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特产经销商 太原土特产礼盒厂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1 10:58:45

一.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灌肠

灌肠与肠毫元关系。它是用荞麦面蒸熟制成的碟形薄片,即可冷食,又可热炒,质嫩而筋,味美适口。灌肠是将肠划成菱形小块,浇以由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葱、姜、蒜、辣椒配制的卤汁,用以冷食;将灌肠块配以绿豆芽、蒜苗或韭黄,用油炒出,谓之热食。灌肠价廉物美,为太原人特别喜爱的一种风味小吃。( 太原)

二. 山西省 太原 阳曲 白马掌小米

白马掌小米 产于泥屯白马掌,所以称这种小米称“白马掌小米”,有两个新品种,一种叫东风亮,一种叫朱砂红,营养成分丰富,所含脂肪和蛋白质都高于大米和小麦。“东风亮”小米也叫 “东方亮”,在夏商时期就开始种植,因为它的谷穗形状像小茅草,所以又有个“毛尖谷”的绰号。白马掌小米的特点是米色金黄,有光泽,米粒饱满,蒸煮皆宜,米味香甜。现在,已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走亲串友的馈赠佳品。因其米质好,口味佳,在太原市场也很受欢迎。

三. 山西省 太原 娄烦县 莜面鱼鱼

莜面除河捞、栲栳外,还可和多种粮食蔬菜搭配,有多种吃法。莜面糊擦擦也算一种与其它食物搭配的吃法。把莜面和起,搓成两头尖、中间宽、扁,略小于手指,状如鱼儿的小条,叫莜面鱼,所以莜面糊擦擦也叫莜面鱼儿汤。也可用大拇指在手心把面团推一下推起来像猫耳朵一样的小片,叫猫耳朵。锅中炒入山药,配上豆腐、粉条之类,莜面鱼和猫耳朵同时在屉箅上放入锅中蒸熟。然后把莜面鱼和猫耳朵拨入有山药、豆腐等配料的锅中搅起就是糊擦擦。

四.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太原号腐干

太原号腐干是太原市豆制品二厂的产品,它以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三晋。太原号腐干,又称名腐干。早在宋朝时就名扬三晋,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制作历史。据传,在明朝年间有名叫张英虎的制作的号腐干受到晋王府的赞赏,曾红极一时,拜其学艺者甚多。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路经太原,慈禧食过用号腐干做的小菜后,曾赞不绝口。太原号腐干是由“太原豆腐干”演变而来的。据记载,解放前,豆腐于既有商号生产的,也有个体小商贩加工的。由于商号在加工制作时,选料精,做工细,质量好,人们就将商号生产的豆腐干统称为“号腐干”。太原豆制品二厂生产“号腐干”用的是由太原近郊呼延地区种植的“龙眼”和“天鹅蛋”这两个优质品种。工厂在工艺上严格执行“一细、二热、三均匀、四反光”的规程,而且配有大料、花椒、桂皮、豆蔻、砂仁、良姜、丁香、陈皮、广木香、大茴、小苗、山奈等十几种佐料,将压制成型的豆腐干先煮后焖,三煮三晾(每24个小时焖煮l次),然后经过12次抖晾,72小时晾皮,脱水而成
太原号腐干外表呈深褐色,质地密实细腻,富有弹性,有“对角迭不裂、撕开见肉丝”之特点。食之香味浓郁,余香绵长。既可做佐餐的辅料,又是温牌健胃之功效。( 太原)

五.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山西老陈醋

山西老陈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山西老陈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老陈醋产于清徐县,至今有几千年的醋历史文化。老陈醋色泽为红棕色,味道以“绵、酸、甜、香”为主,为我国四大名醋之首。

产于山西清徐。“东湖”牌老陈醋,始创于明未清初,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系山西老陈醋之正宗。“东湖”牌老陈醋,以其精湛酿造技艺和色、香、味俱佳的优良口质,驰名中外,居中国名醋之首。

特点:色泽棕红,醋香浓郁,酸味柔和适口,滋味回甜醇厚,可冷调熟烹。主要成份是醋酸,并含多种有机酸、氨基酸等。具有增加食欲、助长消化、解腥去腻、分解脂肪、防病强身之功效是保健和调味之佳品。

据传,周代时,在山西就开始了酷的生产,而老陈醋,在春秋战国时代,古晋阳就有一些作坊开始酿造。第一个正式推出“山西老陈醋”名牌的,是制作人王来福。清朝顺治年间王来福来到清源(今清徐县),利用当地原料充足、水质优良的条件开办醋坊,改陈年白醋为熏醋。实际上,老陈醋的酿造要比王来福早得多。

山西醋品种繁多,老陈醋为其代表性的名产。其它还有陈醋、普醋、双醋、特醋、名特醋、味醇等许多品种。如从生产酷的原料区分,则有高梁醋、玉米醋、小米酷、柿子醋、果醋、酒糟醋、粉渣醋、红薯醋等多种。

老陈醋,具有一般醋的酸醇、味烈、味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香、绵、不沉淀的特点。另外,老陈酸储存时间越长越香酸可口,耐人品味。而且,过夏不霉、过冬不冻,颜色深橙,为山西醋中独具一格、质地优良的佳品。

六. 山西省 太原 杏花岭区 邢黄牛腐干

邢黄牛腐干是太原老字号“五友号”的邢黄牛师傅在50年代初制作的名盖全省的豆腐干。其特点是在制作过程中选料严格,配料考究,制作精细,产品的色、香、昧、形均优于其他生产字号。所以,起名为邢黄牛腐干。1956年“五友号”合营到太原酿造厂,邢黄牛腐干被定为太原市的名品。腐干是太原名产“三腐”产品之一(即:腐酱、腐乳、腐干)腐干又有:名腐干、五香腐干、号干、菜干、邢黄牛腐干等。色泽深褐光亮,表面有布纹,断面呈杏黄色,撕开有斜茬,食之肉筋,鲜美清香是邢黄牛腐干的特点。( 太原)

七. 山西省 太原 娄烦县 娄烦莜面

盖家庄乡:蘑菇、攸面。

莜面靠姥姥是用手推的,要推好莜面靠姥姥,首先是一次性将开水按一定比例加入莜面里,用手将面和好,和得不软不硬。然后揪一块和好的莜面用两手掌搓成饼状,放到石板上一只手的后掌去推,推出的靠姥姥又长又宽又白又薄又细腻。然后将推出的莜面片卷成卷放进蒸笼里,蒸上20分钟就做好了。

莜面靠姥姥的吃法,以老陈醋为主蘸汤,配以黄瓜水萝卜丝,或配以本地羊肉臊子最妙,好吃又补身。吃完莜面后喝点蒸过莜面的母水以助消化。

2010年,娄烦莜面靠姥姥制作技术被公布为太原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八. 山西省 太原 小店区 太原仿古铁器

太原仿古铁器是太原古代冶金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太原晋祠的宋铸铁人名闻中外,就是太原古代冶金技术高超的最好历史见证。近年来,太原北城区金属工艺厂以优质生铁作原料,陆续生产仿石铁器,如“马超龙雀”、“明九龙鼎”、“云冈佛头”、“晋祠铁人”等,形象逼真,神态自如,与原物陈列一处,几可乱真。

九.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蘸片子

  山西面食闻名天下,面食品种繁多,清徐蘸片子就是其中一种特色面食。

    蘸片子也叫蘸尖尖、拖叶子,是一种以各种蔬菜蘸面煮食的面食。先把小麦面粉或高粱面、豆面加鸡蛋逐步加水绞成糊,再将蔬菜玉谷叶(也叫青谷叶、老来青)、豆角、茄子、土豆、白菜叶、菠菜叶等蘸面糊后煮熟。面菜均匀,青白分明,光滑爽口,令人百吃不厌。食用时蘸上西红柿酱和清徐醋,并加上蒜泥、辣椒等辅料更佳,其品种近30个。如今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美味的多重追求,蘸片子也成为人们的盘中佳肴。

十.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晋祠莲藕

“藕瓜瓜”即指莲藕,俗称莲菜。晋祠一带的莲藕种植年代虽说无法考证,但据笔者判断,最晚也应在宋代。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到过晋祠,写有一首《题晋祠》的诗,其中有两句为“千家灌禾稻,满目红香田”(另有“江南田”之说)据晋祠附近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来看,诗中的“红香田”很可能就是指荷花盛开的藕塘,既然能够达到“满目”的境界,可见当时种植的面积已经相当可观了。另据晋祠一带的民间传说所云,晋祠的莲藕原是庙内的一个和尚从南方引种的,先是在庙里的荷塘试种,后来发现长出的新藕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于是便在晋祠附近大加推广了。又据史书记载,晋祠庙里的唐叔虞祠和圣母殿等,大多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既然有庙就有和尚,因此“和尚种藕”的民间传说也就有它的可信之处了。至于当时种藕的情况,大多集中在晋祠附近的南大寺和北大寺村,只是缺乏具体的历史记载。到了清代,太原著名书记法家杨二西曾写有一首《大寺荷风》的诗,诗中云:“……未入莲花国,先闻水面香……莲村千顷色,真作万荷庄。”这就是诗人对晋祠南、北大寺种藕状况的真实描写。而后人所说的《晋祠四宝》中的“藕瓜瓜”,正是南、北大寺两村的产品。据说这里出产的大寺莲藕茎直粗大,切开后丝长尺余,芳香扑鼻,制成的凉菜可放七八日,其色香味不变。因此山西各地的商家逢年过节都要到晋祠来采购莲藕,并将其销往本省及河北、内蒙等地。
太原特产店排行榜山西太原特产专卖店在哪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