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特产油面配方 湖北油面怎样做好吃呢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5 16:31:25

一.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麻城黑山羊

麻城黑山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麻城黑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麻城黑山羊是利用大别山区优质地方良种山羊经多年选育提纯而形成优良肉皮兼用型山羊。其体型高大,遗传性能稳定、具有生长发育快、育肥性能好、屠宰率和净肉串高、肉质好、膻味轻、耐粗饲、适应性强等优点,为肉皮兼用型品种,是农业部“黑山羊”种质资源保护对象。

特定品质

黑山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全身被毛黑色,毛短贴身,有光泽,成年公羊背部毛长5~16cm。少数羊初生黑色,3~6月龄左右毛色变为黑黄,后又逐渐变黑。羊分有角、无角,无角羊头略长,近似马头;有角羊角粗壮,公羊角更粗,多呈弧形向后弯曲。耳较大一般向前稍下垂。公羊6月龄左右开始长髯,有的公羊髯一直连至胸前,母羊一般周岁左右长髯。成年公羊颈粗短、雄壮,母羊颈细长、清秀。头颈肩结合良好,前胸发达,后躯发育良好,背腰平直,四肢端正粗壮,蹄质坚实,乳房发达,有效乳头两个,有些羊还有两个副乳头,尾短上翘。

文化典故

麻城黑山羊原称“土灰羊”、“麻羊”、“青灰羊”。是从中心产区当地的土种羊(“土灰羊”、“麻羊”)中选择个体大、生长快、性情温驯的黑山羊留种而进行长期的自发选育而成。1982~1986年,麻城市福田河镇畜牧兽医站开展了品种资源的挖掘,扩大了生产群体,提名为“福田河黑山羊”;1987~1994年,湖北农学院刘长森教授一行利用大别山科技扶贫项目,开展了黑山羊的调查,加强了选种选配,使黑山羊的生产性能得以提高,主要生产性状、遗传性能趋于稳定,称为“麻城黑山羊”;1995~2001年,湖北省畜牧局大力支持和技术指导,进一步促进了麻城黑山羊的纯种扩繁和推广工作,并正式命名为“麻城黑山羊”,其各项生产性能都比原有的黑山羊大幅度提高。

二.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龙坪油面

龙坪油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坪油面是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龙坪镇的。龙坪油面又称武穴油面、广济油面、银丝面、龙须面。形状细如丝、白如玉,煮后不断条、不糊水、不粘连,品尝时味道鲜美、顺滑爽口。

“龙坪油面”是湖北武穴市的传统特色产品,又称武穴油面、广济油面、银丝面、龙须面。该产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相传起始于明万历年间,清朝广济会员金德嘉参加朝廷会试时,将此面贡献给康熙帝,康熙帝吃后叫绝;乾隆帝六下江南,途经广济访师金德嘉,品尝此油面后大加赞赏,赐封为朝廷贡品。该产品制作方法和工艺配方系祖传承续,不传外人。其加工方法异常独特考究,历经九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形状细如丝、白如玉,煮后不断条、不糊水、不粘连,品尝时味道鲜美、顺滑爽口。因此长久以来,在长江中下游鄂赣皖一带倍受广大消费者的推崇和青睐,是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

历来,龙坪油面虽销路不错,由于加工工艺独特和手工制作等制约,难以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生产。为发展和弘扬这一传统产品,武穴市质监局对龙坪油面加工行业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调研。根据小作坊不同情况从帮扶小作坊规范生产加工行为,获得市场准入入手,通过生产许可规定的各项内容来规范整个行业,以达到发展和弘扬传统产品、提升质量、促进发展的目的。当地党委政府组织成立了龙坪油面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金德嘉”商标,按照统一原料、统一工艺、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标准,揭开了抱团发展、开拓市场的新篇章。现在,龙坪油面已逐步进入全国各地商超,并在周边地域开设了龙坪油面店,还通过“淘宝”、“拍拍”等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网络销售。据统计,龙坪油面年产销量已达六百万公斤,年产值过六千万元,已成为龙坪镇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龙坪地域经济发展和宣扬龙坪人文历史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湖北省武穴市龙坪镇现辖行政区域

《武穴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龙坪油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武政函〔2013〕34号

武穴市地方标准:DB421182/T013-2012《龙坪油面》

三.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宣化油面窝窝

宣化作为张家口的一个地区并不大,但街道古朴,车穿行在有明代建筑的鼓楼大街,灰城楼,砖墁地,长街老树旧铺面,与北京繁华都市景观相比,另有一番风韵。

来到一家大号“杂粮馆”的餐厅,十分洁净。临窗而坐,古城市井画卷近在眼前。正聊着,冒着火苗的“张北羊肉锅”、盘大量足的“炒磨菇丁”、四笼热气腾腾的油面窝窝上来了。我定睛一看,笼中的窝窝煞是好看,手工捏拢,四孔朝上,宛若石榴嘴一般,晶莹剔透,香味扑鼻,服务员又将卤料端上,我一看不由地叫好,羊肉丁、蘑菇丁、黄花菜勾的卤,诱人食欲。来自京城的我面对如此有特色的风味小吃,只有大饱口福了。夹着油面窝窝,蘸着蘑菇卤汁,吃到嘴中,脆、爽、鲜香、筋道。李科长忙着介绍:“油面是好东西,滋补健脾养中气,蘑菇更是植物肉,常吃有防癌作用。宣化的油面做的花样可多了,有猫耳朵、蒸拨鱼、烫面饺,哪样都好吃,可就一样不好,只能吃六分饱。”-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麻城银丝空心面

麻城银丝空心面以精白面粉精制而成,色白心空,细如银丝,清爽可口,入锅不浑汤,进口嫩而香,易消化,易吸收,早在清嘉庆年间就闻名,为麻城市中馆驿“义泰合”老面铺首创。中馆驿、宋埠镇多有人善作此面,尤以中馆驿夹洲为最佳。( 麻城)

五.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东山老米酒

东山老米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山老米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东山老米酒是麻城市东部山区的木子店、东古城等地用糯米酿造的一种特殊醇酒,色泽清亮,味道淳甜,质浓而不伤脾胃,淡而不乏后劲。经有关部门化验,该酒含有多糖及还原糖、蛋白质、16种氨基酸,以及钙、钠、镁、锌、锰、铁和维生素B等营养价值相当丰富。老米酒与人们的生活非常密切,当地素有“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皇帝就数我”的说法。目前,东木山区年产老米酒六、七千吨,品种由原来的“头酒”、“壶子”发展到现在的“桂花酒”、“桃春酒”等十余种,远销安徽、河南、武汉等地。( 麻城)

六.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麻城板栗

2005年3月以来,以板栗为主的低丘岗地开发正高潮迭起,麻城市又紧锣密鼓进行板栗嫁接的筹划准备工作。市政府拿出30万元作为板栗嫁接的启动资金;林业局在麻东、麻北、麻中南分三片组织板栗嫁接技术培训,计划培训500人;全市板栗接穗的采集已经开始,市林业局集中采集80万根接穗的首批15万根今日已从罗田县发货,这批接穗是以六月暴、浅刺大板栗、中迟栗等为主的板栗优良品种,将主要用于面积500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的板栗嫁接。

近几年来,麻城市以低丘岗地开发为载体,大力发展板栗产业,板栗面积迅速从30多万亩发展到65万亩, 2004年12月,国家林业局正式给麻城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目前,全市尚有514 万株板栗需要嫁接,市政府要求今年春季必须全部嫁接完,以尽快使之发挥效益,为此,市林业局决定把这项工作作为实践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项具体工作,未雨绸缪,早作准备,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把这项工作作好,让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满意。

七. 江西省 抚州 金溪县 浒湾油面

以优质面粉、茶油、薯粉、食盐等原料,手工精制而成,细如游丝,爽而不腻,滑而不糊,营养丰富,健胃催乳。简单时可作清水面,佐以味精、辣酱即可食用;讲究时可用鸡汤烹煮,加以肉丝、蛋皮、黄花菜、黑木耳等等佐料,味道鲜美。古为贡品,人称“龙须贡面”。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蕈油面

松树蕈油面,这种面是常熟的一个传统的特色面点,有“素中之王”之称,兴福蕈油面在常熟是出了名的。蕈,是一种野生菌,而松树蕈则是常熟虞山的一种。它生长在松树的根部,并不是每个季节都有,它的主要生长期是春秋两季,那个时候的蕈又嫩又鲜,可是新鲜采下来的蕈里有很多小虫子,先撕去表层膜衣、洗干净后必须用盐水浸泡三四个小时,然后才能下锅用素油熬。这个素油也不能随便用,加工蕈油时一定要用纯正的农家菜油。基本的步骤就是先将生姜块拍松后投入菜油,等油锅烧到冒青烟时,锅离火口,慢慢放入八角、丁香等佐料,接着再将蕈放入油锅中爆透,再移旺火加酱油、盐、糖等,烧至水分挥发即成。用蕈油作为面“浇头”的蕈油面,香气扑鼻,鲜美异常,非一般蘑菇可比。



蕈油面,最早只是常熟兴福寺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后来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1947年10月19日,宋庆龄、宋美龄姐妹畅游罢兴福寺,在寺外林中野餐,一碗兴福蕈油面端上桌,清香扑鼻,色泽诱人,宋氏姐妹品尝后觉得名不虚传,更是赞不绝口,连声道:“好、好、好,想不到小地方有这么好吃的菜和面”。

九. 江西省 抚州 金溪县 金溪浒湾油面

浒湾油面为金溪县传统名牌产品,又称龙须贡面、挂面、须面、龙凤见喜、福禄喜面、寿面等。明末就见诸市场,清代曾被选为宫廷食品。民国时,精装油面采用红漆木盒包装,木盒外雕刻有龙凤呈祥、百年好合、锦绣河山等图案,并配描金品名和作坊字号、烹调说明,秀气精美。 浒湾油面用料讲究,采用上等的能承受拉力的优质面粉、茶油或麻油、精制薯粉或葛粉、食盐(福建产的细沙海盐为佳)等原料,按照不同季节严格配方,历三期发酵,经手工精制、微风晾干而成。其做工考究,操作严格,制作过程有和面、调料、搓条、过油、绕面、入箱、上架等十余道工序,要求一环紧扣一环,且一年四季的调料不同。它具有爽滑、细腻、烹调不糊、口感不粘,易于消化等特点。并具有键脾胃、降血压、发伤感、祛风寒、催母乳等功效,是老、弱、病人、孕妇、婴儿的理想食品。 金溪油面生产地在浒湾,因其地处交通要道,人员流动快,信息灵,原料充沛,自然形成生产基地。油面的制作工艺特殊,虽然在清朝后期一些乡村也有生产,但质量却无法与浒湾生产的油面相比。新中国建立前,浒湾生产油面的作坊主要有美芳斋、森和兴、利芳福、何源和等多家。当时生产的油面主要供富人享用,普通百姓只有在喜庆日或节日时少量购买招待贵客。新中国建立后,油面作坊逐步改为公私合营,后作坊全部收归浒湾粮油加工厂。1982年,浒湾油面厂专门生产龙须贡面,产量大为提高,1997年达到250吨。 浒湾油面烹调简单,包装讲究,民间常用做馈赠亲友的礼品,寄予吉祥之意。人们每逢寿诞、婚嫁、婴儿出生,不论贫富都会吃上一顿油面,以示长寿吉祥心愿。1984~1985年,浒湾龙须贡面两次被江西省商业厅评为优质产品,1988年参加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在上海展销会上深受上海市民的青睐。

十.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龟山岩绿茶

龟山岩绿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列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的龟山绿茶,1980年10月被评为全国五大名茶之一,1988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奖,1989年亚运期问,送往北京.受到国际友人赞赏。一位新加坡朋友品赏了这种茶以后,翘着大拇指说,他到过不少茶园,唯有这种茶最佳。

龟山岩绿茶,产于麻城市龟山峰一带海拔800米以上的罗百川村、龟尾村和柿饼山村的高山上。这里常年雾锁烟横,气候湿润,温度一般低于山下5—8度。每当谷雨前夕,大雾特多,有时只有午饭前后的2—3小时才能见到阳光。这时,生长在峰巅岩缝里的茶树渐渐1,冒出如针似的嫩叶。山里人在这种情况下开始采摘,采摘来的毛尖,经过人工精巧制作,就是龟山岩绿茶。这种茶具有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碧绿,叶底嫩匀等特色,每年一到市上,就被人们抢购一空。

龟山岩绿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麻城市龟山茶场及龟山镇、三河口镇、木子店镇、张家畈镇4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龟茶一号、龟茶二号及其他适宜加工龟山岩绿的中小叶优良茶树品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600至1000米,土壤类型为黄棕壤,pH值为4.0至6.5。土壤有机质≥1%,土层厚度≥60cm。

三、栽培技术

1.育苗:无性繁殖茶苗或有性繁殖茶苗。

2.种植时间:2至3月,密度≤4.5万株/公顷。

3.施肥管理:施肥深度≥20cm,每公顷施有机肥≥3吨,配施化肥≤200kg。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

1.采摘时间:3月底至4月中旬。

2.采摘标准:单芽至一芽二叶初展。

3. 采摘要求:严格做到“三不采”,即:不采紫芽、病虫叶、雨水叶。

五、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摊青→杀青→摊凉回潮→揉捻→初烘→理条→干燥→成品茶。

2.工艺要求:

鲜叶分级存放,摊放3至4小时,摊放厚度不超过5cm,适时翻动,摊青适度即可杀青。

(1) 摊青:室温控制在20℃至25℃,时间2至3小时。当叶片柔软,散发青气,含水率60%至65%是停止摊青。

(2)杀青:温度控制在 120℃至150℃。杀青时间6至10分钟。当叶子颜色变深,萎蔫,手握柔软松散,折梗不断,青气消失,茶香散出,失重率约15%至20%时停止杀青。

(3)摊凉回潮:杀青后及时摊凉回潮。

(4)揉捻:揉捻加压采用轻-重-轻的原则,揉至条索紧结,茶汁溢出,叶细胞破碎率达到45%,成条率达到90%以上即为揉捻适度。

(5)初烘:初烘温度控制在80℃至120℃左右,时间约5至6分钟。

(6)理条:初烘后进行理条,到条索圆润紧直,茶毫显露,有刺手感即可。

(7)干燥:理条后,均匀薄摊在烘干机内,温度控制在80℃至100℃左右,时间为40至60分钟即可下机摊凉回潮,复烘一次,含水量达到5%至6%即可下机摊凉。

(8)成品茶:水分烘至5%至6%即可包装入库。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龟山岩绿为条形绿茶,其品质特色为:芽叶肥壮重实,条索紧实绿润,有锋苗,白毫显露,叶底嫩匀,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厚,栗香持久,耐冲泡。

2.理化指标:水浸出物≥39%,水分≤6.5%。

麻城特产油面做法麻城特产干鱼面怎么发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