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特产有哪些品种 临夏特产送人的东西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23:29:22

一. 甘肃省 临夏 积石山县 陇南核桃

陇南核桃:以甘肃省陇南地区产量最多,以大河家乡所产个大油多,皮薄如纸,出油率高,质量最优。核桃生长历史已2000年左右。

四堡子乡:冬果梨、核桃久负盛名。

四堡子乡中庄村:所产核桃、冬果梨闻名。

大河家乡:冬果梨、核桃出名。

二. 甘肃省 临夏 永靖县 永靖红富士

永靖岘塬乡出产的红富士苹果以其皮薄肉脆、汁多味香、耐藏色鲜而深受广大城乡消费者的青睐。至目前,全县累计栽植面积1.5万亩,年产鲜果4900多万元,实现产值9900万元。

三. 甘肃省 临夏 东乡族自治县 三炮台盖碗茶

三炮台盖碗茶

东乡族酷爱喝茶,从茶具、茶叶、配料的搭配都要精益求精。茶具一定要选"三炮台","三炮台"顾名思义,即它由盖子、茶盅、掌盘三层组成。对茶叶的要求是很讲究的,云南春尖茶和沱茶最上档次。饮用时将茶叶放在"三炮台"的茶盅里,讲究用刚刚煮沸的"牡丹花"开水冲泡。然后,用盖子轻轻由前往后,由浅及深地慢慢刮,让茶叶徐徐沉入茶碗底。这时扑鼻的茶香迎面飘来,促使你情不自禁地想喝一口。先用左手端起碗子底盘,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环成兰花状夹起碗盖,斜着在茶碗上刮一下,汁清色碧、水汽袅袅,轻嚼慢咽,一股纯正浓郁的茶香渗透五脏六腑,实乃人间一大享受。

若是家中来了贵客,那更要奉上三香茶、五香茶、八宝茶,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重。除了上好茶叶外,还要配上冰糖、桂圆、红枣、杏干、枸杞、葡萄干、无花果等,喝起来苦中有甜,甜中带酸,非当今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的饮料所能媲美的。茶叶含咖啡碱、茶碱、鞣酸、挥发油等,有兴奋大脑和心脏作用,既能解渴消暑、强心利尿,又能舒筋通络消积食。因而东乡族老人寿星多,与酷爱刮碗子的生活习惯分不开,东乡族老人黎明即起,沐浴礼拜完毕要喝早茶。午餐、晚餐每餐必喝茶。

东乡饮茶习俗的产生与其生活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明代河州地区茶马交易繁荣,促成东乡族饮茶习惯。久而久之,茶成为东乡族人民不可缺少的饮品,并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四.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五.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县 临夏大红袍

临夏县北塬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平均海拔1735-2206米之间,平均气温6.4°C-7.7°C。受刘家峡水库气候影响,加之从大夏河引水上塬,适宜花椒种植。

在土地承包到户前,花椒在县境内有一些零星种植,因数量少,只能自给自足,经济效益甚微。1981年,临夏县莲花镇加大花椒种植面积,采取椒粮混种方式,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植粮食高2.7倍。1985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1239亩,年产花椒38.5万吨。1988年后,响应临夏县委、县政府"花椒满山,果树满川"的号召,莲花镇率先从育苗入手,充分利用荒山沟壑、田边地梗,大力种植花椒,其他各乡镇也开始逐步推广花椒种植。至1992年,莲花、南塬花椒基地面积达9.14万亩,其中莲花镇产花椒11.4吨,收入37.6万元,户均209元,经济效益显著。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临夏县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优势,把建设花椒基地作为退耕还林的重点措施,提出"抓莲花,促南塬,带全县,建设20万亩花椒基地"的奋斗目标,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整体推进"思路,采取县上抓组织、抓扶持、抓推广,乡上抓规模、抓基地、抓落实,部门抓指导、抓技术、抓服务的工作措施,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大力开发"四荒地"资源,鼓励科技人员、致富能人承包花椒造林项目,并邀请省州专家实地培训种植技术,花椒基地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使花椒种植逐步成为以北塬片11个乡镇为中心、覆盖全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县建成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花椒林33个,其中2000亩以上的8个,种植面积平均每年以3万亩的速度递增。2009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达26.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2.2万亩,花椒产量突破2250吨,产值达到771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的莲花镇,累计栽植花椒12300亩(其中荒山荒坡造林6750亩)、87万株(已挂果66万株),户均540株,人均121株,全镇花椒产量突破600吨,收入1000万元以上,户均花椒收入5320元,人均花椒收入1180.5元,花椒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68%。

县境内花椒有绵椒和刺椒之分,刺椒发芽早,品质好,价格高,但产量稍低,不耐冻;绵椒发芽迟,品质稍逊,价格低,但产量高,耐冻。为确保收成,两种品种均有种植。基地内出产的为"大红袍"花椒,其品质优良,色泽艳丽,粒大肉厚,味道纯正,每年均有四川、山东、青海等地客商慕名前来收购。为做大做强花椒产业,临夏县从莲花镇地处临夏、永靖、东乡、积石山四县交接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的实际出发,加大花椒宣传推广力度,引导成立花椒协会,招商引资创办花椒加工企业和花椒交易市场,使莲花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和贸易集散地,周边生产的80%的花椒均通过这里销往外地。每年8、9月份是万顷塬上最美丽的季节,数万亩花椒进入成熟期,漫山遍野红灿灿一片,空气中弥漫着花椒特有的麻香味,不仅扮靓了黄土台塬,而且成了全县见效快、效益好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当家产业。

六. 甘肃省 临夏 东乡族自治县 天然地耳

俗称地耷、地衣,属野生菌类。产于东乡县境内黄土表层上的地耳,较其他菌类营养含量更高,属黑色类绿色食品。

七.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酿皮子

康乐酿皮子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的。酿皮子,是回族独特的风味小吃之一。其特点是色泽橙黄而透明,吃起来柔软又有韧劲,风味特佳。

酿皮子是一种面粉制成的食品。将优质面粉加水合成硬团,然后在清水中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面粉中的蛋白质,俗叫面筋,被分离出来后,另外放置。游离于水中的淀粉,待其沉淀于容器底部后,调成稀糊状,随即舀入大平底盘中,上笼蒸熟,成薄圆片形,待凉后缕切成条即成。面筋则另外蒸熟,切成薄片,随碗搭配入内。食用时,将切好的酿皮,上面放几块面筋,再伴上青蒜、椒盐、芥末、辣油、醋等佐料。看起来色泽鲜亮吃起来质地柔筋,咸、酸、香、辣、鲜五味俱全,使人食欲大振,愈嚼愈香。酿皮子价廉物美,其味独特,既可当零食小吃,也可当作主食来用。这种凉食的面制品,在夏秋炎热天气,极受人们喜爱。

康乐县酿皮子之所以有名,一是柔韧适度,晶莹透亮;再就是清凉爽口,以香辣取胜。康乐县酿皮子的做法是选用上等面粉放入大盆中,先调成面团,再用水有规律地抓洗,分出淀粉和面筋。而后在淀粉液中加入适量碱面,用勺臼入平底锅,大火蒸熟,抹上芝麻油,待凉后切成条即可。面筋放进笼屉内蒸出,切成小块,即为“面筋块”。康乐县酿皮的佐料也十分精到,青蒜、椒盐、芥末、芝麻酱、辣子油和熏醋缺一不可。辣椒油用十斤清油,二两辣椒大火煎制而成,辣而不呛喉,油而不腻,既提味,又开胃。芥末也选用白色优等品,其它调料也都讲究新鲜,注意火候,精工细做。

八.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县 临夏花椒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近4年来,花椒种植面积每年以3万亩的规模发展,总面积达到15万亩,已挂果近7万亩,年产花椒41万公斤。2004年底,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目前,该县花椒产业已辐射到全县18个乡镇的80个行政村,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县还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近4年来,花椒种植面积每年以3万亩的规模发展,总面积达到15万亩,已挂果近7万亩,年产花椒41万公斤。2004年底,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目前,该县花椒产业已辐射到全县18个乡镇的80个行政村,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县还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积石山,该县力争把小花椒做成大产业。精心编制完成花椒产业发展规划,于04年,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在推进治理措施上,该县咬定项目不放松,先后争取到8.1万亩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国务院侨办万亩花椒基地扶持项目,通过招商引资,1999年,积石山县被列为全省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该县花椒种植面积每年以3万亩的规模发展,总面积达到15万亩,已挂果近7万亩,年产花椒41万公斤。又集中全县财力实施10万亩花椒基地建设项目,在吹桥公路沿线栽植花椒10万亩、600余万株,提出建设甘肃重要花椒基地和“中国花椒之乡”的发展目标,建成贯穿铺川、银川、安集、胡林家、关家川等5个干旱山区乡镇的百里花椒长廊和集梯田、集雨节灌、小型提灌、节水灌溉为一体,林、草、粮结合,花椒种植面积达1.5万亩的尕娃顶旱作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以花椒加工为主、投资达1200万元的安集麓安山珍加工厂。精心编制完成花椒产业发展规划,着手对境内以东北部干旱山区为主的项目规划区实施综合治理。近年来,积石山县全力实施退耕还林惠民工程,整沟、整梁、整流域发展花椒,力争把小花椒做成大产业。如今,全县花椒累计栽植面积达27万亩,花椒总产量150万公斤,实现产值3000万元。花椒产业建设覆盖15个乡镇,85个行政村。花椒主产区户均收入3347元,人均收益739.8元。2004年12月,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为了增强花椒产业发展后劲,县上请来省、州林业专家,培训乡村科技人员3000多人,积极引进刺椒、油椒、白椒、串串椒等优良品种,帮助农民掌握花椒高产栽培技术。如今,该县花椒产业已辐射到全县18个乡镇的80个行政村,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县还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栽植以花椒为主的经济林,并发放林地、林权证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花椒产业、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九. 甘肃省 临夏 永靖县 永靖红枣

永靖大枣色泽鲜红,皮薄、肉厚、核小、质地细嫩、青脆、汁多、酸甜,果形椭圆。枣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含糖70%以上,鲜果含维生素丙较多。目前,永靖境内共有枣树面积7400亩,12.5万株,年产枣45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540万元。

刘家峡乡:红枣以个大味甘出名。

十.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凉粉

凉粉是夏秋季节人们最爱吃的一种凉食,将豆类淀粉或荞面粉用凉水搅匀,搅撒入有盐和明矾作底的开水锅中,成糊状,能立住筷子后,烧煮十分钟左右即成。然后再盛入用凉开水冲洗过而未擦干的瓷盆凉透,待全部凉后切成条状或块状盛入碗碟中,调以蒜泥、油泼辣子、醋或浆水、盐等调料后食用。其形色清白透明,润滑柔软,食后辣香满腹,散热爽身,可谓盛夏酷暑中的凉食之一。
临夏特产必买十种临夏市三种最好的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