨如柴、衣衫褴褛、气息奄奄的西宫娘娘。漤菜钦差还来不及找大夫医治,西宫娘娘就断了气。

西宫娘娘死了,肚子里的孩子未出世就夭折了。皇帝老儿断了香火,最后的希望破灭了心里好不伤心,为了纪念西宫mm娘娘,皇帝老儿厚葬了西宫娘娘,又在西宫娘娘升一的江边盖起了一座“娘娘庙”,庙里还花重金朔了西宫娘娘的全身像,选派尼姑烧香诵经,供奉这痊用老家陈年漤菜解救京城庶民百姓于疾病之中的西宫娘娘。

现在,-松坪乡冉家塘村有一外老屋,便是当年西宫娘娘选进宫之前住过的,西宫娘娘死后,皇帝老儿将其赐封为“娘娘营”。

其实漤菜的制作并不复杂,关键是首先作好漤汤。漤汤作好以后,把事先选择好的鲆嫩的辣椒、茄子、黄瓜、红豆、笋子、蕨苔等蔬菜用清水洗净,凉干至不滴水时放入漤汤中经过较长时间,一般可在个把月的浸泡后就可以食用了。漤汤放的时间越长,年辰越久,浸泡出来的漤菜味道越好,其药用功效越佳。

新作漤汤,需要红稗,嫩苞谷,糯米,黄酒,没有黄酒白酒代替也行,矿泉水和蔬菜等原料。这些原料中,最重要的原料是红稗。缺了红稗就谈不上漤汤的制作。先把红稗、嫩包谷,糯米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好,再用磨钵的能盛坛檐水的坛子,洗净,然后倒入少量红稗、糯米、嫩苞谷浆,放进一层蔬菜,倒入适量黄酒和汤浆,再放进一层蔬菜倒入适量的黄酒和汤浆,直到装满一坛,如汤浆淹没不了蔬菜,要以淹没蔬菜为宜。进而盖上了坛钵盖,在坛檐内参上清泉水,等上个把来月漤汤便制成,漤菜也可以食用了。漤菜捞完后,又可不断放入新鲜蔬菜,过个一年半载又加入些黄酒、糯米和苞谷汤浆,使其味逐渐复浓,变纯。值得注意的是,从新制漤汤到每次加进新鲜蔬菜,以及捞取漤菜都不能沾油和沾盐,沾上油盐,漤汤不出一周就会变味府烂。

漤菜成熟与否看它的颜色,一般成熟的漤菜呈赭色,陈年漤菜呈褐色。漤菜的吃法主要是炒吃,如与肉混炒其味更佳。把漤菜切成碎末,再先那半肥瘦的三线肉切成,干辣椒要切成“火炮筒筒”,将菜油烧辣,放进“筒筒辣椒”炒脆,三线肉末倒进锅内炒热,再将漤菜倒进锅里混炒,放盐、姜、葱、蒜、味精等香料,起锅上桌,其味是臭中回香,臭中回甜,可口清新,游人不知其味,闻其臭味道不敢吃,一旦吃口丢不下。知道漤菜的游人来-,非点上一盘漤菜不可,加为吃了漤菜疲劳顿消,精神振奋,食欲倍增。

六.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樟江蜜柚

近年来,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拉岜村依靠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将无公害亚热带水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以“一村一品”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樟江蜜柚种植,着力打造蜜柚特色产业第一村。

在各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拉岜村成立了蜜柚专业合作社,采取“市场+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由合作社统一组织进行产品分级包装、外运、销售;建立了荔波蜜柚集散中心,在周边县市和贵阳、金城江、柳州、南宁等城市商场和超市开设荔波蜜柚专柜,加强与各大水果批发市场、销售商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供销合作关系。另外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及时在荔波党政网、贵州希望网发布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客商合理安排时间组织收购和销售,降低交易成本,赢得更大利润。

到2011年末,拉岜村樟江蜜柚种植面积11300亩,玉屏镇拉岜村(樟江蜜柚)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七.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边阳杨梅

边阳杨梅是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边阳镇的。罗甸县边阳镇杨梅具有成熟早,色美、味甜、核小、高产稳产等特点。

罗甸县边阳镇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镇,土地总面积14000多亩,平均海拔800米,年均气温17℃,年降雨量1100—1400毫米,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史有“贵州四大旱码头”之称,是罗甸县杨梅大镇。

截止2011年4月,该镇共种植杨梅7000多亩(其中:2010年新发展杨梅面积2000多亩,4000多亩已达挂果期,涉及新街、岩脚、前进、下坝、新庄、黄泥坳、罗木、打讲等8个村),品种有东魁、荸荠、东方明珠1号、东方明珠2号、碳梅1号、碳梅2号等;初步形成了以惠罗公路沿线为主线的“杨梅长廊”。2010年4000多亩杨梅,产量6000多吨。

八. 贵州省 黔南州 福泉市 福泉梨

福泉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福泉梨

贵州

福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福泉市所辖牛场镇、道坪镇、龙昌镇、陆坪镇、凤山镇、仙桥乡、金山办事处、马场坪办事处等8个乡镇(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4′24″~107°45′35″,北纬26°32′28″~27°02′23″

AGI2017-02-2103

九.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青梅酒

荔波县境内的茂兰喀斯特原生森林中,野生着大片大片的青梅树。荔波县以这里丰富的青梅为原料,采用国内先进的技术生产出独具持色的青梅酒。荔波青梅酒呈浅黄色,果香浓郁,酸甜爽口,是佐餐的上等饮料。

十.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水族饮食和鱼

水族饮食和鱼

都匀的水族同胞不仅在迎宾、宴请时离不开鱼,因为鱼在他们心中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而且在日常饮食中也非常喜欢食鱼。有客自远方来,主人必定要杀鱼款待,表示宾主有鱼水之情,意深情长。

为了领略一下都匀水族人民平时的饮食习俗,我请你和我一起到我的水族朋友老潘家作客。

老潘家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寨子里,我们进了寨门,绕过寨脚的一口鱼塘,然后沿着一条小路走上去就到了。

老潘家住的是一栋三层的古老干拦式楼房。听见屋外有狗叫声,老潘知道有客人来,便赶快迎出来,把我们接进了二楼堂屋左边的火塘间坐下来。已经是深秋了,天气有点凉意了,我们坐在火塘边,边烤火,边交谈,甚是情意浓浓。到了吃中饭的时候了,好客的女主人便在火塘里放上一个铁三脚架,上面放上一口盛装着油酸汤的大铁锅,摆上一块木条,搁上一只蘸水碗,那葱绿盐白辣椒红,让人口涎欲滴,然后端上一盆剖好、洗净的鲤鱼块,一块一块地往酸汤里梭去。

我们一边喝着老潘自酿的甜酒,一边等着汤开。水族同胞历来有“菜不论数,以酒为大”和“劝酒为礼”的习俗。我们喝着酒,不一会汤开鱼熟了,老潘给我们每人碗里敬上一只鱼头,这是主人对客人表示的敬意。

这时女主人又端来了新鲜的白菜、自制的豆腐。她一边往锅里放一边说:“不成敬意,天凉了吃火锅就图个热火,吃个新鲜。”女主人的一句话道出了吃水族汤鱼的妙处。那鱼肉真是白嫩味鲜,十分可口,酸中带辣,回味长久,吃得浑身发热,鼻尖冒汗。正当我们吃得落胃,谈得高兴时,老潘突然离席而去,大家有点茫然。不一会老潘手抓着一条约二斤重的鲤鱼进来,然后将鱼甩在木地板上。鱼在地上又蹦又跳,大家一起呼喊着“秀!秀!”使气氛达到了热潮。然后老潘把鲤鱼当着大家的面刮鳞、去鳃、剖肚、洗净、切实,放进了锅里,大家又掀起了又一轮喝酒吃鱼的热潮。这叫“席间进活鱼”,是水族人民欢迎尊贵客人的隆重仪式。因此水族的村寨里都有鱼塘,长年养有鱼,可以随取随吃。

我们边吃边摆,说起了水族人民平时吃鱼的烹调方法来。老潘说,吃火锅酸汤是常用一种方法。此外,还有油炸鱼,就是将面粉与水、盐、香料拌成糊,将它糊在鱼块上,用油炸成金黄、脆香,然后作为下酒的菜肴,其味香脆可口。如果在河里捕捞到一些小鱼,可以将它们剖好、洗净、晒干或烤干备用。有客人来了,就将干鱼在油里炸脆,然后炒上青辣椒、毛辣果(西红柿),也是下酒的好菜,脆辣可口。还可以将鱼制腌鱼,都匀水族制腌鱼的方法和制腌肉不同,只是将鱼烤干一点,不刮鳞不剖肚把它装进陶坛里,配上酸糟辣、熟碎米、密封好,食用时从坛内取出蒸熟,拌上香料、盐巴,鱼肉醇香酥嫩,十分可口。水族人民喜欢食鱼,这和他们的先民来自华南江河湖海边上,一日三餐有鱼虾有关,也许鱼在他们心中是幸福、吉祥的象征有关。所以水族群众有下河捕鱼、摸鱼的爱好

,每个寨子里都有公共的或私人的鱼塘。平时他们在生产中也常常找机会抓鱼。例如男人在犁田、耕田时,往往腰上都拴着一个竹编的腰篓,碰到被翻犁出来的泥鳅、黄鳝,就顺手抓起放进腰篓。在水稻中耕除草时,见到有小鱼虾也会捞起来回家晒干或烤干,以备作下酒吃饭的菜肴。

这一顿“饭”吃得真是“鱼饱酒足”,而且还增加了水族人民饮食中有关鱼的许多知识。

黔南十大特产排名黔南土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